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兩檔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把大美中國在詩詞、文物上的文化積累公之於眾後,央視又推出了一檔新綜藝,這一次,它把目光聚焦在了服飾上。
11月7日,央視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迎來首播,首期主題為「錦繡之美」,通過「歷史空間」、「匠心空間」、「創演空間」,用故事、幽默、歌聲、真實歷史等多種形式,詮釋了中華兒女對服飾紋樣和手工藝技巧的極致追求。
與其說是一檔綜藝節目,《衣尚中國》更像是一場服飾的文化盛宴。
以央視的製作實力,《衣尚中國》的舞美設計得非常恢弘大氣,服飾紋樣在其中輾轉流淌,很有一種古典韻味。看到的第一眼,就會沉浸在這種美妙的古典文化中。
豐富的舞臺形式,把中華禮儀之邦的服飾文化從多角度進行了解讀。
「最不正經」的央視主持人朱廣權用一段詼諧幽默的趣味解讀,比如「大型服飾集團總裁」、「坐擁五百臺織機的霸道總裁」,讓我們在言語中就能感覺出來「錦繡大唐」絲綢業的規模之大、織品品種之多、往來貿易之密切。
從北方到南方,鍾晨與叶音用一支舞蹈展示巴蜀之地「蜀錦」的創新。從西域「聯珠紋」創造出「陵陽公樣」,繼而召喚出靈動飛鳥纏繞折枝,再次變幻出「新樣錦」,以此歌頌錦繡推陳出新的創造力。
在河北和巴蜀的絲織品之外,錦繡也可以用來作畫。周深以一曲《畫絹》,描繪了在絹帛面料上的「錦上添花」,在平淡中永久定格歷史之美。
美麗的錦繡背後,是工匠們的匠心傳承。胡杏兒以「蠶神」形象登場,用情景魔術演繹了「最美麗的絲綢誕生在每一雙勤勞靈巧的手中」。
就像節目所說,一件頂級手工藝品上會完整記錄下每一個環節參與者的分工名單,這大概就是中國最早的高級定製的匠人理念。
而在節目最後,《衣尚中國》還節目還邀請設計師、藝術家,共同打造了面向未來的服飾藝術創演秀,又是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秀。
如今,「國潮」二字在年輕人中大行其道,走在大街上,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也隨處可見,代表了中國文化自信的崛起。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衣尚中國》由此誕生,去尋找中華禮儀之邦的服飾文化根脈,展示中華服飾文化中體現的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情感與寄託,並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當中體現人民的創造性與民族的包容性。
對於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粉絲們來說,《衣尚中國》值得一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