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朱 輝、柳 萍報導:2020年,新餘市啟動「做行動派、促大變樣」活動以來,新餘市仙女湖歐裡鎮上下迅速行動,齊心合力,明確工作責任、目標和任務,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改善和提高民生質量,實現美麗鄉村振興。
堅持黨建引領,助推「三化」建設
「以前到村裡辦事,總覺得不方便,要到哪間辦公室、要找哪個人,摸不著頭腦,只能一間間辦公室來回跑。現在好了,設在一樓的黨群服務中心,每個窗口前都貼著幹部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很多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8月10日,歐裡鎮堎背村村民在黨群服務中心申請低保,短短幾分鐘時間就交齊了申請材料,辦事效率提高了,他感慨地說:「真方便」。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1公裡」,讓百姓體會到「三化」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好處。歐裡鎮以堎背、昌坊、歐裡學校作為黨建「三化」示範點,在全鎮範圍內全面開展基層黨建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三化」建設,瞄準基層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著力在增強群眾獲得感上發力,讓黨建工作與服務群眾之間實現同頻共振。為紮實推進基層黨建「三化」建設,推動各領域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打下基礎,歐裡鎮召開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動員部署會,組織鎮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各黨(總)支部黨務工作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按照四個方面標準化、六個方面規範化要求著力抓好昌坊、堎背、歐裡學校三個示範點探索實踐,在細化建設標準的基礎上,在全鎮範圍內全面開展基層黨建「三化」工作。同時,利用學習強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方式,常態化開展線上黨建工作和活動,鞏固和提升網上黨建學習陣地效果,從而實現「線上」黨建「不掉線」。
產業扶貧 柳 萍 攝
抓好落實產業扶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9年,歐裡鎮哲村通過與南瓜哥哥食品公司合作,引進臺灣紅心蜜薯進行本土化種植,抓好全鎮740多畝白薯管理,並建立白薯澱粉加工廠。是年10月28日,歐裡鎮哲村村康寧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在田間採收紅心蜜薯,社員笑臉充滿著豐收的喜悅。在實施產業扶貧過程中,歐裡鎮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和引進電商平臺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等模式,助力鄉村產業轉型和貧困戶脫貧增收。目前,該鎮已流轉土地3000餘畝,山地3100餘畝,開發出紅心蜜薯、石榴、藍莓、枇杷、夏枯草、白蓮等十餘種特色產業,帶動4000餘名種植戶實現脫貧增收,其中貧困戶有155戶、417人。
大力創造人居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亮點紛呈
為實現人居環境大變樣,建立「善遷榜」對各村小組情況排名,啟動了糾錯機制,要求在規定的時限內就同一位置整改後,拍照反饋給鎮政府,並建立保潔員長效管理機制,全鎮人居環境有了整體提升。第二季度在全市農村環境暗訪檢查中,歐裡鎮排名大幅度靠前位列第13名。針對中央及省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整改,歐裡鎮加大了監督力度,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督促渝龍礦業、悅峰貿易等公司加大投資進行環保改造。哲村採石場、金秋採石場、外龍環保等企業對原料粉碎塔和傳輸帶採取蓬布遮擋防塵,對破碎生產線進行封閉;場區部分路面進行硬化,場內栽種桂花樹等樹種進行綠色整治;新建衝洗平臺,做到粉塵日產日清及時清掃,採取灑水、路面衝洗等方式解決揚塵汙染問題;加強對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全鎮共有小(二)型水庫11座,承包7座,現已全部籤訂退養協議,全鎮85個水庫已經完成退出承包養殖,實現人放天養,每季度開展一次水庫水質檢測和一次清河行動。加快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全鎮涉及9個村委有土壤汙染面積共3640畝,聘請第三方負責實施治理,已摸清汙染類型,採用無人機噴灑施肥。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在去年101座公廁全部建設完成並通過驗收的基礎上,今年由新天公司贈送的22座裝備式廁所,目前正在開工建設。建立公廁保潔長效機制,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擔任公廁的保潔員,做好設施管護工作。
關心群眾切身利益,全面提高農村民生質量
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全鎮73個自然村,其中有30個50戶以上的自然村接通了自來水管,安裝水錶約2900隻。加強農村醫療保障,為全鎮19535人辦理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實行家庭醫生籤約上門服務,特別對老年人、慢性病等重點人群免費提供健康體檢,全鎮貧困人員家庭籤約履約服務100%。著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全鎮13個頤養之家已經全部開夥,共有入家老人288人,統一為所有頤養之家安裝了一套視頻監控系統,其中堎背、帶元已經完成了對頤養之家的再次提升改造。組織黨員幹部到頤養之家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鎮機關「8090」志願服務隊自費為頤養之家老人購買水果,到頤養之家打掃衛生,幫助廚師切菜炒菜,並陪老人們聊天、拉家常,為老人梳頭、剪指甲、表演節目等;鎮衛生院組織醫務人員志願者為老人進行健康體檢,並為他們建立健康檔案。
聚焦「幸福指數」,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鎮城鎮低保16戶已全部錄入系統,農村低保592戶已錄入477戶,低保及時足額發放到位。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專項治理。醫保工作落到實處,上半年辦理了慢性病卡101張,其中為貧困人口辦理了16張;為42人次辦理了外地就醫零星報銷;及時為全鎮19535人參加2020年度居民醫療保險及後期維護;為36個新生兒進行了參保登記;為8人辦理了零時卡歸還手續。雙擁優撫等工作進一步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初步建成。
新農村建設 柳 萍 攝
改善群眾生活條件,全面建設美麗新農村
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持續抓好交通建設項目的掃尾工作,歐裡橋頭至帶元生上鄉道雙車道改造的路肩、排水溝等附屬設施;歐裡金坑水庫道路的塌方護坡加固,均已完工並通過了驗收;新甫至分宜麻田公路拓寬改造正在全力推進中,將於10月份全部完工。歐裡鎮政府聯合白梅村委編制《關於修建白梅古村至新餘高鐵北站段縣級公路》的可研報告並呈送給了上級部門。
建「三園」精彩提檔升級,上巢、帶元、木村已進入2019年度全市農村建「三園」工作綜合考評前100名,其它村委因地制宜按照設計方案高標準有特色推進。尤其是帶元村無論是「頤養之家」,還是「建三園」,都是歐裡鎮的典型。帶元村共有4個自然村、7個村小組。帶元村在村支書潘火根的帶領下,僅一年的時間就使全村面貌煥然一新,2019年進入了新餘市前100名。今年年初,帶元村入村公路全面鋪設到位,將為村民建設一條平安路、致富路。5月,在全鎮推進紅薯扶貧產業發展之際,帶元村積極作為,主動申報100畝紅薯種植面積,積極引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參與紅薯種植,及時將100畝紅薯全部種植到位。
新農村建設緊鑼密鼓,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向農村,加大力度推進路、水、電、氣、房、廁、溝、建設,補齊農村「短板」,全鎮14個新農村建設點總投入142.55萬元,按照「七改三網」要求抓緊建設。今年以來農村屋面換硫璃瓦1000平方米,土地平整鋪吸水磚500平方米,環境整治牆麵粉刷7000平方米,村莊兩邊、環村路植樹、草鋪綠化1000平方米。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荷花園種植 柳 萍 攝
突出特色抓亮點,全力打造特色鄉村旅遊風景線
近年來,歐裡鎮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發展模式,在做好觀光旅遊的基礎上,採取「農戶+土地+合作社」模式,引導木村建立貧困戶扶貧產業利益連結機制,依託荷花園種植,扶貧產業成為鄉村旅遊風景線。今年,荷花園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走進「荷池園」。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景象,這一朵朵蓮蓬撐起扶貧大產業。
據木村村黨總支書記謝裕鋒介紹,蓮子產業基地採取「村集體主導+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貧困戶+一般農戶」的組成模式,總投資38.5萬元,其中村集體注入資金5萬元、致富帶頭人出資16.5萬元、村幹部入股5萬元、6戶貧困戶小額信貸6萬元、3戶貧困戶自籌3萬元、一般農戶入股3萬元。基地總規模流轉土地500畝,集體收益部分由村委按照產業收益分配計劃,對深度貧困人口進行直接收益分配,剩餘資金投入到曉康驛站作為貧困戶激發內生動力的獎勵基金,或者用於其他扶貧事業及村頤養之家支出。2019年,成立了睦鑫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由致富能人參與管理,10多戶村民參與投資,還吸納了9戶貧困戶參與入股。蓮子生產扶貧車間每日可吸納40餘名勞動力,中老年人和貧苦戶在車間務工,每戶村民一年可增加務工收入1000~3000元。蓮子產業基地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村經濟發展,還提高了脫貧實效。
每逢盛夏時節,木村的500畝荷塘花開如畫,爭奇鬥豔,蜂舞成趣,吸引了眾多市民、攝影師和傳統文化愛好者,驅車前來「荷池園」賞花、採蓮、觀光旅遊、休閒娛樂。蓮子產業不僅是木村的特色,還是村民致富的希望。
歐裡鎮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其中的昌坊學生夏令營、木村荷花節、白梅古村文化遊持續火爆,並將打造3家「儂小美」特色農家樂。鄉風文明齊頭並進,大力弘揚優秀家風家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講堂、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為主陣地,廣泛開展宣教活動,滿足基層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