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狀元秘籍:吃好一日三餐身體得到保障,學習成績遙遙領先
一日三餐,偶爾有一兩頓湊合一下,也許看不出對健康有什麼影響。但是,天長日久,勢必嚴重影響健康。尤其進入中學後,學習明顯要比小學緊張,如果自己不注意科學進餐,家庭也不注意科學營養配餐,等到發現嚴重影響發育,又影響學習時,為時已晚。目前,由於家庭成員都比較忙,所以一日三餐實際存在不少問題。
為了保證身體的健康,希望都能重視營養學家的建議:
(1)早餐吃好
調査發現,目前中學生早餐存在的問題最大,而早餐吃得好壞,又影響整個上午四節課(是全天學習的主要部分)的聽課質量。
一般來說早上食慾比較差,而且一些中學生愛睡懶覺,如果快要遲到了,就只吃幾口或乾脆空著肚子去上學。而營養學家認為:早餐的營養價值量不應少於全天的1/3。如果過少,在緊張的腦力勞動過程中,血液中的血糖量降得很低,必然影響學習效率,勉強支撐,還會進一步損傷身體。
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早餐應準備一些可口、量少而富有營養的食物,如:肉包、豆包、饅頭、麵包、雞蛋、香腸、油條、果醬、小菜肉鬆、牛奶、豆漿、稀飯等,幹稀搭配著吃。
上中學了,應該逐步學會自己熱早點或做早點,不能因父母上早班,沒準備早點,自己就不吃,或隨便買點零食充當早點。
(2)午餐吃飽
如果學校有營養配餐,最好去吃。但在現在還不可能普遍實行配餐的情況下,父母是雙職工的學生,常常吃不好午餐:有的到不衛生的小攤上吃,也有的買自己愛吃的零食當午餐。一天中主要的一餐吃不好,對身體發育影響必然很大,絕不是一個小問題。
營養學家認為午餐的營養價值量應當佔全天的1/2。如果父母能事前把符合營養要求的飯菜做好,中午由自己加熱(作為中學生學會熱飯是應該的),完全可以達到此目標。
3)晚餐少吃
現在不少家庭出現的不正常現象是:晚餐是吃得最飽、吃得最好的一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晚上父母下班回來,時間充裕;是早餐、午餐沒吃好,專等晩餐來補償。這樣做的結果,好事變成了壞事,因為飯後一般多是坐著寫作業,看電視,運動量很小,晚餐吃得過飽,食物的熱量消耗不掉,在體內積聚著,輕者睡不好覺,影響第二天學習,重者會引起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