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禪師臨終前的告言懺悔(讓人震驚!)

2021-02-23 國學周易文化

禪師是我多年的好友,得了不治之症,在禪坐中面對死亡,參悟死亡。臨終前我經常去看他,聆聽他的教誨。我每次去,看見他總在打坐,消瘦的臉上帶著微笑。

我們坐著聊天,他說:「我一生被虛名所誤。雖然外面看著風光,出了書,有人跟著我學佛,可我知道,自己並沒有真正開悟,也沒有明心見性。現在想來,聰明反被聰明誤。」他說得很誠懇。

我說:「古來宗師,不是也有臨終開悟得道的麼?」

他說:「那是大修行人,放下萬緣,一靈炯炯,不是我這種世智辯聰的小根器,我一生自恃聰明,有才有情,因此有太多的放不下。」

我又問:「那你最近如何用功?我每次來,你都在禪坐,我不忍心打擾你,只好在外面念佛,為你祈禱。」

禪者淡然一笑,說:「謝謝你。生死大事,何時死,乃至來生何處投胎,我還是知道的。」


我說:「這就很了不起啊,你都知道自己何時死,何處投胎,難道你還沒開悟?」

禪者有點慚愧地說:「這只是功夫,與開悟沒有干係,更與明心見性沒幹系。我三歲時就能記憶投胎的因緣,長大後學佛為了求證這因緣。我此生很早就知道自己『生從何來』,這一生的修行只為完成『死向何去』。現在能知道死期,不過是預知時至而已,『死向何去』,我也知道了,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再入輪迴做眾生』,我的內心已經沒有對死亡的恐怖,這點粗淺的修行離得道或開悟或見性還遠著呢。」

「那你最近如何用功?」禪者說:「一心懺悔那些業障,從內心淨化。我是一個將死之人,要在臨死前,把內心清理乾淨,所以這幾月我一直在懺悔——懺悔我造的業,懺悔我做過的錯事,懺悔自己沒能真正盡孝,懺悔自己曾經傷害過朋友、親人,懺悔曾經說了很多妄語,在修行上,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自負輕狂;懺悔自己曾經口是心非,說了不少是非,惹了不少麻煩,給他人帶來了不少傷害;懺悔我對愛過我的女人帶來的心靈傷害;懺悔自己的無知對同修帶來的誤導……」

禪者流著淚說了那麼多可懺悔的事情,讓我感動。「一個人,在臨終前的大懺悔,就是放下包袱,輕裝上路。」說到這裡,他笑了。誰都知道「上路」意味著什麼。(臨終懺悔,坦然面對死亡,難能可貴。如果能念佛發願求生淨土,品位很高,脫離輪迴,迅速成佛,何其樂哉!可惜很多人不信淨土,錯失良機,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哀哉!)

他讓我找來一個洗衣服用的大鐵盆,要我幫他把平生所寫的書稿搬出來,足足有一米高,要我當著他的面燒掉。燒書稿?我不忍心,急忙說:「這可是你一生的心血啊,多少出版社找你買書稿,你為何要燒?留著不是很好嗎?

他說:「你不燒,那我自己燒。這些沒有價值的東西,不燒何用?我沒有得道,寫出來的只是知解宗徒的文字,到頭來都是魔障,自誤誤人,我是很清楚的。現在燒了書稿,免得貽誤後學,免得增我罪過。若非真正明心見性,所談所寫儘是野狐禪啊!難道你想讓我墮落地獄嗎?」

我無語,禪者沉靜地說:「我一生說法講經,辯論是非,造業很多;因為沒有得道,沒有見性,說了很多妄語和見地不正的話,報應現前,得病在口腔、食道、胃。」他的臉確實越來越消瘦,因為坐禪的功夫,精神尚好。

我和他一本一本地燒他的著作,包括日記,不少還是用毛筆寫的,字跡工整美觀。這個冬天,我們以書稿取暖。他的淡定與超然,讓我很感動,就想,我臨死前,也要像他一樣,燒儘自己所有的日記、文稿,不留那些雜碎,乾乾淨淨,毫無牽掛地離開。我這個念頭一動,他笑了,說:「別學我,學我沒出息。」(這位禪師已有他心通,功夫了得)

我來過多次,禪師都說在懺悔業障,懺悔過惡,他對我說:「口業最難懺悔,我這一生中,講經說法,口出妄語,說人是非,口業大如山嶽。」他嘆口氣說,「儘管口業深重,我還是要懺悔清淨了再死。看來,我比預期的日子要晚死一月,這一個月專門懺悔口業。修道學佛的人,口頭禪也是造業啊,何況我口業不淨,說是非,爭曲直,談邪見,不知這一個月能否懺悔清淨。等我懺悔清淨了,就是我要走的日子。」

望著這位多年亦師亦友的禪師,我很難過,問他:「你要走了,有什麼話作為對我們最後的忠告?」

禪師說:「我知道你的未來之路,但不能說破,說破了就是害你。未來的路在你心中,你如果能在夜裡靜坐內觀,也會知道的。我這一生的經驗,能告訴你的,就是:在沒有得道、沒有開悟見性之前,決不為師,為師就害人,誤人子弟即誤人慧命,果報最嚴重。我的報應就在你眼前,所以,決不要好為人師!

「其二,你即使開悟見性,也不等於了生死,出三界,更不是圓滿成佛!開悟只是修行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所以歷代祖師都強調要悟後起修,歷事練心,打磨習氣,斷盡惑業,方有出頭之日。開悟後還要堅持修行,明心見性後再出來弘揚佛法,即便你有了弟子,記住,不要接受他人供養,決不剝削弟子!江湖上的事情我見多了,很多師父把弟子當僕人馬仔使喚,那個罪過很重。  

「其三,不要輕視任何不懂佛道的人,哪怕他們見解幼稚、錯謬,都不能笑話人。我這一生譏笑過很多見解錯謬的人,結果自己遭到報應。每一個沒有開悟的人都是未來佛,一旦開悟就是大師,你怎能嘲笑大師?這道理我雖然懂,但習氣、傲氣使然,給自己招了不少禍端。最近一月所懺悔的,就是我曾經輕視過他人;

「其四,你以後去參訪他人,哪怕是外道宗師,也不要帶著成見去參訪,不要比較誰高誰低,人間有無數菩薩化身教誨,外道中何嘗沒有菩薩教化?不要帶有分別心和成見,你一心聆聽,內觀,內智自生,生而不住我過去好辯論,好爭鬥,口誅筆伐,結果自己得了咽喉癌、食道癌,罪孽深重啊!」

禪師說著眼淚流下來了,那是懺悔的淚,是悟達的淚,也是教化的淚。他用淚眼望著我:「記住了?」我說:「記住了。」我這十餘年來也浪得一點點虛名,來拜師的人偶爾有,我深記禪師之教誡,從來沒有收過徒弟。有人給我磕頭,我就趕快跪下磕頭還禮。這都是禪師的教誨。
  

一個月後,禪師說:「我要走了,還是投生西北吧,西北窮一點,但人厚道,佛道的根源甚深……我就投生西北。咱哥倆有緣,三十年後,還能再見,那時你是大哥,我是小弟,你可要幫我。」我們都笑了。我說:「我向你學禪時不上進,你踢過我,那時該我踢你囉。」他說:「踢狠點,爭取在你一踢之下,我當場開悟。」(嗚呼,又一個預知轉世的禪師,又一個隨業輪迴的悲劇,又一樁三生石的公案,與唐朝的圓澤禪師何其相似!為何不脫離輪迴?為何不求生佛國?阿彌陀佛願力無邊,淨土法門利益廣大,五逆罪人十念必生,薄地凡夫一生成佛,何其簡便易行,又何必自恃聰明、自取輪迴!怪哉!)

他真的在預定的那天坐化,肉體火化。我分取了他一點骨灰,來京時還帶著。有一年,我發現窗外長的竟然是海棠,秋海棠,這才想起他的那首臨終詩: 
 

海棠風過蟬魂香,寥廓青天是故鄉。

再來求道道安在?康寧福壽非吾望。

他最後一次顯露神異,預言了我未來的居處,他的骨灰會滲進海棠樹枝。他說這些都是無常的,離大道、離見性還很遠。就他這樣的修行還是沒有了脫生死,沒有開悟,沒有見性。寫這篇文章時,禪者已經坐化十多年了,想想自己的修為,慚愧啊。那個禪者是誰?我不願意說出他的名字,他把一生的文稿焚毀,不希望有人記住他。

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在茫茫人海遇見他的,不論是否認出他,我們總會有緣遇見,盡未來際,會遇見他,在那個了無分別的本地風光裡會遇見他。

隨 喜 打 賞

長按二維碼支持我們

請購道家修煉法寶和書籍請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位有他心通、預知時至並知轉世何處的現代大禪師的臨終懺悔與忠告
    禪師是我多年的好友,得了不治之症,在禪坐中面對死亡,參悟死亡。臨終前我經常去看他,聆聽他的教誨。
  • 他不是大修行,但也是有神通的,這位禪師臨終前的「懺悔和諍言」,的確值得一讀!
    作為好友,臨終前我經常去看他,聆聽他的教誨。我每去,他總在端坐,消瘦的臉上帶著微笑。我們坐下聊天,他說:「我一生被虛名所誤。雖然外面看著風光,出了書,有人跟著我學佛,可我知道,自己並沒有真正開悟,也沒有明心見性,現在想來,聰明反被聰明誤。」他說得很誠懇。我說:「古來宗師,不是也有臨終開悟得道的麼?」
  • 臨終症狀 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從出生到死亡這是生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漫長,但是其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那麼臨終症狀都有哪些呢?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終症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人生命快要到盡頭時候的表現,那麼具體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如果我們出現這些症狀就代表我們快要死亡了嗎?
  • 臨終念佛 度十餘冤魂
    臨終念佛 度十餘冤魂普吉尼師,臺灣人。在家時喜歡惡口罵人,與大眾結惡緣。後來,在新竹青草湖靈隱寺出家為尼,有一天忽然雙目失明。七十多歲,又患病,全身腫脹,前往無上禪師閉關的金剛洞,哭訴請求說:「我將要死了,請師父您救我脫離苦海。」無上禪師回到寺院,看到她的寮房,屎尿骯髒,臭不堪聞。
  • 為什麼懺悔業障要在佛前懺悔?原來其中大有深意
    皆仁法師有人問起:「師父,為什麼修懺悔法門懺悔業障時,要在佛前懺悔呢?其中是否有什麼原因呢?」其實,修懺悔法門時,在佛前懺悔是大有深意的,也體現了世尊的慈悲。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原因。
  • 大慧宗杲禪師略傳
    十三歲才入鄉校中讀書,有一天,因為同學常常戲謔他,他氣不過,就以硯臺投過去,結果卻誤中教學先生的帽子;家人前來補償了金錢之後,宗杲就離開學堂而去,他就說:「讀世間的書,難道可以比得上探究出世間法嗎?」不久就去東山的惠雲院出家了。
  • 大慧宗杲禪師:省力處
    不見德山和尚有言:「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 這個是學此道要徑底第七個樣子也。 如上七個樣子,佛病、法病、眾生病、一時說了。更有第八個樣子,卻請問取妙圓道人。又代妙圓道人,下一轉語云:「大事為爾,不得小事。」妙明居士自家擔當。
  • 略解《天如維則禪師之家書》
    天如禪師生平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江西省吉安縣人,俗姓譚,幼年於禾山剃度,後來至浙江省天目山參學,得法於中峰明本禪師(1263-1323),成為法嗣。惟則早年薙髮,在未遇明師前曾有一段時日在盲修瞎練的過程中渡過, 後來遊歷天目山,禮拜中峰明本為師之後,才知曉何謂參禪學道,蹉跎歲月的辛酸使得他後來自覺地揀別禪淨,乃至倡言「禪淨一致」,並且成為臨濟宗虎丘派之傳人。主要成就惟則禪師的主要著作有《天如和尚語錄》、《楞嚴經會解》、《淨土或問》等。
  • 鳥巢禪師度白侍郎
    這馬天章,時常看經典,悟知前因,就辭官往大雙林出家修行,功完果滿,自東土回來觀見佛祖。佛祖問曰:「你去下凡度有多少人眾?」馬天章曰:「世間迷人難度…」佛祖曰:「你師兄投在何處?」眾人說:「這樹上有一鳥巢禪師,盡日開堂說法,勸世度人。」家人打聽回來,就將此事從頭至尾稟了一遍。白侍郎想,既然如此,就勒馬前進。乃問曰:「禪師你說何經?行何道?」禪師答曰:「你行你路,我說我經,相逢不下馬,各自向前程。」
  • 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
    枉費精神,蹉跎歲月,不若弘一經一論、把本修行,庶他生後世,不失為佛法中人。」遂贖《清涼疏鈔》一部,齎之天寧。(注11)  大慧禪師17 歲出家,學禪17 年參訪許多名師,聰慧天生多受諸方讚賞;也讀過大量的經論語錄,聞思成熟,頗具抉擇力;只是時節因緣未至,自我要求又很嚴謹,不輕易印可而自高,所以36 歲仍未開眼。
  • 法眼宗第三世:永明延壽禪師
    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六及《淨慈寺志》卷八所說,延壽於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住持奉化雪竇寺,從他參學的人很多,其中當不乏深明教理,宗眼明澈的學者,因此《雪竇寺志》有在雪竇寺寫成《宗鏡錄》初稿的說法。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為常課,主要是受持神咒、禮佛懺悔、誦經、坐禪、放生、說法等,每夜則於曠野施食予鬼神等類。
  • 佔察懺法門:犯戒要懺悔,並不是犯戒就沒辦法了挽回了!
    如此就要懺悔。有作法懺,按照戒律作法,好比誦戒前懺悔,叫作法懺,在戒律上一同懺悔。取相懺,拜四十八拜、拜一佛,也能消無量無邊的罪,拜一尊佛、拜阿彌陀佛、拜觀音菩薩,都可以。再就拜八十八佛。還有拜千佛的懺、拜三千佛的懺、萬佛懺,都是祖師方便、佛給我們留的,都可以懺。另外有大悲懺,很有靈感!
  • 人臨終前的狀況為什麼會各各不同?
    人臨終前的狀況為什麼會各各不同?雖然每個人都免不了生和死,但恐怕只有在和最好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們才會深談「死」這個話題。「我不怕死,我只擔心臨時前會很痛苦。」有一位朋友曾這樣對我說。我對他說:「並不是每個人臨時前都很痛苦。
  • 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易經》是封建迷信,很大程度源於其中的內容多數都是科學無法解釋的。1990年一位中國老人臨終前告誡:要注意《易經》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病逝,在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馮友蘭先生。
  • 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屁」 竟出自一位禪師(圖)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資料圖)文:妙解一個關於「屁」的公案大文豪蘇東坡在江北瓜洲任職時,與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條江,因此經常和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談禪說道。寫完歡天喜地遣人送禪師印證。哪知書童帶回的書信上,只有禪師大筆潑墨「屁」字。蘇東坡氣急敗壞,立刻過江理論。不料,禪師早在江邊等候,不待蘇東坡問話,悠然吟道:「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當下醒悟,非常慚愧。在漢地論典中,「世間八法」是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只有證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動的境界。
  • 一位預言精準的盲人,臨終前提出多種預言,可惜實現的寥寥無幾!
    一位預言精準的盲人,臨終前提出多種預言,可惜實現的寥寥無幾!在歷史上湧現出不少科學巨匠,他們窮其一生,將自己完全獻給了科學,還留下不少的發明和理論。很多人並不相信這種玄幻的說法,曾經還出現過一個自稱來自火星的小男孩,這個小男孩訴說火星上的一切,看似有理有據,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實際上這位小男孩跟火星並沒有關聯,提出的多種預言都是虛假的說法。一位預言精準的盲人,臨終前提出多種預言,可惜實現的寥寥無幾!
  • 【海濤慈悲基金會】臨終關懷
    印光大師曾言:「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牽後推,左右扶掖之力, 便可登峰造極。」今有百歲人瑞陸忠老菩薩子女一片孝心通報「海濤慈悲基金會」,願為父親至誠懇切念佛增福消業,因此義工一行人跟著永師父蒙佛菩薩慈悲加佑,圓滿臨終關懷。不是常聽說一心念佛之功德不思議、臨命終前聞佛號聖境,能正念一提,魔障冰消,得現諸瑞相嗎?
  • 看看這位大禪師如何反懟
    皆仁法師汾陽善昭禪師,俗家姓俞,是太原人。他自幼聰明,對於文字上的東西,不用老師教,他就自然通曉,連教導他的老師都不由感慨:「此子見知天然,前程不可限量啊!」在他十四歲那年,他的父母雙雙逝去。他也看破了世間的種種浮華之相,於是就剃度出家去了。
  • 一行禪師:放不下的人,就別放了
    一行禪師在他的書中,直言不諱地說過,直到今天,他依然愛著那個尼姑,雖然那位尼姑已經不在他身邊,但是在他心裏面。上文,是一行禪師在回憶他的初戀。這段戀情不是在一行禪師出家前,而是發生在他出家後,而且他的師兄弟在當時都已經看出來。
  • 五祖法演禪師在白雲守端禪師門下省悟
    ~1104),俗姓鄧,綿州巴西(今四川省綿陽市)人,北宋臨濟宗楊岐派禪僧,白雲守端禪師法嗣。他的出家,一說是在少年(《禪林僧寶傳》卷三十),一說是三十五歲(《續傳燈錄》卷二十),他受具足戒之後,就到成都學習《成唯識論》、《百法明門論》等唯識學方面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