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曾經關於魏武帝曹操墓,墓葬何方的幾個說法

2020-12-23 老何聊歷史

古人將死者的屍體(如無屍體則用死者的隨身物品替代),按一定的方式、習俗放置在特定的場所,稱為「葬」,用以放置的場所。稱為墓。在中國考古學上,將兩者合稱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還具有隨葬的器物。也就是隨葬品。中國的墓葬文化流傳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可以不誇張地說,有多久的歷史就有多遠的墓葬文化。秦始皇陵(嬴政)、茂陵(漢武帝)、乾陵(唐高宗與武則天合墓)等等,堪稱考古界的一絕,而在不同時期又有不同的墓葬文化與方式,像我們所熟知的漢代的「黃腸題湊」、神秘的「懸空墓」等等。

曹操畫像

在古代,往往是一些王侯將相,達官貴人,才能夠有得起豐厚陪葬品以及一塊完整的墓地。這些人幾乎都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帶著生前的財富前往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各式各樣的陪葬品無所不用其極,為了在後世留下痕跡,所修建的陵墓也是越龐大越好。所以在很多時候「厚葬」的風氣盛行,許多財富隨著死者帶到了地下。幾乎每一個帝王都是這樣的做法。甚至是還衍生出了攀比的風氣。

《三國演義》曹操劇照

然而,卻有一位亂世梟雄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他希望自己死後進行「薄葬」。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的曹操。比起薄葬來說,人們往往對於他的另外一個一點感興趣,那就是曹操墓究竟在何方?雖然很多典籍都有記載,但是卻又眾說紛紜,讓考古學家花費了不少功夫去證實。

《三國演義》曹操劇照

2009年12月27日,經過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確認,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人就是曹操,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巨大的影響和熱議。這一發現也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那麼在此未發現之前,關於曹操墓在哪裡都有哪些說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番。

《三國演義》曹操劇照

根據《三國志.武帝傳》記載,公元218年(建安23年)曹操下了一道詔書,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終令》。在書中,曹操很明確地提出了死後不要進行厚葬:「古之葬者必居貧瘠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是並不想沿用漢代的墓葬方式,而是希望效仿更久遠的古人,回到最初的簡單的墓葬方式。

曹操畫像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於洛陽,而繼承人魏文帝也遵照曹操的遺囑,將其運回到鄴(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安葬,那麼曹操遺體究竟有沒有運回鄴安葬呢?如果運回,鄴那麼大,曹操又是葬於何方呢?

在晉朝詩人陸機的《吊魏武帝·遺令》一文中有:「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這樣的描述,考慮到陸機生活的朝代與曹操的年代很相近,再加上在其他文獻也有「漳河累累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丘,正平只有墳三尺,千古安眠鸚鵡洲」等詩詞,所以有關專家就認為曹操墓大概的範圍就在詩詞中描寫的這一範圍內。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漳河那麼長,西門豹祠的數量也不是一個兩個,那麼詩詞中的西門豹祠到底在哪兒呢?

曹操墓

說到這裡,我們來解釋一下,西門豹祠是什麼。想必大家應該記得小學的課文《河伯娶親》吧!這一篇課文是節選自《西門豹治鄴》,該文就是西門豹破除封建迷信,興修水利等方法來治理鄴,使得鄴百姓安居富足的描述。所以後世為了紀念西門豹,就修建祠堂來紀念他,發展之後也有很多西門豹祠堂是用來祈福避禍禳災的習慣建築。所以在當時西門豹祠這種建築是比較多的(現存兩個)。但是在陸機的詩句中又有與曹操遺囑中的不同之處,曹操在遺囑中說「西門豹祠西原上」,但是在陸機的記載中則為「鄴之西崗之上」這給具體的墓葬地點又蒙上了一層迷霧,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呢?

曹操墓

有人說,既然有七十二疑冢的說法,那其中肯定有一個是曹操墓,全部都去證實一遍不就好了。

是的,曹操,作為一個梟雄,在《三國志》、《三國演義》以及一些地方志中都有對其性格有過描寫,那就是生性多疑。甚至多疑到了自己離開人世那一刻。根據民間傳說與《方輿紀要》等史料記載:曹操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盜(可能與自己的摸金校尉有關),曾經設立了七十二疑冢,並且在下葬那一天也是七十二具棺木一同從四門抬出,讓人無法辨別哪一個才是真的。而這些墓分布於臨漳三臺村講武城到磁縣這一區域,被稱為「七十二疑冢墓葬群」,不過可惜的是根據後世考證這些墓葬其實是北魏北齊時期的墓葬,根本就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時間不符,所以「七十二疑冢」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

曹操墓

又有人說,既然陸機有過記載,那是不是曹操墓就在陸機描述的區域呢?

很快有關專家就進行了驗證。臨漳縣豐樂鎮的西門豹祠附近,確實有疑似古墓的樣子,不過可惜的是根據對這個西門豹祠考察,發現該祠堂修建於北齊天保五年,與曹操的年代相去甚遠,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遷墳之類的,首先沒有任何記載,其次,後人不可能把曹操搬來搬去。所以「遺囑陸機西門豹祠說」也是不正確的。

曹操墓

那麼曹操墓到底在哪兒呢?是不是被毀壞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墓呢?

自古以來在傳統中,往往一個家族是的墓地是選擇在一片區域的,古人在這一做法上面更是如此,那麼曹操會不會遵循這種傳統,將自己的墓選在了自己家族的陵墓旁邊呢?

根據《三國志》曹操為沛國譙人即安徽亳州(因為存在有過繼等問題,曹操祖上何地,在此就不追根溯源了),這裡是曹操的故鄉,也是他縱橫天下的開端,這裡現存有「地下長城」之稱的,目前為止,歷史最早的,規模最大的運兵道。各種軍事設施齊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曹操的手筆。曹操也是人,肯定也會對故鄉懷有感情,從哪裡開始的,就在哪裡結束,那麼曹操墓會不會就在此地呢?可以說是很有可能的。

曹操墓陪葬品

這裡有著龐大的曹氏親族墓群,曹騰墓,曹嵩墓,清河長公主墓(曹操長女)等等墓葬,再加上《魏書文帝紀》記載,公元220年曹丕曾在譙「大饗父老」的事,我們都知道曹操是220年正月病逝的,二月入葬。在百善孝為先的古代,平民尚且有「守孝三年」的說法,身為統治者的曹丕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曹操葬於鄴,他應該前往鄴才對,為什麼會跑到譙來呢?來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曹操墓陪葬品

帶著種種疑問,考古專家就把目光鎖定在那些有名有姓之外的墓葬上面,一座之前被命名為「曹氏孤堆」的墓葬很快引起了注意。一研究才發現,原來《魏書》所記載的「丙申,親祠譙陵」,裡面的譙陵有說法就是「曹氏孤堆」。(有待驗證)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曹丕所祭祀的會不會就是曹操呢?但是後面這種說法也被推翻。

曹操墓陪葬品

雖然學術是嚴格謹慎的,但是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刻意去尋找,該驗證的考證了,也沒有結果的時候。那就任其自然發展吧!

曹操墓地址

2009年12月27日,一座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墓葬(高陵)被考古發掘,從出土的「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銘文來判斷,墓主人就是曹操。但是尚存爭議。比如墓主人骸骨與曹操實際年齡不符,陪葬品被盜等等,還要進一步進行收集證據。不過基本上可以確定高陵就是曹操墓。

不過我相信,曹操墓的所有謎團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的古墓#

相關焦點

  • 還原史上最真實的三國!曹操墓中的美女是誰?
    三國王室後事規矩與曹操墓中的一男兩女頭蓋骨,歷史記載的曹操封號和出土「魏武王」石碑,墓志銘出現的朝代考證與挖開墓中的墓志銘缺失等。墓主人有過豐富軍事經歷(墓葬中出土有鐵鎧甲和鐵刀),也是位「舞文弄墨」的角色(墓中有石牌刻「書案一」,並有陶硯同出);墓主人用過鐵刀(墓中出鐵刀);而且生前曾經用香(墓中有石牌刻「香囊卅雙」);墓主人生前有頭頸病或頭頸不適 (隨葬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
  • 三國追疑|曹操的墓址版本為何多達五個?
    三國歷史獨具魅力,被歷朝歷代的社會各個階層所津津樂道。然而,歷史的真相猶如逝去的三國,我們追蹤撲朔的迷疑,同時也在追蹤著自身的歷史……「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餘智到壟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盡發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屍。」這是宋人俞應符所作的《曹操疑冢》。那時他未必會想到曹操的「疑冢」之謎會讓21世紀的無數學者競折腰。
  • 曹操墓早已塵埃落定
    此後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說法在宋代以後進一步強化。宋代後期, 宋金對峙,宋朝出於政治需要,以蜀漢自居,謾罵金朝為奪權竊國的曹魏。金朝乾脆就以 曹魏為正統,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經難以辨認,於是,金人也就將錯就錯,就以七十二冢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 安陽發現曹操墓,揭開一個千古謎團,根本沒有「七十二疑冢」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於公元220年死於洛陽,他的棺材葬在鄴城西門豹廟以西的山丘中。關於曹操墓,民間傳說有七十二座可疑墓。除了三國演義的宣傳外,曹操墓似乎也不為人知。據專家介紹,曹操墓是一座「甲」形墓,從東向西。它由墓道、前室、後室和四個側室組成。這是一座大型雙室磚墓,墓道傾斜。在曹操墓地看來,沒有比「七十二疑墳」更為廣泛和深遠的影響了。曹操曾是盜墓賊,曾挖過黃巾軍將領張角的墓。
  • 曹操墓裡的一老一少兩名女子分別是誰?是三國時期的一大醜聞嗎?
    距今十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掘出東漢墓葬。種種跡象表明,東漢大墓正是魏武帝曹操所建。一男一女在曹操墓中均發現男顱骨,經鑑定男顱骨為60多歲的男子,綜合各種資料鑑定,專家一致認為這就是曹操的顱骨。
  • 安陽西高穴二號墓就是曹操墓(文末福利)
    關於安陽西高穴二號墓確定為是曹操墓後,一直以來就是爭議聲不斷,挺曹派和倒曹派各說一詞。但是不管外界的何種猜測,最終還是要有一個結果的。
  • 中國歷代墓葬中,三國時的墓葬為什麼最為特殊?跟三國志作者有關
    2008年,考古人員在安陽西發現了一座漢魏墓,使得三國時期的陵墓引起了世人的關注。然而,曹操、劉備、孫權陵墓的具體位置,我們不僅不得知還在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討論,畢竟,假墓太多了。並且,三國時期的墓葬制度相比於其它朝代比較特殊,這是時代決定的。其實,在書寫三國歷史的史籍中,最具權威的當屬《三國志》,被稱為「三國史綱」。
  • 河南考古專家稱曹操墓周圍還有大墓正在挖掘
    說明會是在河南省有關方面宣布「發現曹操高陵」後引起多方質疑的情況下召開的。說明會召開的前一天,潘偉斌連夜從「曹操高陵」考古發掘現場趕回鄭州。潘偉斌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該墓葬考古隊領隊。說明會召開當天,他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寫了一份《答疑》,文章不長,只有區區1322字。然而,這1322個字,字字千鈞。
  • 曹操墓跟兒媳墓在一起,是有真憑實據還是有意抹黑?看完大跌眼鏡
    如此說來,當時曹操下葬時就是疑團重重,經過數百年後,墓葬簡單的曹操墓就徹底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了。在唐代時,人們對曹操墓的位置還沒有什麼疑問,唐太宗李世民還曾為曹操墓作祭文,然而,從北宋開始,雖然曹操墓位置在史書上有記載,但現實之中沒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 就這樣,曹操墓的具體位置,人們一直無從得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曹操墓的各種說法,逐漸流傳於民間。
  • 曹操墓文物首度海外揭秘!中日全新「三國志大展」,170件文物還原真三國
    此外,還將展出南京江寧上坊孫吳墓1號墓的出土文物——該墓為目前我國發現的規模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東吳墓葬,曾有學者推測墓主為東漢末年諸侯將領孫堅及其兩位夫人。- 第5章 -曹操高陵與三國大墓從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統治者們在墓葬方面走上了不同路線——他們不再競爭豪華,轉而崇尚樸素。
  • 曹操墓地原來在這裡,墓裡的一個文物價值連城,墓裡女人又是誰?
    卞皇后跟曹操差20歲,曹操死時是66歲,她是40多歲。再過10年,卞皇后死時50多歲,就和現在鑑定的結果一致。另外一個年齡小的女性,是丫鬟還是妾還不清楚。」「曹操七十二疑冢」是後人演繹針對「曹操七十二疑冢」問題,劉慶柱說,「我想曹操疑冢是後來人想像、演繹的,曹操是大奸臣,就怕人盜他的墓,所以要搞個『七十二疑冢』。」
  • 安陽「曹操墓」是疑冢?曹操匿葬磁縣索井村?
    曹操墓「被確認」這些天來,眾聲喧譁不止。1月6日,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曹操究竟墓葬何處,除了「72疑冢」說、「漳河底」說、「三臺」說以及「許昌」說之外,在邯鄲磁縣、臨漳一帶,還盛傳另外一種說法,即「磁縣索井村」一說。  -安陽「曹操墓」是「疑冢」?
  • 曹操的墓為何跟兒媳婦的墓在一塊?原來他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
    ——喬治·屈維廉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梟雄曹操趁這個時候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武力統一整個北方。之後更是試圖南下剿滅孫權劉備,意圖一統天下,結束戰爭。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將曹操的大軍打得丟盔卸甲。曹操狼狽逃回北方,荊州丟了不說,三國鼎立的局勢也就此形成。曹操在也無力南徵,孫權與劉備也難以北伐,三國鼎立之勢就此形成。
  • 魏武帝曹操為何能夠智謀無雙 讀懂秘密你也可以像他一樣
    魏武帝曹操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有智慧的政治家和謀略家,但你想不想知道曹操的智慧從哪來呢?我認為魏武帝曹操的智慧有兩個,一是來源於他的家庭教育和遺傳,因為他們家祖上都是當大官的,他天生就比別人強。二是他非常擅長模仿和汲取先人的智慧,並且恰當好處的運用。
  • 曹操高陵:撥雲見日的「七十二疑冢」
    曹操墓平面圖 河南安陽西高穴2號墓平面圖(A.墓葬;B.墓室)2009年時,我國考古界曾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其主要原因,就是關於曹操墓葬的真偽問題。曹操墓發掘現場西高穴墓最初被發現時,一度引起過很大爭議,儘管河南省的考古工作人員非常篤定這就是曹操墓,但很多人都不相信,還在網際網路上誕生了不少諸如「曹操小時候的骨骼」一類的段子。但後來隨著勘探研究的進展,基本確定了這個墓葬就是曹操的高陵,這與《三國志》中的記載不謀而合。
  • 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的「多面性」解析
    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發掘以來,社會各界對此一直眾說紛紜,時至今日關注此事的學人仍有一些不解之惑,並主要集中於2號墓表現出的「多面性」或者說是「兩面(重)性」的問題,如墓葬規模是帝陵或是王陵?埋葬禮俗是厚葬或是薄葬?墓葬特徵體現出的是漢家禮俗或是魏晉文化?本文圍繞這些問題略作解析。
  • 被盜過n次以後,曹操墓還剩下什麼?
    由於墓內滿是淤土,他只能儘量壓低身體移動。潘偉斌幾乎是爬過了眼前的這個門洞,而後豁然開朗。「是一個大廳,大廳左右都有一個圓券門,往前還有。」   憑藉專業知識,他很快判斷,「這個墓是前後兩個主室,每個主室左右各有一個側室」,估計是東漢時期王侯一級的墓葬。   2008年,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了對西高穴東漢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的申請。
  • 業內權威考證「曹操墓」的言論為何有大偏差?
    本報邯鄲電(記者邢雲)河南宣布發現「曹操墓」,外界質疑頗多,針對一些爭論,有專家表示,如果是「業內人士」提出異議,就不能說外行話,結果所謂「權威」與「外行」質問相向。1月7日,邯鄲「山尖子」表示,他有心留意權威在媒體上的一些言論,「發現好多地方不對勁兒」。「山尖子」疑惑,曹丕的《武帝哀策文》可信還是不可信?
  • 河北邯鄲一文人稱安陽曹操墓是「疑冢」(圖)
    1月6日,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曹操究竟墓葬何處,除了「72疑冢」說、「漳河底」說、「三臺」說以及「許昌」說之外,在邯鄲磁縣、臨漳一帶,還盛傳另外一種說法,即「磁縣索井村」一說。安陽「曹操墓」是「疑冢」?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有關方面在京宣布,在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考古確認「曹操墓」,聲音剛落即遭到洶湧質疑。
  • 曹操墓文物將首次亮相,紅白纏絲瑪瑙餅驚豔四方,網友:終於等到這...
    作為東漢末年與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曹操在中國歷史上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因此曹操墓的發現備受世人關注,也吸引了大批考古學家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