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雲旅遊#大家好,不著調的城市的智慧又來了,愛好旅遊,每次出遊回家就變宅男寫文了,也屬於宅家一族吧,有時也在想,其實旅遊也是一種生活。圈子裡的朋友有建築大哥,有上學學生,也有和我一樣的打工者,還有企業老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相同,下面還是看文章表達對生活的態度,也帶大家從網上看文雲旅遊吧。2020年的五一勞動節已過去一半了(建議就近遊,不建議長途)。
今天寫點什麼呢,就寫點錢幣吧。下面圖片是旅遊到天津楊柳青古鎮所拍攝的地面錢幣圖片,也帶大家了解下古代錢幣。看到這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打算在家裡翻箱倒櫃,看能不能找到一枚此類古錢幣。
自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便下令鑄行「乾隆通寶」、「乾隆重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當十當百當千,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
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唐太宗勵精圖治開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宋元通寶是宋代的第一種鑄錢,鑄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錢式沿襲「周元通寶」成規,為小平錢。錢文對讀,是國號加寶文的國號錢。後宋太祖傳位於弟宋太宗趙光義即位,於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鑄「太平通寶」錢,錢式同「宋元通寶」。
永樂通寶是大明王朝於永樂年間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朱棣即位後,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出於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永樂九年又差官於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於對外貿易和賞賜。
清高宗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裡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闢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而不只是為避諱他自己的名字,以後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開元」,意指開闢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後,改稱「寶」、「通寶」、「元寶」等。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錢文模式和十進位衡法。
康熙通寶有小平及當十大錢。錢文真書體直讀。除寶源、寶泉二局以滿文紀局外,各省均以滿漢字紀局名,穿左鑄滿文,穿右鑄漢文。各省鑄錢均為小平,折十大錢為寶源局所鑄,面文離郭隔輪,背滿文寶源列穿左右。幣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銅錫合金,通稱大白錢;也有紅銅及黃銅的省局鑄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朝代的變更,古代錢幣也隨之悄然的流失,逐漸的減少,並且古代錢幣有著不可複製的特性。溫馨提醒各位,古錢幣乃是我國重要的文物之一,通過銀銅機制幣的研究了解,可反映出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且像這種處於特殊的歷史時代背景,更是值得收藏與研究。
文章也就先寫到這,記得關注,帶你一起雲旅遊。你也可以留下評論,喜歡的可以收藏。留下你對文章的觀點與建議,給那些旅遊與收藏的朋友有一個很好的規劃。我也好改進。圖片就不展示了,回頭會發圖集,大家可以去那裡欣賞文章中提到的景點。很多網友和粉絲說開頭與結尾都一樣啊,想和大家說的是中間內容更精彩。記著,還是那個不著調的城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