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來自於我很喜歡的作者伊心。
伊心曾經是個小胖子,但她成功地在三個月裡減掉了30斤體重;
她還曾經是班裡倒數第6名差生,卻一路讀到了名校金融學碩士;
讀金融的她,業餘時間她還喜歡寫作,通過寫作將自己從抑鬱症少女變成了暢銷書作者,目前已經出版了兩本書了。
從曾經極度自卑,到如今自信滿滿,她一直靠著自己的努力,走在變得更瘦更美更好的路上。
讓她帶你追夢帶你飛!
發送「總結」
很多讀者好奇我的生活,是怎麼做到又上班又寫文章,還有時間看書健身的。 雖然看似做了很多事情,但我也算是拖延症患者,所謂時間管理、提高效率都是在對抗懶惰的本能。並且這些事情很多都是下班之後做的。 我一直珍惜下班後的時間,因為一個人實在是既安靜又高效。我工作四年多了,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實現了高濃度的成長。 對於大家總是傾訴的「沒時間」、「做不到」等問題,今天就來向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把下班後的時間變成自我成長的絕佳機會的。
第一,放棄無用的社交和低質量的聚會。平時我從不參加同事聚會,也很少參加親朋好友的聚會,竭盡所能將所有空閒時間留給自己獨處。 作為一個如此喜歡孤獨的人,別問我怎麼捱過孤獨,孤獨對我來說就是至高無上的享受。 之前我寫過類似的文章,有讀者回覆說:等你戀愛/結婚就知道了……可是我戀愛了之後,並沒有喪失掉很多自我時間。一來他也是追求孤獨和自我時間的人。前陣子我們在計劃去北海道的旅行行程,他忐忑不安地問我:去了之後,我可不可以請求一點時間自己一個人逛逛? 天哪,我聽到他這麼說狂點頭,因為這也是我的要求啊。二來,我們喜歡在約會時看電影、去圖書館、在家裡自習。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的共同愛好,既實現了陪伴,又同時達成了成長。 從大學到現在,我從來不在無用社交和低質量的聚會上耗費精力。(我定義的低質量的聚會是純粹的吃喝玩鬧、消磨時間,甚至聚會的參與者都不是自己喜歡的人。) 作為本來就喜歡孤獨的人,我交朋友的準則亦是寧缺毋濫。 我和大學時的好友小煜互相陪伴連上了兩年自習,另一個好友我們每次打電話都會在閒談一下之後鼓勵彼此實現更好的人。 現在看著她們都在異國他鄉工作、讀博、即使結婚也將個人生活過得風生水起,我都能獲得無窮的力量。感謝她們一路陪伴,讓我從未喪失自己。 所以如果你老覺得自己沒時間,不妨看看自己是不是浪費了太多時間在漫無目的的社交和低質量的聚會上。 當然了,很多人是喜歡熱鬧的,只有(注意是:只有)陪伴和熱鬧才能帶給自己快樂。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孤獨了,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比逼迫自己努力上進更重要。 但我還是希望我們都能變成「有能力獨處」的人,因為只有獨處的時候,才能實現高濃度的自我成長。 而這種自我成長總有一天可以拯救我們常常覺得貧瘠庸常的人生。孤獨的能力無疑也需要鍛鍊,所以畏懼孤獨的同學可以試著慢慢練習。當你發現一個人做的事情可以如此有趣的時候,就會享受孤獨啦!
第二,很少觀看電視劇、綜藝等娛樂節目。這個習慣,是我父母幫我養成的。 前陣子金庸去世,我發了一條豆瓣,說的是:「因為對武俠無感,所以金庸的書和電視劇一個也沒看過,孤陋寡聞到連楊過和小龍女究竟咋回事也搞不清。我……羞愧……去補看了。大師的離去並非時代的結束。但記憶猶在,實人間未改。」 好幾個豆友表示不可以理解,大家都問我:那你小時候看的什麼電視劇? 實不相瞞,我畢業之前都沒看過幾部國產電視劇,23年間,我只看過《甄嬛傳》《家有兒女》《武林外傳》三部。 畢業之後,也就只看過《人民的名義》《琅琊榜》《歡樂頌》和《北平無戰事》這幾部。 因為小時候,父母堅持看電視一方面損害視力,一方面浪費時間,所以對我嚴加管理。 目前來看,我埋頭書海苦讀20年,至今不近視,應該全然是不看電視的功勞。 並且,確實養成了我遠離電視劇的好習慣。直到現在,我也沒什麼耐心看電視,更何況大部分國產劇注水拖沓,純粹是浪費時間。 很少觀看電視劇、綜藝等娛樂節目,或許確實讓我失去了一些樂趣,但卻讓我更鍾愛自律的生活方式,節省了很多時間專注於自我成長。
當然了,現在這個時代,手機才是時間黑洞,所以給大家幾個小建議:(1)固定刷手機的時間。很多人過於依賴微信,但其實,大部分微信都是閒聊,有急事的人早就打電話了。微博、淘寶、知乎更是沒必要時時刷新。 所以大家可以固定刷手機的時間,比如上午9點半、中午11點半、下午3點半、晚上6點半等等。 根據自己的工作強度和生活安排,再定下每次刷時間的時間,是十分鐘還是二十分鐘。 克服了手機依賴症這個惡魔,才能偷出更多的時間。
(2)記錄自己的專注時間。專注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緊迫的能力了,很多人即便是面對著嚴峻的工作任務也難以注意力集中。 所以我們可以刻意地去鍛鍊自己的專注能力。 意志力強一點的朋友可以用紙筆記錄專注時間,意志力差一點的,給大家推薦一個app「forest」。這是一個很好用的app,專門用來強迫自己專注。
很多人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看書考證,這時候就需要抽出時間來專注啦。 我一直鼓勵大家在下班後學習的,因為只有不停歇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總之現下的辛苦是為了未來的躍升,不要放棄自我喲。
第三,刻意鍛鍊自己「多重任務同時處理」的技能。上一條說到自己「很少觀看」電視劇、綜藝等娛樂節目,但遇到像《奇葩說》《演員的誕生》這類熱點節目,我還是會看一下的。 為了更好地利用時間,在觀看這類節目時,我會刻意鍛鍊自己「多重任務同時處理」的技能。 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看書,這時候當然不能挑選深刻的專業書和情節性極強的推理小說了,可以挑選輕鬆有趣的散文。看完書,我還會順手寫個讀書筆記。 每次在微博上分享,讀者都會問我:到底怎麼做到一邊看電視劇一邊看書的?我覺得這不算什麼秘籍啊,和大家可以一邊看電視劇一邊刷微博的原理一樣簡單。因為這類電視劇、綜藝節目都不太需要專心致志地看。它們本身就是消遣,有很多閒聊的內容。
還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在家健身。這個更好操作。 還比如,一邊打掃衛生一邊聽節目。 我經常聽的節目有:(1)許知遠的《單讀》不知道是哪個自媒體帶節奏,把許知遠變成了油膩中年男子的代表。 但事實上許知遠是對我影響非常深遠厚重的人,他自己的書我看過好多遍,他推薦的書我也幾乎都會看,還專門為他寫過一篇文章:所以我很喜歡他,也是他,教會了我實現更深刻的思考。 如果沒時間看他推薦的書,就可以聽一下許知遠的《單讀》了。
(2)冬吳同學會許知遠的《單讀》和冬吳同學會都可以在喜馬拉雅FM收聽。
冬吳同學會這個節目比較日常,而且兩位老師說話都比較慢,閒來聽聽,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面。
(3)趁早app的課程趁早app是王瀟(瀟灑姐)做的app,有很多關於自我成長的課程,比較實用。 我購買了很多課程,沒事的時候就會聽一下:
(4)羅振宇《知識就是力量》這是個視頻節目,在愛奇藝上可以看,每一期的主題和提供的內容也比較乾貨,我聽完還會做筆記。
寫完這一期分享,我感覺要累死啦。 但是還有一點沒有分享,就是提高效率,比如寫文章的效率、做家務的效率等等。 所以有句老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這個道理。 我打字的速度極快,於是寫文章的速度也很快; 每天不是必須要做飯、做家務,有時候會請家政上門服務,這也為我節約出了繁瑣的家務時間;所以節約時間、專注自我的自律管理之路實在是要持續一生的話題。希望我們都能在下班後實現高濃度的成長,不辜負僅此一次的人生。
擺脫外貌對自己的禁錮,是意識到自己不想變成"別人眼中的樣子",而是"我想成為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