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爹爹和姆媽(下2)

2021-02-17 上海弄堂往事

說說我的爹爹和姆媽(下2)

雲南:黃種勇

爹爹那時所在的「楚同」艦上是有中共地下黨活動的,後來這艘艦被國軍飛機炸沉了,起義沒有成功。這資料是好多年前在一家新華書店裡翻閱到的,但未提及爹爹的名字。那時我家已住在江陰要塞了,要塞既有炮臺也是沿襲至今的地名。後來我去臺旅遊,大哥跟我說起被他稱作「張阿姨」的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來家走動過。爹爹最終並未參與起義,但也未跑到臺灣去。據大哥說當時爹爹跟去臺灣的話,是可以分到一套小公寓的。爹爹請了病假,躲到廈門集美海校去了,直至1949年7月在上海參加了人民海軍。

        1949年11月,爹爹從南京集訓返上海擔任華東軍區海軍第六艦隊「濟南」號艦長,1950年9月至1951年6月被調至廣州華南軍區海軍第一艦隊任511號登陸艦長,準備解放臺灣。隨後身體原因不宜艦上工作,便在艦隊當起了航海教員。在這段日子裡,爹爹為人民海軍還是有所作為的。他去世後不太久的某年某月某日,廣州《南方日報》刊登了一篇報導人民海軍的通訊,提及了爹爹的姓名,稱他為「老航海員」,我想這應該是爹爹在他這一輩子得到的最真實的寫照。1952年9月還是身體原因(肺化症及貧血)被中南軍區海軍政治部組織部批准退伍回家。當時領得資助糧數2275市斤,攜帶公家物品為棉被2張、棉衣2套、布16尺、毛巾2條、鞋2雙、襪2對、蚊帳一頂。原爹爹想留在廣州生活,但姆媽不願離開上海,最後爹爹囬到了上海,那時家住吳淞口張華浜街40號,我還有點印象,這是我最初的最早的記憶……
         我能記得住家附近的解放軍叔叔逗我玩,爹爹牽著我的小手也是在住家附近的郊野漫步,蹲下身子教我繫鞋帶。後來坐看馬車搬家到普愛坊(又想起來了,爹爹未復員前我家還住過國棉十九廠公房,目睹過公審鎮壓陳小毛的大會)。爹爹當時一個人住過臨青坊,他教我識路,從臨青坊到普愛坊。他當時抽菸的牌子是「飛馬」。
        爹爹從1916年去讀煙臺海校到1953年去世,種種原因,三十七年裡,他只囬過莆田老家一次,而且還是帶著新婚的姆媽去的,那時祖母還在。莆田的老家,我也只去過一次,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就想看看爹爹出生和生活過的地方,也去拜了祖墳,僅有土堆而無墓碑。六兄弟姐妹,除了現居上海的大姐和三哥,其他的都去過福建的老家了,尤以二哥更起勁。其實我當時去祖上故地還有一層意思便是順代爹爹叩祭先輩們。後來對於爹爹姆媽的入土在杭州富陽,我是保留意見的,我覺得應該魂歸故土。我甚至有過這樣的想法,把爹爹姆媽的骨灰拿到秭歸長江處去灑,那麼他們的骨灰可以象徵性的通過長江水流向他們出生及生活的地方:上海和福建。
        當然也會流經爹爹與日軍飛機戰鬥過的地方:江陰。
        爹爹復員後一直失業。他原想部隊出來後能在地方上的航海事業單位工作,可一直未如願。那時大姐在楊浦區政府供職,沒有薪金,是供給制,解決個人生存倒是沒有問題的,二哥在舟山海軍部隊服役,雖是小兵,生活也過得去。但姆媽、二姐(正在高橋中學住讀初中)、三哥(尚未上小學)、我,均無生活經濟來源。所以爹爹當時是承受著相當大的精神壓力,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為了補充補充營養,油煎幾個雞蛋麵餅解解饞吧,哪來的錢?結果只有把家裡的一張雙人睡銅床當廢品變賣了,七十萬舊幣(後來的七十元人民幣)。另一張銅床是鍍銅的,賣不出價,故保存了下來。我家也沒啥家具,最有資格的是一張可以折裝的方飯桌,姆媽娘家的老物件,恐怕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現在我三哥那兒,仍在發揮著作用。家裡皮箱倒有好幾個,適應不安定的生活,圖搬家方便。我下鄉時拎走一隻(規格蠻大的),也算是分得一份遺產了。可惜後在鄉下住處被生產隊堆放的化肥腐蝕了,破了相,正好我不慎將相鄰農戶的一頭小架子豬踢死,就將那箱子作為賠償(雖爛掉一隻角但還能裝衣物)給了那農戶。

姆媽和世界上所有的母親一樣,對孑女是疼愛有加的。對子女的稱謂,除了直呼三哥和我的名字外,喊大姐「貞囡」、大哥「大弟」、二哥「小弟」、二姐「小妹」以示親暱。
        姆媽總覺得爹爹去世得早,自己呢,既無積蓄又無收入,愧對子女得很。所以平時在開夥食方面儘量是美味可口,特別是一星期中的二、四、日這三天更要費力張羅。何也?二是三哥技校休息,四是二哥廠休,他兩位平時不住家,日是大姐休息(大姐丈在外地吃軍糧)。姆媽認為他們是家裡的功臣,三哥嘛基本自已養得活自己,技校還發零用錢。燒飯炒菜雖是家務活,弄得多弄得好就不容易了,逢年過節更不必說了。以後輪到自己幹這些家務活,經常會聯想到姆媽那些年在灶披間忙碌的場景。姆媽說自己沒有夲事掙錢(除了「大躍進」時在街道加工廠幹過幾天活),如家務活也拎不起就說不過去了。她有時會將拿手菜給有的好鄰居嘗味道,有時也會親自給某家作「顧問」。
        姆媽對大哥的在臺灣一直是耿耿於懷,經常用一句「等於沒有養」以自慰。大姐兩次坐月子,姆媽是百般呵護料理周全。二哥到了二十八尚未婚配(沒有住房是主要原因)姆媽也是十分著急,後來幫他找了個外地工作的,才了了姆媽的心事。二姐腿有殘疾,1956年上了北大,姆媽也是不放心得很,跟她經常書信往來(這時我開始了長達六十餘年的集郵),有時讓我代筆,不會寫的字由姆媽教之,然後依葫蘆畫瓢。1965年春節,二姐從北京回上海結婚,姆媽又鬆了口氣,她原擔心二姐腿疾不好找婆家。現在不但找了,而且又是北大同學,老家也在上海。姆媽在高興之餘又傷感了,說現在二姐是人家的了,留她住一宿說說話也是辦不到的了。就在這年春節,全家除了在臺的大哥及因工作不能來滬探親的二嫂(還有正在吃奶的二侄),都去「天真」像館照了全家福,這也是姆媽留與世間的最後寫真。
        姆媽對我也是費煞了苦心。由於我先天不足(姆媽生下我後奶頭開花不能餵我),還算好,我還能吃上面糊和一點奶粉。奶粉是姆媽用金戒指換的。姆媽後來說我「吃」掉她好幾個戒指。所以我自幼體質瘦弱,連牛痘都種在大腿上,可能是胳膊太細的緣故吧?住在十九廠工房時(我兩、三歲),我突然病危,姆媽那時自己也不適,爹爹又在廣州,還是大姐把我送到提籃橋的一個什麼醫院去搶救。以後姆媽為了我的身體,姆媽到處找土方、偏方、秘方來試驗,找私家醫生……姆媽經常會說她上輩子欠我的債,還不清。但姆媽管教我起來也是不含糊的,當我不聽話時會「武力鎮壓」,有時大姐也會參與。姆媽對我的讀書成績從不關注,大概是我學習比較自覺玩興也不重的緣故吧。反之,姆媽對三哥的學習還是督促的。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某日家裡還真的揭不開鍋了,那天下午姆媽遞給我一角錢,讓我一個人自己去周家牌路靠近仁興街的一爿小飲食店排隊買菜粥吃,排隊的人很多,我排了有三個鐘頭吧,十分鐘就吃完了。姆媽那晚一定是空肚子了……
        姆媽一年中除了看幾囬紹興戲外,再無任何娛樂活動了,那時的家庭婦女生活狀況基夲如此吧。但姆媽會讓三哥和我在每星期日的上午去楊浦電影院看兒童專場,每人消費一毛。給我們一個課外受教育的機會,當然,在當時像我們這樣的少兒,每星期能看上一場電影,算是較奢侈的享受了。
        其實姆媽也喜歡看電影的,她曾還是胡蝶的粉絲,只是把更多的關愛給予了子女,自己再看不看電影已無所謂了。

        不過,姆媽基本上是不給我們壓歲錢和零花錢的。除非三哥想去南京路買蘇聯郵票硬向她要才給上三、五角作罷。姆媽還不準三哥和我上桌就餐,她告之大姐二哥是掙錢的,讓他們坐的吃的舒心點。這也算是按勞分桌吧。
        姆媽會搓麻將牌,但我從未見她玩過,我想一是自身條件不許可,二是當時政府在這方面管得緊。但我家樓上一對工人階級夫婦照打不誤,麻將牌還是姆媽借出的。不知誰舉報了,最後麻將牌被派出所沒收了。這是借麻將的說辭,我家也未見到實情。借麻將的塞了十塊錢給姆媽,姆媽也不好說什麼,反正麻將擺在家裡也是無用物。當年我已懂點事了,猜想這件事不會那麼簡單,因那副將牌是象牙製品,做工很精道的,裝它們的匣子是紅木的,抽推式蓋子上刻有若干字,字裡嵌塗著蘋果綠,顏色對比很養眼。可以肯定的是,那若干字裡有一副對聯,可惜那時我不懂……我少兒時也賭博過,玩過撲克,但麻將到目前為止,從未沾過。但我懷念那副麻將牌,因為姆媽曾經搓過它們。
姆媽就是個很平民化的姆媽。
        姆媽還會在冷天用被子焐甜酒釀,過春節自己動手蒸水磨糯米吊漿紅糖年糕,包白糖花生豬板油丁湯圓,揑海鰻魚丸。有時間還會給三哥和我納鞋底,糊鞋幫,最後讓鞋匠去「組合」。姆媽的這些所有點點滴滴,於今道來仍歷歷在目仿佛昨日一般。

        1964年,姆媽已當了七年外婆兩年奶奶了。那時,大姐的老大老二(均為女兒)、二哥的大兒子都擺在家裡養,有託兒所(在長發裡),但送不起。姆媽在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體力上開始跟不上了。姆媽跟我商量,說我經常請病假,也不指望我養老送終,不如病休一年在家,也可幫她分擔點家務,生生爐子帶帶孩子什麼的。我正要升初三,已懂點事了,沒多猶豫便應諾了。

姆媽在世時有五個特別要好的同性老鄰。「嬸嬸」(姓錢),解放前在復興坊就結交了,大姐的過房娘(乾媽),解放後保持交往,電話明信片通知登門走訪。普愛坊有四位。寧波阿娘,虔誠的基督教徒,曾住21號,我家最早認識的鄰居,她的長孫至今與我有聯繫。長沙娭Jie(方言祖母),其獨子李力謙,控江中學教高中物理,和馬英九之父馬凌鶴為重慶民國中央政大同學。曾住8號,其後門斜對我家22號前門,並結為親家。其次孫前年春節專程由滬來昆探視我,讓我感動不已。崇明陳師母,曾住15號(私房),其小女至今與我有過一陣微信交往。閩籍沈嬤嬤,光榮烈屬。曾住152號,其夫其長子原為舊海軍軍官,起義失敗被殺。其大外孫女(有71歲了)現居法國,與二姐有聯繫。這些長者,有幾位歲數比姆媽大好幾歲。她們都先後作古在姆媽之後。在此我一併紀念她們。
        姆媽有高血壓症,時不時會頭暈,但基本不求醫不吃藥。胃不舒服,到煙紙店買幾支散煙抽抽便了事了。她的身體狀況並未引起家裡子女的足夠重視。姆媽跟所有的世上人一樣也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她脾氣急,大嗓門說話(現在我亦如比),說話不注意時得罪人。吃力了也會有點怨言,說些厭世的話,比如「巴不得早日鼻頭朝北」。姆媽在用錢方面也不是很精打細算,手較松。1965年2月26日,星期五,春節後不久的一個陰冷的日子,大約上午七點半,姆媽燒了點泡飯,好像隔夜菜沒有加溫,大姐的老二(才五歲)吃時不怎麼爽快,有點哭鼻子的樣子,大姐就說了她兩句,姆媽說孩子小不要說她了,哄哄就是了。大姐說不要管她讓她去,說完就出門上班了。大姐的老大也去上學了。過了片刻,姆媽突然坐在一把破藤椅上哭將起來。用我現在的思維來想,姆媽一定覺得她自己沒有把家當好,早飯都未弄好,外孫女不愛吃,還引起不愉快。那時我見狀並未意識到姆媽這樣已是腦衝血先兆了,還使力地推晃她的肩頭和胳膊,求她止住哭泣不要難過下去了。其實姆媽從坐到藤椅後就再也沒有開口說話了,眼睛緊閉但淌著淚。稍後嘴開始歪,口水外流,我覺得不妙,慌得不行,屋裡的外甥女和侄子(才三歲)當時也驚呆了,站在邊上一動不動。然後是混亂……不知所措……左鄰右舍,好多人都來了,18平米的房間頃刻爆滿,有人幫我把姆媽扶上床靠在被子上,姆媽開始嘔吐。這時和姆媽很有交情的寧波阿娘來了,大喊黃師母好幾聲,叫她睜睜眼,姆媽大概是感覺到了,勉強的微微一睜即又合上了眼皮,這就再也沒有睜眼了。阿娘興奮起來:她看我一眼了,她看我一眼了。我還能做什麼?趕緊通知大姐二哥回家!囬憶至此,鄙人愧疚之極,姆媽當時怎的送紡織醫院之細節不甚淸晰了。於是我撥打了這輩子的第一個電話,地點在順仁裡前弄堂口的西側。當時大姐剛到長陽路區房地局上班處,她感到驚訝,二哥在長寧區的一家皮革機械廠,昨日他廠休囬家還享受了姆媽燒的好飯菜,記得有一紅燒肘子,姆媽那天還洗了一晾衣竹竿的衣褲,覺得有點累,便趁著有菜,喝了幾口五茄皮,說是活活血解解乏。二哥接了電話也是愕然。三哥在軍工路上機技校,當時姆媽生死未卜,不想影響他學習,故未通知。大姐二哥在上午十點三刻這個時候,一路嚎啕大哭進家,告之等候消息的好鄰居們,姆媽不在了,人也送走火化了。就這麼快,我當時領著兩個小的,另一個小的還未放學,所以守在家,大姐說人不在了,去見最後一面也沒啥意思,睹死狀更悲傷。三哥是下午到家才知姆媽永別了,捶胸頓足,極度悲痛之狀。他和我都未和姆媽的遺體作最後的告別,對此事,我至今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耿耿於懷,未能釋之。因我並不是一個什麼都放得下的人。
姆媽死後不久,大姐二哥分了家。姆媽死後的一個月裡,我是天天夢見她。就是鄰居們,在好長一段日腳裡都不適應姆媽的突然離去……
        在姆媽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我又打了幾句「油」,共兩段八句十六行,藉以寄託一己之思一己之感,並作為本拙文的結束語:
        一,子孫撫育品悲歡,風雨人生逝不還。酸憶往年家境宭,幸逢今日國門寬。弟兄情趣難相似,姊妹心思怎一般?但願平常時互動,天長地久共嬋娟。
        二,先慈百歲祭清茶,遙拜西天挿素花。不是養尊官太太,甘為受累好媽媽。一朝避亂離淞滬,千裡尋夫入蜀巴。古道熱腸豪爽性,德行贏得四鄰誇。
        耽擱網友們的寶貴時間了,謝謝!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即刻關注

上海蕭樓散文公告:

請關注《上海弄堂往事》。

喜歡本文,請把它放在您的朋友圈上,讓更多人欣賞。

歡迎投稿,文責自負。

來稿請發:xiatiandushu@163.com

相關焦點

  • 姆媽,娃,和那個她
    姆媽天長屬吳方言區。姆媽,就是媽媽。不少人都這麼叫。感覺比叫「媽媽」更親暱。姆媽年歲越來越大,最近幾年身體一直不好。立冬過後,就不能出門。氣溫下降,或有雨雪,對姆媽,都是大事。好幾次,她想到金牛湖看看,車發動起來,來攙她,姆媽猶豫了,最後還是放棄了。「下次吧。」所以她常不開心。坐在門裡,透過門縫,看過往行人。
  • 長命百歲的費家伯伯、姆媽
    不過由於我們之間各種親戚關係的存在,有關他們的信息,我還是時有耳聞。2我的二姨媽李植華與二姨夫孫丕晉的幾個孩子與費家的孩子年齡非常接近,幾乎一致。當費家子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卻還沒有女兒,而二姨媽已經有了女兒,即我的淑人表姐。於是他們就彼此認了乾親,淑人姐就成了費家伯伯、費家姆媽的乾女兒,按照上海習俗,她叫他倆「寄爹、寄娘」。
  • 《亂世佳人》親切的「黑人姆媽」,為何掀起美國種族衝突?
    圖片來源:《亂世佳人》劇照海蒂.麥克丹尼爾(左一)以黑人姆媽一角拿下1939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成為史上第一位拿下小金人的黑人演員。但諷刺的是,種族隔離政策下,她不僅無法出席電影首映會,也沒辦法親自領獎。(圖片來源:《亂世佳人》劇照)為何南方白人要倡議豎立黑人姆媽雕像?
  • 從《知否》中看宋朝的稱謂 不叫「父皇」叫「爹爹」
    比如「公公」是稱曾祖父,「娘娘」是稱祖母或者母親,「翁翁」「大爹爹」是稱祖父,「阿舅」「阿婆」是兒媳對公公和婆婆的稱呼。另外「老爺」一詞是官宦人家妻子對丈夫的專有稱呼,其他人都不用這個稱呼。我們在《水滸傳》中常聽到妻子稱丈夫為「官人」,這是在平民家中的稱呼,被稱「官人」的男人跟官職一點關係都沒有。
  • 為啥老底子煤球爐一隱特,阿爸姆媽最光火?!
    大家好,我是葉波,鬧,又是切夜飯辰光了,我又來幫儂嘎訕胡了。各位新老上海朋友麼,現在大概哉勒海灶片間忙進忙出!幾個手佳的買汏嫂們,立時三刻就好燒好一頓夜飯來。不像阿拉小辰光,姆媽還沒下班,阿拉一下課麼先要生洋風爐子,等阿爸姆媽一回來麼就好燒夜飯了。
  • 《Re0》IF色慾線,蕾姆又當媽,沒想到你是這樣的486!
    故事的分支點存在爭議,因為看不出是哪個階段的分支,而且又被刪了,考古比較麻煩(我討厭麻煩),我個人感覺是王選篇,也可能是遺漏了哪裡沒注意到,如果有知道的小夥伴可以評論區糾正一下。但不要以為只有五位,還有拉姆、蕾姆、佩特拉等等(我記憶中就那麼幾個),開局跟486睡在一起的就是佩特拉,是睡在一張床上,486醒了以後還抱著12歲的佩特拉取暖。之後吃飯的時候,486遲到了,庫珥修就詢問起了486,因為庫珥修的「風見加護」,486找藉口也沒用,乾脆直接摟過來,然後親了起來,並且完成了後面的付費內容。
  • 「伯伯」和「姑父」,他們居然是夫妻!無錫話稱謂你了解多少?
    無錫方言博大精深,關於親屬的稱謂也是千變萬化,今天來一起學習下吧~先來一些常見的↓爸爸:爺、老爺、爹爹、老頭子媽媽:娘、姆媽但是,無錫話裡的「伯伯」和「姑父」,他們居然是夫妻!注意啦,「姑姑」和「伯伯」的無錫話發音都一樣,叫「baba(第一聲)」。為了區分,無錫話裡叫父親的兄長都在前面加個「老」字,即「老伯伯」。如果有幾個伯伯,那就是大老伯伯、二老伯伯這樣挨下去……
  • 2020國民父親該換人了,劉奕君這樣的爹爹給我來一打
    劉老師只能小心翼翼的回覆,用詞要不一樣但格式一定要一樣(字數和表情包數量也一樣),爭取三碗水端平,一個都不能得罪,一個都不能偏心。我也想做駱爹爹的好女兒,想被寵!,還有最最最「新派」的我們的貞貞,感情觀和當代女生24K無縫接軌!
  • 母親節,滬上最有「姆媽味道」的8家本幫菜餐廳 上海
    與其呆在房間裡和媽媽煲電話粥,或是獨自思念老媽,那還不如去吃一頓最具媽媽味道的晚餐!今天小BOO就要趁著母親節的熱潮,向各位推薦8家最有「上海姆媽」味道的本幫菜餐廳!無論你是不是上海人,這8家餐廳都值得你去感受一把「上海姆媽」的手藝。
  • 我爸爸,我姆媽
    彭小姐那日午後,跟我講了一會兒她的爸爸。我爸爸,是兩航起義,中國航空和中央航空,兩家航空公司起義,從香港回來上海的。回來之後,作為高級技術人員,一直被派在新疆、蘭州等地建設飛機場。很早年,我姆媽就病逝了,當時我才八歲,我爸爸也才四十多歲。後來我爸爸回來上海,住在新樂路,後半生裡,有過三個女朋友。第一個女友,住在巨鹿路的四明村,聖約翰大學畢業的。第二個女友,我記得,每次來,都帶著白蘭花來,我爸爸最喜歡的花,我當時年紀小,不記得其他的了。我爸爸故世之後,我在最最困難的境況裡,遇見良機轉折點,很奇異,附近必定會有白蘭花。
  • 老爹爹死而復生,講述了一段驚險的經歷
    原來謝爹爹當時是被鬼差帶走了。當時謝爹爹大喊:「我沒做什麼壞事,你們捉我幹什麼?」鬼差道:「少廢話!」就這樣拉拉扯扯的到了一條大河邊,大河一望無際,謝爹爹說:「這怎麼過去啊?」小鬼道:「你只管把眼閉上。」當謝爹爹閉上眼又睜開眼睛時已到了對岸了!
  • [姆媽面道]長壽路|一直蟬聯麵館熱門榜的「硬道」商家來襲!25元單人套餐!黃金蟹粉拌麵/黃金蟹粉炒飯2選1!
    ↓   掃描下圖中的二維碼參與購買套餐內容【招牌美食2選【堂食外帶】僅供堂食,不支持餐前外帶,吃不完可打包,打包盒2元/個。【開票須知】如需開發票,請自行聯繫店家進行開票,開票類型為普通發票。• 該券為特惠券,逾期未使用自動作廢,一旦購買不予退款(有效期內預約不上除外),購買即默認此條款。
  • 婚禮上,婆婆特别致謝我的3個媽,來說說我和這3個媽之間的故事
    我心裡也是百感交集。如果沒有這三個好姐妹,沒有這溫暖的三個媽媽,我不知道我的人生現在是何模樣。但是她們的溫暖相伴,在我最難熬的日子,給了我希望的光。今天,我要來說說我的故事,說說我和她們的故事。02從小我就羨慕,別的孩子有爸媽的寵愛。而我沒有。不是我沒有爸媽,而是我爸媽的全部心思都在弟弟身上。
  • 一位老爹爹死而復活講述陰間經歷!
    到了第三天,在家人反覆勸說下,母親看沒什麼希望了,正準備打算放棄,這時,突然他長嘆一口氣甦醒過來了。而後講述了一番令大家瞠目結舌的話來。  原來謝爹爹當時是被陰間的小鬼帶走了。當時謝爹爹大喊:「我沒做什麼壞事,你們捉我幹什麼?」小鬼道:「少廢話!」就這樣拉拉扯扯的到了一條大河邊,大河一望無際,謝爹爹說:「這怎麼過去啊?」小鬼道:「你只管把眼閉上。」
  • 楊二車娜姆:我和王菲是天才女人,不適合結婚
    和其他摩梭女孩兒一樣,楊二車娜姆最大的心願是幫阿瑪多幹活,十三歲成人禮之後穿上最美麗的衣服,找到自己喜歡的小夥子……但是&34;的命運總是有轉折的,一切還得從一場場的民歌比賽開始。楊二車娜姆爆發了,憑什麼我在這裡給你們做飯,我去北京唱過歌,拿過全國冠軍,你們誰去過,我不幹了,愛誰誰。撂了柴火,一路狂奔到家,和阿瑪大吵了一架,帶著7個熟雞蛋頭也不回的向山的那一頭跑去,從來沒有人是這樣走出去的,楊二車娜姆又一次打破了摩梭第一的記錄。
  • 「姆明曾是我想像中最醜的動物」
    畫面上,你能找到那個小小的姆明麼?這可是它的首次露面哦託夫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帥酷女士,她的整個生活充滿了大膽的決定:戰時冒險畫出嘲弄納粹的諷刺漫畫;選擇不結婚不生子;拒絕迪斯尼公司收購Moomin品牌的提議。她是作家、插畫家和設計師,並且獨立進行商業運作。用友人的話來評價, 「她不願在自己的信仰上妥協。」 對於自己的作品,她說:「這就是我。要麼接受,要麼離開。」
  • 《倚天屠龍記》裡的絕世爹爹團
    我女兒可是有人撐腰的,誰欺負她我殷天正就和誰過不去!」可是他終於還是沒能見到殷素素一面,沒看她笑意飛揚拉著他的衣角嬌聲叫他爹爹,他真正失去了他最珍愛的寶貝。如果失而復得註定了還是要失去,他或許寧願不接受這種所謂的驚喜吧。而殷老爺子還在為自己的至親骨肉的消亡感到痛心疾首時,我們曾經的大情聖正拽著個拖油瓶在江湖上悽苦度日。
  • 當爹爹剃了個「青皮豆」【專欄】
    我的舅舅今年都50多歲了,他還被老街坊的長輩和同輩們叫「青皮」,他也答應得蠻順溜。說起小時候剃「青皮」,舅舅還跟我說了一個笑話:「就因為這光腦殼,我冇少挨巴掌!」那時候,小伢們之間有一個相互惡作劇的順口溜:「剃頭三巴掌,不打不肯長!」然後就是「啪啪啪」三巴掌,這個打過去,那個打過來,打得人火直冒,還不準發惱。
  • BRUNO和姆明聯名限量款來啦!快把姆明抱回家~
    2019年BRUNO也即將推出15款以上的姆明系列產品,為更多喜歡姆明的超粉送上更多樣的選擇。     (姆明系列多功能料理鍋)  姆明,芬蘭ToveJansson與LarsJansson創作於1940年的故事,講述了主角姆明和他的爸爸、媽媽以及他的朋友一起生活在姆明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