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達轉型為醫藥公司:轉變觀念才是生存的王道

2020-12-27 騰訊網

最近,「柯達股價暴漲」登上了微博熱搜。

7月29日美股開盤後,柯達漲幅一度超過650%,股價升至60美元;截至收盤,市值達到14.5億美元。

相機行業過去的霸主曾在全新的數位相機時代飽受摧殘。柯達公司一度成為無法順應時代潮流的經典案例,甚至在2012年申請破產。然而今天,柯達緊跟時代變化,宣布將轉型為醫藥公司。

根據美國政府的計劃,柯達未來將提供給美國市場非生物及非抗菌性藥物中至少25%的藥物,預計能帶來360個工作機會,並間接帶來1200個就業機會。

有網友評論熱搜:「乍一看標題,還以為膠片時代回來了。」

也有人感慨:「小時候常見柯達廣告,還買過柯達膠捲。想不到這牌子竟然能再火起來。」

我們過去習慣的一切都在改變,誰都有可能陷入困境。如何才能走出困境?柯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參與抽獎

1

曾經的柯達就像斯賓塞·詹森創作的寓言故事誰動了我的奶酪?》中的小矮人哼哼。面對奶酪的突然消失,兩隻小老鼠嗅嗅和匆匆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發再尋找,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卻猶豫不決,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

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鬱鬱寡歡的哼哼卻仍在怨天尤人。

在7月剛剛出版的《誰動了我的奶酪2》中,迫於飢餓,哼哼終於下定決心自己出發去尋找奶酪。途中他結識了新朋友盼盼,盼盼給了哼哼紅色的「小石頭」,竟然說它是食物。哼哼品嘗之後,發覺「小石頭」居然意外甜美。原來這「小石頭」就是蘋果!哼哼陷入了沉思,自己真的只能吃奶酪嗎?黑暗的死胡同確實走不通嗎?迷宮就是這個世界的全部嗎?

哼哼終於明白,是自己曾經堅信不疑的觀念禁錮了自己。於是他丟掉了早已過時的舊工具,忘掉了過去對黑暗角落的恐懼,和盼盼一起走進了曾經不敢踏入的禁區,最終找到了走出迷宮的通道。

我們不得不稱讚柯達勇氣可嘉,在「黑天鵝」事件頻發的當下,也許像後來的哼哼一樣,適時地轉變觀念才是我們生存的王道。

2

其實,跟隨變化開展其他業務的公司,不止柯達一家。還記得今年年初,口罩成為稀缺物資。上汽通用五菱當機立斷,將生產車間改造為無塵車間,改造後日生產量最高可達到200萬隻。口罩包裝上的口號:「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一度火遍全網,贏得廣大群眾的喝彩。同時,五菱的努力和付出也為其贏得了極佳的口碑。

前段時間,「地攤經濟」大火,五菱也緊跟潮流,推出了「擺攤神車」。當日,五菱汽車股價收漲便達到了53.27%,盤中漲幅一度超120%。

近日甚至有網友曬出了「五菱牌」螺螄粉,輕奢包裝,令人躍躍欲試。

電影行業也是如此。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原本聲勢浩大的賀歲大片不得不全部撤檔。春節期間,只有一部影片按計劃上映,就是徐崢的《囧媽》。大年初一,徐崢宣布《囧媽》改為線上播放,大家可以通過西瓜視頻、抖音等視頻平臺免費觀看。此舉既收穫了口碑,又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收益。雖然被很多業內人士詬病,但不少網友依然力挺徐崢:驚天妙手,「死棋盤活」的經典操作!

直到7月20日,全國影院才陸續開始復工。可以說,電影行業的嚴酷寒冬仍在繼續。有人感嘆:「事到如今,才知道徐崢把《囧媽》賣給字節跳動是一件多麼明智的事情。」

最近,徐崢看到直播帶貨很火,甚至請工作人員聯繫了央視電影頻道,計劃在8月中旬直播賣票,也希望能給同行們帶來一些鼓勵,幫助電影院儘快盈利。

汽車企業只能生產汽車嗎?賀歲大片只能在電影院觀看嗎?直播只能售賣實體商品嗎?五菱和《囧媽》的成功也進一步向我們證明,掙脫思維的束縛,緊跟變化的潮流,才能在這個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3

走出思維的困局,甚至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就在前不久,誰也想不到,奶茶界的扛把子、互為競爭對手的喜茶和茶顏悅色竟然開啟了一波「夢幻聯動」。

事情的起因是喜茶通過微博做抽獎活動,中獎的居然是一位名為「等一杯茶顏悅色」的用戶,並因此登上了熱搜。喜茶官微回復道:「終究是錯付了!」而茶顏悅色也積極互動:「謝謝茶茶將我們的小主照顧好。」

隨後喜茶和茶顏悅色在各自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聯名的消息,採用條型漫畫的方式來講述「阿喜長沙會茶顏」的故事。

漫畫中,漢服少女茶顏帶著古風君子阿喜一起遊覽了長沙各大景區,形象俏皮可愛,讀者在了解長沙文化的同時也嗑到了「喜笑顏開」這對CP。

此後,兩家共同推出的紀念禮盒和明信片更是被熱情的粉絲瞬間秒殺。兩家共同完成了一次深入人心的品牌營銷。

競爭對手就不能合作嗎?《五維思考法》中也有這樣的例子:美國瓊斯草坪護理公司曾因為競爭對手「綠手指修剪者」而面臨倒閉的危險。與其直接跟實力相當的競爭對手打個頭破血流,不如想一下要怎樣共同取得成功。最終,瓊斯公司通過為綠手指提供出租和維護割草機的服務而擺脫了生存的困境。

「考慮看似不可能的情形,嘗試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是《誰動了我的奶酪2》中的經典名言。

在近20年後的今天,斯賓塞再次用奶酪的故事告訴我們:迷宮外的世界也許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可怕,你的觀念可以不受任何局限,盡情地去行動,去經歷,去享受,你能做的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參考資料]

[1] 一夜熔斷20次!柯達股價盤中狂飆650%!昔日膠捲大王變「藥神」?. 央視財經. 2020.07.30.

[2] 盤中一度暴漲120%,「地攤經濟」給五菱股價插上翅膀. 未來汽車報. 2020.06.03.

[3] 被23家院線封殺的徐崢又搞大動作,以德報怨,這個光頭有點強. 大而不當. 騰訊網. 2020.07.28.

[4] 營銷觀察|喜茶和茶顏悅色聯名?奇怪的CP又增加了. 36氪. 2020.07.25.

《誰動了我的奶酪2:走出迷宮》

作者:斯賓塞·詹森

譯者:殷蕾

定價:45.00 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參與抽獎

相關焦點

  • 膠片巨人柯達的轉型之路一波三折
    由於貸款協議受到「不法行為的指控」,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稱將暫停授予柯達公司7.65億美元的貸款,直到相關監管機構有明確的調查結果為止。膠片巨人柯達的轉型之路一波三折。由於貸款協議受到「不法行為的指控」,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周末發表聲明稱,將暫停授予柯達公司一項用於藥品生產的7.65億美元的貸款,直到相關監管機構有明確的調查結果為止。上周柯達贏得了美國政府一筆高達7.65億美元的貸款,將用於美國本土藥物的生產製造,這一消息直接推動了柯達股價猛漲接近30倍,從原來不到2美元暴漲至60美元,並在單日觸發了20次熔斷。
  • 還記得主營膠捲和相機的柯達嗎?如今轉型賣藥了
    來源:電腦報2020 年真是一切都有可能,柯達公司今天宣布獲得了美國政府 7.65 億美元,約合 54 億元的貸款,這筆錢將用於建設醫療藥物工廠,柯達要轉型為醫藥公司了。
  •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 為何選的是製藥業?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製藥業曾經的美國膠捲巨頭伊斯特曼柯達公司(簡稱「柯達」),正式宣布進軍製藥行業。當地時間7月29日,柯達美股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央視財經 圖7月29日,在美股上市的柯達股價大漲,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 「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 三大問題待解
    《科創板日報》(特約記者朱潔琰),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據柯達執行長吉姆·康坦扎介紹,柯達製藥公司一旦開始運作將有能力生產25%的原料藥用於非生物、非抗菌、非專利藥品。他還表示,製藥原料生產業務將佔到公司整體業務的30%至40%。做膠捲的柯達要做藥品已經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還要生產全美25%的原料藥,這到底有沒有可能?其實探其究竟,這場轉型並非毫無邏輯可言。
  • 柯達發明數位相機,卻被數位相機顛覆?
    經過sony等大公司長期、持續的研發和半導體加工技術的整體進步,才推動CCD真正商用。其中僅sony一家投入到CCD上的經費超過200億日元,其中研究經費約30億日元,加工和批產投入170億日元。直到上世紀90年代生產車間無塵化技術進步,才真正解決了CCD量產問題。在解決CCD商用同時,其他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1976年,柯達公司Bryce Bayer發明拜爾濾鏡解決了數位相機的彩色成像問題。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同樣的轉型軌跡,我們也在拜耳公司 (DE:BAYGN)、3M公司 (NYSE:MMM)和富士膠片 (T:4901)等巨頭身上看到過。這些公司都成功地從精細化學品行業過渡到製藥業。尤其是富士膠片,同樣是做膠捲的兩大巨頭,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的時候,富士膠片卻成功實現了轉型,將膠片業務佔比降至營收的1%以下。
  • 「原創」聚焦|「風暴」中的柯達:膠捲巨頭轉型製藥,這「三大」問題...
    來源:財聯社昔日膠捲巨頭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歷經轉型失敗破產之後,這兩天借著它製藥企業的新身份煥發新生。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膠捲大王」柯達要轉行變藥廠
    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不過,做膠捲的要去製藥了,這專業對口嗎?柯達轉型藥廠直接點燃股價美國時間7月28日,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與柯達共同宣布,前者向柯達公司提供7.65億美元的貸款,以支持推出柯達製藥業務部。
  • 川普為什麼選中了柯達?
    2012年1月,柯達還收到了紐交所不合規通知。在此之前,柯達股價已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這已經不符合繼續上市的標準,面臨被摘牌的危險。隨後,柯達及其美國子公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向美國紐約南區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下的業務重組。根據其提供的文件顯示,此時柯達公司的資產為51億美元,而債務為68億美元,嚴重資不抵債。這一舉措迅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和大眾的譁然。
  • 同樣做膠捲,柯達破產,這家日本公司憑什麼長盛不衰?
    (彩色膠捲的全球需求變化趨勢)柯達的結局人盡皆知,富士的核心業務——感光材料,也在4、5年的時間內,陷入巨虧。面對斷崖式暴跌,「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富士不得不面對的生死考驗。「跨界」創新面對一場數碼「海嘯」,富士膠片的副總裁青木良和做過一個比喻:就像是一個汽車廠商,而世界不再需要汽車了。
  • 透過柯達看鈴木 事業線如何被縮減
    提及柯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的供應商,是感光界當之無愧的霸主,它的發明給攝影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隨著數碼時代的到來柯達似乎停滯了,被市場牽著不得不轉型,多年之後成果甚微最後只能破產。所以說,柯達的沒落,不僅是其技術創新的滯後,更是其對消費體驗忽視的必然。
  • 做膠捲的柯達,怎麼突然間成了美國醫藥獨立自主的唯一希望?!
    曾經以底片聞名全球的柯達,在邁入數字相機,甚至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後,由於轉型不力,一度在2012年破產重組。淡出市場目光多年後,這位底片巨頭獲得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貸款,即將跨入製藥產業重新出發。 這次它的轉型能成功嗎?
  • 昔日膠捲大王改行製藥 柯達這些年經歷了啥?
    美國國際發展金融有限公司官網顯示,該筆貸款是為了支持柯達製藥的上市,這也是美國政府依據《國防生產法》下發的首筆此類貸款,柯達將使用這筆資金生產一些仿製藥的原料藥。消息一出,柯達當天盤中股價一度暴漲350%,7月29日漲幅一度達655%,截至收盤,其股價為33.2美元。
  • 柯達改行製藥!膠捲變膠囊,也是專業對口?
    柯達改行製藥,股價暴漲頻頻熔斷  這個被遺忘的「膠捲巨頭」再次「爆紅」,是因為美國政府將出資支持柯達公司進軍製藥業。  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將為柯達提供7.65億美元貸款,用於生產仿製藥的「起始材料」和「活性藥物成分」。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重新復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準即可拍攝的「柯達一號」問世了。此時,伊士曼幹版公司也正式改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這款相機不僅體積小、質量輕、出門易攜帶,最重要的是價格足夠便宜。相機連同機身內膠捲共賣25美元。在1990年,它做出了一個名聞世界的舉動,發售僅為1美元的布朗尼相機,成就大眾攝影新時代。
  • 柯達,從膠捲走向靈藥?|思客問答
    幾度瀕臨破產的柯達公司,終於等來了自己的「好運氣」。近日,柯達公司通過《國防生產法案》獲得美國政府7.65億美元貸款,這筆貸款將用於創立柯達製藥,幫助柯達轉型製藥行業。▲上周,柯達股價騰空而起。圖片來源:美股納斯達克行情截圖。
  • 柯達轉行賣藥 曾經破產的膠捲大王重生後在幹什麼
    來源:紅星新聞7月28日,美股盤初,柯達(KODK)股價一度暴漲350%,截至今日凌晨收盤,柯達漲205.73%,報8.01美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50億美元。柯達股價暴漲的原因是公司進軍製藥行業,它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建柯達製藥公司。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賣衣服,重新復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準即可拍攝的「柯達一號」問世了。此時,伊士曼幹版公司也正式改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 該轉型的時候不轉,想轉時又為時已晚。 為了生存,走投無路的柯達選擇大幅度裁員,賣專利技術扭轉盈虧。
  • QG秋季賽陣容出爐,Fly被曝即將轉型,AG6.6生涯末期迎來轉變!
    飛牛身為QG的絕對核心,在近期也是被曝即將轉型,大家都知道飛牛的戰邊非常出色,不過在目前的版本當中,坦邊才是王道,因此飛牛在進行也是在大量練習坦邊,在今年的秋季賽當中,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一個不同的飛牛
  • 柯達一夜熔斷13次,曾經的膠捲大王能靠當藥神東山再起嗎?
    相信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曾經的世界膠片之王柯達能夠再次回到風口浪尖,在大家印象中柯達已經破產了相當長的時間之後,誰也沒想到在7月29號科達竟然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趨勢,創下了連續13次熔斷的超級記錄,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柯達的這一次轉變?從曾經的膠捲大王到如今的藥神柯達能夠東山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