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縣普安鎮因地施策,分類管護全力實現農業產業大發展

2020-12-27 天眼新聞

近期,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在共同克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各種困難下,搶晴天、戰雨天、向黑夜要時間,結合產業發展和玉米調解工作,通過家家入戶動員,上坡下田宣傳指導,因地施策,將燕高村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分割為45個產業區塊,分類管護、強力推進,真正實現農業產業大發展。

一、合作社引領帶動區塊發展。為全力推進「村社合一」發展,真正發揮好合作社致富帶頭先鋒作用,燕高村積極成立了普安鎮燕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建立一個辣椒種植示範基地和養殖示範基地,辣椒種植基地已集中種植100餘畝10萬餘株精品辣椒苗,前期養殖基地計劃養殖60餘頭黃牛,目前正詢價採購中。據了解,合作社現有社員4311人,通過合作社示範帶動效應下,並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群眾發展意願較強烈、幹勁足,燕高村現已大面積種植早熟辣椒1000餘畝,充分帶動了群眾發展致富的積極性,實現了「富民」「強村」雙贏目標。

二、謀劃布局因地施策助發展。燕高村總面積18.54平方公裡,距鎮政府駐地7公裡,距縣城23公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灌溉條件優越。三獨高速、三都高鐵站至縣城快速幹道從中穿過,交通便利。為長效抓好、利用好燕高村優勢地位,助推群眾發展致富增收,因地制宜將燕高村農業產業發展布局分割為45個產業區塊,並以種植早熟辣椒為主。各區塊根據土地生長情況種養、植早熟蔬菜、生薑、山藥、葡萄、黃桃、梨子、楊梅和稻田養魚等多樣化惠民項目,再統一由合作社找市場銷售,群眾不用擔心銷路問題,實實在在體現了脫貧攻堅緻富發展加速度。

三、群眾自力更生積極謀發展。通過走訪發現,燕高村群眾上進心較足,發展致富意願強烈,各家各戶門前空地都種植有蔬菜及香料等庭院經濟作物,極大滿足了平時生產生活需求。為更好助推群眾增收發展,網格員走村入寨進行低收入農作物調減宣傳,通過入戶動員上坡下田宣傳,燕高村已調解玉米種植300畝,並由合作社引進佛手瓜和花生等農作物,並發放到群眾手中移栽田邊地腳與門前,目前佛手瓜和花生已種植80畝。為進一步提高群眾種植養殖技術,村支兩委多次聯繫縣、鎮農技中心技術人員現場進行培訓,截至目前,燕高村已開展培訓3次,惠及群眾1000餘人,全力助推了發展致富奔小康目標。

(圖為:合作社建立的辣椒種植基地)

(圖為:消毒完畢的合作社養殖場)

(圖為:品種多樣的燕高村庭院經濟)

(圖為:黃桃管護培訓)

來源:普安鎮 作者:鄧安寧

相關焦點

  • 特色林業名聲大「皂」——貴州省皂角產業發展綜述
    近年來,貴州將皂角產業作為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抓手,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重點面向適種山區,實現「治石」與「治窮」共贏局面。仲夏時節,織金縣馬場鎮皂角種植基地,皂角樹掛滿嫩綠的皂夾。近年來,人們對純天然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倍增,多功能皂角產品大受歡迎。與此同時,國內外對皂角的精深開發還很少。皂角,成為貴州可以搶佔先機的綠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勢產業。2018年,省委提出在全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織金縣把皂角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產業來抓。
  • 發展綠色農業!桃形李產業實現綠色「轉身」
    姚明江是桃形李綠色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套種鼠茅草後,沒有使用過除草劑,勞動成本降低了很多,果園每畝播種1.5至2公斤左右的鼠茅草種子,正常情況下可增加500公斤有機質,桃形李質量明顯提高。發展綠色農業是看得見的財富。
  • 彩雲鎮開展黑桃管護技術培訓
    掌上曲靖訊 為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補齊黑桃種植戶技術短板,提高黑桃管護水平,確保脫貧成效鞏固,保障黑桃種植戶有穩定的收入,12月15日,彩雲鎮組織開展黑桃管護技術培訓。培訓邀請縣農業農村局兩位專家對黑桃把脈問診、示範講解、實地指導,採取「課堂教學+實地操作」的方式,圍繞「示範基地建設」的標準,按照「能掛果、掛好果」的要求,對撥雲片區200畝黑桃進行修枝打杈、除草、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專業技術知識的培訓,做到精準管護、科學管護,確保掛果見成效。
  • 集安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中國人參產業國際競爭的主力軍
    自2006年起,集安市相繼成立人參產業推進組、人參特產業發展中心等專門機構,不斷探索推進人參特產業發展組織管理模式,2015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後,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相關重大建設舉措,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在集安市人參特產業發展中心基礎上,設立人參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由主管副市長任主任,全面推進產業園創建各項工作。
  • 綠葉銀絲織富路 廣安繪就蠶桑產業發展「新藍圖」
    桑林連成片,蠶農管護忙。日前,記者在(廣安市)武勝縣猛山鄉萬民村協豐蠶桑養殖專業合作社看到,蠶農們正在桑園剪枝、除草、鬆土和施肥。該鄉通過鼓勵農民流轉土地、支持鄉友返鄉創業等方式,在萬民村建起協豐蠶桑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造標準化桑園基地300餘畝,在四川省農科院蠶業研究所專家等的指導下,不僅蠶繭品質好、價格高,蠶繭銷售加上桑果採摘、桑枝菌收入等,預計今年可實現120萬元的收益。 這是廣安市大力發展蠶桑產業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 山海相連顯真情、攜手共進奔小康——記廣州對口幫扶三都縣扶貧...
    抓產業共建,實現強基固本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帶動,在安置點周邊建立了以循環養羊基地為主,種植桑草、食用菌、庭院經濟等為補充的全產業鏈,並創新「1+7」飛地經濟利益聯結模式,將量化到鎮、到村的東西部扶貧資金1000萬元以「飛地」模式投入貴州省吉爾斯循環農業有限公司的建設。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廣安區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小柚子種出大產業
    在了解龍安柚產業發展現狀後,李建勤的話語醍醐灌頂:農產品沒有品牌就賣不起價、打不開市場,要下力氣抓龍安柚品牌創建,學習借鑑其他地方創建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的經驗,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擦亮農業這塊「金字招牌」。緊跟市委步伐,一場轟轟烈烈的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號角正式吹響。
  • 文山州「三創一育」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原標題:我州「三創一育」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近年來,文山州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主攻方向,實施「三創一育」,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農業綜合效益和產業競爭力,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建一批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
  • 天津努力打造全國高端優質水稻發展引領區 精準發力 推動全產業鏈...
    天津北方網訊:針對小站稻產業振興進程中暴露出的「品牌管護能力較弱、市場監管能力不強」等問題,今年以來,本市農業部門重點在品牌和市場端精準發力,進一步提升小站稻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努力把天津打造成為全國高端優質水稻發展引領區。
  • ...農民富了——平涼市崆峒區「十三五」成就巡禮農業農村篇
    蘭風智說,這幾年他深切感受到國家越來越重視糧食生產,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十三五」期間,崆峒區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突破口,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扛好扛穩糧食安全擔子。截至目前,全區共投資2.03億元,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8個,總規模達14.91萬畝。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紮實推進,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初具規模。
  • 新蔡縣磚店鎮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駐馬店網報訊(記者 雷倩 梁靈芝  通訊員 李超)近年來,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新蔡縣磚店鎮持續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 數字賦能畢節農業產業數位化發展,助推畢節農業數位化轉型
    2019年7月,天演維真中標畢節市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整市推進項目,為畢節市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電商培訓體系、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與營銷體系等內容,並在此基礎上,為畢節市搭建數字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以產業為依託,以「數字農業」大數據為基礎,利用平臺打造有畢節特色的數位化產業體系、數位化品牌體系、數位化服務體系,加快推動畢節市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助力鄉村振興。
  • 岑鞏:全力打好春耕生產「第一仗」 繪好特色產業「豐收圖」
    這樣一來,基地的管護對技術要求更高。為提高產業科學種植管理水平,岑鞏縣農業農村局派人全程進行技術指導,促進產業穩產高產。「目前,天星鄉完成桑園種植3800餘畝,集中開設流動『送技上門』技術培訓12次,聽課群眾500餘人。」
  • 小水果做成大產業
    發展晚熟柑橘,帶動村民脫貧增收,是巫山縣依託三峽庫區自然優勢開啟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巫山依託三峽庫區特有的立體氣候,大力發展柑橘、脆李等小水果,截至目前,巫山小水果產業體系效益凸顯,帶動了1.4萬餘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 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陳峰齊...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認真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持續優化鄉村環境,做大做強農旅產業,精準開展農民培訓,紮實推進基層治理,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蘭谿市領導林紀平、陳玉祥、陳興兵分別參加調研。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左嵐:「一長四短」大布局 產業發展助脫貧
    李業佑是參與栽種的村民之一,她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栽種了10多天,每天可以得到80元的務工收入,同時,她加入了村專業合作社,等到中藥材產出銷售後,還能獲得分紅,她笑著告訴記者「發展中藥材,比我們以前種玉米土豆強多了!」     而大壩村中藥材產業,只是左嵐鄉探索農業產業「一長四短」發展模式,帶動群眾脫貧增收的一個縮影。
  • 全力支持高質量發展定位企業項目 濟南建設3大產業集聚區
    記者獲悉,5年內,我省將在濟青煙推出104.3平方公裡的優質產業淨地。只要是符合山東高質量發展定位的企業和項目,我省將全力支持,確保來即能落、拿地開工。今年首批推出25平方公裡左右優質產業淨地近日,《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5年)》印發實施。
  • 聚焦「三個重點」 建好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帶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烏當區了解到,該區聚焦環境營造、人才培育、基層黨建三個重點,全力夯實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帶建設要素保障支撐,持續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帶,加快形成具有烏當特色、符合烏當實際的農業產業格局,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
  • 【脫貧攻堅】五營鎮:打造「產業+旅遊+生態」新格局 實現鄉村振興...
    五營鎮在搶抓春耕生產,推動整流域、高標準建園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讓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結合區位優勢謀劃精品旅遊路線,讓群眾搭上旅遊順風車;結合國土綠化實現生態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