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越來越可愛,是郭德綱的打擊教育成就了他嗎?

2020-11-09 情感作家晚睡


本文作者 | 晚睡


01


在《嚮往的生活4》裡,周迅看見郭麒麟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沒見過你,但就是特別的喜歡你。」



說這話的時候,迅哥帶著一臉慈祥,十足是一個長輩在表達著對晚輩的那種喜歡。


迅哥是一個不會說假話的人,她說喜歡,就是真喜歡。而郭麒麟身上也真的是有那種魅力,叫人看著就是喜歡,說不出來的那種喜歡。


最近,郭麒麟接受《捨得智慧人物》的深度專訪,看完這個專訪,令人對他的喜歡又多了幾分,同時也驚嘆他的成熟度。


比如在談到是否被認可的問題時,他說,「因為歸根結底這個行業,永遠你的主導權在觀眾手裡,我非得去渲染我怎麼怎麼不容易,我很努力,我覺得這些都是扯,我作為觀眾,我看了一個很爛的東西,你告訴我你很努力,我會比之前罵得更狠。」



還有,談到外界對他的爭議,他說,「外界對你的這些看法,其實都是因為你還沒有足夠能夠支撐現在大家認為的地位,或者大家認為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能力,大家覺得你不夠,因為你永遠是要觀眾來檢驗你的,歸根結底還是拿作品說話。」



郭麒麟出生於1996年,今年不過24歲,在現如今的小鮮肉身上,你幾乎不可能看到像他那樣的謙遜、淡定和從容,他的禮貌和教養仿佛是從內心中生長出來的一樣,那樣自然,從無半點刻意。


走路時他會提醒記者姐姐小心腳下,接別人名片時總是雙手去接,見到長輩起身鞠躬,隨時隨地都是眼裡人活,心裡有人,是這年頭少見的規矩孩子。



如果說一個中年人能擁有如沐春風的氣質,那可以說是時間和閱歷釀造而成,如果一個年輕人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那無疑是家庭教育所帶來的。


但粗略描繪他的生活軌跡,又叫人覺得迷惑。


4歲父母離婚,隨即父親離家闖蕩,他和爺爺奶奶生活,成為單親兼留守兒童;初二輟學說相聲,在父親的光環和高壓下學藝,容不得稍有差錯;一路上飽受非議,略有點成就便說是借了父親的光;好容易掙出點名頭,父親又中年與繼母生了小弟弟,那個弟弟從小集萬千寵愛長大,他過去吃過的苦弟弟半點都嘗不到……



這一切換到別的少年身上,大概不崩潰也叛逆了。他所經歷的每一步,都是對成長極為不利的負面因素。


看完這個訪談,很多人都有一個感受,「心疼」,心疼這個年輕人所受過的那些苦。


小時候他對父親郭德綱的印象幾近於無,連父親的職業都說不清,說是藝人,電視上又看不到。



上學別人都是父母接,只有他是爺爺奶奶接,他本能的覺得丟人,不希望別的小朋友看見,感覺自己好像人群中的一個異類。



偶爾過年過節看見父親,和看見陌生人差不多,客氣、疏遠,還有害怕。


那些年正是郭德綱在外面辛苦打拼,屢遭挫折的時候,當爹的根本顧不上兒子的教育問題,也沒有什麼時間陪伴他。



好不容易回到父親身邊後,家裡整天來來往往的都是父親的徒弟們,吃什麼都要先緊著別人,等別人吃剩了他才能吃,一大群孩子中他成了最不受重視的那一個。



父親怪他時時愛哭,他回憶說,小孩會因為看似不大的事情會很難過,其實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而是這件事引申出來的其他含義。



比如打球摔倒了他哭,為什麼,因為他倒在草叢中,沒有人來扶他,看著父親跟別的孩子繼續在打球還很高興,卻對他視而不見,這種被忽視的感覺強烈刺激到他。



為什麼父親把白菜倒進他碗裡他會哭,不是因為他不喜歡吃白菜,而是因為大家都有椅子坐,而他只能坐在樓梯上,一個人吃自己不愛吃的飯。



老郭后來也解釋過自己當年為什麼對郭麒麟這麼嚴格,是因為家裡有別的外人,你不能覺得你自己高人一頭,為了讓徒弟們得到足夠的尊重,他必須把郭麒麟獨生子、少東家的「氣焰」打下去。



2012年,16歲的他登臺給嶽雲鵬助演,現場效果不太好,演出結束後老郭當著後臺所有人的面對他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


郭麒麟老老實實在微博上發表了道歉聲明,老郭轉發了他的微博又是一頓批,罵兒子是「蠢子無知,糊塗至極」。



這大概是最好的管理手段,對自己兒子尚且如此,別人又怎麼能放鬆要求——只是苦了郭麒麟。


他沒有任何特權,唯一的特權是註定要比別人更辛苦。

02


對郭麒麟的心疼很容易滋生出另外一種情緒,那就是對老郭的痛恨。


每當老郭振振有詞地宣揚他的「打擊教育」,認為這麼大的孩子你就要「把他的自尊打得粉碎」,只有你在家裡罵夠了他,出門才沒人罵他時,都會惹來很大的爭議。


有人甚至覺得老郭夠資格進豆瓣的父母皆禍害小姐了,他不能因為郭麒麟承受了這一切,就覺得自己教育成功,或許在郭麒麟表面的陽光開朗下面,埋藏著深深的外人看不到的傷痛。


關於郭麒麟為什麼沒有長歪,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我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 第一、郭麒麟的天性是純良的。


在教育中,孩子的天性因素常常被忽略,事實上,只要我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個孩子自出生開始,就呈現出不同的個性。


即使在沒有任何外界幹預的情況下,孩子與孩子的性格底色也是不同的。


郭麒麟是個憨厚善良的孩子,這個是家風傳承,老郭的一家人都是厚道人——老郭的刻薄也好,睚眥必報也好,都是被後天生生逼出來的,郭麒麟曾說父親其實是個性格很寬容的人。



他和所有的師哥們關係都很好,嶽雲鵬在節目中發自內心地讚賞郭麒麟的善良和大度,認為德雲社能有今天這麼安定團結的局面離不開郭麒麟的付出,「他要是個嫉妒的人,我們都會很難受。」



天性純良的孩子渴望愛,心胸寬廣,不愛記仇,他們更喜歡記住別人對自己好的地方,而不是別人對自己壞。即使在逆境之中,他們總是能夠找到滋養自己的情感與關懷。


比如雖然是父母離異,但繼母王惠對他疼愛有加,在提到王惠時,他從來都說「我媽」,自然而親熱。


2011年母親節,郭麒麟發微博對王惠說:「媽,您辛苦了」,底下有評論問:你咋不給親媽問好?郭麒麟回答:「她倆我都愛」。


郭麒麟一直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可,我懷疑他輟學說相聲也是為了想要追尋父親的腳步,想要在父親的事業中與父親共享一種榮耀。


他在話劇《牛天賜》的最後一場演出,老郭突然出現,郭麒麟撲到父親懷裡失聲痛哭,那是他為數不多的失態,這是他終於贏得父親認可的一種宣洩。



事後回憶這種感受,他形容說就好像一個人做了一件優秀的事沒有得到誇獎,然後又做了還是沒有得到,後來他又做了一件優秀的事,沒有盼望得到誇獎,結果誇獎卻意外到來了。



只要父親給他一點點誇獎和鼓勵,都會彌補郭麒麟內心對愛的渴望。


● 第二、老郭一直在盡力彌補自己的缺失。


老郭對郭麒麟是有愧疚的,無法陪伴兒子成長不是因為他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只是因為他要出門博一條生路。


那個時代都是這樣的,覺得有吃有喝就可以,成年人出去賺錢,老人與孩子在家裡生活。


等老郭在北京紮下根來,他就把郭麒麟帶在自己身邊,開始彌補自己所虧欠下的愛與陪伴。


他是不希望兒子學相聲的,但初二郭麒麟要求輟學說相聲,他還是同意了,交給于謙做徒弟。


2015年郭麒麟事業受挫,又想出國逃避,和他商量,本以為會挨罵,沒想到老郭卻與他理性探討出國的利與弊,最後郭麒麟自己選擇了留下來。


郭麒麟18歲生日,老郭為他寫下了長長的一段話,「有人誇你,別信。有人罵你,別聽」、「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從做人從藝,到交友理財,面面俱到,堪稱一份值得推廣的中國式家書。


<上滑查看全部>


老郭用聲聲血字字淚,道盡江湖的艱辛與不易,這些話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的深切的愛,也有深深的擔憂。


我覺得很多人對老郭的教育方式是有誤解的,他對郭麒麟的嚴厲和苛刻,所謂打碎自尊,只是一種挫折教育。


老郭是吃過苦的人,深知人世險惡,如果郭麒麟滿足於德雲社的少東家身份,很容易被養廢,他不希望這樣。


老郭的嚴厲,其實只針對專業而言,他不會像有的父母那樣,明明是詆毀侮辱孩子,卻美其名曰為教育,明明是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卻口口聲聲或我是為你好。



有的父母只會打擊,不會鼓勵;有的父母自己一塌糊塗,還指望孩子替自己實現人生理想。


只具其形不具其神的打擊教育遍地同款,但誰能像老郭那樣可以給兒子提供深厚的人脈、寬廣的舞臺,以及豐富的人生提點?


作為傳統男人,老郭不喜歡把愛掛在嘴上,而是默默付出。這份苦心終將能夠傳遞到孩子那樣,成為對往昔那些遺憾的補償。


● 第三、兩代人最終實現了和解。


在採訪中郭麒麟是第一次提到自己童年的那些事,但在說起的同時,也意味著釋懷,能說出來的苦,都不算是苦了。


他說以前和父親非常客氣,現在好多了,因為自己長大了,天天在一塊玩的也挺開心的,除了兩個人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別的都還挺像是一對父子了。」


也許歲月製造出來的隔閡一直都在,不過他已經能夠正視它,並且不讓它霸佔著自己的心靈。



這與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斷融洽有關,也與老郭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藝人有關。當一個做兒子的長大了,學會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審視父親的樣子,這將開啟一場兩個成年人之間的較量與互動。


郭麒麟以自己的父親為驕傲,這非常重要,太多兩代人之間的感情隔膜無法修復,都是因為做孩子的無法發自內心的尊重自己的父親,少年時父親虧欠了感情,成年後父親虧欠了榜樣,這筆帳怎麼算都算不清了。


郭麒麟承認自己與父親之間是互相成就的關係,他父親那樣的教育只適合他這樣的孩子,反過來,不是他這樣的性格,也肯定無法適應父親的教育方式。



他終於一點點懂得了父親的心酸和艱辛,理解了父親的不易,他說父親這些年蒼老了很多,「今後我要讓他站在自己身後」,這是做兒子的成長,同時也是兩代人和解的開始。



和解意味著不再與過去的虧欠耿耿於懷,意味著能夠接受失去,並且願意走向新的開始,沒有和解,就沒有新生。

03


在某個綜藝上,郭麒麟這樣理解人生的挫敗,「成年人崩潰,成年人都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對人言無二三,沒什麼可說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分享你的痛苦。他體會不到的,沒有人能跟你共情,講不講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我是沒有那種特別特別崩潰的時候,你看開點吧,什麼時候我都已經想到最喪的結果,然後那還有什麼可喪的,你永遠這麼想,你永遠就不會悲觀失望。」



戚薇說他是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他說自己是知足者常樂。



一個人,什麼時候懂得知足,一定是被剝奪過,也得到過,萬念俱灰之後,才懂得迎接現實。


聽郭麒麟說話,你很能相信他才24歲,小小年紀哪裡來的那麼多滄桑,叫一個人那樣懂得體諒別人,如此進退有度,洞明世情——滄桑全都是經歷與挫折帶來,可見,成長的創傷還是存在的。


他的修養與禮貌是家教,同時也成了他性格中的困擾,他時時為跟人不夠謙虛不夠客氣而自責,可見,到底還是有取悅型人格的殘留。


但郭麒麟是一個特別值得剖析的榜樣,他驗證了人是可以一邊帶著創傷,一邊走向成熟的。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認為,兒童對一些普通的創傷的耐受力是很大的,前提是他還認為自己被需要,還能感受到有人愛著他。


「(孩子的)叛逆性的敵對心理並不以挫折為唯一源泉,孩子對挫折與剝奪的耐受程度和成年人並沒有多大區別,只要這種剝奪在他們看來是公平、恰當、有目的性且十分必要的……同樣的,孩子們對偶爾的懲戒也並無不同意見,只要他能感受到自己仍在被愛,只要他覺得這懲戒並無不公,並不是在刻意侮辱與傷害他。」


這解釋了在郭麒麟身上所發生的近乎奇蹟的成長,我們的傳統教育或許有很多弊端,但只要父母真心對孩子付出,真心的愛著孩子,若干年後父母的默默無言也會成為孩子心頭的涓涓清流。



沒有完美的教育,亦沒有完美的父母與孩子,父親與孩子之間是一場深厚的緣分,兩代人之間不可能沒有誤解、忽視和委屈,但此生漫長,我們有的是時間慢慢走慢慢解釋慢慢釋懷,只有有愛,真實的能夠感受到的愛。


我們不能照抄老郭與郭麒麟的教育方式,不過可以得到一種提示,原生家庭的創傷不需要被盲目誇大,它們都是可以治癒的。


郭麒麟今天的明媚與開朗,不是假裝,而是真的強大了。



真正的強大與虛假的偽裝強大有一個權衡標準,前者不介意展示自己的軟弱,而後者會拼命掩飾。


在郭麒麟身上,完美地將成年世界的滄桑,以及少年世界的朝氣結合在一起,他是一個令人心疼的滄桑少年,未來不會是坦途,但小小年紀便吃過苦的人,什麼都不怕。


★ 諮詢郵箱,歡迎講述你的故事:

wanshui0512@163.com

相關焦點

  • 郭德綱成就了郭麒麟,但郭德綱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我們學習?
    正因為郭德綱的成功得來不易,他歷盡人情冷暖,所以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使用「黑暗教育」,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人間不值得,活得更堅強」。郭麒麟出生後不久,父母便離婚了。6歲以前,郭麒麟都在天津的爺爺奶奶家養著。郭麒麟曾坦言,他6歲之前對郭德綱沒有什麼印象,郭德綱回去接他的時候,他都認不出來是他的爸爸。
  • 郭德綱挫折教育,郭麒麟被打擊到自卑,如今關係反轉老郭不再強勢
    郭德綱挫折教育,郭麒麟被打擊到自卑,如今關係反轉老郭不再強勢文|閒云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缺點,在他父親這兒,完全成了郭德綱實施挫折教育的「好藉口」。在《德雲鬥笑社》,郭德綱大談挫折教育,郭麒麟愛吃肉,那好,偏不讓你吃,不但不讓你吃,郭德綱還給郭麒麟碗裡裝滿青菜。你要哭,好,那就呆一邊哭去,別攪合別人吃飯。
  • 如何看待郭德綱對郭麒麟的教育方式?
    而實際上郭德綱的文化程度並不高,自身創造了很大的成就,把中華文化發展的更加好了,使得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開始喜歡上了聽相聲。而不僅僅在相聲方面,郭德綱是優秀的,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他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父親,他不同于成龍,會把自己怎麼樣教育孩子放在嘴邊,和媒體炫耀自己的兒子教育的多麼好,多麼成功。
  • 郭德綱挫折教育成功嗎?23歲「一夜成名」的郭麒麟,經歷了什麼
    只是郭麒麟不知道的是,他要被迫犧牲自己童趣和純真。在該撒嬌的年紀就要學會冷靜懂事,在童言無忌的年齡就要懂得圓滑處世。2、刻意而為之的打擊式教育在一次綜藝採訪中,郭德綱曾提及他對每一個弟子的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會根據徒弟的性格特徵和為人秉性來採取不一樣的教育方式。
  • 郭麒麟是郭德綱親兒子嗎
    自從上次寫了孟鶴堂,很多姐妹留言想看德雲社全集。
  • 郭德綱的挫折教育成功嗎?24歲的郭麒麟,活成了「最卑微」富二代
    四歲那年,父母離婚,郭德綱還是個標準的北漂青年,郭麒麟便被留在天津,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後來,郭德綱在相聲界有了名氣,也慢慢站住了腳,便接郭麒麟到了北京。郭麒麟到了北京,以為來到老爸身邊,就可以過上好日子,誰知道郭德綱不僅不順著寵著他,對他的要求還異常嚴厲。
  • 超越德雲社,被譽為郭德綱最大成就,郭麒麟:你們受不了我的委屈
    兩人生下郭麒麟後,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郭德綱以月租5000元的價格租場地開劇場,沒想到連房子都賠了出去。夫妻兩人的感情也越來越差,爭吵變成家常便飯,終於在郭麒麟4歲那年辦理了離婚手續。和師兄弟們一起吃飯,他排最後一個吃,有的菜還不敢隨便吃,得問問父親:「這個,我能吃嗎?郭德綱說,家裡有那麼多孩子,必須不能讓郭麒麟有高人一等的感覺,必須把他所有自尊都打掉。
  • 郭麒麟自曝愛哭原因,森碟敵視弟弟,郭德綱葉一茜談教育引熱議
    如果家人給他夾一些青菜,他就很拒絕,說著自己不想吃菜,就要吃肉。然後老郭有一次就給郭麒麟夾了一滿碗的青菜。讓郭麒麟去吃,然後他就哭了。郭德綱繼續說著:「哭你就是坐邊上哭,別攪和我吃飯。」同時也有很多的採訪我們了解到,老郭對郭麒麟其實挺「狠」的,他信奉的就是,孩子必須要自己先來「打掉」自尊,這樣到外面才不會吃虧。但是這些打擊究竟在孩子心中留有怎樣的影響?郭麒麟在採訪中也說道,有時自己在眾多老郭的徒弟中,經常被特殊化,這個特殊不是說優待,而是別人好的郭麒麟的不能好。
  • 郭麒麟沒被郭德綱毀了,純屬幸運
    去年,一部《慶餘年》,讓慫且可愛的「範思轍」圈粉無數,收穫大量路人緣。也因為這部劇,郭麒麟這個「少爺」,終於成為能給郭德綱加分的「作品」。正因如此,隨著郭麒麟的走紅,網絡上流傳出這樣一種說法——是郭德綱的教子有方,成就了郭麒麟的今天。恰逢最近,郭德綱談起兒子幼時的教育方式,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 郭麒麟首次傾訴「童年不幸福」,老爸郭德綱為何曾經是他的心魔?
    大家習慣於將他的成才歸功於父親郭德綱的「挫折教育」。然而,硬幣都有兩面,郭德綱與郭麒麟的父子關係,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得多。每天十幾個徒弟都來家裡吃飯,郭麒麟必須要問:「爸爸,這個我能吃嗎?」而郭德綱的回答總是:「不行,他們吃完你再吃。」郭德綱給出的理由是:「這麼大的孩子,把他所有的自尊全部打掉!
  • 生子當如郭麒麟?但看完郭德綱的教育方式,我慶幸自己不是郭麒麟
    大家之前一直是覺得他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即使他現在已經靠著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但是仍有人認為這他父親郭德綱脫不了關係。可是大家真的知道郭德綱對他的教育有多麼「殘忍」嗎?大林子在他4歲的時候就經歷了父母離婚,之後就被送到爺奶那裡。多年之後見到父親的第一面時,郭德綱只對他說了四個字:我是你爸。
  • 沒有郭德綱的挫折式教育,能有今天的郭麒麟嗎?
    沒有郭德綱的挫折式教育,能有今天的郭麒麟嗎?雖然第一季已經收官了,但是第二季還遠嗎?沒有生計,是郭德綱教他學相聲,讓他在德雲社長大,成為"雲"字輩的學徒。家裡需要用錢救命,身無分文的嶽雲鵬急的直哭,師傅郭德綱告訴他男兒有淚不輕彈,給他拿了這筆錢。
  • 郭麒麟雙手捂耳朵好萌,郭德綱的育兒觀令人稱讚
    可愛的表情包又增加了~他負責賣萌,兩個哥哥負責在旁邊趕緊消滅食物,兄弟情讓人羨慕。能夠成就今天的郭麒麟,郭德綱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當時郭麒麟提出不想上學,想學相聲時,郭德綱並沒有反對,只是問郭麒麟想好了嗎?這是完全尊重孩子的想法。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郭德綱允許孩子不再學習數學、物理等理工科目,把一些古代經典等文史類資料給郭麒麟列了一份書單,郭德綱更是給兒子制定了嚴格的讀書計劃,每天讀多少頁古典書籍都有詳細規定,還時不時的做一些口頭上的小「測試」來檢驗郭麒麟是不是真的用心在讀書。
  • 郭德綱啊,看看郭麒麟吧
    因為郭德綱一直都是打擊羞辱式教育,從來沒正面誇過徒弟,有一天終於不罵人了,嶽雲鵬就稀裡譁啦的掉眼淚。比如,郭麒麟小時候不愛吃菜,郭德綱拿起碗給小孩子撥一大碗菜,必須吃完。郭麒麟在旁邊哭他也不管,必須吃。郭德綱引以為豪,因為從此之後,他兒子很聽話。
  • 從範思轍到《贅婿》,郭麒麟的成功,郭德綱「挫折」教育只佔一半
    不過,郭麒麟卻總被調侃說是「最慘富二代」、「最慘星二代」,因為他並非從小就含著金鑰匙出生。熟悉郭德綱的人都知道,他是在拜師侯耀文之後事業才有所起色,而郭麒麟便出生在郭德綱最不得志時期,自父母離婚後,他從小跟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
  • 「郭德綱兒子郭麒麟」和「郭麒麟,他的父親是郭德綱」有差別嗎?
    在2010年,他目睹了德雲社年輕一輩的臺柱子曹雲金大鬧郭德綱生日宴,也目睹了父親郭德綱含淚唱完《未央宮》,也目睹了曹雲金帶走了大批的中流砥柱,郭麒麟拒絕了父親讓其出國的決定。「高壓」教育下長大的,從小他察言觀色的本事是都十分強。
  • 還好,郭麒麟沒被郭德綱毀了…
    、呆萌可愛的財迷「範思轍」火了一把。按郭麒麟的話說,他爸的「挫折教育」就是:先是粉碎自尊,長大成人後,自己慢慢地把這些粉碎的自尊再撿起來,再拼起來,再粘接上。小時候郭麒麟不喜歡吃青菜,郭德綱會裝一碗滿滿的青菜讓他吃,必須吃完,坐遠點哭,哭完再吃。從這個被郭德綱講了無數次的故事裡,不難聽出一種老父親的優越感。
  • 郭德綱挫折式教育出優秀的郭麒麟,李雙江溺愛李天一成坑爹代言人
    是出了名的挫折式教育,他自己都說一個嶽雲鵬一個郭麒麟他從來沒誇過,多好都罵。但郭德綱用打壓式教育,防止郭麒麟因為家裡有錢而生出優越感,還讓他有規矩有禮數。開始郭麒麟也覺得不公平,但郭德綱堅持原則,好吃的必須徒弟們都吃完了,郭麒麟才能去吃。時間長了他也就習慣了。回到家裡想吃東西的時候,他都會問一句「這個我能吃嗎?」
  • 郭德綱的「嚴肅教育」:從郭麒麟到秦霄賢,這種教育無法複製
    在節目中對秦霄賢的小小失誤尚且如此,作為少班主的郭麒麟從小更是接受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根本無法接受的教育方式,郭德綱稱之為郭氏門風。郭麒麟很小的時候,郭德綱的徒弟們經常在家裡一起吃飯,老郭給郭麒麟定下一條規矩,任何好吃的東西,一定等到別人吃完了才能吃。
  • 郭德綱的「嚴肅教育」:從郭麒麟到秦霄賢,這種教育無法複製
    在節目中,秦霄賢很恭敬地給師父郭德綱和于謙倒茶,當放下茶壺的時候,郭德綱非常嚴肅地問秦霄賢:茶壺嘴衝著誰呢?秦霄賢一愣神,他肯定也不知道到底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值得師父有點不太高興。經過郭德綱的耐心解釋才恍然大悟,茶壺嘴是不能衝著人的,尤其是衝著長輩相當的沒有禮貌。在節目中對秦霄賢的小小失誤尚且如此,作為少班主的郭麒麟從小更是接受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根本無法接受的教育方式,郭德綱稱之為郭氏門風。郭麒麟很小的時候,郭德綱的徒弟們經常在家裡一起吃飯,老郭給郭麒麟定下一條規矩,任何好吃的東西,一定等到別人吃完了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