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穿越火線》的網劇上線了。
從片名就能看出來,這部網劇主要是講《穿越火線》玩家的故事,(並不)生動地展現了網癮少年和電競選手們的一些日常,以及在面對遊戲與網絡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觀念衝突和思維碰撞。
比如某一段劇情中,主角之一阿明的父母覺得阿明打遊戲打得太上頭,懷疑孩子人生會毀於網路遊戲。於是各種打聽給孩子戒網癮的辦法,最終強行把孩子送到了網戒中心的楊教授手中。
這位楊教授精通電擊療法,號稱「從醫20年,沒有我治不好的網癮少年」。無數喜歡打遊戲的青少年被他折磨的要死要活,甚至精神出現了問題。看這個稀疏的頭髮,猥瑣的笑容,以及熟悉的治療方法,不用我說,你們應該也已經聯想到了現實中的某個電擊教授——楊永信。
有家長表示「楊教授可能有一種魔力,能夠讓孩子遠離網絡的毒害。」以前我們不知道這個「魔力」是什麼,但現在我們知道了,它應該是集電擊、藥物、身體虐待和精神控制為一體的完整「療程」。經歷過「電擊治療」的微博網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曾寫文章記錄自己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經歷:不聽話就往死裡電,直到聽話為止。
而這些詭異的治療方法是否有用?連楊永信自己都不是很確定。面對柴靜對於電擊療法的科學依據和後遺症的追問時,楊永信含含糊糊地表示:「我猜,就目前來說的話,這麼一點劑量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癮少年」站出來曝光網戒所的真相,種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治療方法」逐步走向公眾眼前,但為何這種荒誕到可笑的」治療機構「為什麼無法根除?恐怕是經濟原因。
每一個將孩子送進網戒中心的家庭,都被網戒中心層層扒皮,治療不治療不一定,反正錢要到位。有經歷治療的青少年爆出了網戒中心的收費帳單,結合工作人員的爆料,有人推算出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巧立名目,無端收費起碼達到了5000萬。在巨額利益面前,楊永信挨罵顯得格外微不足道。
在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孩子們是否真的有網癮反而不重要,事實上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網癮究竟是不是一種「癮」,也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數據來判斷青少年網癮現象的嚴重程度。網癮不是疾病,只是當網際網路走入千家萬戶時,眾多像楊永信這樣的人利用了家長對網絡的恐懼與排斥,編造了一個「網癮」的殼子,打著拯救之名大肆斂財並施行惡毒之事。
也許,只有當家長們正確認識網絡、正視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時,楊永信之流才能退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