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尺度描寫太出格,網友:不敢光明正大地看

2020-12-25 星星的坐會

王小波逝世已經二十三年了,生前他無論如何都出版不了的書,在二十三年間一版再版,吸引了許多讀者。

他的粉絲不斷地冒出來,他們對王小波的文學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的天才和霹靂激賞不已,紛紛聲稱自己願意做王小波的門下走狗,甚至有一位女作家調侃稱,自己願意做王小波門下的一頭母驢。

王小波寫雜文、寫小說、也寫詩歌,在生前他的雜文影響最大,隨便寫點期刊報紙就搶著要發表,編輯得到他的雜文無不歡天喜地。

看過之後有時激動得甚至連覺都睡不著了,但是對於自己的雜文,王小波其實是很不欣賞的,寫的時候也不用心,不會像小說一樣精心地謀篇布局。

對王小波來說,寫雜文只是講道理,他看到道理在哪裡,就去講一講,講完收工,不會再去修改潤色。

王小波看重的還是自己的小說,小說他是花費巨大心力去寫的,寫完之後還要不斷地修改,往往文字讓他感到滿意了,他也還是不罷休,會花寫原稿三到五倍的時間,把小說的情節全部打亂,重新組合。

他考量著故事發展的無數種可能性,反覆調動著每一個段落,直到找出一種最好的方式加以表述。

這樣寫小說簡直就像在發神經病,從世俗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吃力不討好的,他再怎麼用心寫,他的稿費也不會多,更嚴峻的問題是他寫的小說根本出版不了。

王小波在做的完全是一件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他的朋友見他這麼寫小說,也覺得很不理解,但是王小波卻依舊苦心孤詣樂此不疲,做著大家認為在發瘋的事情。

他根本不在乎這一點,他唯一追求的就是希望寫出卓越的作品來。

王小波喜歡詩,雖然他很少寫詩,但是他卻把自己稱為行吟詩人。事實上,王小波是把他的一生當作一首詩來寫的,智慧、自由、有趣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只寫一遍,並且無從修改,但是讀之卻讓我們神往。王小波曾說過,好的詩就像星星,他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他希望自己能夠發光,驅散黑暗和恐懼。

現在我們可以說,他成功了,他的一生就是一首閃爍著奪目光輝的詩。

王小波出生於1952年5月13日,北京人,他是家裡的第四個孩子,上面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底下還有一個弟弟。在家裡的男孩子中,王小波排行第二,所以小說裡他常把自己叫作王二。

王小波似乎懶得去想主人公名字,中篇小說集《黃金時代》,裡面的主人公全叫王二,後來在《白銀時代》裡,他的舅舅也叫王二,以至於現在有不少讀者就用王二來代指王小波。

李銀河曾經說,雖然王小波已經去世十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還很前衛。

這句話深感贊同,因為王小波所反對的那種迷信和不理智,在現如今依舊是存在的。就拿傳統文化來說吧,現在還是有不少人在講解傳統文化的時候喜歡加進去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

在王小波那時候就有人說,從儒家道家、陰陽五行、周易八卦之中,即將產生震驚世界的科學成就!現在這樣的話還是有人在說,隨便在網上找一些傳統文化的講座,就能看到這樣的東西。

王小波也說,假如有一對同性戀者要結婚,他看不出有什麼不可以。但是,儘管到21世紀,時代已經非常進步了,卻依舊有許許多多的人反對同性戀,他們舉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如同性戀是罪惡的、同性戀會毀滅人類,等等。

儘管這些理由沒有一個是經得起推敲的,事實上他們自己也未必認真地推敲過,但是當他們舉出這些理由的時候,卻是那麼的義正詞嚴。

看到別人打算要和他們爭辯,他們馬上就豎起全身的武器準備攻擊。

面對著這樣一群人,你根本無法跟他們把道理講清楚,如果要在和他們的爭論中取勝,除非自己十分善於吵架才行。

正如王小波所說,知識分子最大的長處是講道理,遇到了無道理可講的人,就算一個觀點是對的,我們最終也無法把它實施出來。

所以,當王小波看到有人對同性戀者妄下價值判斷的時候,他就覺得很難過,不過後來他又不難過了,因為「在我們這裡,人對人的態度,有時過於粗暴、太不講道理。按現代的標準來看,這種態度過於原始」。

王小波說,這可能是傳統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或許可以期望將來的情況會變得好些。

樂觀地看,時代越來越進步,人們的態度也的確在漸漸趨於寬容,至少現代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態度比以前要好很多了。

或許,一百年以後出生的人們會對同性戀者以及他們的婚姻習以為常,對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能等同視之。

他們找不到任何反對同性戀的理由,因為那些同性戀者,他們是自願的,他們是無害的,他們之間也有著美好的愛情。

王小波說寫小說只是為了賺錢,但是更多的是王小波嘗試用文學的表達,來拯救時代精神,希望能讀到的讀者能恢復人性常態,因為作品描寫性尺度,讓潔癖青年反感。

第一次看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當時也是有點彆扭,《黃金時代》打開了很多男生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傳聞是真的,「男生要看王小波,女生要看餘秋雨」。感覺他的文章裡性的描述是乾淨的,並沒有像潔癖青年說的那麼不入流。時代變革,既然能出版,證明王小波筆下的性描述是絕對沒問題。

有個網友留言,他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大一,剛收到書,看到文中大量的性描述之後,趕緊把書藏起來,每天只能偷偷摸摸提心弔膽的看,怕給宿友看到,說他不正經,看「黃色小說」,這也是很尷尬的事情。

原價143元的王小波「時代三部曲」,其中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黑鐵時代》現價只需88元,一頓飯錢,卻能讓你與這個最有趣的靈魂相遇!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哦!

相關焦點

  • 王小波《黃金時代》:荒誕不羈的「性」描寫,實則是對時代的控訴
    在上個世紀末,有三本小說是最出名的:《白鹿原》、《廢都》,還有就是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三本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性」,都有著非常豐富的描寫,而且正因如此,在出版的時候總是遭到很多的困難。幸運的是這三本書最後都順利出版並且成為了當今中國文學史上,非常出名的小說。為什麼那個年代,對性的描寫頗豐?
  • 《黃金時代》尺度大堪稱「小黃書」,王小波:沒有性的人生不完全
    自古以來,無論現實還是在文學作品中,「性」都是較為避諱的話題,即使是在虛幻的小說世界中,也很少有作家敢特意去描寫「性」。然而,最近無意中看到了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黃金時代》,卻刷新了我的認知與見解。在《黃金時代》中,作家王小波硬是將避諱的「性」寫到了極高的高度,讓人不禁心頭一震。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描寫太多被當「小黃書」出版,那是他們沒看懂?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是部怎樣的作品?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從二十多歲一直創作到中年,是以他年輕時在雲南的經歷為背景創作的小說,裡面對王二和陳清楊大量直白細微的性描寫一度被編輯認為是「小黃書」、「色情文學」而拒絕出版。
  • 初看不懂陳清揚,再看戀上王小波,《黃金時代》王小波的「神」作
    《黃金時代》是我看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次從閱讀中感受到王小波的文字,直接,粗放,又不缺乏細膩和真誠。王小波寫過很多書,有雜文和小說。我忘了自己為什麼選擇先從《黃金時代》看起,也許是因為下面這段話太常見,以至於印象深刻。
  • 王小波《黃金時代》臺灣獲獎,內地出版社:寫得很精彩我們不敢發
    那時去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很少,許倬雲對王小波很感興趣,不僅因為都是黃皮膚的中國人,還因為這個貌不驚人的年青人思維獨特、經常語出驚人。許倬雲在中國古代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別卓著,在他看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決定親自打琢這塊璞玉。
  • 王小波《黃金時代》:用幽默寫盡肉慾,用現實批判嘲諷
    《色戒》之類的影視作品尺度要更大,並且還是圖像的直接衝擊。在《黃金時代》裡,雖然文中有大量的性描寫,陳清揚與王二之間卻是一場與性無關的愛。在那個顛倒的年代裡,想愛不是罪,愛也不是罪——只要你不說。性反而是唯一的罪惡了。交待問題,就是交待男女關係問題。寫交待材料,就是記錄性愛過程。終結這一切的,是愛。
  • 性描寫太直白,小說沒人敢出版,45歲英年身亡的王小波意外火了
    因為他看任何書都是一樣的書皮,大家常說王小波看書慢,其實別人不知道的是,王小波的閱讀速度非常快,這一點,王小波的哥哥可以作證。2年多的下鄉時光是漫長又難熬的,王小波切身感受了時代賦予他的痛,也因此看到了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態,對他創作《黃金時代》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黃金時代》:年少不懂王小波,其實他的文字很解渴!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提到王小波,人們都會常說一句話:年少不懂王小波,讀遍黃書也白費。他的文字很解渴。這個王小波指的就是那位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大有名氣,被高曉松稱之為「神」的作家。而黃書,指的是他的《黃金時代》,今天我們不談王小波,只談談這本書。
  • 黃金時代:放飛的心靈無畏現實的枷鎖,王小波的特立獨行,值得懂
    《黃金時代》看完的感覺就是:王小波活得太明白了。他對人性的分析、世界的認識太通透。他短暫一生看懂、看透的東西超過許多幾輩子都看不明白的事情,英年早逝,也許是天妒英才。作品對性的描述大膽、直白。就算在21世紀的今天,對於兩性間親密關係的描寫也是顯得前衛的,而作品的創作卻是在40年前的中國農村。
  • 王小波《黃金時代》雖細緻但並不猥瑣,更不是「黑暗」的角落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屬於那個年代的藝術"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王小波曾經也是一位下鄉的知青,他明白那種被世俗壓迫的感覺,因此創作了他的《黃金時代》。《黃金時代》絕對是一本被低估的書,王小波本人也是一位被低估的作者,他被稱為"最可憐的作家"。
  • 看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就知道了,句句戳破人生真相
    對於王小波來說,他的賤更多的是體現在他的作品上,人們最熟悉就是他的《黃金時代》了。王小波《黃金時代》中最「賤」的6句話,句句戳破人生真相,太扎心了1、人活在世上 就是為了忍受摧殘 一直到死 想明了這一點 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歡愉,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王小波王小波,也許你對他還不夠了解,但是你一定聽過他說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在王小波的多本作品中,他最為滿意的就是《黃金時代》,這本傾注了他大部分時間和才華的書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他的"寵兒",而《黃金時代》的創作花了王小波20年。1992年,《黃金時代》終於得以在港臺出版,並獲得了當時《聯合報》的文學大獎,還有獎金250000臺幣。對王小波而言,這無疑是喜從天降。
  • 《黃金時代》背後的女人,為王小波生前身後事嘔心瀝血、背盡罵名
    談起當代文學,王小波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而談起王小波,則又繞不開一個女人——李銀河。拼身高,1米84的大高個子,可能是王小波外在上的唯一優點了,「下隊插秧時,撅在田裡,就像是一個大蘿蔔」。雖然,拼外在拼不過,但是拼內在,王小波卻勝在有趣。一天,李銀河在《光明日報》上班,同事給她看了一篇文章《綠毛水怪》,李銀河看得十分感動,心中便偷偷刻下了那個署名叫王小波的印記。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的
    01、《黃金時代》:臉紅心跳打開的「小黃書」,卻是光怪陸離的人性世界歷經20年才定稿的《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當成人生中的第一本「小黃書」來看。1992年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時,直接定名為《王二風流史》。不是說看這本書的人,審美有多低俗,所謂食色性也。
  • 黃金時代|直白的性描寫,荒誕的故事敘述,掩蓋不了時代宿命的痛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知道王小波,一種不知道王小波。不知道王小波的人,我們無從評述,而知道王小波的人,一定會對《黃金時代》記憶深刻。《黃金時代》通篇僅僅三萬多字,卻足足耗費了王小波20年時間去打磨。關於這本書,99%的人讀過之後都會認為這是一本徹頭徹尾的黃顏色小說,除了大篇幅的性描寫以外,沒什麼內涵可言。
  • 王小波《黃金時代》:打破時代的禁錮,用勇敢的心去擁抱愛與自由
    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小波竟然大膽以「性愛」為主題,挑戰大多數人已成型的偏見,還寫的鋪天蓋地、毫不含蓄、老少皆宜。作為90後的我,在王小波逝世23周年,第一次捧起《黃金時代》,接著一口氣很爽地把它讀完了。風靡一時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 王小波用20年寫成的《黃金時代》,為何會被說成是「黃色小說」?
    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再也不更新了,所以我也只能一次次重讀他的作品,尤其他那本《黃金時代》,更是讓我愛不釋手。但讀過王小波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一向「黃」得厲害,特別是《黃金時代》一書中,關於「兩性關係」的描寫更是非常之多。以至於有很多人在看完這本書後,都將其定義為「黃色小說」。
  •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和粗俗的描述、顯現出坦坦蕩蕩的真性情
    01、《黃金時代》:臉紅心跳打開的「小黃書」,卻是光怪陸離的人性世界歷經20年才定稿的《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不知道有多少人把它當成人生中的第一本「小黃書」來看。不是說看這本書的人,審美有多低俗,所謂食色性也。在《黃金時代》中,王小波對男女之事的細節描寫,都是為「人性」的呈現。太過含蓄的,根本不是王小波的風格。小說的開篇,26歲的陳清揚,去找21歲的王二,要驗證自己的清白。而王二直接回到:」大家都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什麼道理可講。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導致它成為「禁書」
    當談到上個世紀下半葉的王小波,他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就連他的妻子李銀河,也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將是他」。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被認為是這個絕世怪才最傑出的代表作。如何評價《黃金時代》在文化界一直褒貶不一?例如,李靜在《黃金時代》的序言中寫道:「愛之者甘之如飴,厭之者搖頭不已。始愛終棄者自感棋高一著昨非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