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縣:發展高效種養殖業 助推群眾增收致富

2020-12-24 新華網貴州頻道

  近年來,黔西縣五裡鄉化布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發展高效種養殖業,並通過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帶動群眾就業,為助推群眾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時下,正值高粱苗除草和進行第一次施肥的時節,在五裡鄉化布村蔡承宇家的高粱種植地裡,夫妻兩人正在除草和施肥,對剛施肥後的高粱苗周圍進行簡單的覆土處理。

  五裡鄉化布村村民 蔡承宇說,去年我試種十多畝高粱,就是他們政府來定單的,賣了一萬多塊錢,覺得比較實惠,我又流轉幾畝(土地),加上去年的將近有20左右畝,現在這個高粱在土裡面看到長勢還是可以。

  化布村第七村民小組村民蔡建,十幾年前就出門打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裡兩個孩子患病,他在積攢了一些積蓄後,決定回家創辦養雞場。

  五裡鄉化布村村民蔡建說,我一共有三個男孩,大的個生活不能自理,第二個一千多的近視,小的個還在讀書。然後我想到今年的這個疫情出不了門,想去想來我爭取了三千多隻雞喂,目前還比較成功,我認為還是靠自己的雙手努力來返鄉創業還是比較踏實的。

  在五裡鄉化布村,像蔡承宇一樣在種植高粱得到實惠後持續發展高粱種植的村民有數十戶,像蔡建一樣發展養殖業的村民也有近十戶。隨著當地基礎設施和交通環境的改善,許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有了回鄉創辦企業支持家鄉發展的念頭,正計劃生產礦泉水一次性瓶蓋和桶裝水桶的蔡承兵便是其中一位。

  五裡鄉化布村返鄉創業村民 蔡承兵說,我在外打拼多年,然後吸收了很多創業經驗。現在我們家鄉路、水、電通了,交通水電通通都改善了,我想回來在自己的家鄉創業,也方便我自己,同時也為他人提供一些就業崗位。預計前期投資80萬和解決就業十人左右。

  近年來,五裡鄉化布村村支兩委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脫貧攻堅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開展入戶宣傳。如今的化布村,交通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村民安全飲用水已覆蓋全村,種植經果林1750畝,高粱1700畝。同時,村民的思想也得到了極大轉變,自覺主動發展種養殖業增加收入。

  五裡鄉化布村第一書記周興文說:我來化布村駐村已經五年了,化布村在這幾年中,從水電路訊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以前的不通路到現在每戶的連戶路院壩全部解決了,從沒有安全飲水到現在的每戶管網全覆蓋,這些都是很大的變化。通過這2年的努力群眾在發展動力上也有很大的改觀,從以前他們的等靠要變成現在他們自己想發展,內生動力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安興林 楊君)

相關焦點

  • 搶抓「雞」遇 增收致富 ——加格達奇林業局為發展養殖業職工免費...
    搶抓「雞」遇 增收致富 ——加格達奇林業局為發展養殖業職工免費發放雞雛 2020-06-01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板橋鎮:創新模式發展「美麗經濟」 助農增收致富
    近年來,東方市板橋鎮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通過「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生產基地」模式,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助推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東方上彩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作為省級扶貧龍頭企業,以經營綠蘿、蘭花、鳳梨等熱帶高效花卉品種為主,綠蘿產品在全國市場佔有率保持在25%以上,是目前國內大規模生產綠蘿的基地之一。該公司通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幫扶理念,讓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學習技術,激發村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助其走上增收致富路。
  • 忠仁鎮康樂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忠仁鎮康樂村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過程中,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提高種植水平,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76歲的忠仁鎮康樂村村民祝慶德家中,一進門口,乾淨整潔的院子映入眼帘,祝慶德把他家後院的菜園子分成了兩片,一片種玉米,一片種農家小菜,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 幸福保山:芒寬鄉規模化養牛見成效,群眾增收致富笑開顏!
    來源:保山日報近年來,保山市隆陽區芒寬鄉為積極響應打造「綠色食品牌」,適應市場需求,2013年引進保山市偉農農牧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規模化肉牛養殖,通過企業帶動,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帶動本地群眾增收致富。
  • 西和:科學布局特色產業體系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通訊員 梁雲霞 楊軍祥近年來,西和縣堅持「因地制宜、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立足不同鄉(鎮)氣候特點、資源稟賦,按照「一主二輔」或「一主多輔」的規劃思路,緊盯貧困村、貧困人口,因地制宜地選擇效益高、推廣快、覆蓋面廣、市場前景好的優勢產業,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 貴州黔西縣:紅託竹蓀拓寬致富路_產業資訊_食用菌新聞_中國食用菌...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綠化鄉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通過引進優良品種和政策扶持,因地制宜發展種植紅託竹蓀種植,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近日,走進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綠化鄉灣箐村紅託竹蓀種植基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採摘整理紅託竹蓀。他們自從成了基地的固定工人,每個月都能從竹蓀種植合作社裡拿到可觀收入。
  • 黃平白及,讓群眾增收致富的「大引擎」
    白及產業之所以能夠在黃平縣迅速發展壯大,並逐漸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金字品牌,除了與這裡適宜的氣候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外,還與苗族服飾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苗族婦女服飾百褶裙、頭巾等製作過程中,大多使用黏性較強的白及汁粘連並使之定型。
  • 青川: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 讓群眾穩就業穩增收
    脫貧攻堅以來,青川縣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圍繞「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致富技能」目標,一手抓即期性增收的脫貧產業,一手抓可持續增收的致富產業,帶動貧困群眾短期能脫貧、長遠能致富。
  • 隆陽區芒寬鄉:規模化養殖闖出群眾增收「牛」路子
    本報訊 近年來,隆陽區芒寬鄉為積極響應打造「綠色食品牌」,適應市場需求,2013年引進保山市偉農農牧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規模化肉牛養殖,通過企業帶動,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帶動本地群眾增收致富。
  • 「產業村長」到崗 增收致富「有道」
    新華社貴陽6月30日電 題:「產業村長」到崗 增收致富「有道」新華社記者鄭明鴻、施錢貴「有『南山婆』訂單收購,我不擔心賣不出去,就希望不要有什麼天災,產量能高一些。」望著自家地裡的辣椒,66歲的羅德亮笑逐顏開。
  • 宜陽縣東韓村:溝域經濟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宜陽縣東韓村:溝域經濟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2020-06-10 0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盧凱:返鄉養牛致富 帶動鄉親增收
    盧凱是興仁市大山鎮豬槽箐村的創業能手,2016年,在外辦紙廠的他選擇回鄉創業,從此開始了他的養牛事業,5年多來,他不僅成了村裡的養殖大戶,還帶動了鄰裡鄉親共同增收致富。
  • 貴州黔西:四季豆成為助農增收「金豆豆」
    6月22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雨朵鎮蒿芝村的村民正熱火朝天的採收四季豆。連日來,筆者走進黔西縣雨朵鎮蒿芝村蔬菜基地,放眼望去,綠油油的藤蔓上掛滿了長長的四季豆,紅色、綠色的四季豆長勢喜人並進入採收高峰期,笑容滿面的村民穿梭在基地裡收穫著一季的辛勞。
  • 在希望的田野上|葉縣:大棚特色種植 助農穩產增收
    近年來,葉縣堅持農業規模化產業優先發展理念,在「大棚種植」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棚膜經濟」,使大棚特色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葉縣注重農業設施建設,通過政策激勵、獎補拉動等措施,鼓勵引導群眾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大棚蔬菜、林果、花卉、香菇種植及大棚養殖業,提高土地產出和經濟效益,將整個大棚經濟效益最大化,實現產業健康發展。
  • 【脫貧故事】「犛牛王子」龍曉鋒 群眾致富領頭人
    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引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安南村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提升,適合當地村情的產業也相繼發展起來了。香格裡拉市龍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龍曉鋒通過發展犛牛養殖,帶領安南村以及周邊群眾增收脫貧,成為深得群眾信任的脫貧攻堅行動致富帶頭人,鄉親們也親切地稱他為「龍總」。
  • 羊產業託起致富夢 ——記武威市人大代表李忠仁
    從「門外漢」到「土專家」,李忠仁因地制宜創建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產業帶動、技術帶動、服務帶動、資金帶動,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展現了「人大代表為人民」的風採。  在自身發展養殖業的同時,李忠仁不忘幫助當地群眾,大力支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為周邊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21個,向大灘鎮5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低價出售優質種公羊、基礎母羊,同時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定期回訪、跟蹤服務,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增強了信心、增添了力量,有力帶動了當地羊產業發展。  大灘鎮下泉村三社村民李世峰,是中信牧業的一名工人。
  • 黔西農商銀行:「小產業」鋪出致富路
    他是黔西縣林泉鎮夢源養殖場的負責人、遠近聞名的養鴨大戶。說起今天在養鴨上面取得的成績,除了吃苦耐勞、肯打肯拼,用羅澤勳的話來說,也離不開農商銀行的支持。「我從十多二十年前就開始養殖,那時候大多數人只能貸幾百塊,他們就已經貸款2000元支持我發展了。」在自己努力和黔西農商銀行信貸支持下,羅澤勳從以前的小打小鬧100來只鴨子發展到今天的3個養殖場、近3萬隻鴨子。
  • ...貧困村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丨黔西縣觀音洞鎮元慶村第一書記傅國棟
    我叫傅國棟,是畢節市黔西縣觀音洞鎮元慶村的第一書記。2018年8月,受組織委任,我來到元慶村。到村後,我既當村幹,又幫村幹,認真履行第一書記的職責。產業調整種什麼?種辣椒成本低,但缺銷路;種魔芋有銷路,但投入高……後來,我帶領大家通過考察調研,採取「社社聯合、以短養長」的方式,與大興社區籤訂了100畝頭花蓼的種植銷售合同。產業總算敲定,後續落實卻一波三折。
  • 黔西南: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助力群眾增收
    ,帶動群眾增收,助推脫貧攻堅。興義市下寨村村民 王榮分:工資一個月2000塊,我也覺得可以,在家裡離家裡近,還可以照顧小孩,發展這個產業很可以。下一步,倉更鎮還將在培訓力度、種植技術上加大力度,擴大種植規模,以產業帶動就業,助力群眾增收。興義市倉更鎮鎮長 譚旭曦:下一步,我們繼續擴大林下經濟的規模,並且引進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產業為帶動,很好的鞏固脫貧成效。
  • 民樂:發展產業促增收 藥香鋪滿致富路
    金張掖 舉報   甘肅張掖網民樂訊 近年來,民樂縣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把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增強農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