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手刀的歷史與發展

2020-12-28 藝武論道江湖

最早的雙手刀——雙手環首長刀

西漢前期,青銅兵器逐漸被鋼鐵兵器所取代,至漢武帝時期,原的兵制從車騎換狀為騎兵、步後部隊為主,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相對輕便並可方便使用的單兵作戰武器。鋼鐵劍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雙手長刀是指雙手握的長刀,而非雙手分別持刀。雙手刀的特點是其長度較其他的刀要長,並且其重量較單手刀重,一般為步戰用兵器。

漢代最為著名的就是漢環首直刀,環刀種類較多,有環首削刀(匕刀)一般長度在30cm左右;再就是環首短刀和環首長刀,環首短刀長度通常在30-50cm,便於切割和劈砍,亦可刺擊,兼具工具和武器功能。環首長刀分為兩種,通長超過100cm以上的基本上是騎兵刀,一般為單手握,另一種是75cm左右的可能是步兵或佩刀。環首長刀是漢代最主要的軍用短酚格鬥武器,其刀身平直狹長,部分略向內弧。刀莖與刀身等寬或略窄,但足夠厚實,厚北薄刃,平脊無槽,刀首鍛為環形。

以上所的為環首刀的常用刀,而雙手環首長刀,全刀長度110cm,柄長25cm,最厚處約1cm,平肩長身,刀刃略向內收,此刀為手柄加長,系雙手握刀,漢環首長刀多用於騎兵,但騎兵用刀多以單手握為主,因此可以見此刀應為步兵用刀,雙手刀在歷史中有實物考古存世最早的便是雙手環首長刀。

環首長刀

環首長刀為中國雙手刀的「如祖」,其驚人的長度和超凡的破擊能力都證明了大漢強盛的國力,也可以證明漢時期先進的鐵兵器製造苣,可謂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魏晉時期的環首刀

刀通長在107cm左右,環直徑為8cm,刀寬4cm厚0.5cm,刀身平直,尖部從兩側身中間收攏,類似劍鋒。刀身較漢環首窄且薄,輕,後北處開有細血槽,幾乎貫通刀身,屬極罕見的高古帶槽鐵刀。同時此時期的環首刀較為精美,在其環首上有類似於神獸樣的花紋。曹植的《寶刀賦》中就提到:「建安中,家父魏王命 有司造寶刀五枚,以龍、虎、熊、鳥、雀為識。」可見當時在寶刀的環首上加以修飾並非罕見之舉。

南北朝時期的雙手長刀

刀長約120cm左右,環首由漢魏時期的圓形變為三耳形,刀柄遍圓,兩端和中間各置銀色柄箍,刀柄長度30cm左右。該刀是在鄧縣發現的南朝墓門上的彩繪壁畫中有記錄。

唐朝

唐時期是中國刀劍發展的全盛時期,此時的刀的種類也逐漸多了起來,而其形制也與前朝的刀有了很大的區別。盛唐時期的中國軍隊,兵種多樣,人數龐大,裝備精良,強悍善戰。唐軍多是步騎兼用,以輕騎兵為主力,充分發揮機動作戰和遠程奔襲能力,無論騎兵、步兵,短柄長刀都是其必備武器。唐刀的使用貫穿於整個朝代的內外戰爭之中,並成為後世對於中國和東亞冷兵器發展影響最大的武器之一。

壁畫中的唐刀
壁畫中的唐儀刀

唐時期的刀種類較多在《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中記載了唐初刀之分類:「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武庫令》中對於各類刀的定義和功用:「今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風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障刀蓋用障身以禦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據此,信刀為儀仗用刀,環首裝飾金銀;障刀應為屏障掮 身刀,形制不明;陌刀則為雙手持握之杆狀類長刀;橫刀,又稱佩刀,為兵士配備的單手或雙手實戰長刀。

唐中期開始橫刀逐漸去掉了刀柄的環首,部分刀柄的固定方式從雙面夾合法改為套入法。刀刀柄也有所延長,大多可以雙手掛握。刀背從半圓轉為起脊,刀身變窄並由一個平面轉為兩個平面,交匯處出脊線。

此刀長110cm,刀背起「人」字脊,最厚處1cm,鐵質圓形刀鐔,刀莖設計為雙手持握,尾部有穿孔,應為固定刀柄之用。

此刀長度超過110c,最厚處超過1cm,

早期名貴的隋劍與唐大刀和唐樣大刀,被日本歷代政府視為國寶,現今存世品大多被保存在皇宮、各大神社和博物館中,唐大刀有正倉院的金銀平脫橫刀、金銀鈿莊唐大刀和鹿島神宮的「直刀」。

金銅漆裝唐直刀,藏於日本鹿島神宮的國寶「直刀」製造時期為8世紀初,此刀長度驚人,長256cm,刃長223cm,直背切刃造。刀鐔明顯是漢劍劍格的造型,還附帶原裝的盛刀盒 ——「唐櫃」

宋刀

宋刀主要有手刀、環首直刀和彎刀,宋時期的刀有了新的發展,與前期的刀形有了較大的區別,如手刀和環首刀,其刀的尖部與其他時期的刀有明顯的區別,其刀尖上挑。

手刀

環首直刀作為制式兵器的最後朝代可能是南宋,但形制較漢唐變化巨大,刀身縮短,刀刃寬大、刀頭加闊,刀少背斜,即可單手握刀,又可以雙手握刀。

元代刀劍多以蒙古彎刀為主,而明代刀的發展較為突出。早期有雲吞口鐵裝環首大刀,單手或雙手持握,常用的單手刀為雁翅刀。

明晚期仿倭雙手刀,全長99cm,刀刃長78cm,莖長21cm,明仿倭式腰刀,雖與倭刀有關係,但有相當 區別,從鍛造結構看,倭式腰刀多為身軟刃硬的結構,異於倭刀外硬內軟之包鋼結構。從柄莖的結合來看,倭式腰刀採用的是傳統的尾鉚固定 法而非止釘固定不。從外裝看,倭式腰刀是傳統的中國刀裝飾而非日本刀裝飾;從佩帶的方法來看,倭式腰刀採用的是雙箍環懸掛法而非腰腰帶斜插法。

長刀最早出現在《練兵實紀》中,按戚繼光的說法「長刀近用先及」但其詳細說明和圖式最早見於十四卷本《紀效新書·長刀制》「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尺,重二斤八兩」。長刀解:「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武備志亦云:「曰長刀,側倭國之制,其利於步,古所未備。」可見明朝長刀是仿倭刀。長刀非長柄長刀,是長刀的形制,改變了原有的中國徹形制,其受日本「野太刀」的影響,根據明天啟年間微州武藝家程宗猷所著《耕餘剩技》之卷四《單刀法選》記載,當時倭寇「刀三盡八寸,把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而相形之下,明長刀長度更優越。明長刀是結合了中國傳統刀的基礎上,參考倭刀形制以及長度,將長刀的長度增加。

由於史料記載詳細,各類長刀的形制比較清楚,無論是《武備志》記載的超過200cm的長刀,還是周緯先生《中國兵器史稿》中長度在165cm的御林軍型大刀,均為長柄雙手刀,其外形、長度、外裝及佩帶方式均異於唐宋之環首直刀,更近於倭刀風格。

清時期的雙手刀

清朝的刀種類較多,而且存世的刀也是比較多,對於現今刀劍的傳播影響較大。清中、早期的柳葉刀形雙手柄佩刀,刀通長約118cm,刃長83.5,柄長34.5cm。雁翎刀形,刀身長闊,直中微彎,背具皆鐵質,圓式把箍及刀首,橢圓平面刀鐔。

清軍步卒另一種主要戰刀是短柄寬刃砍刀,其刀身寬闊沉重,刀頭放大,背厚刃薄,是當時威力最強的近身格鬥兵器。

清未民初民間砍刀八把
民國抗戰大刀

相關焦點

  • 最具「兵擊價值」的十大中式武器(二):雙手刀,刀牌
    叄三國武藝糾葛的縮影:雙手刀器名單刀,以雙手用一刀也。——《單刀法選》從出土文物來看,我國漢代即有雙手用的環首長刀,但目前我們所能追溯到的雙手刀技法,大多源自明朝,而這一時代正是中日韓三國武藝互相影響借鑑最為頻繁和日趨成熟的年代。這一時代下產生的雙手刀武藝,可以說是一個三國武藝糾葛的縮影。
  • 刀的種類知多少?(圖說冷兵器上期——長柄雙手刀)
    不管怎麼說,中國現今出土的時間最早的是一把周朝時期的短劍,至遲在青銅劍主要地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有青銅刀的出現,刀的歷史傳承可謂悠久,種類定不在少數。圖:圖為仿製的青龍偃月刀由圖二、圖三可以看到,刀有長杆短頭的長杆刀,有長身長柄的雙手刀、有長身短兵的單手刀(另外還有一種短身短柄的單手短刀——匕首)等。圖為仿製的青龍偃月刀,亦稱「掩月刀」,宋時有之。
  •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名刀,中國三刀上榜,誰的威力最大
    日本武士刀起源於中國唐代的唐橫刀,在隋唐時期,日本還沒有自己的制刀技術,完全是通過模仿和學習中國制刀技術來生產刀劍現代俗稱的「唐刀」,其狹直刀身,小鐔,長柄(可雙手握持)的形制;直接原型是日本正倉院藏品,千年前自唐朝進口之「金銀鈿裝唐大刀」。唐刀的刀型源自漢代環首刀,前期大部分軍用唐刀均保留著環首,同時也擁有筆直的刀身。
  • 日本刀砍斷中國刀從何而來?
    緣器利而雙手使用,力重故也。」說的是倭寇的刀長且雙手所以力量大可以削斷「長兵」,何為「長兵」長兵是與刀、劍等短兵器相比,戈、矛、戟、殳 (shū)、鉞等兵器都是金屬與木桿的組合物,且都有一根木質或竹製的長「柲(bì)」,故而稱為長兵器。日本刀削斷的只是木桿。所以戚繼光發明出了了戚家刀法。
  •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幾款極致名刀,你最喜歡誰?
    關於我國的刀劍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在哪個時代,鋼鐵還沒有衍生出來,當時的人們通常用隨處可見的石頭製作,也被稱為石器時代。隨後又經歷了青銅時代,最後才到鋼鐵時代。在這些歷史朝代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的歷史名刀,可以說,是它們,將中國的冷兵器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在中國的歷史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 刀光劍影,寒光凜冽,帶你穿越歷史探秘古代的那些刀與劍...
    讓人驚奇的是,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鏽斑。 龍泉寶劍中國傳統名劍之一,產於浙江省龍泉市。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工藝美術品,有中華第一劍之稱。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之特色而譽馳中外。世傳為春秋時期鑄劍大師歐冶子始創,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 有人說中國武術不傳統?雙手刀劍技術是日本刀法,連抗戰大刀也是
    最近又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兜售中國傳統武術歷史很短不傳統的論調,甚至開始考證傳統武術技法特別是雙手刀劍是學自外國。那麼我們所知道的傳統武術真的就是源自外國嗎?所以在中國不存在拿更貴的武器顯示自己財力和階級的成分,這就導致了在中國古代更加追求實用性,雙手刀劍這種性價比較低的武器在中國相當的冷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雙手刀的刀譜是明代的,主要是在抗倭戰爭中學習改進的日本野太刀技術。其中包括戚繼光記載的《辛酉刀法》、程宗猷的《單刀法選》、吳殳的《單刀圖說》,尤其是戚繼光的《辛酉刀法》說明了這是在抗倭戰場上倭寇屍體中繳獲的日本刀譜。
  • 盤點古代歷史上刀的種類,感受它剛猛霸氣的魅力
    眾所周知,中國武術源遠流長,兵器亦是如此,因此兵器也是我們熱議的話題。在冷兵器時代,但凡喜歡刀的人,大多都非常地豪邁,身強體重的。刀的殺傷力可謂是非常強大的,因此用刀的人大多都非常的智慧,而且膽量大。久而久之,刀也成為霸氣、剛猛的代表。
  •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馬未都曾表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尤其是日本刀與中國刀中的唐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唐刀在歷史上是冷兵器的巔峰之作,無論是砍還是劈,各項性能指標都為歷史之最。唐刀興盛的背後,體現了唐王朝的興盛與科技發達。唐刀製作工藝雖然精湛,卻是複雜無比,並且昂貴之至,僅僅裝備於少量部隊,無法大規模批量裝備。及至宋朝,火器初步發展,重騎兵重裝甲登上了歷史舞臺。唐刀的砍殺功能雖然漂亮,可已經不能適用於時代發展。加之,唐刀「百鍊鋼」相關工藝失傳。
  • 國刀苗刀戰鬥力強悍,但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東洋刀?
    關於苗刀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簡單的總結成這樣:倭長刀——明仿倭御林軍刀——苗刀。細長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唐代儀刀,那為什麼說苗刀源自日本,而跟中國的這些古代細長刀沒有關係呢?極大的可能就是當時中國雙手細長刀由於多朝代更迭,戰局改變,已經停止使用細長刀,所以明初全軍並不重視細長刀的實戰以至於埋沒,所以我們說苗刀源自於當時的抗倭戰爭。
  • 單刀法選(心意形意門-雙手帶弩刀演練,附清晰刀譜):《辛酉刀法》另一版本,呼應《長槍法選》,不同倭刀《陰流目錄》
    雙手用單刀說 器名單刀,以雙手用刀也。其用法亦惟以身法為要。儇跳超距,眼疾手捷,誘而擊之,驚而取之,心手俱化,膽識不亂,方可言妙。抗倭兵技的復興雙手刀劍自古就有,漢唐時還一度興盛過,只是因為打造精良費工,軍備很難承受,後來一度失傳。而在披甲步戰的時代,講究刺死砍傷,發展起來的主要是製作簡單的矛槍。
  • 日本有著名的村正妖刀,中國有什麼歷史名刀?
    在日本的冷兵器歷史上,有國寶級別的日本刀——天下五劍,也有被稱為妖刀的村正,這些都是日本冷兵器史上有名的刀劍,那麼,在中國幾千多年的歷史中,有哪些有名氣的刀?
  • ——小論中國古代戰場上的長柄刀
    關公使用「關刀」中國古代的長柄刀經常被人稱為」大刀「,關刀」 ,各種演藝小說裡也經常有武將使用該種兵刃。三國演義裡除了呂布的方天畫戟之外最搶眼的兵器便是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又稱「冷豔鋸」,重八十二 斤。
  • 從環首刀到抗戰大刀,作為戰場上的殺伐利刃,刀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也就是說,刀劍類武器,刀的歷史的確大於劍,卻在大規模的裝備中刀因為沒有劍那種精巧鋒利的構造,所以出現的較晚。 ▲商代蟬紋青銅刀 到了秦漢時期,冶煉工業的發展,讓刀的製作工藝得到了相當強度的提升,這個時候才是刀真正開始走向輝煌的一個契機。
  • 中國古代刀、劍有什麼區別,為何後來刀一統江湖?
    滿打滿算,人類進入熱武器時代不過兩三百年時間,在此前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一直是冷兵器為王的時代。在西方還是長矛和石頭的時候,中國就已經發展出了先進的冷兵器,從青銅到鐵器,再到後來的十八般武器,中國冷兵器可以說是世界古代最豐富的。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排名第一的是劍還是刀?古代沒有現在如此高科技的軍事設備,也沒有槍枝彈藥,更沒有大炮,只能用一些鈍器,或者一些刀劍之類的利器,而這些被稱為冷兵器,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
  • 中國古代4大名刀: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墊底,第2把直接被黃帝禁用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它見證了時代的發展,歷經了無數場戰役的考驗。在熱武器未誕生之前,它一直是戰場上的主導武器,是一場戰役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而在眾多的冷兵器當中,就屬刀類兵器運用最多,比如我們熟悉的毒匕寒月刃、錕鋙刀、張飛的新亭侯等等。今天給大家介紹中國古代4大名刀。
  • 中國古代名氣最高的3款刀:藏刀、苗刀、唐刀你最喜歡誰?
    中國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歷史,自我們的祖先會使用工具以來,就不斷探索工具的進步。眾所周知,人類對技術的應用最先體現在戰爭上,而戰爭是以武器裝備為核心的戰鬥。在火藥沒被大規模應用至火器的明代之前,冷兵器佔據了世界,是戰場上的主導武器,是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因素。
  • 他被譽為「中國刀王」,磨一把菜刀千元天價,顧客卻遍布半個地球
    誠然,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業現代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工業文明的氣息隨處可見,一些古老的傳統手藝反而逐漸沒落,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怎麼可能真的會因為工業的發展而丟失掉「匠人精神」呢?
  • 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傳奇刀劍,誰是你心中的最愛?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冷兵器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如果要說,我國最具人氣的刀劍,恐怕大部分人心中想起的都是唐刀、漢劍和環首刀最為有名,那麼,問題來了,這三種不同特色的傳統刀劍,誰才是你的最愛?最後的戰場用劍——漢劍漢劍在中國刀劍歷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