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河北二季作區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在河北省昌黎縣召開。圖為大會現場。河北日報記者董昌攝
河北新聞網6月3日訊(河北日報記者董昌)今天,在河北二季作區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上,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在昌黎縣嘉誠實業集團示範展示的「石薯1號」進行現場測產,經專家們認定產量達到每畝5023.56公斤,成為會上的一大亮點。
「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的兩膜覆蓋、膜外滴灌等馬鈴薯種植技術值得我們當地學習和推廣。」在測產現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天水綜合試驗站站長呂汰說。
6月3日,由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河北二季作區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在河北省昌黎縣召開。圖為與會專家和種植大戶觀摩馬鈴薯試驗田。河北日報記者董昌攝
此次大會由昌黎縣政府、秦皇島市農業農村局和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主辦,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薯類創新團隊提供技術支持。以「調結構、重科技、強產業、促融合」為宗旨,旨在實現馬鈴薯錯季生產周年供應,加快河北省二季作區馬鈴薯產業提檔升級,提升區域經濟效益。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山東、甘肅等地的十多個科研單位的國家、省馬鈴薯產業體系專家和創新團隊參會。
作為石家莊市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立足打造石家莊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示範引領河北省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培育的馬鈴薯新品種「石薯1號」於2014年通過省審,填補了河北省二季作區沒有審定馬鈴薯品種的空白。「石薯2號」「石薯3號」正在進行新品種登記,「石薯4號」「石薯5號」「石薯6號」和「石薯7號」新品系正在開展試種。同時,該院的馬鈴薯研究團隊,堅持以「培育早熟、高產、抗逆馬鈴薯新品種」為抓手,以研究「高效模式種植及配套栽培技術」為突破,研究出二季作區馬鈴薯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5個,制定了河北省地方標準3項,構建起了較為完備的河北省二季作區馬鈴薯高效栽培技術體系,改變了全省二季作區馬鈴薯單一的生產格局。截至目前,已在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和秦皇島等多地推廣馬鈴薯種植100多萬畝,新增社會效益10億餘元。
6月3日,由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辦的河北二季作區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在河北省昌黎縣召開。圖為與會專家在試驗田對試種的馬鈴薯新品種進行現場測產。河北日報記者董昌攝
在二季作區馬鈴薯高效栽培方面,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開展了多膜覆蓋等多項科研創新,技術水平全省領先。「近年來,我們探索出了適宜太行山區的多種馬鈴薯套種、複種模式,其中包括馬鈴薯套種夏玉米、小果樹模式,馬鈴薯複種夏甘薯、下花生模式;適宜糧區採用的馬鈴薯複種玉米、穀子、大豆模式;適宜棉區採用的馬鈴薯套種棉花和馬鈴薯複種夏播棉模式等。」河北省薯類產業體系二季作區馬鈴薯崗位專家、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淑青介紹。
據了解,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堅持「立足省會,服務全省」的理念,在石家莊市建設67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精準打造26個典型示範服務基地的同時,還在全省其他地區建立對接服務基地34個。
會上,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還與昌黎縣嘉誠實業集團籤署了「院企合作」戰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