快手遞交招股書,連續盈利多年後,要給資本市場講什麼故事?

2020-11-17 騰訊網

2013年轉型短視頻;2016年開啟直播;以及自2018年陸續開始多元探索,並在2020年逐漸引爆的「全面加速」。

2020年11月5日,過去一個月瀰漫於科技圈的傳聞終於落地——中國短視頻、直播領域的巨頭快手於當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創立九年後,這家可能是國內資歷最老,幾乎完整走過了中國短視頻、直播興起全過程的公司,終於一隻腳邁進了資本市場的大門。

作為行業巨頭,過去多年,業界對快手登陸資本市場總是抱有某種期待。這一方面可能源於對招股書所展示的公司全貌的好奇。另一方面則是創立9年後,這個以普惠價值觀聞名的社區平臺,究竟會交出怎樣的商業答卷。

按照招股書顯示,快手在過去三個財年中實現了高額的營收增長。2019年快手營收達391億元,比2017年暴漲了369%。另外在今年上半年,他們實現收入253億元,同比上漲48%。

該公司在過去三年始終保持盈利。從2014年至今,快手總計經歷過6輪融資。與許多基於變現的公司不同,早期的快手,相對「佛系」,直到2016年才開始商業化探索——當時快手已經是一家日活數千萬的公司。

剛開始商業化,轉年就實現盈利。這對於中國科技公司來說多少有點難能可貴。畢竟,大多數公司未上市前的融資和燒錢是為了打通商業模式,而快手的成長曲線則顯示,這家公司很早就已經跑通了商業模式。

但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直播都不是宿華和程一笑心目中最理想的商業模式,他們更看重的是直播的互動與社交屬性。

從那時到現在,快手一直在尋求直播之外更多元的營收模式,包括目前正在迅速增長的以廣告為核心的線上營銷,和迅猛發展的電商等新業務。

不過有點尷尬的是,線上營銷、電商逐漸看到曙光且成長迅速的同時,快手招股書顯示,2020年快手反而虧損了63億元。

從招股書披露的情況來看,造成快手今年上半年虧損的主要原因,並非業務下滑,而是做了很多主動和長期的資本投入,比如人才引進、市場推廣和研發等。

不惜短期虧損,加大投入顯示了快手主動進攻的一面。畢竟小而美的盈利,在更大的市場空間、更強大的對手面前,不能引以為傲。

這一刻終於到了。在厚達七百多頁的招股書和短期「赤字」背後——快手究竟要給資本市場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快手的商業底色

要解析快手的財務和虧損,首先還要從這家公司商業模式的探索說起。

雖然早自2011年就已創立,但早期的快手,還是一個提供GIF動圖製作與分享的社區。到2013年宿華加入後,公司才正式轉型短視頻社交業務。

彼時直播的紅火仍未露頭,而短視頻也才剛剛興起。捕捉到機會的宿華和程一笑在那年10月宣布轉型短視頻社區,並將公司正式定名為快手。

快手有個比較特別的普惠概念,即通過獨特的算法機制,讓平臺上大多數創作者可以得到更多曝光機會,而不是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他們希望建立一個多對多的社交網絡,而不是一對多的媒體平臺。普惠在當時幾乎可算是特立獨行的理念,與很多網際網路公司背道而馳。

掌握能夠帶來滾滾財源的流量,是早在門戶時代就被奉為商業化變現的基本要素。但在宿華和程一笑看來,如果不能做到注意力的合理分配,那這個社區最終還是會變成少數人的話語權聚集地。

這種理念,構成了快手一直延續至今的底層產品邏輯,也決定了他們後來搭建生態的基本要素。到2016年,隨著「直播元年」到來,快手也加入滾滾直播大軍,並於同期打開了他們的商業化之門。

開啟商業化的頭兩年,快手是一家幾乎完全仰仗直播收入的公司,來自虛擬禮物交易帶來的抽成在2017年給公司帶來了高達83億的營收。

直播和廣告,到底優先選擇哪種變現模式?宿華和程一笑是有過慎重考慮的。直播的優勢在於,既兼顧了內容和互動體驗,又兼顧了變現,而廣告則很難保證不打擾到用戶。

於是,快手在當時選擇了壓制線上廣告的增長,將自己「生長」了5年的商業化潛能,暫時傾注於直播。

與之相反,2016年9月,抖音前身A.me誕生,該平臺在經歷短期建設後,馬上就開啟了字節系擅長的信息流廣告業務。到2017年9月,成立僅一年的抖音又開始加速商業化拓展。當時他們與Airbnb、哈爾濱啤酒和雪佛蘭合作推出的三支品牌視頻廣告,在信息流廣告之外,又加入了站內定製化廣告內容。

短短一年內連續拓展商業化,抖音的打法與當時已經成長了5年,卻還在為了用戶體驗而壓制廣告的快手完全不同。這種主動壓制,也體現在招股書裡。

數據顯示,2017年快手的廣告收入僅有3.9億元,不是沒有企業想到快手上投廣告,而是快手大部分都拒之門外。

直播之外,如何賺錢?

關於直播之外如何賺錢,快手的兩位創始人據說在2018年之前就已經形成了很多共識,他們將帶動快手收入躍升的動力大致拆分成了三級火箭。

第一級火箭當然就是直播,這是一個數千億元的市場規模。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直播打賞的市場規模2019年達到1400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4166億,年複合增長率19.9%。

過去四年多,快手從零開始,目前已經將直播做成了全球最大。根據快手招股書,2019年其直播收入314億,今年鐵定400多億,這級火箭儘管還會繼續增長,但增速肯定不會那麼快了。

大概從2018年開始,快手開始謀劃二級火箭——廣告。當時,宿華讓研發團隊建立了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標體系,把對快手用戶的打擾降低到可接受的最小範圍,才開始擴大廣告的灰度範圍。

到了2019年,快手開始在產品層面為廣告這級火箭補充更多燃料,包括主站上下滑版本的推出、快手極速版上線,單列比雙列更有利於信息流廣告展現。

到了2020年,快手更為這一級火箭的大規模啟動按下了加速鍵,快手主站8.0版本上線,兼容單雙列瀏覽,快手極速版日活過億,更多的廣告位、更優的推薦算法保證效果、更體系化的營銷團隊,讓快手的線上營銷收入暴漲。

快手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快手線上營銷收入達72億,相比2019全年幾乎翻倍,目前在總收入佔比中已經達到28.3%。相比於直播的幾千億的市場規模,廣告是幾萬億的市場空間,而且是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

可以說,快手商業模式的第二級火箭已經啟動。而緊跟其後的是第三極火箭電商。

電商的數據目前也很驚人。據快手招股書,快手電商業務2018年推出後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商品交易總額(GMV)達1,096億人民幣,平均月復購超60%。

目前來看,電商在整體收入佔比中依然較低,但將其作為未來3年的第三極火箭,依然是可以期待的,潛力十分巨大。

電商之外,宿華和程一笑還做了幾個潛在布局,一是遊戲,快手遊戲直播的數據很強勁,2020年動作頻頻;二是教育、娛樂、汽車等產業領域,都開始板塊化運作,這些都有機會成為快手這艘航母的收入核動力。

以遊戲為例,據2019年底數據,快手遊戲直播日活高達5100萬,比虎牙+鬥魚合併的日活還要高,顯示了巨大的潛力。

在收入多元化和多級火箭的設置上,快手遠比外界思考的更深入。這個角度看,2020年快手建大數據中心、強化研發投入、儲備高端人才、市場品牌破圈推廣等這些長期投入帶來的短期虧損,並不需要特別關注,費用和風險都在可控範圍內。

更加需要關注的是,快手在視頻社交這條大道上的布局,以及將野心落地的團隊執行力。

根據業內觀察,隨著高額投入的回報逐漸顯現,快手重回盈利狀態的時間可能會很快。

快手野心:內容社區催生「超級應用」

縱觀快手9年的發展史,可以清晰發現三個重要節點:2013年轉型短視頻;2016年開啟直播;以及自2018年陸續開始多元探索,並在2020年逐漸引爆的「全面加速」。

對快手來說,自2020年開始加大投入,顯然是為了打開邊界,駛向一個全新的賽道。隨著線上廣告和直播電商收入的不斷提高,以及公司向網路遊戲、在線知識分享等領域的開拓,今天的快手看起來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內容平臺,而更像一個容量豐厚的「超級應用」。

將各種看似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新業務融入公司大「IP」,這看起來與近年發力「聚合」的美團有點類似。創辦於2010年的美團最早以團購起家,他們早期的用戶群,主要受團購餐廳、KTV可以獲得折扣所吸引。

但隨著該業務的壯大,美團在保留早期業務的同時,逐漸將目標轉向本地生活,2015年與大眾點評合併後,美團轉向「超級應用」的趨勢愈加明顯,陸續進軍外賣、生鮮蔬菜配送、共享單車等新業務,並將所有業務都包容在一個APP內。

這種做法,與早期一些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布局上熱衷於先多元化,再分拆出獨立應用的模式完全相反。這種「聚合」效應,一方面給公司業務做了「加法」,另一方面對用戶體驗來說卻是在做「減法」。用戶只需要下載並使用一個應用,就可以輕鬆獲得各種服務。

從美團的成長軌跡即可看出,在今天的這個時代,「聚合」顯然比「拆分」更有價值。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保持領先於競爭對手的最佳方式,就是擴展到更多垂直細分領域,這樣就可以從各方面成為一個擁有更高用戶參與度的綜合平臺。

快手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內容連結產業,並將多元化的業務整合進一個大「IP」內的方式,與美團的做法異曲同工。過去兩年,快手也一直在加強內容運營的力度,並開始向更細分的領域下沉,而這也將最終為快手解決短視頻、直播賽道的增長問題。

事實上,單一內容平臺共同的天花板就在於——用戶增長總會遇到瓶頸期。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應用,不斷提高著用戶重疊度,也在不斷消解用戶本身的內容消費能力。這意味著,如果單純依靠直播、廣告等收入,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增長問題,且增長會隨著平臺規模變大而越來越難。

而快手看起來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今天的快手正著力於將內容與相關產業進行廣泛連接,利用平臺獨特的用戶粘性和社區屬性,打造一個從內容到產業,再到商業化,最後再反哺內容的雙向循環。

不過,與美團這種兼具生活功能屬性的應用相比,快手眼下看起來,仍是一家以內容為主的社區或者社交網絡。只不過,透過他們的成長軌跡以及微妙變化的收入結構可以看出,快手圖謀的已經不僅是短視頻、直播這兩條賽道。

這或許就能解釋這家已經擁有成熟盈利模式的公司,為何要突然加大投入,改變自己。快手創始人宿華過去曾在不同場合提到,快手是一家使命與技術驅動的公司,短視頻與直播只是當下最適合的媒介,公司的最終願景,是服務於人們的美好生活。

這也許才是快手最想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

總編:沈帥波

相關焦點

  • 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啟動上市程序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11月29日,港交所披露消息顯示,優然牧業已遞交招股書,正式啟動上市程序。資料顯示,優然牧業是中國最大的反芻動物精飼料提供商,業務覆蓋由育種到飼料再到原料奶生產的乳業上遊全產業鏈,且三大業務增長強勁。
  • 讀懂快手招股書,騰訊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21.57%,半年營收253億
    作者/藍蓮花 馬克李就像京東特意選擇在618前一天登陸港股二次上市一樣,快手也選在了116電商節的前一天公布了招股書。11月5日晚間,快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傳聞已久的快手上市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這份招股書,更像快手自從2019年下半年以來變得狼性,一路狂奔之後的成績單,各種數據躍然紙上。
  • 伊登軟體遞交招股書:上半年利潤1496萬 為丁新雲家族持有
    來源:雷建平雷帝網 樂天 11月18日報導伊登軟體日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伊登軟體2016年、2017年、2018年營收分別為3.27億元、4.68億元、6.12億元;伊登軟體2019年上半年營收為4.76億元,上年同期營收為3.28億元。
  • 四句話解讀快手招股書:騰訊是最大股東,並且和快手存在密切業務往來
    11月5日晚間,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此次IPO成功將會成為國內短視頻第一股。作為當下短視頻賽道裡的領頭羊之一,快手的核心業務到底是什麼?它與抖音區別在哪?本次招股書中都有什麼要點?別急,接下來謙啟用四句話為您解讀。
  • 三彩家公開遞交上市招股書,2019年營收增長350%
    三彩家最早於2020年6月就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秘密遞交上市材料,文件顯示,本次三彩家IPO的團隊中,承銷商、美國律師及會計師事務所分別由萬通證券Univest Securities、Ortoli Rosenstadt LLP 和WWC, P.C.擔任,預計本次募資不超過3000萬美元,招股書披露了公司財務業績和股權結構。
  • 被刷屏的「騰訊夢」;小米在港遞交上市招股書 | 一周科技
    上周科技圈刷屏的無疑是赴港遞交上市招股書的小米。招股書中披露了小米的營收情況、商業模式、股權結構等關鍵數據,雷軍的公開信還帶火了「雷軍體」: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周末接過小米刷屏棒的是騰訊。《騰訊沒有夢想》一文稱騰訊喪失了產品能力,正在變成一家投資公司。之後網上傳出疑似馬化騰的回應截圖。6日晚間,騰訊公關總監張軍闢謠:回應截圖是P的。
  • 快手與抖音搶跑,能搶下「短視頻第一股」嗎?|焦點
    過去一年,抖音和快手之間的纏鬥,一路從用戶規模、產品形態、直播電商延伸至資本市場,現在它們或許會為「短視頻第一股」的名頭展開新的較量。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首發作者:海棠葉編輯:雷緩之設計:布冬編輯助理:朱智琪披荊斬棘9年,快手終於正式按下了奔赴資本市場的按鈕。
  • 遞交招股的快手靠什麼掙錢
    11月5日晚間,快手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快手收入從83億元上升至391億元;2020年上半年,快手實現營業收入2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截至2020年6月30日,快手2020上半年商品交易總額已達到1096億元,有2000萬人在快手獲得收入。
  • 聊聊快手招股書,和字節的融資新聞
    首先之前字節融資的消息都是低調處理,其次這筆融資相對字節體量相對較小,肯定不是主體公司要IPO,IPO不可能只發1%的股份。OK,既然排除掉自家的IPO,那答案其實就非常清晰了。字節跳動在這個時間點主動放出這個讓人一頭霧水的融資新聞,目的應該只有一個:狙擊快手IPO。類似操作在資本市場其實並不罕見,去年鬥魚IPO前,虎牙也緊急發了幾億美元的債。
  • 第一服務資本市場遇冷,「綠色」故事能否講入資本「心扉」?
    事實上,儘管物業仍然不改資本「寵兒」的身份,但其年內整體走勢卻維持著「先揚後抑」的態勢——在年初因為「全民居家」而地位驟然拔高的物業企業,隨著社會秩序的基本恢復,估值正在回歸著理性。僅從年內上市「新人」的表現來看,在9月份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除剛剛上市的卓越商管、第一服務外,其餘6家年內首發上市的物業企業股價跌幅均超過15%。
  • IPO周報|甘李藥業上市五日連漲111%;藍月亮、清科創業遞交招股書
    更多詳情:山東鳳祥通過港交所聆訊:去年淨利暴增5倍,B2C模式增厚盈利空間藍月亮|港股|6月29日遞交招股書據IPO早知道消息,家庭清潔品牌「藍月亮」於6月29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美銀美林、中金公司和花旗擔任聯席保薦人。
  • 抖音快手搶灘港交所,連上市都要爭嗎?
    角逐數年後,抖音快手,兩大國內短視頻巨頭又要搶灘港股了。最新消息稱,快手計劃赴港上市,最快下周提交招股書。就在前一天,網絡上剛曝出字節跳動將分拆部分業務於明年上半年上市,同樣選擇了港股。「短視頻第一股」的光環究竟花落誰家尚未可知,但雙方你爭我奪的戲碼只會越演越烈。
  • 和抖音競賽多年,這次,終於輪到快手贏了
    無論誰才是行業第一,目前在IPO這局,快手贏了。快手終於手快了一次今天早上打開電腦,一下子看到兩條短視頻巨頭資本動向的新聞。同樣是尋求上市,這次字節跳動還在尋求以18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一輪融資20億美元,計劃將部分資產在香港上市,快手就已經先人一步,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
  • 快手的焦慮,以及與抖音軍備競賽的這一年
    11月5日,快手電商節前夜,快手向香港聯交所遞交IPO申請。當晚,辛巴連續發了兩個短視頻,為電商節的直播帶貨做了個預告。同一天,字節跳動也放出了要以1800億美元融資,分拆抖音和西瓜視頻上市的消息。不少人分析,快手此次尋求IPO,是為了搶在字節跳動之前上市。
  • 快手的500億美元估值「難題」
    作者 | 楊銘編輯 | 劉珊珊自11月5日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後,距快手正式登陸資本市場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近日有消息稱,快手赴港上市日期擬定在2021年2月5日。另一消息則表示,上市委員會將對快手的IPO申請進行聽證,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快手最快於明年1月底在港交所上市。
  • 瑞幸聲稱六成門店盈利,這故事都能接著講?
    目前看來,因為虛增收入而在中美兩地資本市場乃至民間輿論捲起大風暴的瑞幸咖啡就是後者。瑞幸真盈利了?需要注意的是,文件中公布的財務數據仍然是未經審計的,而且由於不是財報的緣故,其所披露的數據也非常粗糙,基本沒有任何細節。
  • 誰能分享快手上市盛宴
    2016年,快手推出了直播功能。4年過去了,快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直播平臺,並先於抖音遞書,衝擊「短視頻第一股」。又一場造富盛宴即將開始,程一笑和宿華背後貴人還有誰?「豪華朋友圈」裡誰成贏家?11月5日,快手科技(下稱「快手」)向港交所正式遞交招股書。
  • 影視公司再掀上市潮,發生了什麼?
    再次闖蕩資本市場。在深交所,製作《中國好聲音》的燦星文化第二次向創業板遞交招股書,今年2月2日即將上會宣布最終結果;擁有韓寒、易中天、嚴歌苓等作家天團的果麥文化則在創業板IPO成功過會,即將入駐A股。 前赴後繼的影視娛樂公司試探資本市場,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沉寂許久的影視板塊似乎正在破冰回暖。要知道,監管收緊+影視寒冬的2017年-2020年,貴圈幾乎無人闖關成功、登陸A股。
  • 「直播工會第一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收入嚴重依賴頭部主播及單...
    6月7日,直播行業第四大主播經紀公司眾妙娛樂集團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從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看到了主播背後龐大而複雜的利益體系。從公會到公司,直播這門生意如何被做大?如果眾妙娛樂成功上市,那將會是港交所最年輕的上市公司之一。成立於2016年的眾妙娛樂運行至今僅經歷了四年時間,便成為了匯集數萬主播,收入接近1億元的超級直播機構。
  • 巨人網絡間接持股的Playtika遞交招股書 擬在納斯達克上市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曦)全球休閒社交遊戲巨頭、巨人網絡間接持股的Playtika日前正式向美國證監會(SEC)公開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此次公開遞交招股書表示SEC已經完成密交階段的問詢,Playtika的IPO通行證已經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