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那麼你一定對《綠皮書》這部電影一點都不陌生,可以說自從2018年上映與來了,每一個影評人,每一家媒體,每一個知名作家都對《綠皮書》格外的推薦,那麼究竟是一部怎樣精彩的電影才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褒獎呢?難道他有哪些科幻特效嗎?還是請了哪些優秀的演員來演出呢?都不是,可以說《綠皮書》的成功是那麼的讓人意外,又是在情理之中。
和很多獲獎影片一樣,《綠皮書》所講述的也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它主要涉及到的兩點分別是美國的種族歧視以美國的階層歧視,這兩種現象直到現在依然是非常出名的矛盾點,在前幾個月美國的混亂就是因為種族歧視所引起的。
除此之外,這部戲的編劇也十分的有意思,他為了更加明顯的體現出這種矛盾的衝突點,所以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那就是在電影中由一個白人去服侍一個黑人,這在別的電影中是很難見到的。
而電影的名字《綠皮書》也是一件現實的東西,早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美國就專門為美國的非洲裔黑人提供了一份旅遊指南,這份代表了嚴重歧視的旅遊指南就叫做綠皮書。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這部電影吧。
首先先來介紹介紹一下這部電影中的兩位形象反差特別大的主人公,首先是白人託尼,他是一個沒有受過多少文化教育的人,不但貧窮,又面臨著長期的失業,生活狀態非常的差,更別說有什麼道德修養了,可以說他就是一個貪小便宜、粗俗、不講理的代表,可即使生活過成了這樣,他還是非常的歧視黑人。
而至於我們的另一位主人公,唐雪麗則完全不同於他,雖然是一個黑人,但是個人修養極高,擁有博士學位還是一個音樂家,相當富有情操,相當的優雅,而影片就是要以這種極度反差的矛盾點來展示影片。
首先在影片一開始的時候,託尼遭遇失業,急需一份工作來養家餬口,而音樂家唐雪麗呢,則因為要去南方巡演,所以急需一名合適的助理司機,所以經過協商,託尼和唐雪麗達成了協議。如果大家看過這部電影,應該對他們兩人相遇並且達成協議的這一段鏡頭特別的印象深刻,因為在這裡導演沒有浪費任何一個鏡頭,用了幾乎每一秒的時間來展示出雙方的特點。
而當兩人正式開始合作以後,兩人性格上的特點和不同就開始爆發了,託尼是一個喜歡用拳頭解決問題的人,過馬路不講交通規則,但是託尼本身有一個特別棒的老婆,這可能是託尼人生中唯一的一個亮點,而與他相反的唐雪麗,則非常的有涵養,甚至在和託尼出發之前還會專門徵求託尼老婆的意見。
在兩人上路之後,兩人因為一些觀點問題和生活問題多次爆發衝突,比如託尼想要抽菸的時候,唐雪直接拒絕了他,對此託尼非常生氣,但是又不能對老闆發火,所以託尼只能憤憤的吃掉了自己妻子原本準備給唐雪麗的三明治,這一點不但顯示出了託尼老婆的賢惠,也顯示出了託尼本身的孩子氣。
其實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一路走來雪麗經常向教育一個孩子一樣教育託尼,比如說教導他如何寫信寫得有深度(後來託尼寫的信,甚至成了託尼老婆炫耀的東西,每次和朋友在一起,都要拿出來朗誦一下),如何改掉生活中的壞毛病,甚至還會教他認識音樂,他認為託尼是一個可造之材,而託尼也確實沒有辜負雪麗,讓雪麗滿足了當老師的願望。
在影片的最後,也有了一幅感人的畫面,託尼為雪麗拒絕了別的高薪工作(雪麗都感動哭了),而在聖誕節的時候,雪麗也來到了託尼的大家庭之中一起過節,氛圍其樂融融。不得不說,導演還是希望美國的階層衝突和種族衝突逐漸消失,所以才會安排這樣一個結局。
雖然結局是圓滿的,但過程卻是非常曲折的,在這部劇中,可以說處處都顯示出美國整體階層對於黑人的歧視,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即使像唐雪麗這樣一位看起來高高在上的音樂家,依然是白人所看不起的。
比如說他來到南方演出以後,進入服裝店被禁止消費,甚至在演出結束後還被要求去使用像奴隸一樣的廁所(這是赤裸裸的侮辱),可以說唐雪麗如果不是身邊有託尼,他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而託尼身為一個白人也很好地保護了唐雪麗,甚至為了他,還動手打了別的白人,所以說這應該是唐雪麗人生中最溫暖的時光了。
其實導演想拍這部電影的思想很明確,一方面他為了體現出美國現在仍然存在的階層衝突和歧視,尤其是在美國南部這個奴隸園誕生的地方,這種種族上的歧視更加的嚴重。
但同時,導演也表達出如果想要解決這些衝突,其實只是轉變觀念就可以了,比如說為唐雪麗打工的託尼,一開始他本身也特別的歧視黑人,但隨著和黑人相處的過程中,他慢慢接受了唐雪麗,並且改變了他很多,比如說他帶著他吃炸雞,這是雪麗人生中第一次吃炸雞,讓託尼讓他受到應該有的尊重。
當然了,也有人說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利用唐雪麗暗指已經去世的偉大藝術家麥可傑克遜,雖然麥可傑克遜後來因為皮膚問題變為了一個看起來很白的人,但從始至終他一直都是一個黑人,即使像麥可傑克遜這樣光輝的人,依然要受到很多人不公平的待遇,在電影中有有一個場景,那就是雪麗一個人在喝酒,孤苦伶仃,而託尼的及時出現才讓他開心了起來,但是真實的麥可傑克遜卻沒有這樣一個人,他至死都是非常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