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失渡邊
作家渡邊淳一去世,作品《失樂園》為中國讀者熟知
據日本共同社5月5日報導,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4月30日晚11點42分因前列腺癌在東京的自家住宅內去世,享年80歲。
渡邊淳一,1933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畢業於札幌醫科大學,隨後任母校整形外科講師。當了10年的外科醫生後棄醫從文,於1965年以小說《列後整容》正式登上文壇,曾獲得日本文學「直木獎」。
渡邊淳一一生著有50餘部長篇小說及多部散文、隨筆集,目前已出版130多部作品,代表作品有《無影燈》《失樂園》等。1998年,在渡邊淳一的故鄉札幌市設立了「渡邊淳一文學館」,已對公眾開放。渡邊淳一不但是當今日本文壇大家,在中國,也是最引人注目、最受歡迎的日本作家之一。
作品風格
情色是無法避開的標籤
渡邊淳一的諸多作品中,以《失樂園》最為人所知,這部文學作品描寫了一段男女的婚外戀情,被翻拍為電影、電視劇,享譽全世界。
也許是《失樂園》這部小說和電影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雖然我國已引進渡邊淳一的小說、散文數十種,他堪稱中國出版的日本當代作家第一人。但人們對渡邊淳一的關注,卻始終在「情色」周圍打轉,而無意或者說沒有耐心去關注他的兩性觀點建立的基礎、他對人與事品評與判斷的出發點。在此,通過他的作品,力圖從幾個關鍵詞,呈現一個完整的渡邊淳一。
醫學
「醫學」基本上是渡邊淳一所有作品的底色,但卻是最被忽視的關鍵詞。
渡邊淳一是醫學專業出身,獲得日本著名的札幌醫科大學博士學位。他職業生涯的前七年都在醫療一線工作。成為職業作家之後,渡邊依然不改醫生本色,他的很多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隨筆,也都與醫學相關:或者是關於醫學從業者的生活,或者是關於疾病及其治療過程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的影響與帶來的變化,或者是直接從醫學解剖學的立場出發探討男女之間的差異及兩性相處之道。這一特點,最鮮明地體現在一系列隨筆集上。比如《欲情課》,便從精子、卵子的差別出發,講解男女對待情感的區別。
療愈
作家渡邊淳一與醫生渡邊淳一的區別在於,後者基本上是在實證的領域作出技術性的判斷與選擇,最多也就和病患聊聊天、鼓鼓氣。而前者需要抓住細節,考慮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上有疾患的一個人,其疾患產生的緣由,對病患及其家人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事件(患病)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時候,療愈的就不只是身體,甚至可以說最重要的不是身體,而是精神與情感。因為對作家渡邊淳一來說,病患的名字就是「人物」,文學創作不是簡單的技術分析,很多時候甚至需要他像人物一樣去生活。
在渡邊淳一的諸多作品中,《紅花》可以視作典型的療愈小說,書中28歲的女主人公冬子,因失去子宮造成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醫生的療愈,只需施行手術,保住冬子的生命。但是作家的療愈,卻需要讓她從術後「失去女人身份」的沮喪中走出來。因此,《紅花》的療愈,可以看作是作者獻給女性的讚美詩。
情色
不管渡邊是否樂意,「情色」都是他的標籤。美國作家諾曼·梅勒說「20世紀後半葉給文學冒險家留下的墾荒地只有性的領域」,這一點在日本作家身上尤為明顯。渡邊的寫作以兩性關係為主,不怎麼觸及性的社會意義,因此,他的描寫並沒有太多需要闡釋的東西。但也正因此,讓渡邊筆下的「性」,最具東方特色,也最具作為欣賞對象的「情色意味」。
諸多「文學冒險家們」在性的領域不倦開墾,卻多把「性」當成巨大的隱喻,不斷往裡面填充。但渡邊筆下的人物,再極端,性也只是獲得愉悅的途徑。就算是《失樂園》裡的久木與凜子,也只是陷入這種愉悅以及對愉悅的無止境追求而無法自拔。
此外,渡邊的作品為我們認知日本人起到豐富作用的內容,也有糾正我們對日本人認識誤區的作用。
中國情緣
曾經多次來訪中國
渡邊淳一多年來一直與中國讀者保持著緊密的互動,自1998年文化藝術出版社首次引進《失樂園》開始,其作品多次被引進國內,深受國內讀者喜愛,他本人也多次訪問中國。
2003年9月,應文化藝術出版社邀請,渡邊淳一訪問北京,為其文集《渡邊淳一長篇經典全集》宣傳。2004年、2007年,渡邊淳一還兩度造訪內地,為其新作宣傳。
2010年,《失樂園》全譯本引進中國。目前磨鐵圖書已出版了渡邊淳一作品《無影燈》《光與影》《何處是歸程》等16冊,其中包括作者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再愛一次》。渡邊淳一每次來到中國總能引起媒體巨大關注,而他的作品也屢屢登上國內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失樂園》《男人這東西》《鈍感力》《愛的流放地》等書名也都借著「渡邊淳一熱」躍身為媒體流行語言。
日本文學專家、渡邊淳一多部作品譯者竺家榮在《失樂園》譯後記中說,渡邊文學最早介紹到中國是在1984年,但真正為我國讀者熟知,是1997年《失樂園》的引進。而後,渡邊的作品大量譯介到中國,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讀者所認可和接受。
「由於種種原因,此類情愛文學的創作與研究在當代中國一直處於缺失的狀態,究其原因,恐怕與相對於鄉土文學而言的都市文學的薄弱,以及中國文以載道的傳統創作理念、性愛文學不登大雅之堂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有關。無論怎麼說,渡邊淳一的情愛文學在中國暢銷不衰,起到了某種填補空白的作用,可以暫時滿足讀者的此類需求。作為譯者,我期待中國讀者能夠從中獲得美的享受,以及對於人性、愛情的關注與思考,也期待看到渡邊淳一先生新的佳作問世,也希望渡邊淳一的優秀作品能夠更多地翻譯成中文,並繼續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竺家榮說道。
這也許正是渡邊淳一作品在中國受歡迎的原因。(本版編輯整理)
【追憶】
@柏小蓮V(南方周末專欄作者):我最後一次看渡邊淳一的小說是《飛往巴黎的末班機》,我最後一部看的渡邊淳一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是《雲之階梯》,去年一部收視很不好的日劇。
@老記生涯V(北京電視臺記者劉愛民):想起2007年在東京他的工作室採訪時,他說: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形態。他的作品有強烈的生命氣息,兩性關係中的愛、欲望、死亡……他也是作品翻譯成中文最多的日本作家。
@莊婧V(陽光衛視《陽光書坊》欄目製片人):2010年春他為《失樂園》中文版來中國,出版社邀我去對談。正好趕上我那時休假,於是請同事去代為訪問。休假回來同事帶給我一本老先生籤贈的《失樂園》,我欣然收下在假期裡開讀。讀完覺得錯失與老先生面對面真是遺憾。
@連三月V(讀客圖書編輯):第一次看渡邊淳一的書是《魂斷阿寒》,我還在高中,那是第一回對寫作手法有了認知,頓時悟了《蝴蝶夢》,過了很久,只有《慶餘年》中的葉輕眉能給我同樣的感觸了。
1933年
出生於日本北海道。
1965年
渡邊因《死化妝》獲得「新潮同人雜誌獎」。憑藉小說《心臟移植》等4次獲芥川獎及直木獎的候補。
1969年
辭去札幌醫科大學講師一職去東京。一邊兼職當醫生,一邊創作。
1969年
1970年
曾在《產經新聞》連載《正午的原野》。
1970年
渡邊憑藉作品《光與影》榮獲直木獎。
1996年
渡邊發表的作品《失樂園》,描寫了一段男女的婚外戀情,並被翻拍為電影、電視劇。
2003年
接受由日本政府頒發的「紫綬褒章」。即使年過古稀,還繼續出版《愛的流放地》《鈍感力》等作品,後又成為直木獎的評委。
【渡邊淳一代表作品一覽】
《失樂園》
渡邊淳一最具知名度的作品,因為同名電影的傳播而具備廣泛聲譽。
《愛的流放地》
渡邊淳一另一部又因其對於男女「終極之愛」的描繪而成為轟動一時話題的作品。
《男人這東西》
據說,這是渡邊淳一依據自身親身觀察與體驗寫出的作品,此書所到之處均發起話題性影響力。
《遙遠的落日》
這是渡邊淳一創作過程中花費時間最長、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為滿意的作品之一,常被稱作醫學小說,小說因此斬獲1980年日本第十四屆吉川英治文學獎。
《泡沫》
渡邊淳一透過女主角的口告訴讀者——性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該享受的時候請享受,該放手的時候須放手。
《紫陽花日記》
一個是婚外情,一個是偷看日記,讀者跟著渡邊淳一的敘述,與主人公一起,懷著忐忑而難以抑制的激動,一次又一次翻開妻子的日記本。
(本報記者馬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