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清晨,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突然警鈴大作,幾百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狂轟濫炸。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鐘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
次日,日本向美國宣戰!
彼年12月,美國已經準備沉浸在聖誕節的夢鄉中,街上的聖誕樹早早就立了起來,通過販賣武器的積累,美國已經成為彼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彼時高傲的美國人怎麼能接受被如此羞辱,總統羅斯福隨即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講,正式向軸心國宣戰!
下定決心的復仇!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立即反擊,時任中校的吉米·杜立特就曾派出16架B-25米切爾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等多地的軍事設施,但是幾次的轟炸由於當時轟炸機的性能原因只具備象徵性意義,對日本所造成的實質打擊非常有限。這幾次的撓癢讓日本不痛不癢,美國怎能甘心!
美國參戰後,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亨利·阿諾德要求美國的空中主力--波音公司加緊研發出能適應作戰需求的高性能飛機,研發飛機的周期被大大縮短。終於,於1944年,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之一--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研發成功!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燃燒彈空襲的主力。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其設計和製造總共耗資30億美元,大大超過曼哈頓計劃的19億美元,是戰爭期間最昂貴的項目。
進攻!進攻!
美空軍首次來自襲擊是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轟炸機空襲東京,意欲進行一次白天的精準轟炸。可是美軍發現竟然找不到轟炸目標。
美軍在歐洲曾使用日間精確轟炸戰術,但在日本並不適合此戰術。主要原因是日本工業與德國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區的小作坊生產零部件和預製件,再送到大工廠進行組裝。白天高空精確轟炸根本無法摧毀星羅棋布的小作坊,也就無法有效地打擊日本軍事工業。
那就不得不改變策略了。
真正的人間煉獄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少將被任命為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軍的指揮部發出了將「試驗性」燃燒彈空襲提到了優先位置的新命令。
美軍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對東京採取大規模燃燒彈攻勢,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拋下大量凝固汽油彈(Napalm),把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毀。這更堅定了李梅實施大規模夜間火攻的決心。
在李梅的授意之下,美國的轟炸機拆除了很多自衛武器和彈藥,以減輕重量,並將載彈大量換成了燃燒彈,這使得轟炸機可以攜帶更多的燃燒彈,李梅將軍考慮到日本防空部隊夜間防空能力很弱,甚至「自作主張」地推遲了準備呈送華盛頓的攻擊時間,並很有魄力地決定承擔全部責任。
隨後在3月9日至10日,美軍開始執行「火牛」轟炸行動,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從馬裡亞納群島出發,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地毯式轟炸。 每架飛機攜帶六至八噸燃燒彈,燃燒面積可達6500平方米。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空襲時各轟炸機單獨轟炸而不進行編隊。不少的飛機為了多載炸彈而拆除了自衛機槍,僅保留了尾部的機槍。開始由兩隊B29轟炸機先行進入目標區,投擲M29燃燒彈,引發一個十字燃燒區,其餘轟炸機以此為標記進行投彈。
美軍轟炸過程中許多東京市民逃離出城。策劃轟炸行動的柯蒂斯·李梅將軍命令美軍頂住日本防空力量的壓力拋撒傳單,事先通知下一步轟炸的目標。這種做法不但較為人道,也能打擊日本國民的士氣。僅東京一地就有上百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出勤率不到從前的一半。轟炸東京及其他城市使日本戰時經濟陷入癱瘓。
數萬死難者都是因為燃燒耗盡氧氣而窒息死亡,尤以低洼區的東京市區最慘,著火、缺氧者爭相跳入河中求生,結果隅田河漂滿如木炭一樣黑的屍體。人們爭相躲入堅固的明治座劇院,院內窒息而死的屍體互疊有2米之高。當時日本本土空軍和防空軍已被摧毀,美國飛機如入無人之境;再加留京的政府醫務人員僅剩9名醫生、11名護士,完全喪失了救護能力。
1945年5月26日,500架B一29再來一次「掃尾」,往北部、西部居民區投下4000噸燃燒彈。燃油引起的大火自天而降,高樓飄浮在火海之中。從此東京成了「死城」,再也沒有多少好房子和健康的人可炸了,已經失去了轟炸的價值。
橫屍荒野
在那個夜晚,整個東京變成了一片煉獄,很多老百姓為了躲避突如其來的轟炸,躲進自家附近的淺土溝中,結果不是被燒成灰燼,就是在滾滾濃煙中窒息而亡。燃燒彈帶來的高溫,甚至融化了鋼製的橋梁,許多人跳進河裡,結果卻被活活煮死。在過去了許多年以後,一個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婦女回憶說:「我們仿佛身處煉獄,所有的房子都在燃燒……
就連在數千英尺高空的美軍轟炸機,在上升熱氣流的衝擊下,變成了急流中的桌球那樣上下起伏。甚至連機身都被燻黑了。據執行轟炸任務的機組人員事後回憶,很多人因為聞到炙烤人肉的濃烈氣味而嘔吐不止,但是驚駭之餘,美軍機組人員又深感欣慰:珍珠港的恥辱終於得到數倍的償還。
三月十日的東京大轟炸在戰爭史上是任何交戰國所遭受的最大災難之一。才一夜的功夫,B-29 就幾乎摧毀了東京中心十六平方裡的面積,將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築——二十六萬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築物——被炸成廢墟。據目擊者說, 在大火蔓延過來之前, 熾熱的高溫已經使整個防火線熊熊燃燒。混凝土建築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燒得一乾二淨,不留絲毫痕跡。人員傷亡慘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數比廣島或長崎在原子彈爆炸中死亡的人數還多。
戰後爭議
每次火攻過後,李梅都會授意美空軍向日本投放下次地毯式轟炸地點,幾次的火攻,極大的打擊了日本人的士氣,日本人看著滿地被燒焦的屍體,終於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原子彈的轟炸成了壓垮日本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看著人活活被燒焦的陰影,遠比原子彈來的更讓人感到絕望。
這次的轟炸行動是日本的拐點,號稱信奉武士道精神,寧死也要效忠天皇的日本民眾開始反對戰爭。
美國使用燃燒彈轟炸東京民居的做法,造成10萬人死亡,多數為平民,引起極大爭議,加上後來的原子彈轟炸引起的傷亡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這種戰略轟炸行為的目的主要是破壞日本生產戰爭物資的能力,以及降低日本人的士氣,在總體戰的理論中,這種攻勢是可以接受的行為。
美國對日本的戰略轟炸也引起了對使用燃燒彈的道德爭論,策劃轟炸行動的柯蒂斯·李梅後來也指出如果美國戰敗,他本人肯定會被控犯下戰爭罪行,但他也認為這次轟炸使日本的侵略戰爭提前結束,從此間接減少了人命傷亡。
日本國內對美國的這種慘無人道的轟炸極為痛恨,盟國方認為,日本人在重慶大空襲中率先以平民為目標,並首先使用燃燒彈。最終交戰雙方都接受了此種戰法,是對等的戰爭行為。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此次對日本的燃燒彈轟炸是應該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