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質監部門改為分級管理

2021-01-12 齊魯晚報網
工商質監部門改為分級管理 業務上接受上級部門指導監督,領導幹部實行雙重管理 2013年12月12日  來源:齊魯晚報 【PDF版】   《意見》明確,將工商、質監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改為市、縣(市)區政府分級管理。市和縣(市)區工商、質監部門作為同級政府工作部門,業務上接受上級工商、質監部門指導和監督。其領導幹部實行雙重管理,以地方管理為主。
  將市轄區食品藥品監管局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垂直管理改為區政府管理,作為區政府工作部門。
  高新區將設
市場監管局
  整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濟南高新區分局,綜合設置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以下簡稱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場監管局),作為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內設機構,業務上接受市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部門指導,承擔濟南高新區(含濟南綜合保稅區)轄區內食品藥品、工商、質監有關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縣(市)區管理的各類開發區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原則上按照屬地管理要求,由其所在鄉鎮(街道)食品藥品監管所承擔。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濟南高新區分局和濟南高新區管委會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不再保留。
  此外,撤銷濟南高新區代管街道內的基層工商所,按街道分別設置市場監管所,為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派出機構。濟南高新區代管街道不再設置食品藥品監管所。原市工商局歷城分局孫村工商所的人員、財務經費等劃轉濟南高新區管委會市場監管局。
組建食藥檢驗
檢測中心
  技術資源和執法隊伍也將整合。《意見》明確,整合市和市轄區食品藥品監管、質監等部門所屬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資源,組建統一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由新組建的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管理,承擔市本級及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和濟南高新區(含濟南綜合保稅區)區域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任務。縣(市)檢驗檢測機構除特殊需要外,原則上進行整合,組建綜合性檢驗檢測中心,歷城區、長清區可參照縣(市)模式設置。縣(市)區綜合性檢驗檢測中心作為同級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承擔本行政區域內檢驗檢測任務,機構規格不超過同級政府工作部門。
各鄉鎮將設
食藥監管所
  在整合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部門現有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力量的基礎上,市和縣(市)區分別建立食品藥品監管執法機構,承擔本級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工作。
  原則上在各鄉鎮(街道)設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以下簡稱食品藥品監管所),為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派出機構,承擔本區域食品藥品監管和行政執法工作,機構規格與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內設機構相同,行政編制一般不少於5名,所需編制主要從工商部門劃轉,不足部分在縣級行政編制總額內調劑。
  在農村行政村和城鎮社區設立食品藥品監管(市場監管)協管員。
生豬屠宰
劃歸畜牧獸醫部門
  此外,《意見》明確,目前屬於市和縣(市)區商務部門的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職責,將會分別劃入市和縣(市)區畜牧獸醫部門(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劃入本級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生豬定點屠宰執法機構將會實行整建制移交。
    本報記者 劉雅菲

相關焦點

  • 省級以下工商質監部門
    工商、質監省級以下將由垂直管理改為地方政府分級管理,這個消息最近幾天成為工商和質檢兩大系統內部熱議的話題。  話題的起因是,某網絡論壇出現的一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省級以下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
  • 省級以下工商質監部門改制 把責任跟烏紗帽相連
    然而,在一些省份,48號文還是掀起了波瀾,據說,有些地方的垂直管理部門在改成屬地管理前,突擊提拔了一批幹部。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辦發[2011]48號文。該文件稱,省級以下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將由垂直管理改為地方管理。省級以下工商、質檢系統改制後,行政編制分別納入市、縣行政編制總額,所屬技術機構的人員編制、領導職數,由市、縣兩級機構編制部門管理。
  • 雙流質監抽檢「老胡記」菜品
    「老胡記」管理方則堅稱產品合格,雙方各執一詞(華西都市報昨日報導)。  昨日上午,「老胡記」管理方向媒體公布了此前因與加盟商糾紛一事給公安機關報案的材料,以及去年11月的菜品檢驗合格報告。  同時,雙流質監局工作人員對「老胡記」在雙流蛟龍港工業區的供貨商進行檢查,並對肉製品進行抽樣檢測,預計下周能出檢測結果。
  • 宣城市工商質監局:8組電動自行車充電器商品抽檢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月9日,宣城市工商行政和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官網通報流通領域電動自行車充電器、商品煤、配製眼鏡質量抽查檢驗情況。本次通報抽查檢驗共三種商品,62組,其中合格54組,不合格8組。不合格商品主要是電動自行車充電器。
  • 雷山縣積極構建科學稅收徵管體系提高稅收管理水平
    雷山縣深入落實稅收徵管基礎制度,利用市監、工信商務等部門提供的企業信息和組織機構代碼信息,認真開展數據比對工作;抓好重點項目的動態管理,對重點項目實行「貼近管理,貼心服務」,建立分級監控制度和定期對比分析報告制度;穩步推進網絡發票推廣工作,規範發票管理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相互制約的崗責體系,發揮了以票促管的作用。二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著力培育稅源促發展。
  • 陝西質管中心訴陝西市監局、國家市監總局行政處罰及行政複議案
    但其在企業宣傳中稱其為省工信廳的下屬事業單位,以「經質監部門推薦獲得你公司名單」等說辭向企業推介各類評比,屬於假借政府部門的名義向企業傳遞虛假信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公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章、規範性文件清理結果的公告》;2.《工商總局關於公布規範性文件清理結果的公告》(工商辦字[2014]138號);3.
  • 工商總局等四部門關於實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
    「兩證整合」登記制度是指將個體工商戶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營業執照、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全面推行「兩證整合」登記制度改革,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
  • 一個部門管市場效果怎麼樣?六成人員下沉一線
    兩江新區作為重慶自貿區核心區,4年前就根據國家部署先行試水,以「大部制」整合機構,將工商、質監、食藥監等5個分局合併,組建兩江新區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場監管局),並陸續承接物價行政管理職能和旅遊監督管理職能。  其實,近年來全國很多省份都在部分城市的市場監管領域進行了機構改革探索。兩江新區一個部門管市場,效果怎麼樣?機構和人員精簡了嗎?營商環境有何變化?
  • 成都工商兩個月查案977件 網購違法成「重災區」
    (市場監管)部門規範市場秩序,服務經濟發展,保障企業經營利益和市民消費權益以及建設法治工商的工作品牌。  根據省工商局部署,「治理虛假宣傳」「強化消費維權」是此次行動對全省工商(市場監管)系統規定的2個專項行動。而作為全省的「首位城市」,成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同樣要當好排頭兵。
  • 河南查處康寶萊非法直銷案 創鄭州工商有史最大案件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9日訊 (記者 馬先震)近日,康寶萊(中國)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寶萊中國)因違法直銷被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工商質監局查處,罰沒金額573萬元,創鄭州工商局成立以來查辦最大案件。專業機構統計顯示,康寶萊中國去年在內地業績為59億元,較2016年61.9億元略有下滑,在中國直銷企業排名第9。
  • 國家衛健委調研指導四川仁壽職業衛生分類分級監督執法試點工作
    推進匯報12月2日,調研組深入汪洋建寶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科倫藥業仁壽分公司、仁壽金鵝紡織有限公司等3家用人單位,召開現場座談會、聽取用人單位分類分級工作開展和工作建議匯報,現場查閱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管理資料,實地了解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操作規程、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配置等情況,對進一步推進分類管理、強化職業病防治等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 菊花茶保質期內長「毛」 有關部門急查問題飲料
    店主與菊花茶的生產廠家交涉未果,於是致電本報希望通過本報向有關部門反映,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以免變質的菊花茶流通市場,禍害更多人。 開平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接到記者報料後,馬上組織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進行調查。經過初步調查,標示為開平市雙石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雙石牌菊花茶、豆奶在保質期內出現成批黴變現象。
  • 本網專訪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李成軍
    李局長:2014年2月7日國務院印發的《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確規定: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企業應當按年度在規定的期限內,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報送年度報告,並向社會公示,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查詢。按照這一制度規定,2014年度的企業年檢已經停止。
  • 荊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分局黃凱:守護古城「天平」的質監衛士
    他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人,荊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分局局長黃凱,一個荊楚大地的兒子,用一身正氣守護百姓心中「天平」的質監衛士! 制假者膽寒的「黃隊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市場經濟的大潮席捲神州大地。仿佛一夜之間,各種企業、作坊在荊州古城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然而,監管制度的缺失,又讓一些制假售假者看到了「商機」。一時之間,泥沙俱下。
  • 山東省質監局公開通報38家電梯「問題單位」
    原標題:山東省質監局公開通報38家電梯「問題單位」   人民網濟南12月4日電(高彪)今天上午,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召開電梯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情況新聞通報會,記者了解到,有38家「問題單位」被公開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