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妻子:指一人最先的妻子繼室:指一人最先的妻子死後,這人再娶的妻子扶正:指一人的妾成為這人的大老婆
元配
始娶的正妻
[唐]韓愈《唐故昭武校尉守左金吾衛將軍李公墓志銘》:「以元配韋氏夫人祔而葬,次配崔氏夫人於其域異墓。」
《明史·后妃傳二·世宗孝潔陳皇后》:「孝潔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祔廟。」
[清]田蘭芳《明河南參政袁公墓志銘》:「(袁可立子袁樞)元配任氏,由孺人例贈淑人。」
老舍《柳屯的》:「夏大嫂是你的元配, 二妞是你的親女兒!」
大房
古制:大房稱為元配,二房稱為良配,三房稱為淑配,四房稱為德配。
繼室填房
一般來說繼室的地位比填房要高一些,後者可能是非自願的,前者還是明媒正娶的,雙方家長或宗族長輩都已首肯的。繼室指原配死後續娶的妻子,在《東周列國志》第七回有出現:「魯先君惠公元妃早薨,寵妾仲子立為繼室,生子名軌,欲立為嗣。」
1、古代諸侯的夫人稱元妃,元妃死後,次妃代理內事,叫「繼室」。《左傳·隱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以聲子。」2、後世凡正室亡故,侍妾扶正,亦稱繼室。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張相夫人始否終泰》:「張相共獲婦女十餘人,獨寵待士子之妻深厚。數歲,張之正室亡,遂以士子之妻為繼室。」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封繼妻》:「蘇廣陵人,本貴溪妾,以嬖立為繼室。」3、續娶;續娶之妻。宋 葉適 《張令人墓志銘》:「新有田五畝,夫之伯氏鰥也,將繼室,而不得具禮,夫人曰:『鬻此田耳。』」《水滸傳》第九八回:「那仇申頗有家資,年已五旬,尚無子嗣,又值喪偶,續娶平遙縣宋有烈女兒為繼室。」 李廣田 《金罈子》:「老紳士的夫人早已去世,為了看守家裡的財產,老紳士還特地娶了一個繼室。」
填房解釋有以下幾種:1.舊指女子嫁給死了妻子的人。《金瓶梅詞話》第二回:「﹝ 西門慶 ﹞新近又娶了 清河 左衛 吳千戶 之女,填房為繼室。」 巴金 《談》:「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毫無辦法。而且過了二十,嫁出去也只能給人家『填房』。」2.舊指妻死後續娶的妻。《儒林外史》第五回:「 王氏道:『何不向你爺說,明日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第六章:「良材哥要娶填房了,靜妹,你聽說沒有?」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做填房如果遇見前妻的子女好倒也罷了。」
我國古代就有了填房的習俗,一般是妻子早年去世,再續房,也就是再娶一妻。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到結婚登記處辦理登記手續,才能成為合法夫妻。填房者一般是年齡比較大或者多年喪偶的寡婦。不過現在觀念逐漸改變,出現了很多年齡不相稱的再婚。當然流傳下來最普遍的一種填房方式是:如果女婿和家裡相處很好,嶽父嶽母不願失去他,他也願意繼續留在這個家裡,一般會讓他妻子的親妹妹也就是嶽父母的次女嫁給原來的女婿「填房」。當然是在雙方都是自願的前提下。
扶正
3.謂妻死後將妾作妻。舊時稱妻為正室,妾為側室或偏房。《儒林外史》第五回:「 王氏 道:『何不向你爺說,明日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 張恨水 《啼笑因緣》第十九回:「你若是跟著我,也許就把你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