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創業死法,實際是在談活法。真正的死法可能有一萬種,但真正的活法只有一種,就是衝過這一個個陷阱。即使手中有最完美的攻略,你也必須向死而生!
死法一:公司控制權落榜
IT在線教育網站「泡麵吧」因團隊內訌,在獲得A輪融資,只差籤署最終協議之際,三個創始人一夜分家。聯合創始人之一的俞昊然表示,A輪融資並未受到影響,只是延後2個月。
泡麵吧原本是俞昊然在美國讀書時的一個項目,他起初確乎按照項目方式來運營,對公司管理、股權等問題並沒太多概念。由於長期在美國學習,俞昊然主要遠程操控泡麵吧,聯合創始人王衝、嚴霽月成立公司並逐漸成為實際控制人。據俞昊然所言,公司註冊資本、股權結構等問題他一直未被告知,直到回國後才知曉一切。
回國後,俞昊然與王衝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出現分歧,最終鬧掰。之後泡麵吧又陷入項目代碼、商標等糾紛,風波不斷。王、嚴二人離開後,俞昊然在原有團隊基礎上,成立了新公司計蒜客。泡麵吧已成為過去,但它暴露出年輕創業者的一個共性問題——創始團隊過於年輕,公司治理經驗欠缺,在處理控制權問題上嚴重失當。
死法二:未處理好核心成員股權
「西少爺」鬧分家,一直沒有消停。今年3月,創始人孟兵和羅高景將宋鑫告上法庭,要求宋鑫以12萬元的價格轉讓估值近2400萬元的股權。戲劇性的是,分家尚未定論的時候,又宣布獲得今日資本數千萬元融資。但大多數公司沒有西少爺這種運氣。因股權紛爭而散夥的創業團隊,在創投圈屢見不鮮,尤其核心成員的股權問題如果沒處理好,帶來的震蕩往往呈摧枯拉朽之勢讓一家創業公司迅速隕落。
以太資本CEO周子敬此前接觸過一家B2B公司,其聯合創始人兼CTO在戰略、技術上發揮很大作用,但僅持有10%的股份。這位CTO心理不平衡就不停地要股份,CEO讓出一部分,但CTO覺得不合理,兩人越鬧越兇,最終分道揚鑣。當時項目已獲天使投資,CTO出走導致產品死在襁褓中。
死法三:高管的創業病
離開大公司的高管,人脈廣,融資能力強,創業成功率就一定高嗎?未必。
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明耀表示,有兩種大公司出來的人,創業基本沒戲:一種是雖然在大公司有不錯的職務,但能力片面,不接地氣。尤其是之前純做技術的人,商務能力弱,也不會帶隊伍。第二種是大公司做派,對創業沒有正確認知,在辦公室運籌帷幄,不願深入一線。
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人認為,有大公司出來的人成本意識差,花錢大手大腳,辦公室、家具都是大公司規格,不到一年關門大吉。「一般大公司的高管,都在職能部門,很少做過全業務線的東西,出來做個小公司在方向選擇上不一定比草根出來的感覺更好。即使有錢,也不意味著成功率一定高多少。」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說。
死法四:不了解競爭環境
有一類創業者,確立創業方向時,行業裡已經有巨頭存在,但他不以為然,堅持進入,只能豎著進去,橫著出來。以太資本CEO周子敬見過不少這樣的創業者。「有的覺得別人公司的產品做得不夠好,自己能做出更好的,實際上,他並不知道別人正在快速迭代。或者既有公司已經完成B輪,只是沒有在媒體曝光,新進入者從天使輪起步,無疑螳臂當車。」
死法五:產品邏輯混亂
在創投圈浸淫多年,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明耀的一個體會是,很多時候,創業者剛開始就沒把商業邏輯理清楚。
他曾碰到過一個哭笑不得的案例。創始人要做一款英語口語練習的APP,按照王的設想,通過經典電影培養學生興趣,並通過幫他們帶入角色進行練習。此前,一些知名外語學習機構已經在做類似產品。但那個創業者執意走另外一條路:自己投錢拍視頻放上去。耗時耗力不說,用戶也不買帳。王搞不懂,網上有那麼多免費的好電影,他為什麼非要花那麼多錢拍一些誰也不願意看的視頻?如果違背基本的商業邏輯,再努力也是枉然。那位仁兄的下場可想而知。
死法六:2VC,在劫難逃
「我碰到不少創業者,問我最近感興趣什麼,一聽到我感興趣的東西,就回家寫個BP(商業計劃書)發給我。但是我作為投資人是根據你的興趣來投資的?」紅杉中國合伙人劉星有些無奈。
這是繼2B、2C之後,創投圈誕生的一種新模式——2VC。這類公司在設計商業模式時不是從自身實力和市場需求出發,而是琢磨怎麼用好的概念和包裝來打動投資人。2VC的公司,拿到融資後往往四處鋪廣告、刷單,跑流量拼數據,以此俘獲投資人的新一輪注資。一旦燒完投資人的錢,後續資金跟不上,公司也就走到盡頭。經濟形勢好時,它們或許能謀得一席之地。市場下行時,往往成為最先被擠出的泡沫。
死法七:不聚焦,攤子鋪的太大
「我二次創業最大的失誤就是不聚焦。作為創業公司,沒有把有限的資源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剛開始只做91外教,我覺得還是有機會的。」賣掉91外教那天,龔海燕黯然反思。
2012年12月,龔海燕辭去世紀佳緣CEO,隨即進軍在線教育,創辦英語培訓網站91外教。很快,她將目光瞄向更廣闊的K12市場,極力打造聚集教師、家長、孩子的龐大教育平臺——梯子網(2013年11月上線),聲稱三年砸4.5億。「梯子」還沒搭好,2014年6月龔海燕又推出中小學直播互動線上教育平臺——那好網。令人意外的是,3個月後,梯子網、那好網相繼倒閉,龔海燕回歸91外教,但資金已難以為繼。2015年1月,91外教被51Talk全資收購。至此,龔海燕轟轟烈烈的二次創業,全線潰敗。
死法八:貿然進入新領域
在投資人眼中,跨行業創業向來被視為死亡高發區。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吳智勇在一次受訪時列出六種不能投的創業者,「創始人跨行業」是其中之一。
他接觸很多實際案例發現,往往跨行業創業很難成功。比如一個人雖然在網際網路領域很牛,如果進入別的行業,可能連那個行業最基本的生態、產業鏈、人脈都不了解,導致推進很慢。三年前,網際網路教育颱風颳起時,龔海燕從婚戀領域轉戰在線教育,結果鎩羽而歸。事後她反思當初沒有經過充分的研究調查,就倉促進入教育行業。她害怕晚了趕不上這撥在線教育風口。或許,對於一個「局外人」來說,這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風口。
死法九:給巨頭擋了路
網際網路改變了出行,卻也讓打車大戰硝煙瀰漫。過去一年,滴滴、快的背靠騰訊、阿里兩大巨頭,一年燒掉24億人民幣,撂倒一大批打車軟體。今年年初兩家合併成為出行業獨角獸,戰火也蔓延到了拼車、代駕等細分領域。在滴滴出行、Uber兩大巨頭瘋狂補貼下,現金流枯竭的愛拼車棄子認負,6月5日宣布死亡。此前,愛拼車創始人楊洋接連見了200多位投資人,卻沒募到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誰會在兩家百億美金的巨頭混戰時,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
即便上半年融到一筆錢,又能堅持多久?楊洋決定,以後純靠錢決定勝負的遊戲,他絕對不玩了。除了愛拼車之外,還有一長串尚未浮出水面就已陣亡的創業者名單。9月9日,滴滴快的宣布完成新一輪總計30億美元的融資,滴滴打車更名滴滴出行。出行領域的獨角獸正在醞釀接下來的新攻勢。
死法十:做的太早,死在天亮前
有一種痛叫起得太早,讓後浪拍倒在沙灘上。
百度內部創業項目愛樂活,就因為做得太早,死在黎明前。愛樂活是一家做城市生活分享與消費服務的網站。2010年啟動,2011年正式上線。彼時,移動網際網路大潮還沒有到來,大家的關注點仍在PC端。CEO蔡虎決定2012年下半年再將重心轉到手機端,結果還是早了。項目一直沒有什麼起色。到了2013年年中,O2O的風口來了。但2013年初的時候百度已決定把愛樂活的業務和團隊重新整合到百度,支持百度地圖的發展。做得太早,雖然方向對,但點沒踩對。愛樂活還是沒活下去。
原標題:盤點創業10種死法,你死在哪了?
http://news.zol.com.cn/551/5514834.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551/5514834.html report 5913 談創業死法,實際是在談活法。真正的死法可能有一萬種,但真正的活法只有一種,就是衝過這一個個陷阱。即使手中有最完美的攻略,你也必須向死而生!死法一:公司控制權落榜IT在線教育網站「泡麵吧」因團隊內訌,在獲得A輪融資,只差籤署最終協議之際,三個創始人一夜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