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苑一枝梅:中國美術學院李梅教授

2020-11-29 頂層藝事

《時間的底色》李梅紀錄片

李梅,1965年3月生,198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現任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InSEA藝術教育學會會員、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學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等。

李梅在埃及紅海邊寫生

教學科研

李梅教授自1987年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後,一直從教至今已有30多年,在教學、科研、創作方面成果豐碩。陸續出版個人著作《時間的底色》、《或遠也近》2部、著述高等藝術院校美術學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藝術考察與採風》1部,並獲浙江省「十二五規劃」優秀教材、合作主編學術《藝行塞上-敦煌藝術研究文集》和 《美育踐行——藝術治療教育行動研究》共2部,獨立撰寫如《高校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課題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性思考與探究》等教學與學術研究論文發表和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共20餘篇,專業主要從事美術教育理論與藝術創作教學研究。

李梅《九宮風荷》裝置作品 900cm×900cm×70cm 2012年

李梅《殤系列1、2、3》水彩170×75cm 2014年

主持和參與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研究項目10餘項。主辦「第三屆世界華人美術教育大會」國際論壇會議,先後參加國際國內重要學術會議20多次。學術論文獲教育部科研論文評比「二等獎」和省級科研論文「一等獎」。獲得省級「優秀教師」和省級「三育人」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987年至今,多幅版畫、油畫、水彩及裝置作品參加在法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的國際展與國內展,共計50餘次,多次獲得全國和省級獎項,多幅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和私人美術館收藏。曾先後赴俄羅斯、法國、日本研修,並赴歐洲及東南亞國家進行藝術考察、寫生創作和舉辦展覽。

教室授課場景

李梅教授多年來指導本碩學生參加國內外展覽獲獎多項、畢業展獲院金獎、銀獎、銅獎和崇麗獎等多項。指導學生省級大學生課題立項達20多項、指導學生發表論文20餘篇,指導學生參加全國鄉村社會美育設計大賽獲金獎、銀獎多項。多次帶領學生參與國際國內美術教育學術研討會議,並在會議發表演講。所帶學生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省級獎學金,多次獲評省級優秀畢業生、十佳大學生和年度人物。

著述出版

《或遠也近》

《時間的底色》

《藝術考察與採風》

《藝行塞上-敦煌藝術研究文集》

《美育踐行:藝術治療教育行動研究》

學術交流

李梅教授先後赴俄羅斯、法國巴黎藝術城藝術研修,併到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藝術考察,進行藝術創作研究和美術教育調研。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赴日本各省和地區藝術考察與創作展覽交流和寫生,並在東京美術館舉辦公共藝術作品展。赴馬來西亞、泰國藝術考察與創作展覽交流,在馬來西亞擯城美術館參加中國水彩畫家邀請展,在泰國清邁等地寫生。赴日本新瀉國際藝術教育學院短期藝術研修,研究水彩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理論,舉辦畫展。受國家委託和代表學院赴越南和柬埔寨進行國際交流訪問與考察採風,李梅教授的水彩作品《誼香清遠》被作為國禮贈送給東協十國領導人。

李梅在義大利佛羅倫斯

李梅在法國巴黎橘園美術館

李梅在新疆採風

人物評價

李梅是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書、畫畫和寫作於一身,30多年的教齡使她不僅具有豐富的藝術教育教學經驗和豐厚的教學與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勤奮耕耘使她這些年的專業創作得到長足發展,有著自己獨到而不同凡響的建樹和智性思考。她的「寫就是畫」、「畫就是寫」理念,讓她多年的繪畫和寫作,聚沙成丘,壘磚為塔。2012年李梅用她的優美文字和匠心思考,寫作並出版了著作《時間的底色》,2016年出版了著作《或遠也近》,書中字裡行間,道出的正是她執著堅守的藝術創作和心路歷程。

李梅水彩《荷韻系列之一》 80×80cm 2019年

李梅水彩《荷韻系列之二》 80×80cm 2019年

李梅水彩《荷韻系列之三》 80×80cm 2019年

李梅油畫《巴黎的街燈》 28×23cm 2007年

李梅水彩《回山雨季》 76×56cm 2009年

關於「時間的底色」,按李梅的說法是:生活即日子,時間串聯著日子,裡面有我們的生活和色彩,日子隨著時間推移,顏色也在層層浸染、疊加和調和,不再如原先那樣鮮豔奪目但更加醇厚,奪目的色彩不再距離你很近但很值得回味。

李梅水彩《觀》 77cm×54cm 2015年

李梅水彩《姿》 48×36cm 2008年

說到生活和日子,李梅的藝術工作室「梅開居」位於轉塘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附近。工作室是由廠房改建而成,形似LOFT,有高高的屋頂和8扇大窗,讓空間顯得異常通透明亮,坐在房間裡能分明感受到太陽光隨著雲捲雲舒變得忽明忽暗,映照在畫室牆壁上,也撒在人的臉上,溫暖而恬靜。院子裡種滿了鮮花異草,宛如進入了與自然同呼吸的百草園;籬笆上的絲瓜、黃瓜、南瓜綴滿果實;松鼠在樹幹上跳躍、幾隻斑鳩圍著荷花缸喝水、小狗在追逐幾隻青蛙、淺草裡偶爾會有刺蝟的身影,這是在城市的樓宇裡所不能體會到的真實自然狀態,更是啟迪李梅繪畫創作的源泉。她在養花種草中了解花草植物的四季與生長規律,深悟其中蘊含的教書育人哲理,從大自然萬物生息綿延中獲得人生啟迪,通過藝術創作詮釋其深刻的生命內涵與哲理。這不僅反映了她的人生觀,也富含了她在教育崗位堅守的生態式教育觀、更反映出她執著的藝術創作觀。

李梅《聽雨系列之二》版畫 150×60cm 50×40cm 2004年

李梅《山裡紅》水彩 77×55cm 2008年

李梅水彩《疙瘩花開》112×76CM2009年

李梅《象山幻象1》水彩 2014年

李梅的水彩作品是在用畫筆與心靈進行思考,並與自然世界進行關聯,不是站在遠方觀察和描繪,而是回到本體的探究,將自己的心性理悟與世界緊緊相連,全身心體驗生命存在與內在律動,用洋洋灑灑的文字勾勒出的一幅幅作品,是關於一個人的生活、工作和思考,是在大生活裡對藝術的執著探索。以時間為主軸,隨著時間的推進,那些或鮮豔或沉靜的生活中的顏色,逐漸成為她藝術智性思考的渾厚底色。

李梅《日子》水彩 40×40cm 2015年

李梅《馬來西亞吉藍丹村莊》水彩 35×46cm 2011年

品讀李梅水彩作品就如品讀她寫的文字,最深的感觸是她的自然、隨性和詩性、性格的爽直和知性、內心的細膩和畫面的寧靜。如水彩作品《觀》,一荷觀世界,讓人有直抵心靈深處的空靈,那是對自我的剖析和心靈叩問,是對世界的人生求索,是傾訴、傾聽,更是思考與反思。同時展出的大型裝置作品《荷問》,荷花本在殘冬季節會花去莖留,枯莖垂首,如問號般的向虛空發問,而李梅用親手軋制的800枝色彩華麗斑斕的蓮蓬來映襯荷的枯萎,想表達的是生命在枯萎背後的重生。

李梅《雞冠花》版畫 60×60cm 2001年

李梅《金色童年》水彩 55×36cm 2012年

這些年,李梅先後赴俄羅斯、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近20個國家進行藝術考察、學習深造和藝術創作。分別在巴黎、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國舉辦個人作品展和系列水彩作品邀請展。2007年,李梅公派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學習研修,並著述了25萬字的《或遠也近》一書,無論是博物館的藝術品,還是街頭藝人,老街古巷,都能觸發李梅的酣暢神騁。尤其在李梅筆下:「夕陽餘輝盡灑古城,一切都漸漸籠罩在暮色中,有幾條飛機划過的白線印刻在湛藍的天空,如綿長的思緒浮遊在眼睛裡,慢慢的移動和變化著形狀,一會兒又消散開去」。再如:「恍然間感到羅浮宮小凱旋門上的戰馬雕像會凌空奔馳,會覺得這巴黎的鴿子是懂人語、會讀書的,也許它還會畫畫」。李梅不僅對藝術敏感,文採也頗佳。這本著作的背後其實透露出的是她強大的對藝術執著而敏銳的思考。

李梅《暗香》水彩 32×41cm 2009年

李梅 裝置作品《問荷》局部 250×250×150cm

李梅在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行走,不僅積蓄滿滿的文字,更多的是沿途的藝術創作積累。如,《荷塘秋問》、《風荷》、《凡爾賽夕陽》、《路燈》、《老牆藤蔓》、《法國鄉村風景》、《阿維拉古鎮的夕陽》、《比基尼胖女人》等作品,在畫布畫紙的方寸之間不斷交疊著她的探索和嘗試,可以強烈感受到她與自然萬物的親近與融入,以最直接的詩性方式,在藝術表現形式的探求中,追求屬於女性的獨特視角、語彙和境界。

李梅 裝置作品《問荷》250×250×150cm

李梅 《花之語》水彩25×25cm 2009年

李梅的母語是她一直在堅守和追求的版畫,但她也在水彩、油畫、版畫、國畫以及裝置等鄰域的刀鋒上遊走與沉思,她的水彩亮麗而通透淋漓,油畫潑辣和耐人尋味,水印木刻簡約而樸茂,裝置作品震撼而融化內心。仿佛一直在嘗試用不同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對生活和藝術的真切感悟與敬意,執著而沉靜,激情而真性。

李梅《殘荷聽雨之一》 版畫 150×60cm 2004年

李梅《流風餘韻》版畫 1996年

李梅《風荷瘦》水彩 25×25cm 2009年

李梅《羞澀》水彩 48×36cm 2010年

李梅《越南柬埔寨拾印系列之七、之八》水彩 15×15cm 2016年

李梅《殤系列1》水彩 2014年

無論在李梅的作品和書籍文字裡,都帶著強烈的藝術與超越藝術的人文情懷、人文思考和智性反思,是在從更寬廣的大生活裡追尋藝術的本質存在與繪畫再現的意義。展示在我們面前的作品,不僅僅是眼前之物,更多的是人生漫漫旅途中的熠熠閃爍的心靈交匯和深切體悟的重現,是綿長人生的不斷回味,讓生命瞬間的「發現」成為物我兩忘的深度交融。閱讀她的畫和文字會使人豁然開朗,如同我們閱讀李梅的朗朗笑聲和豁達灑脫的情懷,是一種觀物、拾物、悟物和載物的「觀物繪心」和「畫外之境」的優秀品質的最佳呈現。

相關焦點

  • 「秦腔一枝梅」李梅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作為15名先進工作者中唯一的一位文化藝術領域的代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梅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李梅表示:「這一榮譽的獲得,離不開陝西省委省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對戲曲研究院發展及個人工作上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戲曲研究院全體幹部職工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設立「雨田獎學金」
    今天,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舉辦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美術學院「雨田獎學金·2019屆優秀藝術作品」在逸飛樓大廳頒發,期望學生不忘從藝的初心,不斷拼搏取得更好發展。圖說: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雨田獎學金·2019屆優秀藝術作品」辦法 官方圖頒獎儀式現場,校黨委書記陳立民,校長周斌,原上海美協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教授張雷平,院務部主任李梅,美術學院院長朱剛,副院長石墨以及美術學院全體師生出席並觀禮。六位學生獲得該項榮譽。
  • 中國美術學院王曉明教授繪畫作品欣賞
    王曉明教授,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北大培文漢字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創作部主任,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學與水墨高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流行色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少兒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省大愛慈善基金會理事,浙江省手拉手愛心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
  • 說說中國的九大美術學院
    在中國有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八所獨立建制的專業美術院校,通常稱為"八大美院"。另外,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於1999年11月20日併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加上原來的八大美院,行業裡認可的美術學院共有九所。
  • 中國美術學院與西昌民族幼專籤訂「十四五」對口支援協議 助推涼山...
    12月20日,高校對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專工作推進會暨「十四五」持續幫扶西昌民族幼專籤約儀式在西昌舉行,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曹曉陽參會並代表學校籤約。  他指出,根據中央脫貧攻堅任務和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中國美術學院成立專項工作組,對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專的學科專業建設和校園文化的特色建構,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入選教育部第三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
  • 美術學院(中國電影視覺藝術研究院)導師介紹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任教以來,主要從事電影場景設計與虛擬空間設計基礎教學。與王硯晉教授合著有《電影美術製圖》教材,獲得院精品教材二等獎。主編電影美術設計參考書《楊佔加作品集》。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哥倫比亞芝加哥學院訪問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評審專家個人簡歷博士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電影電視虛擬空間設計專業負責人
  •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考研全知道
    三、中國美院藝術管理專業考研招生專業目錄(2021年版)四、中國美院藝術管理專業考研報錄比數據五、招生導師簡介1.金一斌金一斌,1966年11月生,浙江諸暨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7月起任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 中國美術學院舉行2019級開學典禮
    中國美術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錢曉芳、許江、胡鍾華、王贊、孫旭東、姜玉峰、傅巧玲、徐國強,各教學單位和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出席,黨委副書記劉正主持。、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教授劉海勇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祝賀新生們通過無數日夜的刻苦研習,過關斬將,考入中國最高藝術學府。他還就如何發揮自我潛質、開展學業對新生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以再返初心而明志履遠,二是以居敬行健而問道望境,三是以真誠為人而會通治學。希望新生們對藝術與生活飽有足夠的熱愛、感恩與真誠,讓中國美術學院成為積蓄自身學養、展露才華之天地。設計藝術學院2016級藝術設計學吳季蕾同學作為在校生代表發言。
  • 美術學院李薇教授作品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並被...
    美術學院李薇教授作品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並被永久收藏清華新聞網3月11日電 近日,清華美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系教授李薇作品《新中裝》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展出並被永久收藏,作為常設展品展出。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畫的畫,機緣巧合,到了我的手裡,哈哈...
    陳輝 :1959年生於安徽合肥,1985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院學位分委員會委員,基礎部主任,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美術分部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仃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博士後基金評審專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
  •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梅面向社會收徒傳藝
    「俏『梅』迎春 共享經典——李梅從藝40周年原創精品劇目展演活動」將於牛年新春率先拉開此次系列活動的序幕。為更好地傳承、發展陝西地方戲曲,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梅特面向社會開展收徒傳藝。
  • 【中國八大美術學院排名】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中國美術學院排名:中央美院、 中國美院、 魯迅美院、四川美院、 廣州美院、 天津美院、 西安美院、
  • 【中國評畫】八大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作品欣賞
    1999年本科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2002年碩士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油畫專業並留校任教,2011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第一工作室主持、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浙江省油畫家協會副秘書長。
  • 【2809期】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啟色詩意山水畫
    李啟色  現為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理論研究與創作碩士研究生導師,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中心評審專家,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畫家。  《秋牧》
  • 中國建築藝術之美展覽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7月16日,「見微知著-方寸之間」中國建築藝術之美展覽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四川美術學院綠色設計研究院、香港維岸畫廊主辦,並得到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融創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世遺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四川美術學院和蘇州世界遺產與古建築保護研究會等機構的大力支持,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立端與香港維岸畫廊行政總裁鄧良軍共同擔任策展人
  • 義大利都靈美術學院中國區預選評估時間定啦~
    義大利都靈美術學院中國區預選評估時間終於定下來了,就在7月31日,全國【線上考試】模式,開心到飛起~本次預選考試即針對2021-2022學年在義大利入學語言課程的圖蘭朵計劃生。通過預選評估考試的學生可獲得【預錄取通知書】,獲得預錄取的學生進行義大利語學習和義大利教授藝術專業大師課進修,在義大利參加入學考試併合格後將進入學校就讀。 都靈美術學院美術館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來說,如果院校有屬於自己的美術館那是相當酷的一件事——說的正是擁有自己美術館的都靈美術學院。
  • 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郭志剛教授繪畫作品欣賞
    郭志剛1965年生於陝西,祖籍商州,九三學社社員,曾在中國湖北多所大學任教,現為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教授。
  • 美術學院雙聘教授李象群作品榮獲第56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
    清華新聞網6月24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雙聘教授李象群雕塑作品《王盛烈》榮獲 FACE2020 第56屆英國肖像雕塑協會年度展「希瑟利美術學院獎」,這是亞洲首位雕塑家榮獲該獎項。同時該作品獲評由倫敦希瑟利美術學院校長韋羅妮卡·裡克斯(Veronica Ricks)評出的展覽「最佳展品獎」。
  • 中央美術學院蘇百鈞工作室
    198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留校任教。2003年作為重點人才引進調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現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兼任中國工筆畫學會藝術顧問、 全國美展評審委員。名師介紹晚唐以來,花鳥畫賡續不斷,從容精進,以曼妙綺麗之美盡展中華文化的優雅情致。
  • 「實驗場·新課堂——2019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舉辦開幕式
    、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日本衝繩縣立藝術大學、中國臺灣藝術大學共同協辦的「實驗場·新課堂——2019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舉辦開幕式。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正,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院長周武,2019亞洲當代陶藝交流展韓國組委會會長、淑明女子大學崔智挽,韓國陶藝家禹寬豪,韓國Clayarch金海美術館館長崔禎恩,日本衝繩縣立藝術大學教授、附屬圖書館藝術資料館館長森達也,日本衝繩縣立藝術大學教授山田聰,中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副教授、陶藝工作室主持人梁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