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錢幣成了北魏的?初中生指出歷史教科書錯誤

2020-12-22 半島晨報

宋徽宗的宣和通寶怎麼「跑」到了北魏?

今年暑假期間,顧則行翻看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地圖冊》(第一冊) 第19課時,發現了古錢幣照片與說明不太符合平日知識。

他查閱相關資料,請教了專家後,提出了教科書用圖有誤的質疑。該教材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和中華地圖學社出版,其責任編輯確認後表示,確實有一點不妥,會考慮在明年修改教材時將這一處圖文刪掉。

顧則行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中考發布」微信公眾號

顧則行是上海光華中學七(3)班學生,在學校老師眼中,他是個愛好廣泛,性格陽光,能輕鬆駕馭各學科學習的「小學霸」。

暑假時,顧則行翻看《中國歷史地圖冊》(第一冊)的第41頁時,看到引用了兩枚古錢幣照片,文字標註為「北魏孝文帝時期的銅錢太和五銖和宣和通寶」。

直覺告訴他,宣和通寶的「宣和」不是北魏孝文帝的年號,他立即上網查了宋徽宗、北魏孝文帝的年號,同時還查閱了其他古錢幣書籍,確認「宣和通寶」是宋徽宗時期所造。

顧則行質疑的古錢幣圖文

是教科書的備註錯了嗎?為此,他向上海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錢幣學會第七屆理事傅為群求證。傅為群直言「這是個硬傷」:「如果具備一些錢幣學方面的知識,就能發現這個明顯的錯誤。『宣和通寶』不是北魏孝文帝時期的貨幣,書中配圖和說明都錯了,中小學教材更需要科學嚴謹。」

傅為群表示,北魏孝文帝年號有延興、承明、太和,沒有「宣和」。宣和,是北宋宋徽宗第六個年號。宣和通寶錢鑄於宣和年間(公元1119年至1125年),有青銅、鐵兩種材質。宣和通寶有小平錢、折二錢等,面文「宣和通寶」,有楷、隸、篆等書體,對讀。

傅為群還引導顧則行關注圖片左面錢幣「太和五銖」的文體,看看有何不妥。由此,顧則行又發現了一個小細節——「太和五銖」上「太」字的筆意寫法有點怪。

在傅為群指點下,他查閱了華夏古泉網圖庫,以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一書中的圖片,發現「太和五銖錢始鑄於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青銅質。面文『太和五銖』,篆書,對讀」。

「我比較了有關的圖譜,發現教科書中的這枚古錢『太』字在字體、鏽色上也有些可疑。」顧則行說,最近,傅為群鼓勵他寫一篇小論文,分析教科書上的這個小問題,建議教科書中插圖註明博物館或藏家名,既有利於嚴謹考證,也可供感興趣的小朋友前往參觀。

中華地圖學社《中國歷史地圖冊》(第一冊)的責任編輯張懷表示,將「宣和通寶」這枚古錢幣放在孝文帝時期確實有一點不妥。他在收集資料編輯教材的過程中發現,宣和通寶錢幣在孝文帝時期存在過,只是時間很短。「宋徽宗時期的宣和通寶給大家的印象很深,是公認的,而孝文帝時期的宣和通寶可能存在爭議。」

張懷表示,作為教材,內容應該是權威的、公認的,接下來,他會考慮在明年修改教材時將這一處圖文刪掉。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對宋朝評價很高,然而教科書的評價卻很一般?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上教科書上對宋朝的評價也沒有說的那麼差。可能因為一些史學記載敘述。宋朝在我們眼中是一個積貧積弱、冗官冗員、重文輕武、喪權辱國、奸相當道的朝代。《中國史綱要》首先是一部歷史教科書,而不是一部學術著作。在教科書中不管編者願意不願意,他都有責任要把自己的觀點與官方的意識形態保持一致。這裡還要補充一個事實,那就是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曾經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 遼國自白:我封印了遊牧民族的侵略性,你宋朝卻打開魔盒自取其辱
    對於宋朝的決定,遼國也先後派出使臣前來遊說,「今天大宋圖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豺狼之邦,日後會大禍臨頭」,遼使的話很直白,指出宋朝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為了讓宋朝清醒,遼國甚至屈辱地將宋遼兄弟之國降為伯侄之國,遼國甘願自降身份當侄子。但是,宋朝拒絕了遼國示好,鐵了心與金國結盟,成功滅掉了遼國。
  • 宋朝熱:被歷史低估的「幸福朝代」
    有人傾慕大漢風骨,有人嚮往大唐氣象,但多數網友希望穿越至宋朝——儘管處於非國力鼎盛期,但打開《清明上河圖》捲軸品一品,柳岸長堤、望樓飯鋪,橋頭觀水、小憩閒坐的人們是如此怡然自得。如果有一份「幸福朝代排行榜」,宋朝一定榜上有名。電視劇《清平樂》細膩再現了宋朝從朝堂宮廷到街頭市井的獨特魅力,引得歷史愛好者開啟在線「科普」追劇模式。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兩宋時期錢幣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亦有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期。 經濟、文化如此發達的宋朝,它流通著什麼樣的貨幣呢?又有哪些精品呢?
  • 買遍亞洲和東非的宋朝銅錢,是被什麼力量推上了國際貨幣的地位?
    其中發現了漢代及新莽、隋唐、遼國和南北宋等各個時期的古錢幣,其中遼國錢幣僅有4枚,南宋錢幣有6枚,北宋銅錢的數量則多達10846枚,佔到所發現錢幣總數的88.2%。這兩處遼、金時期古錢幣窖藏的發現,說明當時在遼、金境內有著大量宋朝銅錢的流通,也可以說遼、金市面上是以宋朝銅錢作為主要流通貨幣,而同時期的西夏也是這種情況。
  • 錦繡未央火了~北魏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電視劇中的人物歷史上真的有麼?李未央如此傳奇,北魏時期真的有這麼一位奇女子麼?今天徐老師(微信:13466584855)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北魏的歷史。5.文成帝(440-465)    452年即位在位14年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孫,他在位時北魏國力開始下降。死於465年,時年26歲。
  • 兩百多年的大唐盛世,從一枚錢幣說起
    由於唐朝官方通貨控制得當,錢幣做工比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愛。從此開始直到宋朝改鑄宋元通寶,開元通寶竟流通了300餘年!開元通寶作為中國曆上「五帝錢」之一,代表著盛唐的繁榮昌盛,也見證了晚唐的變遷沒落,可謂極具歷史文化價值,而且存世量極大,是錢幣愛好者接觸古幣收藏的入門錢幣之一。
  • 北宋錢幣有哪些材質?怎樣辨別?
    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據考古研究發現,宋代錢幣種類繁多,北宋的錢幣主要有以下四種:銅錢為主,另有白銀,鐵錢以及改變歷史的紙幣「交子」。
  • 宋朝古錢也是文物,但是為何還不如廢紙值錢
    其實當時我也很迷,為何古老歷史的宋錢還不如廢紙呢,去查了一下,確實有些宋朝的價值只有0.5元起,沒看錯這是幾百年古董的價格,但是宋朝也是幾百年的歷史了,並且不是越老越值錢嗎,宋朝如果不值錢,難道清朝的就更值錢。
  • 歷史時光機·第五期 北魏滅燕
    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時光機的第五期,我是舍人不二。 今天是12月8日,如題今天咱們來聊聊慕容復心心念念想要復闢的大燕是怎麼被滅掉的。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可能看到魏和燕這樣的字眼,會跟春秋戰國搞混,這裡我們先大致說下歷史背景。
  • 台歷史學者批新版歷史教科書為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在新學期投入使用,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歷史學者30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新歷史課本中存在大量違反史實的「去中國化」內容,未來10年會有400萬學子受影響,他們呼籲高雄市長韓國瑜等2020參選人表態,若當選是否會廢除新課綱。
  • 宋朝的「一千貫」是多少錢?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看完你就知道了
    不過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實際上「一貫錢」這樣的稱呼一般都是官府所定錢幣計數單位的稱謂,可以說成是「官稱」,在民間一般來說很少使用到「一貫錢」的稱呼,而是用「一吊錢」來表示!因此這樣說來的話,一吊錢實際上就是一貫錢的別稱,它們數量相同,只是稱呼方式不一樣而已。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歷史上各個朝代都有著神秘的地方,離我們近的朝代可能文字記載還較為詳細,各種古裝劇也都以「明」,「清」為主,很少涉及其它朝代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中國歷史上歷時很久,甚為輝煌的朝代「北魏」。北魏(386~557年),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改國號為大魏,建都平城。
  • 【看歷史】李未央的真實原型:北魏馮太后
    然而,歷史上北魏真有一個叫做李未央的皇后嗎?依據《錦繡未央》中的故事背景設置,李未央是北魏皇后。只是,她的角色應該是綜合了歷史上不同的原型併集於一身。 依史料記載中北魏有名的馮太后,既是李未央的最主要原型。
  • 我們為什麼愛宋朝?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冬梅評論 指出,《清平樂》不僅是她以「宋史研究者」身份參與討論的第一部電視劇,該劇也引起了許多學者頗具學術性的關注。她認為,這是因為受過高等教育又熱愛歷史的新作者進入了創作領域,使得這部劇有努力傳遞「有關宋朝的真實信息」的誠意。
  • 朝代劇101:宋朝應該為《清平樂》的爭議「背鍋」嗎?
    先不說拍了兩部漢朝劇的楊冪是被清朝劇捧成了角兒,其他家拍IP也少見這麼大爭議——2014年播出的《風中奇緣》改編自《大漠謠》,在立項後遭遇了歷史粉的大規模反對,最終修改了劇名及部分人名、地名才成功播出。2016年《霍去病》也是被歷史粉噴成了篩子,至今未能成功播出。於是從2016年以後,市場上的漢朝劇也越來越少了。(點此閱讀:魔改or戲說,歷史劇改編的邊界何在?)
  • 現在的初中生太牛了,把歷史筆記畫成漫畫,當年我缺個這樣的同學
    #漫畫#不信一起來看看這位初中生小夥,真心把對二次元的愛融入到三次元的生活裡,能把自家的歷史筆記畫成漫畫,有如此腦洞更有如此畫功,或許除了他估計也沒誰了?胡天智被點讚一則來自人民日報的消息,「初一男生將歷史筆記畫成漫畫」成為了熱點,更是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點讚,隨之製作了這個視頻來宣傳他的創新舉措。湖南長沙的這位初一學生胡天智,他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把知識點轉化成漫畫的形式記錄在筆記本上,創作了這一本「既生動又好記」的歷史筆記!
  • 訪談︱姜鵬: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
    他認為,「學者官僚」司馬光帶著極為實用的目的撰寫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帝王教科書」,而誕生了這部書的11世紀,則是中國古代政治最為文明、理性的時期。另外,關於宋朝的好些事,他覺得還有重新敘述和評價的必要。        澎湃新聞:梁啓超說《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康熙曾留下107條批註。為什麼它在歷代君主眼中有如此分量?
  • 歷史上最風流的太后:北魏馮太后的房事錄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權傾朝野的女人,她們或開明,或暴戾,但論起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我相信沒有人能與她相比。 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主人公,千古第一後馮太后。馮太后執掌北魏二十餘年,期間實行了大量社會改革,使得國力達到鼎盛,可以說,北魏的繁榮是由她一手打造的。
  • 古裝劇歷史錯誤能否被容忍?
    史學界通過對《木蘭辭》的創作年代及其內容進行考證,認為花木蘭所處時代大約在南北朝之北魏時期。《木蘭辭》中有「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一句,因此無論如何,花木蘭是北方人無疑。 不過,記者在查閱論文過程中,發現晉城古堡與福建土樓有相似之處,而晉城古堡所在地山西正是北魏統治的核心區域,那麼迪士尼預告片中的花木蘭祖居建築是否為北方的晉城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