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中國刀王」,磨一把菜刀千元天價,顧客卻遍布半個地球

2020-12-26 騰訊網

近幾年,「匠人精神」一詞頗為火熱,不過這一頗具「中國韻味」的詞卻是從日本火起來的,甚至被解釋為「日本工匠們特有的精益求精的極其認真的工作精神」,隨之而名聲大噪的是日本的「壽司之神」、「米飯之神」等一系列「神」!

誠然,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業現代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工業文明的氣息隨處可見,一些古老的傳統手藝反而逐漸沒落,但是,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怎麼可能真的會因為工業的發展而丟失掉「匠人精神」呢?

別的不說,在中國香港就有一位「中國刀王」,他將磨刀剪這一傳統手藝做到了極致,堪稱「匠人精神」的真實寫照!

守得雲開見月明——「中國刀王」的傳奇一生

一些在農村長大的人可能還對磨刀剪這一傳統手藝有些印象,舊時常有專業的「磨刀人」背著磨刀石走街串巷,吆喝著「磨菜刀、磨剪刀嘍」,每當這時,各家的大人總會打發小孩拿著菜刀和剪子去磨,伴隨著沙沙的磨刀聲,時光悄然逝去。

如今人們都富裕了,菜刀和剪刀壞了直接買新的,「磨刀人」這一職業沒有了生存空間,在農村中都很少見了!

然而,少見不代表絕跡,別的不說,在香港這座燈紅酒綠的國際大都市中,還存在一位專業的「磨刀人」, 人送外號「中國刀王」,他就是香港「陳華記利器專門店」的老闆陳當華。

陳當華如今已經年過八旬,有將近50年的磨刀歷史,大半輩子都在沙沙的磨刀聲中度過。

磨刀剪是陳當華的「家傳絕學」,他幼年便繼承了這門技術,二十多歲時開始走街串巷幫人磨刀剪,期間多次差點因為入不敷出放棄這門行當,但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他是真愛這門技術,實在捨不得放棄!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幾十年過去了,磨刀剪的小陳變成了老陳,磨刀剪這門技術也在他手中重新煥發了光芒,他已經將其做到了極致!

據《中國刀王》所載:經陳當華磨過的刀剪,不但鋒利的可以剃鬚,而且持久耐用!如今陳當華磨一把菜刀的起步價都在千元以上,儘管如此,找他磨刀的人絡繹不絕,還得提前預約,他的名氣早已衝出香港,走向世界,顧客遍布半個地球!

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德國一家刀廠在聽聞陳當華的大名後特意高薪聘請他為技術顧問,能被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德國人看重,足以可見陳當華的水平之高!

陳當華的磨刀水平之所以能夠登峰造極,在於他磨刀有「三奇」

第一奇,磨刀技術奇:

陳當華磨刀用的是「巧勁」,在他看來,用蠻力磨刀誰也會,只要把刀片磨的薄一點,就能變得鋒利,但那根本不是磨刀,是在「毀刀」,真正的「磨刀」不能用眼睛看,要靠耳朵去聽,聽刀剪與磨刀石之間的摩擦聲,然後用「巧勁」去引導這種摩擦,使刀剪的刀刃變得幼滑。

因為使用的是「巧勁」,陳當華磨了五十年刀,雙手依然白皙如玉,光滑無比,沒有一點老繭。

第二奇:磨刀工具奇:

最常見的磨刀工具就是磨刀石,現代工業中也會用砂輪來磨刀,但陳當華磨刀足足要用九塊石頭,第一塊是普通的磨刀石,用來開鋒,後面的八塊磨刀石都是「山心石」,而且越往後面,密度越大,最後一塊「山心石」的密度高達四萬!這些「山心石」價值不菲,每一塊的價值都在幾十萬,密度最大的那塊「山心石」更是價值百萬!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有了這麼專業的磨刀工具,陳當華才能磨出削鐵如泥的寶刀!

第三奇;判斷鋒利的標準奇:

在《水滸傳》「楊志賣刀」那一章中,楊志祖傳的寶刀有三大好處:砍銅剁鐵,刀口不捲;吹毛得過;殺人不見血。後來這三大好處都被潑皮牛二一一證實,證明這是一把絕世寶刀。

而陳當華對刀剪的鋒利與否也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凌空削番茄不出水;一把磨好的切肉刀,不用力的,就是輕輕把刀放下去,就能削開報紙」,經他磨過的刀剪都要達到這兩個標準才算是「齊活」!

在陳當華看來,如果用一把磨過的菜刀來切菜還需要用力的話,那就不叫切菜,叫「鋸菜」,若按這個標準,恐怕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有享受過切菜的樂趣。

小結:

從陳當華身上我們可以印證一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磨刀技術」在做到極致後,竟能煥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這背後隱藏的就是精益求精,極其認真的「匠人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匠人精神」不同於「工人精神」,匠人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工人對老闆負責,這其中的差距可謂「天差地別」!

像陳當華這樣的人才可稱之為「匠人」,在此我們也希望陳當華老人的磨刀技術能夠代代相傳,永不斷絕!

參考資料:《水滸傳》《中國刀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香港刀王」陳當華:磨一把菜刀千元天價,顧客卻遍布半個地球
    陳華記利器專門店在熙熙攘攘的廟街街頭,店主是人稱「香港刀王」的陳當華。他磨一把菜刀千元天價,顧客卻遍布了半個地球。七十多年專注於打磨鋒利刀刃,也慢慢打磨出鐵漢人生。他和他師傅一樣是主做成衣刀具的,但當初內地製衣業不發達,他磨的基本是菜刀一類,很少能磨到專門剪衣服的好刀。所以在深圳當朋友一約偷渡來香港,他就立馬答應了。偷渡的環境十分惡劣,可謂九死一生。他們只能往前不能回頭,回頭要麼會沒命要麼就會沒有機會。陳當華就回憶過,當時天氣很冷,他們一跳進水就冷得直哆嗦,他們只能靠隨身帶的生薑續命。
  • 80歲中國刀王多厲害?磨一把菜刀千元天價,顧客卻遍布半個地球
    但是這個被稱為「中國刀王」的陳當華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將磨刀這個古老的手工藝傳承至今,甚至還吸引了大半個地球的顧客前來參觀。可以驕傲地說,如今陳當華磨一把刀的價錢漲到了上千元,刀王陳當華不僅將這麼手藝傳承下來,還將其傳播到海內外國家。而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已經八十多歲了。前半輩子的困苦陳當華出生在香港,是陳華記利器專門店的主人。就陳老自己所言,他這一輩子就做了一件事:磨刀、磨剪子。年輕的時候就喜歡瞪著個老式自行車,帶上自己的傢伙什,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地喊著:「磨剪子嘞,磨刀嘞!」
  • 「刀王」陳當華:磨一把菜刀要價1000元,歐美客戶卻爭著給錢
    對一個廚子來說,若想完成一道上等的菜品,則必須要先對食材進行加工,在這個過程中,一把鋒利的菜刀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遺憾的是,現代人對菜刀卻不是很上心,就連打磨也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步驟。然而,就在打磨行業即將步入夕陽之時,「刀王」陳當華卻一手擎起了一片天。
  • 中國刀王陳當華:磨一把菜刀要價1000元,歐洲客戶卻爭先搶著預約
    從前還有一種非常常見的「磨刀匠」,他們以磨刀為生,只是如今這種職業已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唯有一位有著「刀王」稱號的老人,還在堅持著這份獨特的手藝活。 陳當華出生於廣州,十多歲時隻身來到香港謀生,由於他的磨刀技術很好,漸漸地生意也興隆起來。從路邊小攤到如今的「陳華記」,都是他熟練的磨刀技巧帶來的成果。 由於陳當華磨一把刀會用到9塊山心石,一磨就是一個小時,故而經過他手的刀都格外鋒利好用。
  • 十幾元的菜刀和上百元的菜刀,有什麼不同
    但有人說十幾元的刀和百元千元的刀差不多的,看著都一樣......我想說,你們夠了!  重慶大足鄧家刀至今121年,廣東陽江十八子作36年,背後是當地上千年的制刀歷史底蘊支撐著。除了時間的沉澱還有至關重要的匠心精神和不斷創新,只靠廣告,這些大企業想必也活不到今天。  那十幾元的菜刀和百元千元的刀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呢。  來,一一給你解釋。
  • 被低估的中式菜刀!它400年磨一刀,乾隆收藏,老外瘋搶!
    不服輸的張小泉,400年專注刀剪乾隆御用,老外瘋搶的中式菜刀在中國刀剪行業中,一直流傳著這麼句老話: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幾百年來都是兩大泰鬥般的存在。尤其是裡面的「張小泉」,在明崇禎元年(1628 年)創立於杭州,它也不做別的,就堅持鍛造能用一輩子的刀剪,而且一做就是 400 年,還被乾隆定為宮廷御用。
  • 同樣是切菜,為何中國廚師只用一把菜刀,外國廚師要用很多刀呢?
    日本人將中國方片形的菜刀稱呼為「中華菜刀」,意思就是這把菜刀是中國獨產,雖然部分日本人也會使用這種菜刀,但它們更多地出現在中華餐廳的後廚裡,而日本人則更喜歡用又扁又長的片刀。不同的西式刀這不僅讓人產生疑問,同樣都是廚師,大家都是切菜,為什麼中國的廚師只用一把菜刀就能「行走天下」,而外國廚師要準備很多把刀呢?這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中國的菜刀的確西式菜刀更好用一些?
  • 他號稱「香港刀王」,一把刀要價上千元,顧客卻還是搶著排隊購買
    而偏偏有這麼一位「磨刀人」在如今浮躁的社會當中,仍然受到了群眾的熱烈追捧和喜愛,甚至還被人們譽為「香港刀王」,他就是陳當華。▲平丘墩遺址出土的石刀回到現代,有著五十年深厚經驗的陳當華老先生,是當今中國最負盛名的一位刀匠,他所磨出來的刀不僅質量極好,堅實耐用
  • 中國這四把菜刀,名氣大卻被人們忽略,外行人不懂,聰明人偷偷用
    說到食物,就不得不說一下菜刀了。一把優秀的菜刀鋒利無比,切菜能夠切成自己想要的形狀;一把優秀的菜刀不易崩口磨損、防鏽耐磨,在經常保養的情況下,使用時間長達十幾二十年;一把優秀的菜刀價格親民,人人買得起。中國這四把菜刀,名氣大卻被人們忽略,外行人不懂,聰明人偷偷用!
  • 磨剪刀磨菜刀……桐梓這位老人的聲音你一定聽過!
    4月3日早上8點,天氣晴朗,和往常一樣,胸前戴著圍布的潘其良挑著20多斤的磨刀工具沿著六五一方向走去,一出家門,便開始大聲吆喝:「磨剪刀磨菜刀……磨剪刀磨菜刀……」他還興致勃勃地和前來磨刀市民講解起磨刀的步驟,講石頭的材質、所用的工具、磨刀的角度和技巧。「不管是生鏽的刀具還是已經變鈍的刀具,只要經過我的磨刀石上,都會變得煥然一新。」潘其良對其磨刀技藝很是自信。磨完刀,潘其良收了5元錢,接過錢,老人絮絮叨叨地在口中念著:「你這把菜刀沒缺口,只是有些鈍了,我只收你5塊錢,有口子的就要貴一點,看口子的大小多少,收8至10塊,如果是用翹了的剪刀,那就要10塊了喲!」
  • 漢中:路邊攤賣菜刀,50塊錢兩把菜刀,再送一把水果削皮刀
    好不容易我才擠進人群裡面,看到一個年輕小夥子在賣菜刀,就是平常人們做飯切菜用的刀。年輕小夥子口才不錯,為了吸引過往行人,他用菜刀表演砍牛骨頭,又用菜刀削薄紙片,還用菜刀砍鐵管子,砍過牛骨頭和鐵管子後,賣刀的人讓旁邊看熱鬧的人檢查他的刀,看看砍過骨頭和鐵管的刀有沒有崩口,卷刃。圍觀群眾經過檢查,發現砍了鐵管子和牛骨頭的刀,完美無缺。
  • 這樣磨菜刀,輕鬆實現鋒利無比!
    再新鮮優質的食材,碰上一把不鋒利的菜刀,那就全糟蹋了!因此,能擁有一把好刀實在太重要了,若是家裡有條件,還可以按照不同的使用方式來配備不同的刀具。例如砍骨刀、切片刀、熟食刀、水果刀.有講究的話,家裡十幾把刀也是正常的,但無論是什麼刀,保持鋒利才能成為廚房神器!
  • 削鐵如泥的刀原來是存在的,這套香港廚神也愛用的菜刀,可以傳家!
    因為中國的「菜刀」不同於西式刀也不同於日式刀,不是簡單地切蔬菜、大塊切肉,還要切、砍、剁、拍……聽令哐啷做出來的飯菜感覺才香!這把刀鍛造可不容易,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為了能讓更多人體驗這兩把好刀,我特別向品牌申請了一個超級折扣,原價599元的雙刀,優惠價399元,直降200元;原價299元的雙刀,優惠價199元,直降100元!
  • 中國廚師做菜,為什麼只拿一把又笨又重的菜刀?用實力說話
    中式菜刀有人說,不就是菜刀嗎,我家裡就有,看都看了幾十年了,有什麼好觀察的?這樣的想法未免太看低我們中國的菜刀,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的中國廚師做菜,往往只用一把又笨又重的菜刀,還讓不少外國人產生疑問,為什麼你們中國廚師只用這種猜到?但就是這樣一把菜刀,卻在中國美食歷史上創下了不少絕妙的美食。
  • 為什麼中國的廚師喜歡只用一把菜刀切菜?
    提示:點上面"廚師記"關注我在「民以食為天」的吃貨大國——中國,菜刀的種類也有很多,有來自國外的西式刀、日式刀以及中國的各式各樣的菜刀。但是,無論是專業的餐廳還是平常人家的廚房,在中國案板上最常見的,卻是這種最常見的方片菜刀。
  • 廚房用鋼系列——菜刀的自我修養
    一把好菜刀會讓你愛上做飯。做飯,從選一把好菜刀開始。作為中國人日常最常用的中式菜刀,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中式菜刀主要分為切片刀、斬骨刀、文武刀三類。這三種刀都是大板子刀的樣子,不同的是開刃的角度和刀的厚度、重量。切片刀:開刃角度小,刀刃薄,重量輕,切起來更輕快,電影裡各路廚神演繹刀工就是用這種刀。但是切片刀不適合拍黃瓜、拍大蒜、切凍肉、剁骨頭等硬操作。
  • 元朝十戶一把菜刀,對百姓鐵器掌控如此嚴格,平時怎麼做飯呢?
    古代農民起義時候大多用的是鋤頭、耙子等農具,但一旦搶到制式兵器立馬就換掉,可見菜刀之類的上了戰場的確不太趁手。既然菜刀算不上兵器,那么元朝政府對菜刀的管制就不可能嚴格到「十戶一把菜刀」的地步,畢竟大家平時做飯還要用的呀。如果真的有這項規定,那麼鐮刀呢?不是也要「十戶一把鐮刀」?
  • 百元內性價比最高的切片刀之一!
    ,一把菜刀走天下,切菜剁骨斬雞鴨都用一把刀。所以我本來對廚刀也沒什麼研究,覺得只要鋼材過關,經常磨就行了。直到有一天,家裡花了大價錢(一百多)買的蘇泊爾刀具套裝裡的切片刀從手柄處斷開,老媽從別處拿來了一把買啥東西送的菜刀,抱怨又鈍又輕,很難用,讓我給買一把好的。我這才開始研究起廚刀來。
  • 傳奇故事:刀王之王
    但磨刀業內同樣也分高低,京城的刀王是東城王家的王天順。王天順今年六十歲,很久不親自磨刀了。他曾把一把鏽跡斑斑的破菜刀,磨得賣出百兩紋銀,卻是人人皆知。    三十年前,王天順來到北京城開磨刀鋪,竟掛上了「刀王」的招牌!這還了得?當時京城公認的刀王是西城陳記磨刀鋪,當家的陳水月立即向王天順挑戰。這不是鬥氣,一城不能有兩個刀王,誰家有這招牌,生意就會滾滾而來。
  • 400年老字號「張小泉」,讓你知道什麼才是中式菜刀
    它在設計時,參考了100多名消費者的手掌長度、握拳時彎曲弧度、手指出力點的數據,從而打造出了最適合中國人手掌的刀柄。這套張小泉錘點系列刀具,包括一把切片刀和一把小廚刀。老品牌做刀,講究「工匠精神」,20多道工序,全憑師傅手工,而且很多手藝都是代代相傳的。心感、耳聽、眼看、手摸,沒有多年的磨練,是絕對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