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作給大家先透漏個影視消息,南派三叔大家應該很熟悉吧,盜墓筆記的原作者,2015年初將變成超級季播劇噢。。。2014年11月26日已經全部拍攝完成,現在進入後期製作環節!
下面咱們說回正題吧!
▲各種洛陽鏟
在現代考古鑽探中,考古學家們使用的洛陽鏟皆為鐵質,剷頭刃部呈月牙形,剖面作半筒形,有大小不等的多種型號,長度一般在20至40釐米,直徑5至20釐米。考古人員應用的剷頭多為30釐米,直徑6釐米。這種型號的洛陽鏟裝上富有韌性的木桿後,可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提起後,剷頭的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通過對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分辨,可以判斷出地下有無古墓,墓內棺槨狀況及陪葬品等情況。此類探鏟之所以又稱洛陽鏟,是由於產地出於洛陽的緣故。
考古人員用洛陽鏟在秦始皇陵附近鑽探
作為沿革千餘年的十三朝古都,洛陽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歷代有權有勢的帝王將相,達官貴人,連同在一旁敲邊鼓的士大夫,極為重視墓穴的修建和厚葬,直弄得洛陽四周古墓遍地,多如牛毛。其中等級最高、密度最大的墓葬區便是洛陽郊外的北邙山.這片看上去並不算雄奇峻秀的山崗,被視為埋藏死人的風水寶地。
自東周開始,一代代豪門顯貴無不以死後葬於邙山為最高榮幸,凡有權勢者生前便請風水先生赴邙山踩點探穴,搶奪地盤建造墳墓。到了唐代,整個邙山已是陵墓遍布,難有插針立錐之地了。
邙山風景區,兩個雕像為炎黃二帝
唐代詩人王建遊洛陽時,曾有一首《北邙行》的詩,道出了當時的情形:「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此詩的水平並不咋地,近似蒙學館牧豎的水平,如此拙劣的句子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完全得益於所記載的這段真切樸素的歷史史實。也就是說在王建活著的那個年代,邙山墓葬之多、之盛、之擁擠程度,已到了拿著一堆黃金都買不到一塊停棺之程度了。
刻印《北邙山行》書影
很顯然,地老天荒的邙山不像割掉的韭菜一樣瘋長,而蝗蟲、老鼠、屎殼郎一樣活蹦亂跳,摸爬滾打的貴族士大夫,卻在連綿不絕的伸腿斷氣並向邙山雲集而來,面對這種緊迫逼仄情形,後來者的處理方式是,或明或安的將時代久遠嘟嘟墓葬挖開,索取財物,拋棄骸骨,佔其底盤將地下穴位重新裝修、粉飾一遍後,即可入住。歷史上還可以看到發掘前代墓葬之後,直接暫佔用原有墓壙的實例。
隨著唐末戰亂,豪傑並起,烽火連綿,豪門權貴紛紛上山刨墳掘墓,搶奪地盤。為了搶佔一塊風水寶地,時常引起家族勢力的火併。每逢戰亂興起,更有軍閥與惡勢力為爭壓地盤,引兵領將,操槍弄炮,在邙山與對方血戰。在這樣一種紛亂局面中,蟄伏在四周山野村寨的盜墓者,如同冬眠的菜花蛇盼來了三月的春光,紛紛露出頭來,活動活動筋骨,然後嗖嗖地躍出地窩,直奔邙山而來。
一時間,盜墓之風興起,整個邙山由豪門貴客死後的樂園,一變而成為盜墓賊招財進寶的風水寶地,不論是舊墓新墓,只要盜墓者感到有利可圖,便想方設法予以打洞鑽眼,進行盜掘。面對墓穴被鑿,屍骸被拋,財寶盡失,整個邙山千瘡百孔、一片狼藉的慘狀,那些搶佔他人墓穴,鳩佔鵲巢者的後世子孫,無不痛心疾首,呼天搶地,在祖宗散亂的屍骸前徒嘆曰:「奈何!奈何!」
中國是傳統的宗法社會,墳墓曾經是維護祖先精神權威,體現宗族凝聚力的象徵。保護冢墓,久已成為一種道德準則。唐人杜荀鶴詩所謂「耕地誡侵連冢土」,表明這種道德規範對社會底層的勞動者也形成了約束。
禁止盜墓的法律,在先秦應當已經出現。如《呂氏春秋》中寫道,當時對於「奸人」盜墓,已經有「以嚴威重罪禁之」的懲罰措施。漢代嚴禁盜墓的法律,我們在那個時代的相關書籍中也可以看得到。
因盜墓者擾亂了既有的社會秩序,傷害了被盜墓主後世子孫的情感,對建立和諧社會形成了危害,因而,歷代朝廷對陵墓總是採取保護政策,對盜墓者採取不同程度的打壓、震懾措施,罪果嚴重者可引來殺頭之禍。歷代朝廷對陵墓的保護主要包括道德宣傳、立法禁止和守陵護墓。
▲墓中出土的怪獸
明代對陵寢的保衛,採取了嚴密的制度和措施。《大明律》中規定,凡盜掘陵墓者,一律以謀反罪論處,不論首犯從犯,統統處以「凌遲」的極刑;凡是盜竊陵墓的祭器帷帳、玉帛牲牢饌具者,一律斬首示眾;如果膽敢盜伐陵區內的樹木,不僅本人要被斬首,連家屬也要發配邊疆充軍。
▲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入口
道德宣傳、立法禁止所費不少,所獲無多。守陵護墓算是有效措施,尤其是對付盜墓個體戶。然而明十三陵雖駐有重兵守衛,仍然被大順軍、清軍破壞
1912年9月,北洋政府與比利時籤訂修建1800公裡隴海鐵路的借款合同,以汴洛鐵路為基礎向東西方向展築,兩段工程於1913年5月同時開工,鐵路經過邙山南麓。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邙山周圍一批古墓遭到毀壞,大量珍貴文物被挖出。隨著文物流散於市場,引起了歐洲人極大的興趣,趁機大肆收購。盜墓賊一看財大氣粗的洋人已捲入了這個渾濁不清的圈子,且出手闊綽,聞風而動,便迅速雲集邙山瘋狂盜掘古墓。在時勢的浸染與金錢的雙重誘惑下,當地一些村民也乘虛而入,與盜墓賊合兵一處,爭相加入到刨墳掘墓的大軍之中。
後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古董商人和洋人得到消息,也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坐地擺攤收購文物,從而引發了整個洛陽甚至中原地區的盜墓狂潮,其盜掘規模之大,出土奇珍異寶之多、之重震動世界。
驪珠文玩收藏
官方淘寶店請直接搜索店鋪【驪珠文玩收藏】
微信客服搜索:「wscnag99」您的專屬VIP服務
■ 文玩收藏ID:wenwanshoucang
中國第一文玩微刊,精彩文玩知識與您不間斷。
■ 文玩精選ID:wenwanjx
與您分享精品文玩物件交流,增加您的鑑賞能力
■ 官方交流論壇:www.wscang.com
專業文玩知識傳播,我們力求一起漲知識漲見識,為您的文玩收藏愛好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精彩文章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