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治療實則斂財 楊教授在遊戲題材網劇裡再度上演「電擊治療」

2020-11-19 網易新聞

2020-11-16 18:45:15 來源: Minecraft傳說君

舉報

  大家是否還記得之前《穿越火線》的網劇上線了。

  

  從片名就能看出來,這部網劇主要是講《穿越火線》玩家的故事,(並不)生動地展現了網癮少年和電競選手們的一些日常,以及在面對遊戲與網絡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觀念衝突和思維碰撞。

  

  比如某一段劇情中,主角之一阿明的父母覺得阿明打遊戲打得太上頭,懷疑孩子人生會毀於網路遊戲。於是各種打聽給孩子戒網癮的辦法,最終強行把孩子送到了網戒中心的楊教授手中。

  

  這位楊教授精通電擊療法,號稱「從醫20年,沒有我治不好的網癮少年」。無數喜歡打遊戲的青少年被他折磨的要死要活,甚至精神出現了問題。看這個稀疏的頭髮,猥瑣的笑容,以及熟悉的治療方法,不用我說,你們應該也已經聯想到了現實中的某個電擊教授——楊永信。

  

  有家長表示「楊教授可能有一種魔力,能夠讓孩子遠離網絡的毒害。」以前我們不知道這個「魔力」是什麼,但現在我們知道了,它應該是集電擊、藥物、身體虐待和精神控制為一體的完整「療程」。經歷過「電擊治療」的微博網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曾寫文章記錄自己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經歷:不聽話就往死裡電,直到聽話為止。

  

  而這些詭異的治療方法是否有用?連楊永信自己都不是很確定。面對柴靜對於電擊療法的科學依據和後遺症的追問時,楊永信含含糊糊地表示:「我猜,就目前來說的話,這麼一點劑量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癮少年」站出來曝光網戒所的真相,種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治療方法」逐步走向公眾眼前,但為何這種荒誕到可笑的」治療機構「為什麼無法根除?恐怕是經濟原因。

  

  每一個將孩子送進網戒中心的家庭,都被網戒中心層層扒皮,治療不治療不一定,反正錢要到位。有經歷治療的青少年爆出了網戒中心的收費帳單,結合工作人員的爆料,有人推算出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巧立名目,無端收費起碼達到了5000萬。在巨額利益面前,楊永信挨罵顯得格外微不足道。

  在巨大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孩子們是否真的有網癮反而不重要,事實上直到現在也沒有確定網癮究竟是不是一種「癮」,也沒有一個可以量化的數據來判斷青少年網癮現象的嚴重程度。網癮不是疾病,只是當網際網路走入千家萬戶時,眾多像楊永信這樣的人利用了家長對網絡的恐懼與排斥,編造了一個「網癮」的殼子,打著拯救之名大肆斂財並施行惡毒之事。

  也許,只有當家長們正確認識網絡、正視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時,楊永信之流才能退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楊教授」在《穿越火線》中的爆炸丨觸樂
    以上場景出自網劇《穿越火線》在不久前更新的第9集,正如名字所顯示的,這是一部電競題材的網劇。這兩天,由於「楊教授」的登場,《穿越火線》在社交媒體吸引了不少關注。坦白講,我也是衝著楊教授才第一次聽說這部劇。在高倍速播放的加成下,半天時間我已看完了當前更新的所有集數。相比這個故事,我果然還是更關注楊教授。
  • 十二年過去,楊教授終於成為了電視劇中的反派
    時代在變,楊教授的熒幕形象也在變,不變的是人們對個人自由被剝奪的恐懼。白大褂、一絲不苟的油頭、能從眼眶裡瞪出來的眼珠子,這是7月20日剛上線的網劇《穿越火線》中楊教授的形象。前日《穿越火線》的豆瓣評分解禁,分數維持在7.9,除了製作水平在國內網劇裡屬於不錯外,劇中楊教授的話題性也帶來了不少輿論加分點在該段劇情中,主角肖楓的朋友被其父母強行綁去了網戒中心。為了救出朋友,肖楓也來到這裡籌備「越獄」計劃——而擔任「獄長」的反派角色,自然就是楊教授了。作為一部電競題材的網劇,《穿越火線》很多情節以搞怪為主,網戒中心這段戲也不例外。
  • 十二年過去,楊教授終於成為了電視劇中的反派
    白大褂、一絲不苟的油頭、能從眼眶裡瞪出來的眼珠子,這是7月20日剛上線的網劇《穿越火線》中楊教授的形象。,劇中楊教授的話題性也帶來了不少輿論加分點在該段劇情中,主角肖楓的朋友被其父母強行綁去了網戒中心。
  • 楊教授已經被做進遊戲,將來遊戲還能記錄什麼?
    輿論在批判,「楊教授」、「雷電法王」、「磁爆步兵」,這些看似避諱、調侃的名號裡都帶著咒罵。在同一時期,我們遊戲玩家可能注意到,國內有一些遊戲把楊永信做進了遊戲。2016年9月推出的《籬笆莊秘聞》講的就是一所用電擊戒網癮的機構,負責人就叫「楊教授」;2017年5月,「大逃殺」式生存恐怖遊戲《黎明殺機》裡加入一個「屠夫」,雖然沒有指名道姓,那形象就來自於楊永信,這是國內遊戲從業者 Esther 與該作開發商接觸溝通後達成的。
  • 《穿越火線》楊教授是誰演的 楊教授原型是楊永信嗎長得好像
    近日,網劇《穿越火線》正在熱播當中,其中戒網癮中心的楊教授讓人毛骨悚然,實在是太可怕了!劇中楊教授是誰演的呢?楊教授的原型是楊永信嗎?這兩個人長得真的是很像啊,一起來看一下。穿越火線楊教授是誰演的網劇《穿越火線》的最新劇情當中,阿明被父母送到了戒網癮中心,肖楓等人知道消息之後假扮網癮少年進入戒網癮中心,在這裡遇到了戒網癮中心的楊教授,劇中楊教授的表情可謂是十分的誇張,特別是奸笑的模樣讓人毛骨悚然,被觀眾稱之是靈魂深處的表演,代入感極強。
  • 電擊狂魔楊教授領銜!遊戲裡NPC的真人原型
    「它擁有最黑暗又最具實驗性的治療方式,在這裡,治療目標不是健康,而是瘋狂。不管你願不願意,醫生現在就要見你。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年輕的女孩,她從不放棄,總會找到一線生機…」  「治療正在進行中...信息就是力量。允許使用一切手段。智力則是一件必須被阻止的武器。這個醫生永不罷休,治療也絕不會因為「太過實驗性」而停止。一位少女誓要取得勝利,無論遊戲或規則是什麼。一個逐漸變成監獄的研究機構。」
  • 注射、電擊、羞辱,中國跨性別少女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18歲的朱亦在許下生日願望的那一刻從未想到,接下來等待她的是一段殘酷的性彆扭轉治療,包括注射、電擊、限制人身自由等,而主導者正是自己的母親。性彆扭轉治療,通常指對跨性別者進行強制扭轉治療,以解決跨性別者不符合原生性別認同或性取向問題的治療。朱亦曾離家出走,但都被媽媽找到「押送」回家,並送到私人診所裡接受治療。每日的「治療」包括注射三瓶中藥注射劑。
  • 電視劇裡的「電擊」急救,是如何讓心臟「重啟」的?
    電視中常見這樣的情景:醫生搶救主人公,進行「電擊」,主人公奇蹟般的醒來,場景既緊張又感人。 圖自《急診科醫生》到底「電擊」是怎麼救活了主人公?哪些情況下需要用到心臟「電擊」?會有什麼後遺症嗎?今天的科普時間,我們就來揭秘一二。電視中出現的用來進行心臟「電擊」的機器到底什麼樣?
  • 英國新出紀錄片講述中國用電擊治療同性戀 稱中國認識「同性戀不是...
    這部以「未報導的世界」(Unreported World)為大標題,其中一期偷拍了「中國同性戀的電擊療法」(又是「中國的秘密」的節奏)。這部紀錄片已經上線好幾天了,拍的實在是好,什麼蒙太奇啊釣魚啊,反正外媒常用的那些小伎倆在這部片裡滿滿噠。有沒有心動想看?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被母親送去注射電擊、循環羞辱
    等待她的是一段殘酷的性彆扭轉治療,包括注射、電擊、限制人身自由。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跨性別,指性別認同異於原生性別的人。朱亦今年的生日願望是,變成一個女孩子。但最終,她所有寒假的學習和旅行計劃都未能成行,等待她的是一段殘酷的性彆扭轉治療,包括注射、電擊、限制人身自由,等等。她從未想過這些事情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主導者是自己的母親。
  • 注射、電擊、循環羞辱!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網友:父母...
    等待她的是一段殘酷的性彆扭轉治療,包括注射、電擊、限制人身自由。跨性別,指性別認同異於原生性別的人。朱亦今年的生日願望是,變成一個女孩子。臨近寒假,剛滿18歲的她,下課後匆匆打車去買了一個水果蛋糕回教室。朱亦的班主任和室友在黑暗中圍著蛋糕,等待朱亦許下願望、吹熄蠟燭的那一刻。
  • 遠超預期的「真香」網劇,萬年被嘲的流量鮮肉終於翻身
    香港人,剪輯了得,但從未拍過網劇,也不是遊戲玩家。編劇,叫好不叫座。最出名的作品是被譽為「海軍版《士兵突擊》」的《火藍刀鋒》。劇裡有影射現實的「治療方式」。有人這樣形容真實存在過的楊永信電擊王國。十幾年來,「楊教授」始終是遊戲玩家們無法忘懷的名字。2016年,《黎明殺機》的開發商Behaviour,曾委託Steam玩家社區STCN(現已改名其樂)在論壇上投票,用以製作一個「中國式的惡人或怪物形象」。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注射,電擊,她的痛有誰懂?
    媽媽開始聯繫風水師給朱亦的房間「調風水」;向親戚們控訴朱亦的行為有多麼「不正常」;今年寒假開始後,媽媽終於要求朱亦去一家當地的私立中醫院進行「性彆扭轉治療」。性彆扭轉治療,通常指對跨性別者進行強制扭轉治療,以解決跨性別者不符合原生性別認同或性取向問題。在私人診所裡。每日的「治療」包括注射三瓶中藥注射劑。
  • 王書傑教授專訪——不要錯過血友病治療的黃金期
    王書傑教授專訪 不要錯過血友病治療的黃金期 血友病是先天性疾病,患者自出生即患病。在基因治療尚未成功應用於血友病之前,血友病無法治癒。
  • 電擊叫床,電擊矯正,磁暴步兵再度上線!
    今天要給大家講講電擊矯正。當然,不是楊·磁暴步兵·永信的電擊...我要講的電擊,是安全的電擊,是正經的電擊,是矯而不作美而不妖的電擊。電著電著,就幫你「矯正壞習慣」和「養成好習慣」。所以,像玩遊戲(垃圾遊戲,毀你青春,費你錢財)、咬指甲、抽菸、咀嚼(減肥啊盆友們)、拔頭髮、拔手毛腳毛等等這些事...
  • 遊戲成癮不能靠電擊拘禁
    十多年前,有楊永信「殘忍的電擊療法戒網癮」,後豫章書院又有「非法拘禁戒除網癮」,網癮背後折射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他們把我的衣服全部扒光,鞋子拿走,然後把我一個人丟在小黑屋裡。」他記得,「小黑屋」裡黑乎乎的,只有一張「發黴的竹蓆」、一個大小便用的尿盆,每天有人來打開小鐵門送飯,但很快又鎖上鐵門。關押7天後,被放出「小黑屋」。貝貝表示,幾乎每個學生都會被關禁閉,打戒尺,犯了重大錯誤的學生會被打「龍鞭」。此後三個月,他按「教官」的要求參加勞動,經歷過戒尺和多種體罰。
  • 軍武大本營 | 局座對話人皇Sky:你被楊教授電擊過嗎?
    進入新世紀,家用電腦和網吧越來越多,電腦遊戲開始流行,這時候孩子成績不好又有了新的背鍋對象……遊戲成了主流媒體和家長們口中的「洪水猛獸」,至於深受年輕人追捧的電子競技,更是一度被汙名化,很多老一輩的人仍然覺得打遊戲能有什麼出息,把它跟「不務正業」、「玩物喪志」畫上等號。
  • 穿越火線是電視劇還是網劇?這部劇居然沒有糊
    穿越火線是電視劇還是網劇作為電競題材劇,既要玩家看的興致勃勃,也要非遊戲粉絲get到劇情的爽感,才能更好地出圈。必須得承認的是,《穿越火線》網劇在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首先在遊戲場景設計上,劇中真實還原出了運輸船、黑色城鎮等經典地圖,路小北、肖楓等角色的電競服飾與所持武器也進行了一比一還原。在拍攝手法上,製作團隊採用了大量第一人稱視角,有槍戰、扔手雷、近身搏鬥等貼合遊戲操作的鏡頭,通過影視鏡頭與實景布置營造出置身電競比賽一般的沉浸感與刺激感。
  • 楊發輝——認知行為治療(CBT)系統精修與督導班
    儘管剛剛起步,但因為這一年多來楊老師由淺入深的講授、示範、督導、答疑,讓我對今後自身的職業發展更加清晰。特別是,楊老師將西方CBT與中國文化,與中國當下人們的心理狀態相結合,解決了自己多年來西方心理學如何服務東方文化背景下人們心理的困擾,這是自己無論看多少本書都悟不出來的。感恩遇見、感恩陪伴,願今後能繼續與楊老師和各位同學同行。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電擊、侮辱等治療——她真正該得到的是什麼?
    但後來,朱亦的母親開始做出來完全相悖,朱亦被送到一家私立中醫院進行「性彆扭轉治療」。逃不走,還有每天的所謂的治療——電擊、藥物等等。還有醫生走過來對她吼——你還不知道自己有病嗎?恐嚇、羞辱給她帶來的是什麼?不言而喻。她真正應該得到的是什麼?是理解。也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