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林家,是《紅樓夢》第一女主林黛玉的家。所以,作者必須要將林家的故事,交代得很清楚。
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當林黛玉正式出場的時候,這位前科的「小林探花」,已經做了數年的蘭臺寺大夫,如今擔任淮揚地區的巡鹽御史。林家的祖上,曾經襲過列侯,原本只襲三世的,「而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林家雖然是書香門第,鐘鼎之家,卻「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沒甚親枝嫡派的」。所以,林如海的父親,應該已經是數代單傳。林如海也曾經只有一個兒子,好不容易養到了三歲上,又生病死了。從此,林如海的身邊,只剩下了女兒林黛玉。
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支庶不盛的林家來說,有一個能承繼香火的兒子,似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然而,作為士大夫的林如海,卻根本就沒有這個念頭。
他只教導女兒林黛玉讀書識字,還為她請了一位進士出身的先生(賈雨村),「假充養子之意」。古代沒有兒子的家庭,尤其是像林如海這樣的富庶之家,往往會過激一個兒子,或者在妻子死後,再續娶一位妻子,定要完成家中傳承香火的使命。
林如海卻是一個「異類」,他不僅沒有過繼兒子的打算,甚至在妻子賈敏過世之後,也沒有續娶的打算。送林黛玉往京都去的時候,他和女兒說了這樣一番令人心酸的話:「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紀又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挾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雲不往?」
身為林家唯一的男子,數代單傳的林如海,為何既不願意過繼兒子,又不願意續娶妻子,以完成為林家傳遞香火的使命?其實,這終究還是林如海的明白之處。
在《孟子》中,還有一句話,叫「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也就是說,即便是君子之家,五代之後,也就開始衰敗了,沒落了。而林如海,正是林家的第五代。因為林黛玉是個女兒,按照古代的規矩,她並不能算是林家的繼承人。所以,書香門第的林家,終究只是傳了五代人。
或許,自從林如海的兒子病故的那一天起,林如海就開始對這一句「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話,深信不疑了。既然亞聖早就有這樣的話,又何必強求呢?其實,這也是《紅樓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
不僅林家是如此,賈家也只傳承了五代人。從第一代的賈源和賈演兄弟二人,到第二代的賈代化、賈代善等人,再到第三代的賈敬、賈赦、賈政等人,第四代的賈珍、賈璉、賈寶玉、賈環,第五代的賈蓉、賈蘭,也是只有五代人。
賈蓉年紀輕輕,雖然先後娶了兩位妻子,但卻沒有生下一個兒子;賈蘭在母親李紈的教導之下,讀書上進,一絲光陰也不願意浪費,叔叔賈寶玉四處閒逛的時候,這個孩子還在大觀園中拿著一把弓,四處追逐那些小鹿,說「這會子不念書,閒著做什麼?所以演戲演習騎射。」
這個孩子再要強,也奈何不了賈家已經流傳了五代,到了末世的現實,所以,在他「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的時候,竟然也是他「昏慘慘黃泉路近」的時候。
經歷了五代人的賈府,子孫們一代不如一代了,從賈赦開始,就只知道飲酒作樂,後面的賈珍、賈璉、賈蓉,無一不是如此。賈寶玉雖然略微好一點,但也從來都不發愁家事,以為賈府的榮華富貴,會永遠延續下去。無論是努力的,還是不努力的,都改變不了賈府的宿命,不久之後,已經傳承了五代人的賈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姑蘇林家在流傳了五代之後,到了林如海,他雖然並不像賈家那些人那樣荒唐、貪圖享受,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宿命,對於林家來說,同樣適用。所以,林如海的兒子,在三歲病故之後,已經讓林如海萬念俱灰,他不願意再續娶妻子,也不願意過繼兒子。
當然了,這種觀念,只是對於《紅樓夢》這部悲劇著作來說的,作者很明顯偏向於這種觀念,所以才給林家和賈家,都安排了「五世而斬」的命運;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倒沒有必要認定這種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