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河溝裡一種美味,7月最肥美,鮮甜可口不輸海鮮,還能解酒護肝
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河溝邊摸螺螄、摸河蜆,這個季節正是河蜆最肥美的時候,肉質最飽滿,是一年當中最值得吃的季節。河蜆是一種小型的貝類,在農村人們喜歡叫它「河漂兒」,生長在小河溝裡,水質比較好的地方。
以前河蜆比螺螄更受歡迎,因為它的味道鮮甜可口,不僅可以炒著吃,還可以燉湯,並且處理起來簡單,放水裡養著吐掉沙子就行。現如今螺螄成了網紅,而河蜆卻逐漸不為人知了。
從5月份開始,進入夏季了,河蜆也開始了繁殖後代的過程。此時的它的肉質十分飽滿,可以一直持續到8月份。7月正值河蜆肉最肥美之時,不吃可惜。河蜆長得像迷你版的河蚌,但河蜆沒有土腥味,它的味道嘗起來更像是海邊的蛤喇一樣,很鮮甜,不輸海鮮。
並不是所有的河溝裡都有河蜆,要河水清澈沒有汙染,同時河底泥沙較多的地方才有河蜆。因為河蜆平時都是藏身在河底沙子中,而不是泥土中。
河蜆也叫黃蜆,它的外殼以黃色為優質,個頭小,長不大。而且它的壽命也短,最長也只能活5年,但它的繁殖力很強,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繁殖,所以在以前年年撈河蜆都撈不完。
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見不到這種美味河鮮了,不得不說與環境的變遷有很大關係。目前也有養殖河蜆的,不過也是很小眾,價格也便宜,養殖它的人不多,除了在一些特別喜歡吃河蜆的地區,在市面上一般見不到。
在潮汕一帶,人們喜食河蜆,做法也是充滿了地域特色。把河蜆的肉剔出來,專門醃製成鹹蜆肉,鹹香可口,用來喝粥是一絕。這也是潮汕地區獨有的吃法,很多人第一次吃都覺得十分美味。
此外,韭菜炒蜆子、蜆子豆腐湯、原汁蜆子肉等做法也鮮美可口,讓人食之忘俗。河蜆在烹飪之前,一定要注意讓它吐乾淨泥沙,不然吃到嘴裡一口沙,影響口感。
河蜆在過去受到人們喜愛,除了它的味道好之外,還因為它是一種藥材。具有解酒、護肝的作用,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還用它來做養生藥膳。此外,河蜆作為一種小型淡水貝類,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可放在水族箱中幫助清理其中的微生物,對淨化水質有很好的作用,它的顏色也好看。
讀者朋友們,在你們家鄉是否還有河蜆呢?你吃過河蜆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