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這個小國擊退蘇聯打敗德國,現在不僅富裕,還盛產美女

2021-01-10 古往近來

從1939年到1945年,芬蘭共經歷了三次戰役:冬季戰爭(反抗蘇聯軍隊入侵的戰爭);繼續戰爭(與德軍結盟打擊蘇軍)和拉普蘭戰爭(德國和芬蘭之間的對抗戰)。

二戰爆發後,蘇聯以獲得更多戰略縱深的名義,逼迫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籤訂不平等協議,三國同意蘇聯在他們國土內駐軍。蘇聯以各種名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看上了芬蘭這塊富饒之地,蘇聯準備以兩倍的蠻荒之地來換取芬蘭整個國家,但是芬蘭人死活不同意,這也就給了蘇聯開戰的理由。

1939年11月30日史達林宣布向芬蘭開戰,當時蘇聯人口一億八千萬,常備軍三百六十萬,炮兵數量很龐大,另外還有數百萬的後備兵員可以動員;空軍更有上千架飛機。芬蘭人口只有三百多萬人,還沒蘇聯的軍隊人數多,常備軍只有三萬人左右,緊急能動員的後輩兵力一共也只有二十萬人。另外有約十萬人的國民兵部隊和婦女輔助隊,戰車不到一百輛,炮兵裝備老舊,主要裝備還是1900年代的產品,甚至有19世紀的大炮,戰機只有70架。

這兩次戰爭的過程大致就是,蘇聯入侵芬蘭,芬蘭依靠自己的力量,趕跑了蘇聯,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史稱「冬季戰爭」。冬季戰爭結束後,德國加入戰鬥,幫著芬蘭打德國。這場戰爭,其實就是上一次戰爭的延續,所以後來又把它稱為「繼續戰爭」。芬蘭人雖然用戰爭跟蘇聯人達成了某種共同認可的妥協。但也招來了德國人。

整個戰爭持續了三個月半,最終以蘇軍慘勝結束,芬蘭同意給蘇聯割讓部分土地,公元1944年9月至1945年4月,納粹德國與芬蘭在芬蘭北部的拉普蘭省展開了一場大規模交戰,史稱「拉普蘭戰役」。芬蘭和德國開戰後打得極其困難,但是芬蘭軍隊爆發出極高的戰鬥力,將德國基本趕出國境,最終保持和平中立,穩定發展。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這場歷時七個月之久的戰爭終以芬蘭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1941年6月21日蘇德戰爭在波羅的海沿岸爆發,芬蘭和德國合作,共同對付蘇維埃敵人。蘇聯空軍對芬蘭展開了慘烈的轟炸,很多平民被無辜殺害,本想在蘇德戰爭中保持中立的芬蘭首相不得不再次宣布芬蘭進入戰爭狀態。在1941年8月份,芬蘭軍隊已經全部佔領在冬季戰爭被奪去的領土

二戰後,芬蘭人開始重建自己的國家,並和美蘇兩個陣營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在一個廉潔高效政府的領導下,芬蘭取得了驕人的經濟民生建設成績,現在的芬蘭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不得不佩服芬蘭這個小國,能夠在兩個大國夾擊之下還能安然無恙,並且都沒怎麼吃虧,而且讓人羨慕的是,現在的芬蘭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GDP高達42000美元,而且還盛產美女。

相關焦點

  • 二戰,有個小國,在德國幫助下,打敗數十萬蘇軍,回頭又打跑德國
    如果說二戰實力強勁的大國,美國、蘇聯、德國、英國等等比比皆是。以美國為例,他們聯合蘇聯擊潰德國,又幾乎以一己之力打到日本本土,他們驕人的戰績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當時的美國,綜合國力和後勤動員能力穩居第一,所以才能「縱橫江湖」,處於「孤獨求敗」的地步。
  • 二戰中的強悍小國,憑藉三萬軍力,打完蘇聯又打德國
    二戰中大部分國家都被捲入了這場戰爭災難,在歐洲主戰場參戰的國家有蘇聯、德國、英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有這樣一個小國,它不僅打敗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 德國為了穩定住蘇聯,雙方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軍入侵波蘭後,蘇聯也派大軍到波蘭分了一杯羹。
  • 這個擁有300萬人口的小國,二戰時期打敗蘇德兩國,如今很發達
    縱觀國際社會的規則,往往是大國欺負小國。諸如歷史上的那些大帝國,他們就是通過不斷的吞併小國家來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二戰時期,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當屬德國和蘇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兩個大國曾敗在一個小國家的手下。
  • 二戰中,此國正規軍僅有三萬人;不僅打敗了德國還擊退了蘇聯!
    在西方國家中,主要的參戰國有蘇聯、德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在這次戰爭中創造奇蹟的竟然是一個小國家,不僅兩次打敗的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其成就令人讚嘆。從1939年到1945年,芬蘭共經歷了三次戰役:冬季戰爭(反抗蘇聯軍隊入侵的戰爭);繼續戰爭(與德軍結盟打擊蘇軍)和拉普蘭戰爭(德國和芬蘭之間的對抗戰)。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羅馬尼亞在歐洲的存在感很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國家位置在哪,土地有多大。作為一個東歐小國,羅馬尼亞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作為,反而常常被周圍的國家侵略。一戰時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差點被德國打到滅國。
  • 二戰時期,瑞典僅僅是一個小國,為什麼德國卻沒有攻打它?
    二戰時期當德國強勢的時候,瑞典實行了偏袒德國的政策。對於德國來說,如果要拿下瑞典,從戰略角度來說沒什麼意義,即便佔領了瑞典,也還要通過芬蘭才能進攻蘇聯,但芬蘭會不會答應借道德國還很難說。況且芬蘭在二戰期間是德國的盟國,德國也不好對芬蘭動手。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法西斯在歐洲真的是所向無敵。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這個情況下就等於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要合夥幹翻全世界了。以上就是二戰時候的一個大背景!美國是1941年加入到二次世界戰爭當中的,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日本轟炸了美國的珍珠港。日本把美國給拖進了戰爭中,德國肯定是不開心的,找了日本這個豬隊友,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 二戰時閃擊波蘭的只有德國自己?波蘭其實是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
    一提到1939年的波蘭,人們就會不禁想到的是,德國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等等歷史課本上耳熟能詳的事件,可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也是1939年的波蘭。與大家的認知不同,今天講的波蘭是被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和二戰功勳蘇聯同時瓜分歷史事件。
  •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曾經歐洲大國,由於兩次「站錯隊」,損失大面積領土,淪為小國 導語:1918年,一戰剛剛結束,英法兩國就展開了對同盟國的清算。同盟國中,德國被首先對付,英法兩國不依不饒,德國人被迫賠償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命運卻更加悲哀,整個國家直接被一刀切成兩半。
  • 二戰時期最強悍的國家,三萬正規軍,打完德國又擊敗蘇聯
    、德國等軍事大國,但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在這次戰爭中創造奇蹟的竟然是一個小國家,它不僅打敗的蘇聯,還將德國趕出自己的國家,其成就令人讚嘆。  芬蘭堪稱是二戰中最強悍的國家絕對沒人敢不承認,二戰爆發後蘇聯以各種名義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看上了芬蘭這塊富饒之地,蘇聯準備以兩倍的蠻荒之地來換取芬蘭整個國家,但是芬蘭人死活不同意,這也就給了蘇聯開戰的理由。
  • 二戰中,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夠打得過德國?
    這不僅是經濟上面的損失,同時還有人類精神文明的損壞。一場轟動全世界的戰爭,就這樣拉響了。但是在二戰期間,同盟國和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之間的較量,此消彼長。 就拿東線戰場上面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的進度以及勝利成果來看,三個月消滅蘇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線作戰畢竟還有自身的條件限制。 那麼,在二戰期間,蘇聯如果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能不能打贏德國呢? 本文帶領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如果美國不參與二戰,結局又將如何?我們還能打敗德國和日本麼?
    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當初美國不參戰,二戰發展到最後又會怎樣?英國和蘇聯能打敗納粹德國麼?中國又能打敗日本侵略者麼?
  • 獵殺T34:蘇聯美女德國公交站等坦克,尼古拉反擊德軍逃離集中營
    以往,我是對軍事題材的電影沒有多大興趣;但是,這部講述二戰時期,蘇聯紅軍的一位天才坦克指揮官,指揮蘇聯坦克T34兩次打敗德軍坦克連的電影。《獵殺T34》這部以真實二戰戰場故事改編的電影,在19世紀60年代,就已經搬上螢屏。那時候,電影帶著濃烈的感情色彩,全片弘揚蘇聯紅軍的不畏強敵,英勇無比的作戰精神;以及德國法西斯倒行逆施,不堪一擊的色彩。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如果盟軍在二戰德國投降後閃擊蘇聯會怎麼樣?答案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美國二戰宣傳:保衛你的國家,加入軍隊 如果美國有閃擊蘇聯的想法,美國很早就應該開始了對蘇聯的醜化,在宣傳抗擊法西斯過程中添加對蘇聯的敵對情緒,容易在戰勝德國的時候取得民眾的支持,忽然把槍口轉向蘇聯,顯然這種操作很難。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但二戰後,法國迅速崛起,而且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甚至在國際地位很高,話語權很重,直到現在法國在歐洲在世界都很牛氣。 外界不明白,一個有著屈辱滅國歷史的國家,緣何如此自信,而且還牛氣呢?
  • 現在的德國基本是歐盟領頭羊,為什麼還要依賴美國,不發展海軍
    德國盛產哲學家二、國內反戰,和平是政治正確二戰後,德國承認失敗,也願意反省歷史,不允許悲劇重演成為主流社會的共識,反戰、和平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事實上,自二戰結束以來,德國的歷任總統和總理都在不同的場合和時機代表德國人民進行了反思、道歉和懺悔,從來沒有為納粹的侵略和屠殺行徑進行過辯解。1949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第一位總統奧多爾·豪斯在談到納粹對猶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時說:「這段歷史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全體德國人的恥辱。」
  • 1945年打敗德國後,為何說蘇聯一定會出兵攻打日本?
    早在二戰期間的德黑蘭會議上,美英就開始請求蘇聯儘早加入對日作戰。為此,羅斯福和邱吉爾不斷勸說史達林。然而,當時蘇軍還深陷蘇德戰場,雖然扭轉了戰局,但離完全勝利尚需時日。因此,史達林只是表示原則同意,承諾蘇聯將在打敗德國後加入對日作戰。
  • 蘇聯攻佔德國後,除了金髮碧眼的德國女人,蘇聯還搶到了什麼?
    蘇聯曾在1945年揮軍包圍了德國的柏林,200多萬的大軍經過日夜作戰,最終蘇聯佔領了柏林,魔王希特勒在地下室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樹倒猢猻散,剩下的德國高層也都投降了,二戰的歐洲戰場也就此謝幕。那麼作為戰勝德國的國家蘇聯,又得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