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驅動技術到底有多重要?LG電子、博格華納動作頻出搶佔技術高地

2020-12-27 騰訊網

LG的秘密。

文/阮錦程

北京時間12月23日周三,韓國LG電子的股價大漲接近30%,達到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因為LG電子公司宣布將與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Magna International),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

來自LG電子方面的消息,合資企業暫名義為LG Magna e-Powertrain,估值10億美元,將生產電動馬達、逆變器和車載充電器,以支持全球日益向汽車電氣化的轉變。LG電子表示,LG將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麥格納將持有49%的股份。

另外該合資項目將涉及位於美國、韓國和中國LG的1000多名員工。最後強調交易尚待LG股東的批准和所有必要的監管批准,預計將於2021年7月完成。

其實LG造車並非什麼新聞,早在兩年前他們已經涉及此行業,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等項目。不過在此期間一直比較低調,都幹過什麼,取得了什麼成績大家可能也想不起來了,也因為大家覺得LG電子身份與汽車聯繫不起來。

不過這方面麥格納懂。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是一間汽車業務範圍非常廣,擅長整合的企業,他們認為:「LG將幫助麥格納加快電動化部件的上市時間和製造規模,而軟體和系統集成則是麥格納為此次合資公司帶來的強大競爭力。

麥格納在電動動力系統和世界級汽車製造領域的優勢,而LG在電機和逆變器開發方面有專長。

雪佛蘭Bolt EV的電驅動由LG提供

其實國內不太熟悉的雪佛蘭Bolt EV,就是由LG電子提供電機、電池組和其他組件。另外由麥格納奧地利格拉茨工廠代工生產的捷豹I-PACE,也有LG的技術支持。可以說LG在電動汽車零部件的開發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麥格納為大眾MEB平臺車型提供三合一電驅動

麥格納預計到2030年,電機、逆變器和電驅動系統市場將出現顯著增長。未來的LG Magna e-Powertrain合資公司,可以提到眾多的電驅動零部件產品,客戶也可以定製整個集成電驅動系統。

放眼世界,電動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和電驅動等方面,其中關鍵的電池技術和產能門檻很高,相當於IT界的CPU級晶片難度,目前依然由寧德時代、LG化學、松下等壟斷,車企很難進入。

但在電驅動等技術方面,包括零部件廠商和主機廠都非常積極搶佔這個技術高地。而由電動馬達、動力控制和驅動齒輪集於一體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正是主流方向,為此技術電動汽車供應商之間的也掀起整合浪潮。

博世的三合一電驅動

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博世、麥格納、博格華納都帶來了他們最新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甚至包括華為——華為的展臺上一半技術是與智能駕駛有關的,另一半就是三合一電驅動的各種部件。

今年10月,汽車界有一則更大的新聞:博格華納完成對德爾福科技的收購。這些源於今年2月的收購項目,博格華納將收購德爾福科技的所有股權,價值約33億美元。

博格華納和德爾福都是汽車零部件巨頭,在電氣化的時代轉眼就收購了,感覺就像當年波音把麥道收購一樣讓人震驚。

而真正能讓博格華納下手的,除了德爾福在商用車市場的份額外,還有就是德爾福在電驅動方面的領先技術。博格華納這樣評價:「此次收購將增強博格華納在電子和功率電子產品方面的技術實力和業務規模,鞏固其在電驅動系統領域的領導地位。

博格華納為威馬EX5提供電驅動

不止如此,德爾福擁有業內領先的功率電子技術、優秀的人才、成熟的生產工藝、完善的供應鏈和龐大的客戶基礎。合併後將提供整套集成和獨立功率電子產品(包括高壓逆變器、轉換器、車載充電機和電池管理系統)以及支持服務(包括軟體、系統集成和熱管理)。

汽車世界正在以飛快的速度擁抱電氣化,正如LG汽車零部件解決方案公司總裁Kim Jin-yong所說:「製造商需要革新以保持電氣化的領導地位,LG汽車零部件業務進入了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增長機會。」

而與各大企業單獨行動相比,合作將發揮各自的優勢,將更快地改變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市場領域。

相關焦點

  • 電驅動技術有多重要?LG電子、博格華納動作頻出搶佔技術高地
    放眼世界,電動車的關鍵技術包括電池和電驅動等方面,其中關鍵的電池技術和產能門檻很高,相當於IT界的CPU級晶片難度,目前依然由寧德時代、LG化學、松下等壟斷,車企很難進入。但在電驅動等技術方面,包括零部件廠商和主機廠都非常積極搶佔這個技術高地。
  • 博格華納宣布成立新合資企業,電池包加入將豐富其驅動產品組合
    博格華納將同意與有領先技術的電池模塊和電池包供應商Romeo Power Technology(以下簡稱「Romeo」)攜手組建一家合資企業,憑藉其在內燃機、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驅動解決方案的全球專業技術知識,進一步完善電氣化產品組合和系統的專業技術。
  • C Talk丨獨家專訪談躍生:博格華納收購德爾福科技背後棋局
    周曉鶯:目前博格華納在「C-H-E」三大領域業務進展如何? 談躍生:目前我們在三大領域均有成熟的技術儲備,其中傳統內燃機領域我們在不斷升級方案,最大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混動領域,博格華納已經覆蓋P0~P4全線混動解決方案,尤其是行業普遍看好的P2解決方案,已達成多項合作。而在純電動方面,eDM電驅動模塊、eGearDrive變速器電子驅動橋等技術也已經逐漸從研發層面走向量產,如eDM電驅動模塊在福特、威馬、理想汽車等新車上已經得到應用,而eAxleiDM未來會啟用德爾福科技的功率電子,實現更為緊湊的系統性集成。
  • 2020北京車展前沿技術一覽
    與前幾屆一樣,本次車展再度吸引了一批智能網聯、自動駕駛、電氣化化等新技術領域的技術提供商積極參展,如華為、博世、海納川、博格華納、速騰聚創、地平線、黑芝麻、移遠通信等,爭相發布各自在相關領域取得的最新技術突破。
  • 和而泰:公司汽車電子未來批量交付的項目有博格華納以及尼得科的...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18日訊,有投資者向和而泰(002402)提問, 您好,公司明年批量交貨的汽車電子產品除了中標的博格華納大項目外還有其他新品嗎?其他在手的項目預計什麼時間可以批量生產?
  • 通用別克增程式電動汽車電驅動控制器技術解析
    通過通用專利的多模式智能切換技術,TPIM電控模塊可以根據不同的車速、發動機轉速選擇最優的工作模式。並且在各工作模式切換過程中,其控制算法做到了同步及無縫的切換。保證了駕駛的舒適性和優良的燃油經濟性。由於電驅模塊TPIM控制器同時控制兩個驅動動力電機和高壓電子油泵電機,因此右側六個大電流端子分別連接兩個動力電機的三相交流接線端。並且留有連接油泵電機的三相高壓線束連接器。紅色框中藍色多PIN連接器是連接各種傳感器線束,控制動力電機的轉速和扭矩以及控制油泵的流量及油壓。
  • 入股JOLED布局噴墨印刷OLED TCL科技搶佔未來顯示技術高地
    新一輪顯示技術的競爭與博弈悄然開始。噴墨印刷顯示的製程技術,是直接印刷在基板上,擁有材料利用率高、大面積、低成本和柔性化等優勢,是未來顯示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和JOLED的投資與技術合作,TCL科技將搶佔下一代顯示技術高地。TCL科技和JOLED強強聯手TCL科技通過投資促進技術合作。
  • 「電驅動大事記」雷克薩斯發布DIRECT4技術;日本電產訪問東風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01 雷克薩斯發布DIRECT4技術雷克薩斯正式發布了新一代電驅動控制技術——DIRECT4。這位項新技術可用於純電、油電混動、插電混動和燃料電池四類電氣化車型中。其計劃推出的一款全新概念車搭載DIRECT4技術。
  • CUMEC公司布局矽基光電子晶片前沿技術
    導讀:與重慶合作,CUMEC公司布局矽基光電子晶片等前沿技術,集成電路產業高地在渝崛起。布局矽基光電子獲初步成效「矽基光電子晶片是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也是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馮俊波說,目前,英特爾、IBM、華為等知名公司都在這一領域布局。早在2018年10月,中國電科即在渝成立CUMEC公司。
  • 第六屆LED通用照明驅動技術研討會會前專訪——禾光照明邱錄忠
    為期1天、分A、B兩個演講廳同時進行的LED照明驅動技術研討會,將匯集1100多名來自珠三角等地區的LED行業的工程師代表,是迄今亞太區規模最大、最具專業性的技術盛會。        PI、聚積科技、TI、MPS、iSuppli、村田電子、晶門科技、士蘭微、晶豐明源、美芯晟、永銘電子、致茂電子、華潤矽威、順絡電子、歐佩捷、賽威科技、勤上光電,共17家代表驅動方案商、整機代表企業及行業分析機構參與演講和產品展示。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張江集設園構築技術高地的高難度打法
    集成電路設計業需要有人才才能發展起來,而集設園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高度聚集。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集設園有這麼多晶片人才,聚集了這麼多優質集成電路企業。劉櫻在產業園區、高科技園區開發方面經驗豐富,曾作為高管,深度參與蘇州工業園區、上海外高橋等公司的開發建設。
  • 從63式增程混動無人駕駛裝甲技術驗證車研判扁線電機應用方向
    這款基於採用增程式油電混合驅動技術解決方案、配置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多種焦段不同視場多通道視頻系統以及頂置雙向穩定偵搜觀瞄系統的63式增程混動無人駕駛裝甲技術驗證車,由北方某著名理工科院校研發,用於「跨越險阻-2018」
  • 蔚來驅動科技XPT 打破國內外電驅動技術壁壘
    2020年以來,國內電驅動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有更多整車廠、零部件公司,科技巨頭都在加速布局。高效、高密度、高性價比、高度集成是新能源電驅動的重點發展方向。國內企業爭相入局,國外零部件巨頭也推出了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系統,集成式電驅動系統領域迎來多元化競爭格局。
  • 博敏電子三大投資議案齊發 緊抓機遇借定增搶佔行業高地
    》三項議案,其對外投資事項獲得實質性進展,博敏電子將緊抓5G通信及新能源汽車兩大主要賽道的發展機遇藉助定增搶佔行業高地。對此,公司表示,未來將在保持HDI產品技術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5G通信、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戰略布局力度。
  • 中國人工智慧技術從應用驅動型創新邁向技術驅動型創新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進入11月以來,多家網際網路公司舉辦科技大會,試圖從技術驅動創新拉開行業分水嶺,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龐大應用場景為中國技術創新帶來優勢縱觀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布局,美國、英國等佔據了人工智慧的頂級研究,中國人工智慧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優勢在於海量豐富數據,以及多方位的政策、資本支持和龐大的應用場景與創新機會,也就是說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注重技術和應用結合。
  • 技術驅動 開放共享——SF MOTORS將成為EV行業發展的推動者
    客觀上,對電動車持質疑態度的人的觀點並非沒有道理,在盛行"資本論"、"講故事"、"市場營銷驅動"的造車新勢力圈子,立足於技術和產品的企業並不多,而能把一流產品給真正造出來的企業就更少了。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潛在的能夠成事的企業,譬如最近在美國攪得風生水起的SF MOTORS。
  • 總書記的牽掛丨萬華化學集團: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
    關鍵技術「打通關」,研發團隊穩增容,萬華化學集團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制高點萬華煙臺工業園乙烯項目建設現場。對萬華這一全球異氰酸酯領軍企業而言,這兩項技術有多重要?胡兵波拿出馬克筆,在白板上畫出一條萬華的產品線。「萬華的主打產品是高分子化合物聚氨酯,由異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反應而來。其中,MDI、TDI、ADI等異氰酸酯產品,萬華已經在全球做到頂尖,短板就在這。」他把聚醚多元醇重重圈出來。
  • 「新聞」艾為電子獲「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為貫徹落實全市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等戰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依據《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滬經信法〔2017〕285號)和《上海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評價工作指南》(滬經信技〔2017〕291號),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組織開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