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攻城戰是最難打的,那能不能繞過城池直接攻打敵軍後方呢

2021-01-13 騰訊網

先來說說為什麼古代攻城戰是最難打的?

因為攻城,首先面對的是敵人堅固的城池和一系列的防禦工事,古代城池的布局一般是這樣的:城池的四周一般都有護城河,護城河上有橋與城池大門連接,如果遇到戰爭,橋就會被拆除,敵軍突破了護城河之後,就是堅固的城牆,那個時候雖然沒有磚,但城牆都是用夯土堆砌,幹了之後也是非常堅固的。

還有的城牆是用石頭砌成的,那就更堅固,像秦朝修建的長城就是用夯土堆砌的,可以抵禦一般的弓箭和投石車,城牆上邊靠前的位置還有觀察哨所,城牆上有為射箭預留的射擊孔,城牆還分為內牆和外牆,內外牆上還布置有巧妙的機關。

華夏第一城池:襄陽城

攻城首先要打的就是破壞對方的防禦設施,首先得突破護城河,一般是架橋或者乘船,當你準備架橋或者乘船時,守城的一方很容易就會發現你的舉動而給你來個半渡而擊之,就算你勉強突破了護城河,就會面對敵方的城池,你得有攻城武器,像這種攻城武器要渡過護城河都是一件麻煩事。

古代常用的攻城武器有投石車、雲梯、樓車等等,攻城必須得有,如果沒有攻城武器,你是無法攻城的,所以你的軍隊還得有相當數量的工匠能造出攻城武器,如果你是一幫農民起義軍,就很難攻下城池,再說了,即使有攻城武器,城池也不是這麼好攻的,因為你需要集中五倍以上的守城部隊,才能攻城,因為攻城需要的人數遠遠超過守城的。

投石車

另外,還要看城池的堅固度,古代城池的質量是相當不錯的,能夠經受攻城武器長時間的攻擊,而且站在城牆上防守人員對攻城部隊來說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優勢,這些都增加了攻城的難度,隨便舉幾個例子,你就會明白攻城的難度。

比如三國中的南郡之戰,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後,逃回北方,留下曹仁守南郡,曹仁一支孤軍面對周瑜五萬大軍持續攻擊,堅守了一年有餘,曹仁守城部隊的兵力應該只有周瑜軍隊數量的五分之一還不到,周瑜手下有呂蒙、甘寧、凌統、程普等等名將,並且周瑜還聯合了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猛將還打了一年,可見攻城的難度有多大,連周瑜本人都中了箭。

荊州城

此外還有三國中的陳倉之戰,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率領數萬大軍攻打郝昭鎮守的陳倉城,當時郝昭只有一千兵力,諸葛亮至少有三到四萬人,30~40倍的差距,諸葛亮用盡了各種方法,20多天還是沒能攻下陳倉,這不是諸葛亮的能力不行,而是攻城戰太難,再加上陳倉地勢險要,所以沒能攻下來。

就連勇猛善戰的蒙古人,野戰無敵,但在攻城戰中損兵折將也戰績不佳,先是蒙古大汗在攻打釣魚城時中箭身亡,後來蒙古人攻打襄陽城時,足足打了六年時間,襄陽城彈盡糧絕後才拿下襄陽城,可見攻城戰的艱難。

既然攻城如此艱難,為什麼不能繞過城池,直接到敵人後方朝廷攻擊呢?

攻城戰

繞過城池不是不可以,只要你能保證自己一方糧道的暢通就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糧食運輸,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代戰爭不可能像現在一樣讓士兵攜帶乾糧,那個時候也沒有乾糧可吃,只能靠做飯吃,所以糧食是戰爭進行的第一要素。

諸葛亮在第一次和第四次北伐就繞過了曹魏設在祁山堡的城池,而攻打曹魏的後方,比如第一次,諸葛亮以趙云為疑兵,以馬謖守街亭,親率主力出祁山,經祁山道北上再進入隴右,但曹魏在祁山道設有一個要塞,這個要塞就是祁山堡,地勢險要,沒法攻下來,於是諸葛亮就派兵包圍了祁山堡,然後讓主力繼續北上進入隴右,因為諸葛亮包圍的祁山堡,所以蜀軍的糧道是暢通而且控制在自己手中,雖然沒能拿下祁山堡,但是並不影響諸葛亮北伐,奪取隴右,這就是繞過城池的一個戰例。

攻城戰

此外,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率領一支軍隊突襲攻打袁紹的烏巢,就是繞過了袁紹的城池,直接帶著一支軍隊跑到了袁紹的後方,這支軍隊是沒有糧草保護的,他們只能隨身攜帶一些食物,保證三天的口糧,然後攻打烏巢,這種深入敵後的進攻,如果不能成功,這支軍隊是很難回來的,但是最終曹操成功燒了烏巢,袁紹軍心潰散,然後曹操就大獲全勝。

當然了,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一般是不敢繞過敵人的城池,因為這很危險,而且冒險,很容易被敵人來個前後夾擊,那樣的話,即使這支軍隊再強,也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另外不能繞過城池的原因,就是這支軍隊的補給將會被切斷,冷兵器時代,要麼靠兩隻腳來運輸,要麼靠馬匹來運輸,而且補給是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一旦沒有糧食或者補給被切斷,再強大的軍隊也會被擊敗。

劍門關

比如巨鹿之戰,秦軍就不敢越過趙國城池去打其他國家,因為會有被切斷補給的危險,所以秦軍主力把巨鹿城包圍起來,項羽打巨鹿之戰時,首先攻打的就是秦軍的糧道,在項羽五萬精兵的衝擊之下,秦軍糧道被項羽切斷並佔領,很快包圍巨鹿城的20萬王離大軍因為缺糧而軍心大亂,然後就被諸侯聯軍所擊敗,強大的秦軍就是因為糧道被切而被導致40萬主力被殲滅,這就是糧道被切斷的後果。

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會繞過城池,除非你能保證糧道暢通,並且不會被敵前後夾擊,那就可以繞過城池。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攻下城池,根本就沒法過去的,這種城池都是依山傍道而建,依靠險要的地勢力,造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形勢,你不攻下城池,根本就無法前進,比如函谷關、劍門關等。

相關焦點

  • 繞過城池直搗黃龍不行嗎?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在中國五千年有史可依的一千六百多次戰爭中,有一個戰爭共同點讓我非常感興趣,那就是,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中,敵我雙方一定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 古代打仗為何非要攻城?繞過去不是更香嗎?城池:繞過去試試?
    古代打仗為何非要攻城?繞過去不香嗎?在冷兵器時代,攻城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說,攻城之戰,除非是藉助某些天時地利人和,不然,就只能依靠天災人禍方能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標。如果這些條件都沒有,那麼沒辦法,只能採用強攻的手段。那麼繞過去行不行呢?
  • 古代守城為何寧願派兵堵門,而不直接關閉城門?原因很簡單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攻城戰。在這種戰爭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一種情景,那就是攻城一方總是推著衝車,拼命地攻擊著對方的城門,而守城方也拼命地派兵抵住城門,並用銅鐵將城門加固,用盡各種方法防止敵人入城。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城門被攻破,城池一般也就陷落了。
  • 古代戰爭中哪些城池再難也要打下來,不能繞過去?繞不繞要看門道
    因此,一般而言在戰爭中如遇久攻不克的堅城,不可輕易繞過。 然而,中國還有句古話,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也就是常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難以攻克的城池堡壘不能繞過,肯定不是鐵律。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日本戰國如何奪取城池?4種攻城法,你都知道嗎
    摘要:日本戰國如何奪取城池?4種攻城法,你都知道嗎在戰爭期間,消耗兵力最多的是攻城作戰,也是最麻煩的事情。為了攻城,必須準備比敵軍多數倍的軍力,不少優秀的日本戰國武將,會設法避免攻城作戰。不過,攻打敵國統治中心的城池,是無可避免的工作。
  • 他是戰國「殺神」,攻下70餘座城池斬首100萬敵軍,死前突然醒悟
    他為何被人稱為「殺神」,自刎時又為何仰天長嘆?他出生時,秦國的國力已經十分強大了。待他長大,恰好秦昭王制定了東進擊敗三晉一統天下的計劃,急需強將,於是秦昭王提拔了很多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順勢應徵入伍。秦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率兵攻打韓國新城。次年,韓魏聯軍扼守崤函,阻止秦軍東進。
  • 古代攻城戰中,前排的士兵明知必死為何不怕?你先看看福利如何?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們會發現這樣的細節,古代君主命令軍隊攻打敵人城池時,敵人在城頭上的防守往往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比如,城頭上有弓弩手準備了滾木礌石,甚至滾燙的油,而攻城一方往往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付出巨大的人力傷亡。
  • 中華三國志:如何才能攻下城池?
    下面探索機給大家簡單講講該遊戲裡的戰爭,探討一下如何才能攻下城池呢?玩過中三的玩家都知道,該遊戲地圖上城池非常多,相鄰城市之間不會隔太遠,所以一般來說觸發遭遇戰的概率不大。戰爭主要是攻城戰的形式,即使是野戰也常常是攻城軍隊引誘守軍出戰觸發的。與我們熟悉的三國志遊戲一樣,城池裡有守城的軍隊,也有耐久。攻城方要想攻下城池就得先把耐久打到零,再移動到城內才能佔領。
  • 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攻打城池攻略 城池怎麼打[多圖]
    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城池怎麼打,在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中,城池攻防戰是核心玩法,需要較多的玩家數量,個人是無法完成的,今天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攻打城池攻略,一起來看看吧。一.攻城準備攻打城池一般是以要塞圍城的形式進行持續攻打,需要學問府的城池科技,比如紮營、屯兵等,保證要塞數量和兵量能持續到攻下城池,運輸類科技則是在從主城補兵過來要塞時需要。
  •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休戰?對方非要打會如何?
    想必喜歡看古代小說或古裝影視劇的朋友都會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在古代兩軍交戰時,突然一方主將對戰局的勝利沒有信心,那就會選擇高掛免戰牌,避其鋒芒。
  • 初心者也能讀懂的日本戰國城池科普
    說起日本城池的建造歷史,大致上可以分為上代(飛鳥-奈良時代)·古代(奈良-平安時代)·中世(鎌倉幕府建立-室町幕府瓦解)·近世(安土桃山-江戶時代)四個時間段。現在我們聽到城池二字反應出來的石垣跟天守這樣畫面的城都屬於近世城池。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費力氣搬石頭砸,也不願推倒梯子?
    攻城戰是冷兵器戰爭時代最為殘酷的戰爭類型之一,因為從城池外面向城池裡面攻擊註定了會遭遇極為強硬的抵抗和極為恐怖的傷亡量。古代城池絕大部分都會為了準備防止敵人攻城,因此守城的一方都是有著極大的地利優勢的。
  • 燕國連下齊國七十座城池,為什麼最終沒有滅掉齊國?
    樂毅合縱五國燕國歷史上最巔峰的就是樂毅合縱五國,攻破齊國七十座城池,直接將齊國王室逼迫到邊境的莒和即墨兩座城池當中,而齊國根本無法抵抗燕國的軍隊。這個事情在整個春秋戰國歷史上都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個諸侯國的百分之九十的城池都已經被燕國納入版圖,以七十座這樣數量級的攻城戰來看,即便兩周到春秋戰國近千年時間,沒有哪一場戰爭可以與其媲美。
  • 古代攻防戰:守城要做哪些準備?
    簡單來說,就是將城池周邊的、一切有利於敵人的東西全部搬進城內,甚至燒毀(這是迫不得已的做法),讓城池外圍變成焦土,讓敵人無處藏身,失去隱蔽的敵軍自然成為守城方攻擊的活靶子。為此,有的將軍不惜毀掉城市外圍的村莊、寺廟、佛塔,甚至挖山填土,總之任何有利於敵軍藏身之處,皆被清理。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搬石頭砸也不推倒雲梯?別被電影騙了
    在沒有熱武器的古代。中國大部分的城池都會修建高高的城牆圍住,作為最後一道防守關卡。那時候想要攻下一座城池,要麼就會圍城三月將裡面耗的彈盡糧絕。要麼就只能是強攻,這就必須用到一些攻城器械了,而其中我們現代人最熟悉的莫過於是「雲梯」了。 我們在古代戰爭片中經常可以看到,攻城戰中。攻城戰士們架著雲梯就往城牆上面衝,而守城的士兵們就會拿著石頭等重物向下砸。而這就有不少的觀眾們都十分疑惑,為什麼不直接把這個梯子推倒呢?動用這麼多人力物力豈不是十分浪費?
  • 古代城門都是木門,為何攻城士兵不用火攻?專家:只有笨蛋才用火
    可在我們對各個古代戰鬥的了解中,尤其是那些還原過去的影視劇裡,人們似乎從來都不會去用火攻來燒那古代木質的城門,這是為什麼呢?專家表示,只有笨蛋才用火。 在古代的戰局中,城池是有著非常重要地位的。每個國家城池的城牆都會被修建得高大且牢固,這都是因為它們將會在城池的攻堅中直面來襲的敵人。冷兵器時代並沒有如今的火炮,所以在面對高聳城牆的時候會無比艱難。
  • 古代攻城戰時,為什麼攻城一方很少去炸城門
    到了商周時期,城池已經日趨完善。特別是在周朝時期,為了防止已經發展起來的狄、戎等部落的進攻,西周及其諸侯們修建了大量的城池,以保衛自身。因此到春秋戰國時期,攻城戰已經非常普及。而古代攻城的方式主要三種,即「傅」、「臨」和「門」:所謂「傅」,就是指攻城方用鉤援等器具攀登城牆;「臨」是指用土、石、柴草等填平護城河,然後在靠近城牆的地方堆起比城牆高的土臺,或者用高大的臨車居高臨下攻擊守軍;而「門」指的就是用衝車等器具攻擊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