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將死者的屍體(如無屍體則用死者的隨身物品替代),按一定的方式、習俗放置在特定的場所,稱為「葬」,用以放置的場所。稱為墓。在中國考古學上,將兩者合稱為墓葬,在墓葬中往往還具有隨葬的器物。也就是隨葬品。中國的墓葬文化流傳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可以不誇張地說,有多久的歷史就有多遠的墓葬文化。秦始皇陵(嬴政)、茂陵(漢武帝)、乾陵(唐高宗與武則天合墓)等等,堪稱考古界的一絕,而在不同時期又有不同的墓葬文化與方式,像我們所熟知的漢代的「黃腸題湊」、神秘的「懸空墓」等等。
在古代,往往是一些王侯將相,達官貴人,才能夠有得起豐厚陪葬品以及一塊完整的墓地。這些人幾乎都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帶著生前的財富前往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各式各樣的陪葬品無所不用其極,為了在後世留下痕跡,所修建的陵墓也是越龐大越好。所以在很多時候「厚葬」的風氣盛行,許多財富隨著死者帶到了地下。幾乎每一個帝王都是這樣的做法。甚至是還衍生出了攀比的風氣。
然而,卻有一位亂世梟雄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他希望自己死後進行「薄葬」。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的曹操。比起薄葬來說,人們往往對於他的另外一個一點感興趣,那就是曹操墓究竟在何方?雖然很多典籍都有記載,但是卻又眾說紛紜,讓考古學家花費了不少功夫去證實。
2009年12月27日,經過考古學界一致確認,國家文物局最終確認,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人就是曹操,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巨大的影響和熱議。這一發現也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那麼在此未發現之前,關於曹操墓在哪裡都有哪些說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一番。
根據《三國志.武帝傳》記載,公元218年(建安23年)曹操下了一道詔書,安排自己的身後事,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終令》。在書中,曹操很明確地提出了死後不要進行厚葬:「古之葬者必居貧瘠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是並不想沿用漢代的墓葬方式,而是希望效仿更久遠的古人,回到最初的簡單的墓葬方式。
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病逝於洛陽,而繼承人魏文帝也遵照曹操的遺囑,將其運回到鄴(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安葬,那麼曹操遺體究竟有沒有運回鄴安葬呢?如果運回,鄴那麼大,曹操又是葬於何方呢?
在晉朝詩人陸機的《吊魏武帝·遺令》一文中有:「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這樣的描述,考慮到陸機生活的朝代與曹操的年代很相近,再加上在其他文獻也有「漳河累累漳水頭,如山七十二高丘,正平只有墳三尺,千古安眠鸚鵡洲」等詩詞,所以有關專家就認為曹操墓大概的範圍就在詩詞中描寫的這一範圍內。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漳河那麼長,西門豹祠的數量也不是一個兩個,那麼詩詞中的西門豹祠到底在哪兒呢?
說到這裡,我們來解釋一下,西門豹祠是什麼。想必大家應該記得小學的課文《河伯娶親》吧!這一篇課文是節選自《西門豹治鄴》,該文就是西門豹破除封建迷信,興修水利等方法來治理鄴,使得鄴百姓安居富足的描述。所以後世為了紀念西門豹,就修建祠堂來紀念他,發展之後也有很多西門豹祠堂是用來祈福避禍禳災的習慣建築。所以在當時西門豹祠這種建築是比較多的(現存兩個)。但是在陸機的詩句中又有與曹操遺囑中的不同之處,曹操在遺囑中說「西門豹祠西原上」,但是在陸機的記載中則為「鄴之西崗之上」這給具體的墓葬地點又蒙上了一層迷霧,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呢?
有人說,既然有七十二疑冢的說法,那其中肯定有一個是曹操墓,全部都去證實一遍不就好了。
是的,曹操,作為一個梟雄,在《三國志》、《三國演義》以及一些地方志中都有對其性格有過描寫,那就是生性多疑。甚至多疑到了自己離開人世那一刻。根據民間傳說與《方輿紀要》等史料記載:曹操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盜(可能與自己的摸金校尉有關),曾經設立了七十二疑冢,並且在下葬那一天也是七十二具棺木一同從四門抬出,讓人無法辨別哪一個才是真的。而這些墓分布於臨漳三臺村講武城到磁縣這一區域,被稱為「七十二疑冢墓葬群」,不過可惜的是根據後世考證這些墓葬其實是北魏北齊時期的墓葬,根本就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時間不符,所以「七十二疑冢」的說法也就不攻自破。
又有人說,既然陸機有過記載,那是不是曹操墓就在陸機描述的區域呢?
很快有關專家就進行了驗證。臨漳縣豐樂鎮的西門豹祠附近,確實有疑似古墓的樣子,不過可惜的是根據對這個西門豹祠考察,發現該祠堂修建於北齊天保五年,與曹操的年代相去甚遠,這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遷墳之類的,首先沒有任何記載,其次,後人不可能把曹操搬來搬去。所以「遺囑陸機西門豹祠說」也是不正確的。
那麼曹操墓到底在哪兒呢?是不是被毀壞了?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墓呢?
自古以來在傳統中,往往一個家族是的墓地是選擇在一片區域的,古人在這一做法上面更是如此,那麼曹操會不會遵循這種傳統,將自己的墓選在了自己家族的陵墓旁邊呢?
根據《三國志》曹操為沛國譙人即安徽亳州(因為存在有過繼等問題,曹操祖上何地,在此就不追根溯源了),這裡是曹操的故鄉,也是他縱橫天下的開端,這裡現存有「地下長城」之稱的,目前為止,歷史最早的,規模最大的運兵道。各種軍事設施齊備,毫無疑問,這些都是曹操的手筆。曹操也是人,肯定也會對故鄉懷有感情,從哪裡開始的,就在哪裡結束,那麼曹操墓會不會就在此地呢?可以說是很有可能的。
這裡有著龐大的曹氏親族墓群,曹騰墓,曹嵩墓,清河長公主墓(曹操長女)等等墓葬,再加上《魏書文帝紀》記載,公元220年曹丕曾在譙「大饗父老」的事,我們都知道曹操是220年正月病逝的,二月入葬。在百善孝為先的古代,平民尚且有「守孝三年」的說法,身為統治者的曹丕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曹操葬於鄴,他應該前往鄴才對,為什麼會跑到譙來呢?來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帶著種種疑問,考古專家就把目光鎖定在那些有名有姓之外的墓葬上面,一座之前被命名為「曹氏孤堆」的墓葬很快引起了注意。一研究才發現,原來《魏書》所記載的「丙申,親祠譙陵」,裡面的譙陵有說法就是「曹氏孤堆」。(有待驗證)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曹丕所祭祀的會不會就是曹操呢?但是後面這種說法也被推翻。
雖然學術是嚴格謹慎的,但是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刻意去尋找,該驗證的考證了,也沒有結果的時候。那就任其自然發展吧!
2009年12月27日,一座位於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墓葬(高陵)被考古發掘,從出土的「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銘文來判斷,墓主人就是曹操。但是尚存爭議。比如墓主人骸骨與曹操實際年齡不符,陪葬品被盜等等,還要進一步進行收集證據。不過基本上可以確定高陵就是曹操墓。
不過我相信,曹操墓的所有謎團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的,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的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