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66歲的曹操在洛陽漢魏故城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這位要強了一輩子的梟雄,在生命無法自己把握的時刻,脆弱得與常人無異。
趁著生命迴光返照的片刻清醒,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又喚了一聲「丕兒!」
長子曹丕立刻恭恭敬敬地俯下身子:「父親,丕兒在你身邊。」
曹操說:「丕兒,記住,張角.」話未說完,頭一歪,去了。
曹丕伏在曹操身上呼天搶地大哭:「父親,你放心吧!你說過的話,丕兒句句記得。」
曹操死後,曹丕世襲魏王之位,大肆操辦父親葬禮。
停屍三日,追悼會開過後,曹丕用上好的棺木,裝殮了曹操遺體,親自扶柩運回河北鄴城。
下葬這天,鄴城四門大開,七十二個規模一樣的送葬隊伍,分別抬著七十二具一模一樣的棺材,向全國四面八方七十二個地方而去。
於是,曹操七十二疑冢就此形成,給後人的考古工作,憑空增添了七十三個難題。
安葬就緒後,曹丕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黑暗中發出一聲冷笑:「父親,你這個老不死的東西,一輩子沒說過一句人話,沒辦過一件要臉的事情,沒把我這個兒子當成一回事,這下,你終於滿意了吧!你太小瞧我曹丕了。如果換了你孝順的衝兒,一定會給你建造一座舉世瞻目的豪華陵墓,陪葬天下珍品,讓盜墓賊首先想到你,讓仇家一下就找到你的屍體,掘墓鞭屍,把你挫骨揚灰。」
曹丕盼著曹操早死,是因為曹操活著時,根本不待見曹丕。
他待見的,有嫡長子曹昂,有七歲稱象的曹衝,有才華錦繡的曹植,有杜夫人帶來的繼子秦朗,還有一些他喜歡的女人生的兒子,總之,他一百個不待見曹丕。
不待見也就算了,他還因為曹衝,要把曹丕殺了。
嫡長子曹昂,在宛城曹操的不要臉事件中死了後,表面是給了曹丕機會,其實曹操更看好曹衝,他就是想培養曹衝,當他的接班人。
但是天才神童曹衝,十三歲時莫名其妙突然死了。
曹操瘋了一樣,把手下的謀士都叫來,分析誰是作案嫌疑人。
主公的這種家事,誰都不敢亂說。
曹操把劍放在荀彧脖子上說:「荀彧,官渡之戰,你的十勝十敗論,精闢之極,我信服。今天,你必須告訴我,誰是殺害我衝兒的兇手。」
荀彧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丞相,你殺了我吧!我笨,我不知道。」
曹操一腳把荀彧踢翻,又把劍架在司馬懿脖子上:「司馬仲達,我談兵時,你總是呼嚕呼嚕睡大覺,我知道你比我聰明。今天,你把你所有的聰明拿出來,告訴我,誰殺害了我的衝兒?」
司馬懿連忙跪倒,叩頭流血:「丞相,你就是殺了我一家老小,我也不知道啊!」
曹操把劍猛地插進几案:「一群飯桶,要你們何用?」
曹操逼問謀士時,曹丕就跪在當場。
誰都沒敢用眼睛的餘光看向他一眼,大家心知肚明,若干年後,曹丕就是主公。
曹操也考慮到了,曹衝之死,曹丕嫌疑最大,只是沒有證據。
曹操把劍架到曹丕脖子上,直接這樣逼問:「衝兒才十三歲,你怎麼能下得去手?」
能成大事的人,都不是吃素的,心理素質比城牆還厚。
曹丕面不改色:「父親,衝弟去了,他還太小,一個人在黃泉之下會孤單的,你殺了我吧,我願意去陪著衝弟。我們兄弟去後,父親多多保重。」
曹操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怪叫,手中的寶劍,叮咣一聲掉在地上:「厚葬衝兒,慰我斷腸。」
偏心的父親,就不敢太長壽,太長壽能把不喜歡的兒子害死在他前邊。
赤壁大敗,曹衝之死,使曹操的頭風病癒重,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嗚呼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張角。」
曹操麾下大將無數,謀士成群,都不知道曹操和張角,究竟什麼感情。
只有曹丕知道,曹操想說什麼。
曹操一輩子做過的傷天害理事太多,他最害怕別人模仿他,做他做過的事情。
比如:曹操喜歡盜墓,還成立了專業盜墓部隊,設立「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職務,專門挖掘王公貴族,帝王將相的墓葬。
古代的有錢人,活著有多少寶貝,死了都要陪葬,以為在陰間也用的著,結果都被曹操挖出來發了軍餉。
曹操殺人如麻,仇敵眾多,他害怕自己死了,被別人盜墓,拋屍荒野。
他臨終前想起了張角,想讓曹丕效仿張角埋人法,把他的屍體,藏到誰都找不到的地方。
曹丕冷笑:「張角埋人法,太小兒科了。看我曹丕經典運作,埋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年大破黃巾軍後,傳說黃巾軍首領張角已死。曹操做事,向來心狠手辣,斬草除根。
曹操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以防張角詐死,日後捲土重來。」
曹操重金懸賞,有人為了賞金,來說了張角埋人法,曹操大吃一驚:「竟有如此辦法,高,實在是高。」
曹操死後,曹丕停屍三天,扶柩回鄴城,都是給日後的盜墓賊看的。
真實情況是,曹操一斷氣,曹丕就指揮人將洛河改道,在河底建造了墓室,連夜迅速埋人,然後又把河道改回原狀。
第二天,洛河依舊,波瀾不驚。
為防止日後出告密叛賊,參與埋人者,一律格殺勿論。
張角埋人法的經典創新運作後,虛張聲勢才是重點。
然後,才開始扶柩回鄴城大操大辦喪事,驚天動地,昭告天下,把仇人與盜墓賊的視線成功引離洛陽。
後人永遠都沒有破解曹操墓之謎,幾千年的文明智慧,抵不過一個曹丕。
雖然曹丕從曹操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知道稱帝是個玩命活,但他還是忍不住,想稱帝、稱帝、稱帝。
曹操生前對曹丕說過:「我不是沒想過稱帝,我也不想拼死拼活保著那個飯桶當皇帝。但是,我若稱帝,荀彧就首先不支持,誰會支持。」
荀彧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曹操聽從荀彧的策略,打贏了敵我勢力懸殊的官渡之戰,後來連戰連捷,百戰百勝。
但是荀彧寧死,不肯支持曹操稱帝,更別說曹丕了。
司馬懿也不支持,司馬懿說:「這是日後被人刨祖墳的事情,我有病,我回家養病,主公一定要做,就讓華歆去幹吧!」
華歆一輩子名聲不好,「管寧割席」割的就是他,未出道前就被正人君子所不齒。
老奸巨猾的司馬懿,遇到自己下不去手的事情,就想起推薦華歆。
曹操猶豫到死,也沒下定決心的事情,曹丕不服氣,上位後就動手了。
逼迫漢獻帝退位的事情,由華歆去做。華歆為了在主公面前表現,手執尚方寶劍,做的很絕很狠很令人髮指,若有忤逆,格殺勿論。
但是有一個反對派,華歆不好對付,那就是曹丕的親姐姐曹節。
曹節是漢獻帝的皇后,雖然皇帝老公懦弱無能,但是曹節既然當了皇后,就要維護家庭利益。
曹丕親自來索傳國玉璽,漢獻帝嚇得躲到廁所裡哭,曹節抱著傳國玉璽,指著曹丕的鼻子怒罵:「曹丕,你身為漢室臣子,竊取神器,不怕天打雷劈嗎?」
人家是親姐弟,華歆不好對曹節動手,只好讓曹丕親自處理。
曹丕厚顏無恥地說:「我不怕,只有我當了皇帝,天下才會風調雨順,萬民才會安居樂業,父親才會含笑九泉,姐姐才能終身享受榮華富貴。」
曹節用玉璽砸曹丕:「你的狼子野心,會遭報應的。」
曹丕撿起玉璽,發現摔掉了一個角,吩咐華歆:「拿下去補個金鑲玉。」
曹丕城府深,臉皮厚,做不要臉的事情時,比他爹有過而無不及。
後來,曹氏政權終被司馬氏所滅,曾經那些不共戴天的仇家,報復的手段花樣翻新。
但是,因為曹操的先見之明,後人發盡疑冢七十二,也沒有找到他的屍體。
曹氏父子的智慧,歷史有口皆碑。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曹丕,有一點和他父親差的遠,那就是,一心想著當皇帝,忘了父親的百般叮嚀:「僭稱帝號,是死無葬身之地的玩命活。」
也許,只有曹氏家族到了最終滅亡的時候,曹丕才會相信天道輪迴,相信這個老祖宗用生命,悟出的真理。
「張角埋人法」,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
掃碼關注古今聊齋
趣話歷史,生活故事
原創文學,詩詞歌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