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死機,第14集《齊馬的作品》,關於純碎和回歸純粹

2020-10-12 英文版的喻湘霓

愛死機,第14集《齊馬的作品》,關於純碎和回歸純粹

電視劇 7-7 72閱讀5點讚8評論

因為我可能要把《愛,死亡與機器人》的觀後感做成一個「系列」,往後可能還會再寫幾篇,所以這裡我有必要介紹一下這部動畫短片合集

(不想看這部分的朋友直接往下滑哦)

《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Death&Robots),簡稱「愛死機」,是由NetFlix出品,提姆·米勒和大衛·芬奇執行監製的成人向動畫短片集,第一季於2019年3月15日在美國首播,目前第二季還沒有太多的消息,但已確定立項。

這裡又不得不談到出品公司NetFlix,也就是「網飛」,其實我對網飛這種流媒體不是很熟(連流媒體是啥都不是很懂2333),但網飛在影視界實在是名聲大噪,我也不得不去關注它。

流媒體是什麼,不談那些專業的技術,簡單來說吧,流媒體服務包括視頻分享網站、音樂流網站、電子遊戲流網站,如NetFlix、YouTube、Apple Music、Twitch等等就是流媒體,國內的像愛奇藝、優酷、西瓜視頻等。其中,NetFlix是全球的流媒體巨頭之一。網飛不是橫空出世,它也有一個發展過程,有太多可以講的了,我只講它現在是怎樣的吧。

隨著時代的發展,流媒體興起,網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做到了網絡電影營收全美第一。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資金,網飛就要開發更多優質原創的內容以滿足用戶,像愛奇藝等平臺投資製作專屬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網飛在開拓原創內容這方面可以用幾乎「瘋狂」來形容,投資高,數量多,範圍廣,質量好。特別是在網劇和電影這兩塊牛得一 X

《紙牌屋》《黑鏡》《愛,死亡與機器人》《王國》《太空部隊》《羅馬》《好萊塢往事》《小丑》《愛爾蘭人》......不得不說網飛投資的影視作品質量一般都屬於中上乘,這些作品的特點是:獵奇、尺度大、話題敏感、大小體量都有。「財大氣粗」「網飛神劇」「口碑炸裂」等稱號就是這麼來的。雖然是真燒錢和「投資無底洞」,但反正人家也不傻,自有一套複雜的商業運作在裡面,我們也不需要懂,只要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優質內容就行了。如今網飛在流媒體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它還挑戰著全球第一大老鼠..額不是..挑戰著全球第一影業迪士尼「老大哥」的位置。

(↑新興流媒體和傳統電影行業碰撞的縮影)

回到《愛,死亡與機器人》。其實就是網飛出錢,給出限制要素,然後放手讓18家不同的頂尖動畫公司,做出18部短片,再整和成短篇集,用極高質量的動畫作品來向業內宣布「老子也要進軍動畫界啦!」

正如網飛也砸錢做出《羅馬》和《愛爾蘭人》來參加奧斯卡的角逐一樣,想在電影界殺出一條血路並打下基礎。結果是網飛在電影這一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確實比較困難),而愛死機不負眾望,一播出就口碑炸裂,在動畫短片界算是「神劇」級別的了。

因為是18家不同的公司各製作一集,每集的故事、風格、畫面、主題都很不一樣。前後集沒有任何關聯,背景有:近代、中國古代神話、現代戰爭、未來世界、架空世界等等,有的故事寓意豐富,可以說是「夾雜的私貨」很多了2333,有的故事純粹就是凸顯精彩打鬥或畫面唯美而已,好看並且看得舒服看得爽就行。畫面有2D和3D,也有那種說不出來的2D與3D融合的處理,但無論是那種畫面都可以說是最頂級的動畫技術製作,細節豐富不馬虎,有的真到你以為是實際拍攝的,有的美到你不由發出讚嘆,看得出來這玩意是真燒錢,一種「看了就是賺到」的感覺,從頭到尾就是凸顯出「經費就你妹的充足,放開搞」,這樣的動畫短片實在難得。

雖然網飛花錢讓動畫公司「放開搞」,但愛、死亡、機器人這三個元素還是很重要的。機器人這個元素給所有短片定在了「科幻短片」。而規定死亡這一元素的出現,讓很多集的主題和探討都拔高了一層,沒有所謂的完全的「Happy ending」。關於的元素就更有很多可以分析的了,因為有了愛的元素,每個短片中的主角都塑造得感情細膩,內心豐富,形象立體,因為這樣能更好的表現愛嘛。其實,這裡的「love」還有性愛的意思,而且這是作為要求,在每集中要體現的,你沒有體現,就是沒符合要求(當然,不是每一集都有包含「性」,或者是刻意去表現「性」,但你得懂它不規避「性」,不規避「性」,emmm你懂我什麼意思吧)

我覺得愛死機好的地方之一,就是它每一集都滿足了三個元素,在此基礎上朝著各自的方向發展,精妙、創新、想像力、富有內涵,你完全看的時候不覺得三個元素對這一集起到約束或者什麼限制的作用,每一集都是那麼的有趣吸引人,新鮮,看完又想看下一集。

死亡和「愛」的元素讓這部成人動畫短片集的尺度大大大~大得不得鳥~隨便截張圖,你不打個馬賽克都發不出去。

尺度大,大在,死亡和肢體XX的隨意發生,死了就是死了,肢體斷了就是斷了。還大在對男女的某某器官的刻畫,程度怎麼說呢emmm我還是只能用「不規避」來形容(別拷我走啊)

有一說一,大尺度其實沒有那麼敏感啦,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遲到都要...(來人,直接拷走!)

呵哼(正經)。大尺度第一就是表達真實,通過強烈的視覺衝擊來刺激觀眾的感受,把那些沒在意的或者逃避的東西拎出來。第二說到底大尺度也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這無可非厚,有的人喜歡看愛情片掉眼淚,有的人喜歡看恐怖片被嚇到,有的人喜歡打遊戲來釋放內心的暴力,都是正常的娛樂。還有這又不違法,正規的商業製作,有人要給錢的呀。標有成人向,它也沒在你逛網站或開電腦的時候蹦出來噁心你吧。只要還有一定多的人有這方面的娛樂需求,就是喜歡看這種「重口味」動畫,那麼就會有人製作(正規啊一定要正規啊,手動保命),剩下的看消費者和觀眾接不接受的問題了……

話又說回來,愛死機某些大尺度重口味確實「惡」到我了。沒錯,就是有時候那個尺度大到讓我噁心。剛開始我對於那些畫面,是用獵奇的眼光和一些不可描述的心理去看的(怎麼地吧,把我拷走)

但看了幾集後,我領教到了創作者們的「功力」,刷新了一下我對這部動畫短集的認知,於是我把心態放平去看,無論它血不血腥,暴不暴力,XX不XX,我既不會很在意,也不會很忽略,看久了我居然還看出一種「美」感出來,好像它的畫面就應該是這樣,刻畫得恰到好處,也不好形容那種感受。但後面又出現了比之前尺度大很多的畫面時候,我又瞬間被惡到了,畢竟看的時候要思考的呀,突然來這麼一個「雷霆」一幕,咽了幾下口水才反應過來。所以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無論你是不是帶著獵奇的心理或者你的接受能力很強,在看之前你都要做好一些心理準備,建議不要在吃飯的時候和睡覺前看哦

好了差不多把我想要介紹愛死機的話說完了,再多BB幾句吧。其實愛死機第一季播出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解析愛死機的文章和視頻也不少,講的也很好,但我還是想寫一些關於愛死機的觀後感受,可能沒有別人講的那麼好,體會與挖掘也沒有別人深。可主要是分享嘛(我就是想寫咯)

大家看的話,圖個樂呵,別太計較那麼多東西,有機會去看看原片吧,歡迎討論

終於到了我們的正題:《愛,死亡與機器人》第14集

《齊馬的作品》

短片開始,克萊爾•馬卡姆坐在前往一個小島的快船上

從她的口中我們知道了齊馬鮮為人知的過去。

齊馬•藍(zima Blue),是一名知名且偉大的藝術家。克萊爾之前多次想採訪齊馬,但他都一一拒絕了,這次是齊馬主動邀請克萊爾談一談。齊馬的藝術生涯是從畫肖像畫開始的。

但作為一名藝術家,他渴望對更深層次的東西進行探索,他放眼到了宇宙。於是他停止了肖像畫轉到了壁畫的創作。

他來到了哈爾科夫八號,一個從事非法機器人改造的地方。

他在那裡做了全面徹底的生物手術,他的皮膚由加壓聚合物代替,眼睛能直接看到光譜,他不再需要呼吸,身體能承受各種惡劣的環境。

這些能使他在宇宙中自由的探索和觀察。

齊馬的作品都是宏大壯觀的。

有一天他的作品正中間出現了一塊小的藍色。

這才是剛開始,幾十年,隨著一個又一個壁畫的創作,中間的那塊同樣的藍色在不斷擴大。

直到填充完整幅畫。那是一種準確的顏色,被製造商稱為「齊馬藍」。

人們認為全藍色壁畫已經是齊馬的極限了,可齊馬沒有停止,他開始在宇宙中「作畫」。

隕石被塗上了齊馬藍。

數不盡的隕石在太空中「漂浮」排列成一幅「齊馬藍」,可他還是不滿意。

思緒回到小島,克萊爾終於和齊馬見面。

兩人在小島上散步,幾句問候後,齊馬告訴了克萊爾他真正的身世,他們來到一個還未修建完成的遊泳池前。

其實齊馬最開始是一個由才華的年輕女士發明出來的泳池清潔小機器人,它日日夜夜不停的清理泳池的瓷磚。

女主人很喜歡這個小機器人,所以給它安裝了彩色視覺系統和晶片。

小機器人開始能做出自己的判斷了,女主人後來又陸陸續續給它安裝了更多的硬體和軟體讓機器人有了意識,最後女主人去世了,機器人被傳給了一個又一個的主人。

更新迭代,最後變成了無堅不摧的齊馬。

現在,齊馬把當年的那個泳池移到了這個小島上,想在這裡完成他的最後謝幕。

他時常想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一個有機器零件的人類還是一個有意識的機器」,更加記不得原來的樣子。

可那些都不重要了,他對真相及宇宙的探索結束了,他將讓自己回到最初最簡單的狀態,分解自己,他叫克萊爾來的目的就是讓她把真相報導出去。

到了謝幕的時候。齊馬脫下紅色披風,慢慢的走到泳池前。

他以優雅的姿態跳入水中。

他逐漸關閉掉高級腦功能。

觀眾驚怕起來

最後齊馬拆解自己

一塊塊零件沉到池地

只剩下那一個簡陋的清潔小機器人。

就像從前那樣,小機器人慢慢的清理著藍色的瓷磚。

那是它見到的第一件事物,它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回到了原來的世界

沒錯,就是那麼短,短片也就15分鐘不到,我上面只是簡單的過一遍故事,還有些細節我就沒有概述了(我全講了你們到時候看視頻還看啥2333)簡單聊聊觀後感吧(瞎寫開始)

純粹。齊馬對宇宙和真理的探索是純粹的。他走到宇宙的許多角落,觀察著宇宙也思考著自己,當人們認為他的藝術創作已經到達極限時,他卻將範圍擴大到星球之外,繼續探索和創作他對這個宇宙是如此的痴迷,這就是純粹。

可後來他發現這個宇宙是不純粹的,和他自己的過去一樣,屬於「複雜」和「不清楚」的。

純粹又指齊馬剛存在時,第一眼見的那塊瓷磚是純粹。看這部短片時,我一直在猜這藍色到底代表什麼,有什麼含義嗎?也許是代表宇宙吧,可宇宙能簡單的用藍色表達嗎?好像不能,會不會是代表地球的海洋和天空呢?結果都不是,那只是一塊瓷磚的顏色。但這不是諷刺「人們絞盡腦汁想的答案卻是如此的簡單無釐頭」,畢竟這塊瓷磚在齊馬的世界中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義啊,這也是純粹。

回歸純粹。很明顯齊馬在最後選擇放棄了第一種純粹,回歸了第二種純粹。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齊馬的作品都是很大的,超過這個星球他可以繼續擴大範圍,相信他只要想,就可以無限擴展下去,但再怎麼大的畫作,對齊馬來說,真正重要和有意義的也就是那一小塊齊馬藍而已。

也許他還沒找到宇宙的真理,未探索完宇宙的奧秘,相信只要他想,就可以繼續探索下去,他的涉足的地方會越來越多,他觀察的範圍會越來越廣,他的體會和思考會越來越深,可到頭來,他更願意回到那個只面對瓷磚的時候。

齊馬他是沒找到宇宙的真理,但他找到了自己這個個體的意義,我們很多人一輩子不都是在尋找「自己的意義」,問「我是誰」麼?

可能在某個以前的時間段,我們曾是簡單純粹的,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夢想,正如片中的清潔小機器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成長」了,我們有了更強壯高達的身體,更強的思維,能做更多的事情,能抵擋更多事物,也有了新的追求,就像堅不可摧的齊馬。可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也和齊馬一樣感到迷茫。片中齊馬他又找到原來的純粹,分解掉自己,回歸到了純粹,可我們呢?我們可以回歸純粹嗎?

這個問題問起來點傻,誰都知道我們不可能完全回歸純粹,那我就提另一個疑問吧

我們需要回歸純粹嗎?回歸到那個「清潔小機器人」,沒有太多的思考、想法、能力。這個答案好像也是否定的。

既然我們不能完全回歸純粹,也不是很需要回歸純粹,那為什麼我們又老是嚮往回到純粹呢,並且不斷的在各種形式的藝術中表達這些。

我的答案是:人總喜歡簡單而不喜歡複雜,現實和人生是複雜的這個事實不可改變,所以我們才在精神世界中追求簡單,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這也就是回歸純粹的過程啊

齊馬回歸純粹是為了從複雜中解脫出來,享受簡單的快樂,因為他的世界原本就這麼小

這又讓我想到了《海上鋼琴師》裡的主角1900,他從小在輪船上生活了大約45年。

因為一系列的事故他終於決定第一次下船,去陸地上看看。可當他走到一半,看著岸上的城市,最後卻放棄了。

後來1900說道:「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沒有盡頭」 「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1900真的想下船,但他的生活就只在船頭到船尾之間,他的世界就是這麼小,他不想上岸後,簡單的生活變成很多複雜的事情

齊馬和1900都不想讓原本簡單的複雜化,即使最後他們付出了代價,齊馬變成了無意識不會思考的機器,1900始終沒有下船,最後死在了舊船的炸毀之中。

結局總是低落消沉的,但他們都向觀眾傳遞了一個思想:

前方會有迷茫和困惑,但請儘可能的保持最初的你,儘可能的保留一份純粹。

感謝觀看。

End

相關焦點

  • 重看神劇《愛死機》,依舊牛逼閃閃!
    《愛死機》中受到觀眾喜愛的賽博格形象《愛死機》的第一季分為18個相互獨立的短片,單集時長從6分鐘到15分鐘不等,由於每集的導演不同,最終呈現出的風格也迥異,從東方仙俠元素滿滿的第八集《祝有好收穫》(good hunting
  • 聽說你喜歡《愛死機》?
    還有件事比較奇怪:在《愛死機》全部18部短片中擔任了16部編劇的Philip Gelatt,居然豆瓣和百度《愛死機》詞條裡完全沒有存在感!比如n 多年前我自己的一部講述移民和跨文化衝突的短片就曾在德國跟講述敘利亞偷渡客、阿根廷打工仔等等七八部電影放在一個名叫「跨越邊界」的單元展映,其中也包括一部爆笑幽默紀錄片叫《無用的狗》,說的是一隻雜交狗的困境…… 《愛死機》第14集《齊馬的作品》充滿哲思,高度風格化不要忘了蒂姆·米勒製作《愛死機》的初衷,正是把電影節上的那種一次性猛刷短片的快感帶到電影院。
  • 《愛、死亡和機器人》:給短片時代的一把鑰匙
    今天我要說的一部影視作品是Netflix的《愛、死亡和機器人》。數年前的《黑鏡》曾經代表很多人心目中科技至上時代最酷的劇集表達,在大衛芬奇領銜的這套「愛死機」動畫短片劇集面前,《黑鏡》就屬於過去時了。「愛死機」和《黑鏡》的根本區別是,《黑鏡》還屬於人,是人對機器人的思考,而「愛死機」完全屬於機器人,是人機莫辨的思考。比如說,《黑鏡》中有一集還在探討,機器人能否替代人。案例是,前男友死後,女人訂製了一個相貌與前男友一模一樣的機器人。
  • 愛死亡和機器人無刪減版觀看地址 在哪可以看愛死亡和機器人
    Netflix的最新科幻動畫集《愛、死亡和機器人》3月15日首播以來,幾乎一夜之間火遍全網,在中國地區也是同步流行,豆瓣上拿下9.3的高分,並被網友戲謔地稱為《愛死機》。事實上,其中有很多故事是沉寂數年的名篇,如講述了一個人工智慧藝術家回歸本我的《齊馬藍》,是英國科幻作家阿拉斯泰爾·雷諾茲2006年的作品,曾在2012年由中國國內的《科幻世界》雜誌譯成中文並刊登。時至今日,當我們對照AICAN和GAN的崛起,會覺得這個預言般的構思是如此深入本質,好像把AI藝術的未來都講到了極致。
  • 齊馬藍,是什麼藍
    齊馬一直用藝術追求宇宙的真理,生命的意義,最終的回歸本我,是他找到的意義。那一片片瓷磚,閃耀的藍色,就是齊馬最深的記憶,最深的牽絆。齊馬找到了最初的自己,也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滿足。直到那些塊狀藍色的出現,無論多麼的突兀,多麼的不搭調,確是唯一屬於齊馬的東西,這些帶有藍色塊的作品,第一次有了個性,有了自我意識,有了來自心靈的感受,可以說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齊馬的作品。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Zima Blue齊馬藍——生命源頭的顏色
    而Zima(齊馬),則是創造它的藝術家,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家。最初,齊馬只是在一塊畫布上畫出了齊馬藍,然後,這種藍色出現在了他的所有作品裡,就像是Logo一樣,而且面積越來越大。從畫布,到城市,最終到了宇宙空間。
  • 《愛死機》每集劇情詳解
    這次「愛死機」(Love,Death & Robots)也被認為抄別人的idea,被稱為是黑鏡的精華版,每集都是根據現有科幻小說改編,由不同的團隊製作,因此風格也極為多樣。我看了幾遍,又搜集了我喜歡的劇集的信息,詳細描述一下。有些劇集並沒有寓意,我也不喜歡,會一筆帶過。每集根據個人喜好給出一個評分,滿分為10。 前方劇透。。。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14集最佳,其他不錯,還有幾集就是湊數
    這部劇是科幻片吧,就想像力而言,只有幾集達標了,其他都泛善可陳。有幾集就是為了視覺刺激而搞的刺激畫面,(特別是第3集),劇情也不咋的。第3集,除了福利就沒多少內容了,我覺得是本季最差的一集,整集的劇情就是貓捉老鼠,最後結局也沒啥意思,可能這種循環重複的套路我在其他很多作品看過好多次吧,反正覺得沒意思。或者無聊爆米花式的動作戰鬥畫面,深度不夠。比如第4集,就是完全沒有啥內容的一集,就是突突突打打打。
  • 《愛,死亡與機器人》除了黃暴,還有什麼
    共18個互不相關的獨立短篇劇集,彼此補位與成全,共同構成一整部愛死機整體。今天介紹的這集既無黃色又無暴力,處處散發著哲學的光輝,名為齊馬的作品。齊馬是世界知名藝術家,厭倦畫肖像畫,閉關多年出來發布非常酷的壁畫,壁畫中間有一塊不協調的藍色方塊,並在之後的作品中藍塊不斷擴大蔓延。
  • 美國動畫 [恐怖] 愛 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 (2019)【全18集】
    季數: 1集數: 18單集時長: 15分鐘又名: 愛 x 死 x 機器人(臺) / 愛.死.機械人(港) / 愛情,死亡與機器人 / 愛,死亡與機器人 / 愛、死亡 & 機器人 / 愛、死亡+機器人 / LOVE DEATH + ROBOTS簡介:這部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短片合集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
  • 相當H爆的成人動畫《愛,死亡與機器人》,看一集都上頭!
    《愛,死亡與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豆瓣評分9.1!吹爆!炸裂!18禁!強勢安利!」《愛死機》由18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每集6-20分鐘不等, 由Netflix出品,《搏擊俱樂部》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死侍》導演蒂姆·米勒(Tim Miller)兩大導演擔任監製。
  •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1-18集全集分集劇情介紹 愛死亡和機器人很暴力很h
    《愛,死亡和機器人》18個故事簡介第一集:噬魂者講述未來世界人類與怪獸決鬥的場景,一行墜入地下城堡的四人,被一隻怪獸追捕。四人憑藉武器殺死了那隻怪獸,通過一條甬道逃脫。不過沒想到的是,那條甬道竟然是通往怪獸老巢之路,最後四人被一群怪獸蠶食。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如果能活1000年,那你還是"你"嗎?
    比如未來有一天人類能夠通過腦機接口下載想要的記憶片段和思維模塊,那隨著你對你的思想進行的修補和刪減越來越多,你還是「你」嗎?如果是,那就和上一個問題的答案有悖,上面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只要精神腦不換,那「自我」就不變。但是現在思想或者說精神已經被更換了,相當於精神腦已經被換了,怎麼「自我」還是沒變呢?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愛死機第6集,假如酸奶統治了世界
    《愛,死亡與機器人》第6集《當酸奶掌管世界》(本集畫風」清新可愛「,沒有任何的敏感畫面,B站上就有轉載這一集,也就7分鐘不到,建議先去欣賞一下原片,不過,我還是會把這一集的大致內容過一遍的,想直接看觀後感受的請直接往下滑哦)視頻連結:當酸奶掌管世界一切的開始是在一場實驗
  • 二次元的哲學思考——關於《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 DEATH &...
    趁著周末的時間把前些日子刷屏的Netflix出品的《愛、死亡和機器人》(LOVEDEATH & ROBOT)(簡稱:愛死機)看完了。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作品,有些二次元、超現實,與傳統意義上的劇集不完全一樣,甚至18集每一集的風格、時長、製作手法都不完全一樣,如果把這部大雜燴當做是短篇合集,仿佛更恰當一些。
  • 《愛死機》EP14解讀:一切宇宙的答案都藏在你的過去裡
    第14集太美了,看了很多哲學角度的解讀,恢宏的美感、沉靜的詩性,深邃的內核什麼都有,內涵實是太豐富了。《Zima Blue》,這是一個以宇宙為背景的故事,齊馬藍,是一種以藝術家齊馬藍命名的藍色。齊馬藍,是一個偉大的現代派藝術家,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愛死機小集故事簡介
    愛,死亡和機器人分集故事簡介e01桑妮的優勢愛+死亡+蛇khanivore才是女主本體,懷著對死亡的恐懼,她在競技場上每次都是拼著自己的性命,這就是她最大的優勢。e02三個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哈爾機器人+漢堡包未來的三臺機器人(掃地、幼兒、類似哈爾的瘋狂拍照機器人)探討人類滅絕的原因,最後發現是貓的進化所導致。
  • 《愛死機》與中國導演碰撞:從網飛模式看中國動畫的未來
    回顧 2019 年那些動畫界的熱門大作,網飛(Netflix)自製動畫短劇《愛,死亡和機器人》(以下簡稱《愛死機》)一定是我們繞不開的話題。同時,《愛死機》中每一部短片的表現形式也都截然不同,製作手法涉及到傳統2D手繪、3D CGI以及多種技術的混合,極大挑戰了傳統好萊塢動畫的製作模式。 Robert Valley導演的《齊馬藍》被許多觀眾譽為「《愛死機》中最優秀的一部短片」,其另類的繪畫風格讓人驚嘆,而充滿哲理和反轉的故事更讓人回味無窮。
  • 愛,死亡和機器人 第一季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1 (2019)美劇百度雲網盤分享在線觀看下載
    .齊馬的作品 Robert Valley   15.盲點 Vitality Shushko   16.冰河時代 Tim Miller   17.不一樣的歷史 Victor Maldonado & Alfredo Torres   18.秘密戰爭 Istvan Zorkoczy《愛,死亡和機器人》被國內網友親切地稱為《愛死機》,它由 18 部獨立動畫短片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