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打破時代的禁錮,用勇敢的心去擁抱愛與自由

2020-12-22 夏娃藍空間

「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生半明半暗的雲。」讀過《黃金時代》的人,一定對這句話倍感熟悉和親切。據說當年颳起王小波之風時,幾乎人人會背上書裡這麼一句話。

王小波在當時是異類一般的存在。中國六七十年代處於非性的年代,人們思想封閉堵塞,精神崩得緊張。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小波竟然大膽以「性愛」為主題,挑戰大多數人已成型的偏見,還寫的鋪天蓋地、毫不含蓄、老少皆宜。

作為90後的我,在王小波逝世23周年,第一次捧起《黃金時代》,接著一口氣很爽地把它讀完了。風靡一時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它主要講了文革時代,21歲的知青王二,被安排去雲南農村插隊,期間認識了26歲的女醫隊陳清揚。她已婚,丈夫在坐牢。王二找她看病,她和王二探討自己被別人叫作「破鞋」的事情,一來二去,兩人成為了朋友。兩人建立起偉大的友誼後開始大膽嘗試性。怎料被人抓去批鬥,關在屋子裡寫交代材料。最後一次陳清揚寫完,隊伍就把兩人放走了。

這部小說在出版的時候,遭到了諸多的阻力。因為思想過於先鋒,性描寫過於露骨,很多出版社不敢出,怕引起社會負面轟動。最後,「中國知青之父」女兒趙潔平極力排除各種阻礙,才得以在1991年首次出版。隨後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獲得《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等,作家劉心武評價說:《黃金時代》不是一般的好。太好了。

王小波生前寫了多部小說,可是一旦提起他的名字,人們腦海裡首先浮起的還是《黃金時代》。正如他自己所說:「《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他的妻子李銀河是中國研究性的第一人,對這部作品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一:王小波為什麼選中「性愛」作為小說的主題

1968年,16歲的王小波在雲南兵團參加勞動,也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真實經歷後來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筆下的男主角王二在1969-1972年期間認識陳清揚,並且和陳清揚在一起。

當時的社會,正是屬於全面性壓抑狀態。人們不敢討論性,認為性是骯髒不堪的、難以啟齒的。小說裡面寫到,如果一個人敢說自己喜歡性,那是要五馬分屍的。

可是,性本身是人類天然的需求啊,就像荷蘭哲學家巴魯克.斯賓諾莎所說:「欲望正是人的本質。」如果一個人餓了不能吃飯、渴了不能喝水、困了不能睡覺,這是何等的殘忍?那時的社會氛圍,就是這樣荒誕。不僅如此,如果你一旦觸碰了,還要遭到周遭的聲討和批判,恨不得把你趕到地獄去。

當時的王小波雖年紀還小,但也深刻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是一個牢籠,困在裡面的人日漸身心麻痺,當事人卻渾然不覺。他不甘於被這股邪惡的力量禁錮,於是創造了王二和陳清揚的故事,借他們的叛逆和顛覆個性的言行,強烈抨擊非性年代帶給人們的束縛、以及文革時期荒誕的社會風氣。

所以,《黃金時代》在表面恣意大膽寫了很多關於性的內容,可作者的意圖絕不是停留在「性」上面那麼簡單。我們必須結合時代背景,把自己融入當時的社會環境,才能明白王小波的良苦用心——他希望人們意識到,性本身是健康自然的,無須刻意迴避和壓抑。同時,他也借王二的口表達了自己的強烈的憤怒和反抗思想。

而他筆下所寫的關於「性」的一切,也沒有一點汙穢的味道,反而是滿滿的天然健康、乾淨質樸的味道。他寫王二和陳清揚兩人結合後,有一隻牛在旁邊哞了一聲走開了。他寫兩人結合是雌雄同體——「天是那麼藍,陽光是那麼亮,天上還有鴿子在飛。」、「一隻蚯蜴從牆縫裡爬了出來,走走停停地經過房中間的地面。忽然它受到驚動,飛快跑出去,消失在門口的陽光裡。 」

王小波把性融入了大自然、日常點滴中,即使放在當今時代來讀,也令人暢快淋漓。就這部小說而言,或許他稱得上是中國文壇上「寫性第一人」。

二:男女主角的「性」中間有愛的存在嗎?

瓦西列夫說:愛情的內容是豐富的,無窮盡的,他是衝動和意識的仙境,是性慾和精神渴求的神奇融合。

《黃金時代》小說裡面的內容幾乎三分之二涉及到性方面,其餘是王二被批鬥、被人整的小插曲。所以導致這部小說和其他情愛小說有明顯的不同:它幾乎沒有一點男女情感的糾纏,也沒有打情罵俏、愛的死去活來的情節。然而,我們通過王小波隱晦的描寫中,還是能瞥見愛在兩人之間悄然蔓開。

一開始,小說裡面描寫陳清揚對王二的感情是這樣的:

陳清揚說,以前我不夠文明。在人保組裡,人家給我們鬆了綁。那條繩子在她的襯衣上留下了很多道痕跡。這是因為那繩子平時放在燒火的棚子裡,沾上了鍋灰和柴草末。她用不靈活的手把痕跡撣掉,只撣了前面,撣不了後面。等到她想叫我來撣時,我已經一步跨出門去。等到她追出門去,我已經走了很遠,我走路很快,而且從來不回頭看。就因為這些原因,她根本就不愛我,也說不上喜歡。

接著王小波又隱秘地寫到:

天又藍又亮,以致陰影裡都是藍黝黝的光。忽然間我心裡一動,在她紅彤彤的身體上俯身下去。我都忘了自己幹了些什麼了。我把這事說了出來,以為陳清揚一定不記得。可是她說,「記得記得!那會兒我醒了。你在我肚臍上親了一下吧?好危險,差一點愛上你。」

後來有一次,陳清揚穿了一條簡裙,走路爬坡很吃力,他們要經過一條河,王二毫不猶豫把她「用一個肩膀扛起來,直徑走過去才放下。」那時她的臉紅得厲害,像一個害羞的小少女一樣。回來的路上,王二照舊扛著她爬坡。

當時王二爬坡爬得很辛苦,加上下雨,山坡上很溼滑,可是在危險時刻陳清揚躺在王二肩膀上卻不老實。「那時我全身繃緊,拼了老命,總算支持住了。可這個笨蛋還來添亂,在我背上撲騰起來,讓我放她下去。於是王二忍無可忍在陳清揚的屁股上狠狠打了兩巴掌。打完以後,陳清揚徹底不動了,整個人變乖了。

也是這兩下,讓陳清揚愛上了王二。王小波說,她愛上王二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另外小說裡還描寫了很多兩人親密的細節。比如「她像澳大利亞考拉熊一樣抱住我,往我臉上吹熱氣」、「陳清揚有一回很衝動,要給我生一群小崽子,我沒要。後來我想,生生也不妨。再跟她說,她卻不肯生了。」像極了一對普通小情侶賭氣鬧彆扭時候的拌嘴。

李銀河評價說:「小說裡面這種朦朦朧朧的、模模糊糊的、沒有言明的,才是愛情最美的地方。」在我讀來,兩人之間的確是有愛存在的,這種愛,被兩人隱藏的很深,在亂鬨鬨的時代折磨下雙方都不願意啟口和深究。

三:掙脫時代的束縛,才能擁抱自己內心真正所愛

如果《黃金時代》放在今天出版,想必不會產生這麼大的反響,因為現在大多數人的性意識已經得到了解放。女性也產生了意識覺醒,追求不論在任何一方面,都希望獲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權利。而這一切自由且多元化的局面,不得不感激一部又一部具有時代啟蒙意義的好作品問世,以及作者給我們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勇敢不羈的人物角色。

小說裡面,陳清揚作為一名知青時代的女性,她原本並沒有做出格的事情,就連她被譴來農村當隊醫,也是因為當時拒絕某位領導無禮的性要求,才被懲罰的。這樣黑白分明的她,卻被人們無情地喊作「破鞋」。大家用倫理道德的來聲討陳清揚,只為圖一時之快樂,而不去深究事情的真相以及對錯。那時候,大多數人以毫不自省的姿態愚蠢地活著。

小說裡,陳清揚掙脫時代的束縛,摒棄愚昧的風俗目光,選擇大膽遵循內心的需求,和王二兩人在封閉的農村展開一場以偉大友情開啟的性愛之路。她做的有什麼錯呢?她不過是一個普通女人,有著普通人的天然需求罷了。她沒有選擇給時代陪葬,扼殺自己人性中美好的需求和嚮往,而是勇敢選擇了允許自己身心自由。

有時候,我們必須懂得和內心的自己對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而不是被「有問題」的世界局限住。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又何嘗不是一個又一個像王二和陳清揚的時代前鋒為我們開闢出來的呢?

魯迅,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無奈娶了一字不識的朱安。可是,洞房之夜他沒有和朱安睡在同一張床上,而是自己躲進書房看了一夜的書。期間魯迅也給過朱安機會,可朱安並不是一個願意改變自己、樂意學習的女人。於是魯迅徹底死心了。後來參加革命,認識了志同道合的許廣平,二話不說就和選擇許廣平在一起。

當時魯迅的先鋒行為,也是時代所不允許的。可是,一個人選擇自己內心所愛的人,聽從內心的意願,不扭曲自己和一個不愛的人度過餘生,又有什麼錯呢?

愛情史詩殿堂級電影《鐵達尼號》裡面的女主角露絲,出生在一個上流社會的貴族家庭,父親去世後留下很多債務,於是母親逼迫她嫁給一個自己根本不愛的男人,而且這個男人脾氣暴躁,冷血無情,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女性。如果鐵達尼號沒有沉沒,如果露絲選擇嫁給他,可想而知她的後半生是怎樣的命運。好在,她最終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內心渴望和召喚,拋棄世俗的偏見,勇敢地和窮畫家傑克墜入愛河。

也正是因為她這個勇敢的選擇,讓她收穫了真正的愛情和自由。泰但尼克號沉沒以後,她作為倖存者,過上了一種全新的人生,最終躺在一張溫暖的床上無憾去世。

如果我們靜心下來好好想想,就會發現,雖然時代給了我們很多自由,但其實還有很多看不見的輿論和習俗在束縛著我們的心靈自由。

比如,「女大當嫁男大當婚」,催促女人在適婚的年齡裡趕緊把自己嫁出去。習俗對於女性的年齡劃分也挺有意思,一旦超過26歲以後就是大齡剩女了,再不找人就掉價了。如果一個女人選擇不結婚或不生孩子,她就會受到周遭人的議論紛紛。如果一個女人因為感情不和睦選擇離婚,她還會受到更多非議。

同樣男人也是一樣。正所謂「三十而立」,如果你沒有及時立起來,那麼在世俗眼裡簡直就是「廢材」一個,接下來的命運就會被人看不起,被周遭人有意無意的嘲諷。等等。

可是,人的成長軌跡不是一模一樣的,一句俗語也不能定義一個人的成敗。著名導演李安,是大器晚成的典範,46歲才逐漸出名,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影片的機會。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29歲才開始著手寫小說,之前一直默默無聞過著艱辛、負債纍纍的生活。

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在追求什麼,想要什麼,在做什麼的時候,其實不必太在意外界的目光和評價,也不要有太強烈的「什麼年齡該幹什麼事」的緊迫感、更不必著急一時的成果和證明自己。拋開這一切沉重的枷鎖,清楚地了解自己是誰,然後勇敢保持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瓦爾登湖》的亨利·戴維·梭羅,一個人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遠離喧囂和浮躁,自然能聽見內心最真實的需求。

小結:

《黃金時代》是一部出眾的小說,裡面關於性的精彩大膽的描寫,奠定了它在文壇上的另類地位。這本小說也教會了我們無論生在哪個時代,都要勇敢忠於自己的內心,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決不能養成毫無根據就肆意評價他人的醜陋姿勢。同時,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被時代的偏見所束縛,一個時代的文明是由睿智有洞見的人共同促進和書寫的。

最後,願你我能都做一個內心純良、永遠敢於擁抱愛與自由的人。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作者簡介:夏娃藍,一個90後清新女青年,劈柴餵馬,寫字修行。成長無止境,願與你成為同路人。】如果喜歡,歡迎轉發關注,持續輸出優質原創好文!

相關焦點

  •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寫盡肉慾,用現實批判嘲諷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是其「時代三部曲」中的一部,該系列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李靜在給《黃金時代》作的序裡寫道:「愛之者甘之如飴。厭之者搖頭不已。始愛終棄者自感棋高一著昨非今是。王二的讀者,沒有中間狀態。」確實如此。我身邊的人,對王小波,總是褒貶不一。不過無論時代怎麼變,王小波總是有人讀的。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王小波小時候因為喜歡思考,發呆,還被人稱為「傻波子」,但是他從小就展露出獨特的一面,閱讀速度是常人的7倍,喜歡探索,有著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17歲他懷揣著「浪漫的救世情懷」去雲南做知青,沒想到下鄉插隊的枯燥生活,以及處處被安排的荒誕日常,讓王小波深惡痛絕,也是那時候他開始他開始深入思考人類生存及自由的命題。
  • 王小波《黃金時代》:難以啟齒的愛,是「性壓抑」年代的集體失語
    為什麼陳清揚被拍了兩下屁股就愛上了王二,那時候我也不甚明白,而對於那些初讀《黃金時代》的人們,我想大都會覺得這就像是一本「黃色小說」,基本上都聚焦在王小波鋪天蓋地的性描寫上,至於巴掌背後的愛情,卻很少有人去關心。
  •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大膽的口氣,諷刺現實,說出人生事實
    王小波用心最深,最令自己滿意的是他的小說,尤其是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用獨有的黑色幽默,讓你捧腹,讓你沉思,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現實的荒謬。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寫肉慾,批判諷刺現實,戳破人生真相王小波自己說:「寫《黃金時代》用了我很多時間和才華,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
  • 王小波:肉體的快樂,是時代的精神武器,王朔:他活著,我比不上
    這個人就是王小波。王小波很野,甘願放棄鐵飯碗,而選擇一個自由撰稿人,寫他喜歡的文字,去喚醒大眾的靈魂。他下筆之大膽,讓人咋舌。王小波想要表達的其實並不是性本身,而是通過寫性,表達對那個壓抑的時代的反抗,對想要控制人的環境的反抗。那這種反抗為什麼要通過寫性來表達呢?因為性是最私人、最隱秘、完全屬於個人快樂的一種自然衝動。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當過工人和民辦教師,曾是名牌大學講師,1980年與李銀河結婚,一起遊歷美國和歐洲,後來回國辭了職當自由撰稿人。從這一方面來說,王小波是個嚮往自由的人,浪漫有趣,特立獨行中帶著理性。都說王小波長得醜,但是李銀河卻愛得深沉,丈母娘曾經因為王小波太醜,不讓李銀河跟他來往,於是王小波便對李銀河說了一句:「你也長得不怎麼好看」,李銀河又氣又笑。初識王小波是通過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他關注那個時代,他的文字流淌最真摯的感情,沒有半點矯揉造作。
  • 《黃金時代》尺度大堪稱「小黃書」,王小波:沒有性的人生不完全
    自古以來,無論現實還是在文學作品中,「性」都是較為避諱的話題,即使是在虛幻的小說世界中,也很少有作家敢特意去描寫「性」。然而,最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黃金時代》,卻刷新了我的認知與見解。在《黃金時代》中,作家王小波硬是將避諱的「性」寫到了極高的高度,讓人不禁心頭一震。
  • 王小波《黃金時代》:荒誕不羈的「性」描寫,實則是對時代的控訴
    在上個世紀末,有三本小說是最出名的:《白鹿原》、《廢都》,還有就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三本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性」,都有著非常豐富的描寫,而且正因如此,在出版的時候總是遭到很多的困難。幸運的是這三本書最後都順利出版並且成為了當今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小說。為什麼那個年代,對性的描寫頗豐?
  • 王小波《黃金時代》雖細緻但並不猥瑣,更不是「黑暗」的角落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屬於那個年代的藝術"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王小波曾經也是一位下鄉的知青,他明白那種被世俗壓迫的感覺,因此創作了他的《黃金時代》。《黃金時代》絕對是一本被低估的書,王小波本人也是一位被低估的作者,他被稱為"最可憐的作家"。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黃金時代》:年少不懂王小波,其實他的文字很解渴!
    王小波——黃金時代,粗俗又有趣王小波的作品,更多的體現的是對現實的關懷,作品重思維、重批判,文筆又幽默硬朗。比如王小波有一部在他死後火起來的作品——《黃金時代》,這本書我去買來讀過,實在是粗俗又有趣。這本書還有一個別名——《王二愛的風流史》裡面的主人公王二愛和陳清揚很像一個人的兩面。
  • 黃金時代:敦倫偉大友誼
    今天分享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王小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在推崇他的人眼裡可以說是天縱奇才!生於北京,先後當過知青、民辦教師、工人等,正是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讓他開中國一代黑色幽默文風,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沉默的大多數》等,令人神往。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描寫太多被當「小黃書」出版,那是他們沒看懂?
    「王小波認為:性是自然的人性,要用一種「偉大的真誠」來做這件事,不要羞答答地表演,而在生活中,王小波又是一個「性道德」非常傳統的人,他認為性亂是社會的負面現象。《黃金時代》王小波死後4年大賣20萬冊王小波《黃金時代》前後共拖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由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力排眾議出版。
  • 王小波用20年寫成的《黃金時代》,為何會被說成是「黃色小說」?
    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再也不更新了,所以我也只能一次次重讀他的作品,尤其他那本《黃金時代》,更是讓我愛不釋手。但讀過王小波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一向「黃」得厲害,特別是《黃金時代》一書中,關於「兩性關係」的描寫更是非常之多。以至於有很多人在看完這本書後,都將其定義為「黃色小說」。
  • 2020年為什麼要讀王小波?網友:有趣的靈魂誰不愛?
    但王小波並未聽勸,堅持考理科,結果反而考上了。那時,理科對他來說幾乎是快要了他的命。但王小波覺得自己一背東西就困,那種感覺和煤氣中毒以後差不太多,跑到外面去挨凍倒是不困,清水鼻涕卻要像開閘一樣往下流,看起來甚不雅。所以覺得去啃幾道數學題倒會好過些。
  • 黃金時代|用大段性描寫來表達痛快,以隱秘的手法批判了時代宿命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知道王小波,一種不知道王小波。不知道王小波的人,我們無從評述,而知道王小波的人,一定會對《黃金時代》記憶深刻。《黃金時代》通篇僅僅三萬多字,卻足足耗費了王小波20年時間去打磨。關於這本書,99%的人讀過之後都會認為這是一本徹頭徹尾的黃顏色小說,除了大篇幅的性描寫以外,沒什麼內涵可言。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的
    一個嘴角下垂的男人,用他的《黃金時代》,說盡人性掙扎與追求,讓人「欲罷不能」。王小波用獨有的黑色幽默,讓你看懂欲望的真實,現實的荒謬。當你讀完《黃金時代》,笑了,說明你不懂「人性」,當你讀完《黃金時代》,哭了,說明你不懂「男女之情」,當你讀完哭笑不得,說明這本書,你會愛不釋手。
  • 王小波用20年寫成「黃色小說」,內地拒絕發表,臺灣發表獲獎
    1997年4月,王小波因心臟病猝死,年僅45歲。臨終前,妻子李銀河在英國訪問不在身邊,同事聯繫到李銀河,但沒告訴她實情,只讓她速速回國。去機場接機,同事對她說了一句話,李銀河瞬間虛脫崩潰!同事說:「王小波真是詩人啊,走得也特別詩意」。本來心存僥倖的李銀河才確定王小波已經去世了。
  • 初看不懂陳清揚,再看戀上王小波,《黃金時代》王小波的「神」作
    《黃金時代》是我看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次從閱讀中感受到王小波的文字,直接,粗放,又不缺乏細膩和真誠。王小波寫過很多書,有雜文和小說。我忘了自己為什麼選擇先從《黃金時代》看起,也許是因為下面這段話太常見,以至於印象深刻。
  • 《黃金時代》背後的女人,為王小波生前身後事嘔心瀝血、背盡罵名
    終於,在1994年,王小波用20年時間辛苦打磨出的《黃金時代》,登上了華語文壇,在《聯合報》發表榮獲著名文學獎,還獲得了25萬臺幣獎勵。王小波的身後名按理說,一《黃》成名的王小波,本該享受無盡的榮耀和讚譽。但是,比讚譽先來的,卻是接二連三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