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王小波
王小波,也許你對他還不夠了解,但是你一定聽過他說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他長的很醜,蒜頭鼻,厚嘴唇,但是我看過一次他的採訪視頻,瞬間被他的思辨和智慧傾倒,說話也很溫柔。
王小波小時候因為喜歡思考,發呆,還被人稱為「傻波子」,但是他從小就展露出獨特的一面,閱讀速度是常人的7倍,喜歡探索,有著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17歲他懷揣著「浪漫的救世情懷」去雲南做知青,沒想到下鄉插隊的枯燥生活,以及處處被安排的荒誕日常,讓王小波深惡痛絕,也是那時候他開始他開始深入思考人類生存及自由的命題。
王小波在外人眼中從小愛發呆,但其實發呆的大多數時間裡他都在思考,並從中得到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小的時候,他的閱讀速度就比常人快很多,或許這些都為他後來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黃金時代》在港臺出版,卻遭內地出版社多次拒絕
17歲的王小波懷揣著滿腔熱情和"浪漫的就是情懷"前往雲南做知青。然而現實生活總不如想像的那樣浪漫,下鄉插隊的枯燥幾乎打破了王小波的幻想,那裡的荒誕日常更是讓他深惡痛絕。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經歷才是作家最好的素材,而正是那時候的經歷成為了《黃金時代》的藍本。
在王小波的多本作品中,他最為滿意的就是《黃金時代》,這本傾注了他大部分時間和才華的書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寵兒",而《黃金時代》的創作花了王小波20年。
1992年,《黃金時代》終於得以在港臺出版,並獲得了當時《聯合報》的文學大獎,還有獎金250000臺幣。對王小波而言,這無疑是喜從天降。
然而天不遂人願,《黃金時代》在內地的出版卻困難重重。原因是當中的性描寫過於直接、赤裸,雖然很多編輯極為欣賞,但他們都認為這樣的文章並不敢發。
後來王小波可以說是遇到了一生中的貴人——編輯趙潔平。在她的努力和冒險下,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才得以出版。但售賣的過程依舊不如意,書店不讓賣,廣告打不了,王小波只好跟朋友推著自行車到小攤兜售,可謂一波三折。
《黃金時代》:肉體的快樂,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歷經千辛才面世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以前的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小黃書,在港出售時甚至更名為《王二風流史》
實則不然,人們眼中的"黃"不過是王小波通俗淺白的表達方式,雖然有時顯得赤裸而粗俗,但那並不是色情和媚俗,不過是人們心底原始的欲望和衝動罷了,因而王小波的文字具有直擊人心的力量。
就像他說的那樣:人們認為最羞恥、最該隱諱的東西,恰恰是最不值得羞恥、隱諱的東西。
他的文字包括他筆下的人物,甚至包括他自己,都十分具有反諷的意味。在《黃金時代》中,北京來的漂亮醫生陳清揚就因為遭受嫉妒被傳是"破鞋"(指亂搞男女關係的女人)。
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陳清揚找王二幫忙證明,王二卻說:結了婚的女人不偷漢,該面色黝黑、乳房下垂。你臉不黑且白,乳房不下垂且高聳,所以你是破鞋。
在陳清揚21歲生日時,王二就以"偉大友誼"為由,和她發生了關係。自此,陳清揚便有了自我安慰的邏輯:既然我不能證明我是破鞋,那我還不如成為真正的破鞋。
陳清揚的前後變化讓人啼笑皆非,可現實本就是荒誕的,荒誕的本也是可笑的。王小波的黑色幽默往往能讓人看到人性的本質。
高曉松、魯豫等名人極力推薦
在很多讀者心中,讀王小波的書能引起靈魂震顫和情感共鳴,其中就包括高曉松和魯豫。
高曉松:我個人覺得王小波是所有寫白話文的作家裡,在我心裡是排第一的。
魯豫:王小波的文字,它們有著無堅不摧的那種破壞力,但是又有著超強的癒合力。
塵世喧囂,唯有看書能獲得我們內心方寸的清醒和沉靜。讀一讀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和有趣的靈魂相遇,和本真的自己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