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英國,依舊有「偷自行車的人」

2020-12-22 抽屜電影

1948年,義大利導演維託裡奧,德西卡拍攝了一部經典的影片佳作《偷自行車的人》。這部電影一經問世,便引起了當時的影視界的大震動。

從此以後,電影的走向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很多人對於電影藝術本身的探究領域便更加的廣泛了。

那部電影被後來稱之為現實主義影片,迄今為止,很多國家,很多優秀的導演,都對於這一領域進行過多次探索。很多現實主義佳作也因此而產生。

現實主義的意義在於原有的電影體系發生衝突,之前的電影講述的是一種虛擬的故事,所謂虛擬的故事一般都是脫離實際的,在一個虛構且架空的世界裡發生許許多多的人們所不能及的事情。

因此,當時的很多電影基本上都不會對於現實中發生的故事進行過多提及,因此,《偷自行車的人》的意義可想而知。無獨有偶,今天的很多電影類型上也在逐漸的萎縮著。

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逐漸的將虛構的成分加大了,而那些原本就屬於人群中的故事卻少有被提及。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人們大都喜歡一個虛擬的夢幻的世界,但是對於現實種種卻不願意被展現給很多人看。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類型上就是一部現實主義影片,片名叫做《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從片名來看就非常的有意思。本片的片名其實就是一個感嘆句,為哪一類人感嘆,當然是為片中的這些努力生活著的人們感嘆。

對不起,這些人,我們在生活中,在電影中,錯過了你們。

本片主要講述了一群生活在英國的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男主一家人是生活在底層的家庭,丈夫需要經常性做短工來維持生計,因為男主沒有文憑,所以很多的公司都不能僱傭他。男主只能徘徊於各個底層的勞動密集型公司去維持生計。

男主的妻子是一個護工,因為每天要照顧很多行動不便的人,因此依舊是沒有時間花費在自己的家庭。

但同時,妻子也是一個非常溫柔的人,從沒有和自己的愛人吵過架。男主的女兒是四口之家中最小的,同時也是懂事的孩子,她不像自己的哥哥那樣,非常不近人情,而且總是做一些叛逆的事情來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她很懂事,以至於小心翼翼地維護著哥哥,以免讓自己的父母親不至於太生氣。

但是男主的長子卻非常的不懂事,他總是做出一些非常叛逆的事情來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是這個孩子只不過是跟別的同年齡的小朋友一樣,只是為了讓自己多一些被關注罷了。但是往往他這樣做了以後,就會給男主帶來難以估量的傷害,這種傷害總是會讓男主的工作產生裂痕。

男主最新找到的工作是一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他需要將自己的快遞準確無誤地送到僱主的手裡,且這個工作需要時間效率,同時也沒有休息日,因為那樣會讓快遞公司的業務受損。這是僱主不願意看到的。

男主在這個崗位上本來做得非常不錯,因為男主踏實肯幹,且任勞任怨。最終獲得了不菲的業績,不過好景不長,如果這樣一直進行下去的話,那麼這部影片也不會讓人感覺到心疼了。

男主的大兒子因為種種劣跡而受到了學校以及警察局的處理。最終,男主為了自己的孩子,被迫讓工作停了下來,而工作停下來以後,短時間內他們一家人的收入驟減,這就意味著他們的住所就要被收走。

男主在急火攻心的情況下,打了自己孩子一巴掌,就是這一巴掌,讓一切都變得更加糟糕了。

這就是本片的所有故事的源頭。一個英國的底層家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在努力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是這個世界卻不是那麼溫柔對待他們的。就如同《偷自行車的人》一樣,這個英國家庭面對的問題遠比他們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多得多。

這就是現實主義的電影,雖然很多人覺得本片太過於刻意營造這種苦難的氛圍。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即使是這樣的刻意營造,每年能和大家所見面的現實主義電影本身就是鳳毛麟角。

當今的世界範圍內,電影人們大都習慣了一種粉飾太平的狀態,而對於電影本身所承載的那些現實主義種種卻不願意真實面對,這就是現實主義電影存在的意義。

總是有一些人在逆著時代前行,他們不為別的,只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的苦難而不幸的人們,他們依舊是為了生活勇敢前行。

……

你好,再見

相關焦點

  • 「偷」自行車的人
    電影裡出現過無數次自行車,每一輛自行車都有一個青春記憶。△ 電影《偷自行車的人》電影《偷自行車的人二戰後,充斥著失業和貧困的羅馬同許多城市一樣,人們常常為一個工作機會爭得頭破血流,有輛自行車將更好找到工作,變賣了家產好不容易購買了自行車的主人公,和孩子還沒慶賀多久便被偷車,不得不去偷其他人的車維持生活。
  • 品味經典:電影《偷自行車的人》
    影片中的那對義大利父子在教堂苦苦追問一位老人,他曾經與偷他們自行車的人有過接觸,無果,父親覺得已經毫無辦法再追回自行車了,
  • 電影:《偷自行車的人》影評
    已失業多時的裡奇(Lamberto Maggiorani)費勁千辛萬苦獲得一份海報張貼的工作後,卻為這份工作需要一輛自行車犯愁,為了以後的日子好過,他用妻子的嫁妝--床單從換回已經當掉的自行車。不料他的自行車在上班第一天就被盜。裡奇同兒子布魯諾(Enzo Staiola)尋遍羅馬大街小巷,也沒能找到他賴以活命的自行車,眼見無指望的日子又要降臨,裡奇決定以牙還牙,可是他的運氣卻沒有別的小偷好。
  • 雨楓電影賞析•致敬經典 現實主義的疼痛——1948年《偷自行車的人》
    【活動內容】 總有一些經典垂名影史
  • 平說電影《偷自行車的人》
    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偷自行車的人》這部影片上映於1948年正好二戰剛剛結束,距今正好有70年的時間了。如今在看這部影片依然讓人記憶猶新。
  • 電影《偷自行車的人》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偷自行車的人》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自動獲得該電影觀看影評一:看完《單車竊賊》,期間數度落淚。就像《悲慘世界》裡那個領導革命的貴族,法國有不少幼稚天真的左派,本身是貴族,但看不得有人受苦,英國也有些真正的左派(像奧威爾,像《奇異的恩典》中的男主角),會對自己的舒適感到不安。和這些人相比,那些自稱或者被稱左派的,至多有個左派的皮毛。德.西卡的這部電影拍的哀而不傷,不憤怒,不控訴,恰到好處,這是真正左派會做的事,而偽左派最拿手的是階級鬥爭。
  • 誰偷了我的自行車
    《偷自行車的人》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德.西卡的作品,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得到安德烈.巴贊——法國新浪潮電影的精神之父的盛讚,它符合巴贊極力主張的紀實美學的一切特徵:如實記錄生活、非職業演員、不人為搭設布景等等。據說這部電影的演員基本都是非職業演員,男主角就是一名義大利的普通工人,而那個孩子布魯諾就是導演在街頭一眼看中的。
  • 被賈樟柯們集體模仿的電影,到底有多牛——《偷自行車的人》
    瑞奇來到西裝男面前,西裝男告訴瑞琪,他們幫他找了一份貼海報的工作,但他得有一輛自行車。瑞奇告訴西裝男,自己的自行車壞掉了,自己一兩天就修好。西裝男則表示,如果這樣他會失去這份工作。聽到這句,等待的其他人,紛紛表示自己有自行車。瑞奇趕忙撒謊道,自己有自行車,拿著工作通知單離開了人群。
  • 偷自行車的人 | 沒有奇蹟,沒有災難的新現實主義悲劇
    但是在數字時代到來以前,在電影膠片技術還不發達的時候,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被黑白電影所佔據了,同樣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經典的熒幕形象。我們今天要推薦的便是一部黑白電影——《偷自行車的人》,這是一部在豆瓣上被六萬多的觀眾打出9.0平均分的電影。
  • 62歲男子偷自行車累計價值上萬元 被判刑十個月
    原標題:62歲男子偷自行車被判刑十個月:所偷自行車價值上萬元犯罪嫌疑人程某指認涉案自行車青浦區檢察院供圖「早知道這麼貴我就不偷了。」62歲的被告人程某因貪小便宜,偷走了一輛摺疊自行車。
  • 《偷自行車的人》:希望破滅是壓倒好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藝術源於生活,這句話放在電影《偷自行車的人》上真是再貼切不過了。在這部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中,導演德·西卡用粗糲,平實的鏡頭臨摹了二戰後的義大利社會的一個切面,影片表現出強烈現實質感,其實影片中角色演繹的不是別人,他們走下熒幕就會變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普通人。
  • 看完這位大家評《偷自行車的人》,網友重嘆了一口氣
    確實是一樁普通而瑣碎的小事:一個工人為了追回被人偷去的自行車,在羅馬白白跑了一整天。這輛自行車是他的必備工具,如果找不回來,他就註定再度失業。傍晚,經過幾個小時毫無結果的奔波,他也萌生出偷車的念頭,但是當場被抓,後來又被放走。他依舊貧困無助,只是又被當成竊賊蒙受羞辱。
  • 看電影合集:豆瓣9分奧斯卡獎經典犯罪片《偷自行車的人》完整版
    已失業多時的裡奇(Lamberto Maggiorani)費勁千辛萬苦獲得一份海報張貼的工作後,卻為這份工作需要一輛自行車犯愁,為了以後的日子好過,他用妻子的嫁妝--床單換回已經當掉的自行車,不想,他的自行車在上班第一天就被盜。裡奇同兒子布魯諾(Enzo Staiola)尋遍羅馬大街小巷,也沒能找到他賴以活命的自行車,眼見無指望的日子又要降臨,裡奇決定以牙還牙,可是他的運氣卻沒有別的小偷好。
  • 《偷自行車的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代表作,失業危機下的父與子
    作者:盛伊藍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偷自行車的人》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它上映於1948年,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德•西卡的作品,在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電影講述了戰後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無數人在尋求一個工作機會。漫長等待後,普通人瑞奇終於得到一份粘貼海報的工作,但他必須得有一輛自行車。
  • 遼寧一男子偷自行車藏家裡,一查竟然有41輛
    一起自行車被盜案件,當民警到犯罪嫌疑人家裡抓捕時,屋裡的一幕讓辦案民警驚呆了:並不寬敞的房間裡堆滿了自行車,全是偷來的,經過清點共計 41 輛。原來,犯罪嫌疑人範某某是一名盜竊自行車的慣犯,已經有兩次因盜竊自行車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的記錄。
  • 【電影推薦】《偷自行車的人》——窮人,沒有逆襲,更沒有奇蹟(內附網盤地址)
    職業介紹所前人群湧動,無數人在等待工作。賦閒達兩年之久的安東終於被介紹到廣告張貼所工作,但有個條件,他必須有自行車才能工作。妻子當掉了家裡所有的床單才贖回被當掉的自行車。第二天一早,兒子布魯諾就為爸爸擦好自行車,妻子為他準備好午餐。安東從廣告張貼所領到任務,一位有經驗的工人給他指點完工作要領,留下他獨自工作。一小夥子乘安東工作之時,騎上他停靠在路邊的自行車飛馳而去。
  • 電影《偷自行車的人》:那種深度種貧窮, 只能苦挨嗎?
    可是那個偷自行車的人是2個人。一個在自行車邊站著,另一個趁人不備騎上就跑。他馬上上從梯子上下來追,站在自行車旁的那個人攔住他問他怎麼回事。明顯是為他的同夥爭取時間。他追了好遠也沒追到。我覺得影片把他丟車的片段拍得好讓人心疼。也充滿戲劇性。他的車不是他放在離他較遠的地方,也不是他沒有好好照看。而是誰想到。就在你眼前下手,你也沒有辦法。
  • 將攝影機扛到大街上,成就了《偷自行車的人》
    說到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就不能不提作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開山之作——德·西卡導演的《偷自行車的人》。 「《偷自行車的人》這部影片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獨特而不可被取代的。——田卉群《經典影片讀解教程》 《偷自行車的人》講述的故事很簡單:一個普通的工人因找尋被偷的自行車無果,轉而從找自行車的人變成偷自行車的人,結果被當場抓住。但在這個簡單的故事背後,導演用影像傳遞出了真實的動人力量。
  • 高材生為方便,身穿名牌偷自行車被抓,嫌疑人:我是麻省理工碩士
    近日,福建泉州民警抓獲了兩名偷自行車的人。據民警表示,兩名男子身穿名牌,因住酒店不方便才偷的車。據嫌疑人表示,因為所住酒店不方便,因此想偷一輛自行車代步。據涉案嫌疑人張某稱,自己是某重點大學本科畢業,麻省理工碩士學位,另一位犯罪嫌疑人柳某也自稱是211院校畢業。
  • 自從有了這把鎖,再也沒人敢偷我的自行車了
    自從有了這把鎖,再也沒人敢偷我的自行車了2.小王去見網友,朋友說:「如果是美女,打電話說『嗨』,我幫你請假;如果是『恐龍』,打電話說『餵入,我就說單位有急事讓你回來。」第二天,小王早早就回來了,朋友說:「你打電話明明說'嗨』,我已經幫你請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