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以下文字配合音樂食用效果更佳~!
提到「賽博朋克」,你也許有些陌生。
你也許津津樂道《攻殼機動隊》的又一次浪潮。
你也許想到電影橋段中光怪陸離的畫面。
你也許憶起科幻小說中晦澀難懂的理念。
你也許想,那是一個多麼遙遠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然而,早在上世紀,計算機和網際網路誕生於世,偉大的賽博朋克創造者們便說:
「 Cyberpunk is NOW. 」
如今,我們駕著電子與網際網路的七彩祥雲,驚喜一浪高過一浪的新興技術,遙望世界一片繁華祥和,心間人定勝天激情蕩漾,殊不知,我們已悄然邁進臆想中遙不可及的幻想紀元。
科幻文學(Science Fiction)之所以也被稱為推測性文學(Speculative Fiction),正是因為這片沃土從不缺乏想像與知識並存的預言家與魔法師,人類科技的發展似乎一路冥冥中循著他們設想的道路前行。現在的我們,仿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科幻黃金時代的鏡像,一面沉浸於科技爆發的自我陶醉,一面一廂情願地暢想著必定燦爛無比的金色未來。
然而有一群人卻在美好的粉色泡沫中選擇保持清醒,他們質疑甚至悲觀的撕開科技美好的表象。未來,是否真如我們想像的金碧輝煌?這群人,開創了科幻文學一個亞文化的分支——賽博朋克(Cyberpunk),並選擇用思辨與批判來看待人類科技的未來。
賽博朋克紀元悄然來臨,你準備好了麼?
不是所有科幻都叫「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是科幻文學作品中一個重要類型分支。它與其他科幻類型究竟該如何區分?
賽博朋克( Cyberpunk )的命名很好的定義了這一類型——Cyber + Punk.
賽博Cyber,直譯為「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技術的」,現在更多作為一個詞綴使用。由Cyber引申出的單詞Cybernetics,意為「控制論」,這是一門研究各類系統的調節和控制規律的學科,比如說,人腦發出指令「走路」,人的身體就會做出「走路」的動作,這其中的調節和控制規律就屬於Cybernetics的範疇,同時,計算機,電子設備,AI乃至社會組織群體中類似的調節控制,也類屬其中。由此可見,Cyber這個單詞的翻譯也許並不僅僅像直譯的那麼簡單。
龐克Punk,更多的作為一種音樂流派為人熟知,其實它的原意是「小混蛋,小混混」,特指「反叛的人」。Punk現在也成為一種代表反叛,反抗,思想解放的精神和藝術流派。
所以,「賽博朋克」範疇的作品,須將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等Cyber相關科技成分作為主要科技世界觀,同時具備Punk的反叛思想和美學意識。這就是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相關意象的誕生
•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被成為「賽博朋克之父」,他創作的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被普遍認為是賽博朋克風格的開端,基本確立了賽博朋克的文學類型特徵,同時提出了「賽博空間(Cyberspace)」的概念。
順帶一提,吉老的「蔓生都會三部曲(Sprawl Trilogy)」包括了《神經漫遊者》、《零伯爵》和《重啟蒙娜麗莎》三部作品,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蔓生都會三部曲英文版封面
• 「賽博朋克」這個名詞由科幻小說家Bruce Bethke創造,並作為他小說的標題。
• 科幻小說作家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的作品可以看作是賽博朋克類型的前身,由他的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是首部賽博朋克風格電影,並基本確立了賽博朋克的視覺美學基調。
電影《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記憶裂痕》、《預見未來》、《命運規劃局》都改編自他的小說。厲害了!
《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封面
《銀翼殺手》封面
•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布魯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和尼爾·史蒂芬遜(Neal Stephenson)被稱作「賽博朋克三劍客」。作品太多,有興趣請自行度娘~
賽博朋克議題
1.高科技,低生活。
High tech. Lowlife.
「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分布不均而已。」
——威廉·吉布森
我們印象中的賽博朋克場景總是十分典型——灰暗陰沉的天空似乎永無白日,擁擠的高樓大廈被色彩斑斕的霓虹和全息圖像裝點,高樓間是混亂骯髒、狹窄逼仄的貧民區,蟲鼠橫行,垃圾遍地。無論你錦衣玉食或衣不蔽體,只要連接上無處不在的AI網絡,便能自由馳騁,無所不能……
威廉·吉布森眼中賽博朋克的定義便是「高科技,低生活」,科技造福全人類並非沒有代價,這些從昂貴實驗室裡誕生的科技服務,從來不會是平等的,富人的生活日新月異的同時,窮人的處境越發不堪。所以我們熟悉的燈紅酒綠夾雜破舊骯髒的賽博朋克城市圖景,不僅僅是危言聳聽。
2.賽博空間。
Cyberspace
「在近未來的時空裡,人類大腦和自身的生物神經系統,可以通過在神經植入電極的方式接入全球信息網絡。」
——威廉·吉布森
賽博空間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不斷深化和提升之後所誕生的虛擬網絡空間,類似於我們在《黑客帝國》中所看見,由AI創造出的虛擬世界。很多科幻作品中體會提到類似的虛擬網絡空間,我們腦袋後面的USB接口一經連接,靈魂上傳就可以暢遊一個無比真實的平行虛擬世界。
賽博空間是賽博朋克類型中最為重要的意象,它的誕生引發了賽博朋克中大部分備受爭議的議題。賽博空間的出現,帶給人類的是翻天覆地的變革,它徹底改變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波及到哲學、宗教等認知範疇。
變革一:人類生活空間的變革。
當我們隨時可以拋棄肉體,暢行於一個真假難辨的虛擬網絡空間,在那個空間裡,你無所不能,為所欲為,希望的一切都唾手可得,若是如此,我們曾經賴以存在的物理空間是否還那麼重要?
變革二:社會形態的變革。
賽博空間的盛行必定改變人類原有的社會形態,當物理空間都不再那麼重要時,地理上國家和民族的概念開始弱化,經營掌控網際網路技術的財團和公司將成為賽博朋克時代人類真正的掌控者。未來的人類世界,掌控在公司王國的手裡。
變革三:自我認知的變革
一直以來,「靈魂」成為衡量一個「人」本質的標杆,皮囊似乎並不那麼重要。然而在賽博空間中,人類、賽博格(義體人)和人工智慧AI,他們的「靈魂」都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靈魂」不再是區別一個人是否是「人」的關鍵所在,而被哲學家們所摒棄的肉體特徵反而成為了所為人的重要標誌。所以,未來的某個時刻,當我們從賽博空間off line,因為分不清現實和虛幻空間而頭暈腦脹,面對鏡中的自己,你是否可以清晰定位「我」這個概念究竟為何?真實的世界又是哪一個?
3.敵託邦(反烏託邦)
Dystopia
敵託邦,也作反烏託邦,是相對於烏託邦(Utopia)這個概念存在的。如果烏託邦是指代空想出來的,美好的,沒有階級差異,人人平等安居樂業的美好社會,那敵託邦就是看似美好和平,私底下卻糜爛腐敗,充斥各種社會問題的絕望社會。
之前提到因為賽博空間導致的人類社會形態變革,那敵託邦的出現也是自然而然。同時,因為賽博朋克所具有的反叛、對抗的特性,賽博朋克作品中幾乎無一不充斥著敵託邦的氣息——黑客、網絡反叛者、救世主,總是需要對抗無良的公司王國,妄圖集權的野心家和暴走的AI。
4.賽博格與賽博格理論
Cyborg & Cyborg Ontology
賽博格,特指身體部分裝配人造義肢或具備高等智慧的人造義體人,以《攻殼機動隊》裡的草雉素子為代表。
賽博格所帶來的對「自我」和「靈與肉」的思辨同樣存在,不過和更為虛幻的賽博空間爭議相比,賽博格們覺得自個兒還算不錯,管他是不是人造至少還有個身體不是……所以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我們主要來聊聊由賽博格引發的另一個議題——賽博格理論。
由文學理論家丹娜·海勒威女士(Donna Haraway)提出的《賽博格宣言》,常被作為女權主義運動的代表,然而這一份宣言中所提出的「賽博格理論」,卻以女權為初衷,發展到了另一重「新平權運動」的隱喻。
「賽博格理論」認為,無論是人體改造的人類,還是具有高等智慧的人造人,因為其身體構造被改變,導致了性別、種族、文化背景的模糊。確實,當你擁有了一具人造義體,男女、膚色和典型的人類基因身體特徵都不復存在。在各種賽博格形象存在的作品中,賽博格成了游離在人類與機器,男與女,東方與西方界限上的角色,他們的身份與存在,真正完成了人類「平等」的概念。而正因為有了完全「平等」和模糊了界限的身份,他們才有了與某些所謂「界限」抗衡或打破界限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賽博朋克作品中,總是用賽博格作為主角的原因吧。
CDPR新遊戲《賽博朋克2077》
關於「賽博朋克」的內容實在太多太深太雜,這一期最基礎的入門內容,希望對大家了解賽博朋克有一定的幫助~如果有任何錯誤還希望大家指正,娜拉也還在學習階段,希望和各位多多探討!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