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有什麼依據嗎?

2021-01-09 社會現場

在農村特別是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會聽到外面有狗叫聲,雖然狗叫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夜半三更出現狗嚎是非常嚇人的一件事情。

由於農村人比較迷信,比較相信鬼神之說,只要是狗在夜裡大叫農民通常都認為外面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才吸引了狗的注意,當然世界上是沒有鬼的,只不過是農民的一絲迷信罷了,鬼哭狼嚎這個成語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我們附近我們附近夜裡總是這樣,每當到夜裡12:00~3:00總是會出現狗的叫聲,如果自家有小孩母親就會捂著孩子的耳朵不讓他聽,害怕嚇到孩子,更有的孩子上廁所家人都要陪伴著去,總是會擔心孩子有什麼危險。

在農村,晚上總是會有小孩出去玩,有的玩到夜裡10點多才回家,母親為了讓自家的孩子早點回家便嚇唬他們說外面有不乾淨的東西,許多孩子們聽到後都非常的害怕,特別是遇到狗嚎心裏面都會咯噔一下,總是感覺後面有人在跟著,所以這現在也沒有孩子敢玩那麼晚才回家的了。

為什麼說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呢?因為其實我們都生活在農村也不會相信所謂的鬼神之說,鬼哭農民也都當做是一個笑話罷了,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如果聽到狗嚎毫無疑問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兒都會嚇得睡不著覺,因為農民一致的認為狗不會平白無故叫的,特別是到了夜深人靜夜晚凌晨路上根本不會有行人,狗叫肯定有什麼東西被它看到了,所以他才會一直嚎叫不止。

那麼到底是有什麼依據呢?實際上在我看來根本沒有任何依據可言,所謂的這些只是我們農民的迷信罷了,還有一些原因是為了催自家的孩子早點回家所說的一句謊話罷了,因此我們農民也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在夜裡真的聽到狗叫我們也不必太過害怕,一個農村那麼多人夜裡行走是非常可能的,又或者說有其他的動靜被狗狗聽到了他們才會敏覺的嚎叫。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即使是這樣我們農村人在夜裡出行的時候也一定要格外小心,因為難免會有一些其他的動靜或者有認識的人在後面嚇你,知道的還好不知道的肯定又要被這嚇一跳了,那麼對於這種俗語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究竟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究竟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果你有在農村過夜的經歷,恐怕就會對這句話深表贊同了,尤其是寧靜的小村莊,到了深夜,家家戶戶都開始熄了燈,一點聲音都沒有,這時候已經沉沉將進入夢想的你,忽然外面一陣慘厲的狗叫聲劃破了寧靜的夜,這時候你一般都會嚇的肝顫,比聽到鬼哭都害怕,有的人做噩夢,一般都是從聽到了外邊的狗叫聲開始的。
  • 民間傳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什麼意思?
    如果你有在農村過夜的經歷,恐怕就會對這句話深表贊同了,尤其是寧靜的小村莊,到了深夜,家家戶戶都開始熄了燈,一點聲音都沒有,這時候已經沉沉將進入夢想的你,忽然外面一陣慘厲的狗叫聲,會不會很害怕,而對於這些農村俗語也有相關的描述,比如:「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句話有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 俗語「夜半不怕鬼在哭,若遇狗嚎嚇死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武品文史大家有沒有過農村生活的經歷,有過的朋友一定知道,每每到了夜晚之後,村莊之內一片安靜,周圍也是一片漆黑,膽子小的人都不敢出門,即便是膽子大的,如果走在黑漆漆的鄉間小路上,心裡也是毛毛的,總覺得後面有人跟著,有的人甚至可以聽到鬼哭。
  • 民間老話:「夜半不怕鬼在哭,若遇狗嚎嚇死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有沒有過農村生活的經歷,有過的朋友一定知道,每每到了夜晚之後,村莊之內一片安靜,周圍也是一片漆黑,膽子小的人都不敢出門,即便是膽子大的
  • 農村俗語:「狗怕一摸,狼怕一拖」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非常多的俗語,雖然有些俗語無法用科學道理解釋,但依然非常的受用,對人們的生活有指導作用。這些俗語非常的順口,不只是精神食糧更是給予人們一些生活經驗。農村有許多俗語都是有關動物的,比如燕子、喜鵲、家狗以及牛羊之類的,人們會根據它們的習性總結一些規律。
  • 你知道「狼怕一拖,狗怕一摸」是什麼意思嗎?盤點農村動物俗語
    農村百姓也是一個非常充滿智慧的群體,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不少的生活經驗,農村俗語也油然而生。動物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見的東西,不少關於動物的俗語也流傳了不少出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關於動物的一些農村俗語。「狼怕一拖,狗怕一摸。」
  • 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
    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文/小雨知歷史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養小動物,小編也是, 我家就養了一隻小貓咪。單身的人養寵物,可以幫你趕走孤獨;情侶之間養寵物,可以幫你聯絡感情;家裡有小朋友呢,它還可以作為孩子最好的夥伴。總之。
  •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是什麼意思?為啥在農村有這樣的說法
    農村俗語:「添人不添狗」有什麼道理?有的人怕狗、有的人恨狗、還有的人愛狗,雖然一些人對狗是又愛又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而在農村裡,狗狗也是農民們的忠實夥伴,一些農戶家中、養殖場裡總有著這麼一條或幾條狗給主人看家。因此來說,相對於城市裡一些人嫌棄狗狗,農村人還是更樂意待見狗的。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的科學依據
    爸媽為此多次告誡我:小燕子是益鳥,而且有靈性,是不能隨便捉來玩的。這麼多年來,燕子跟我們和諧共處,好幾次有燕子幼鳥掉下來,我還小心翼翼的把它護送回窩。來說說「燕知寒門,狗知新婿」的大概意思:燕子不會選擇在貧寒的家庭裡築巢;狗能認出新進家門的女婿。有道理嗎?有!
  • 農村俗語:「狼怕一託、狗怕一摸」,有理嗎?說的是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狼怕一託、狗怕一摸」,有理嗎?說的是什麼講究?當我們出門在外的時候,總會學一點防身的技巧,比如當我們遇見兇惡的動物時,我們就要根據對方的弱點思考應對措施,而首要的就是讓自己冷靜下來,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想出好的辦法。
  •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花旺人不旺」有什麼根據?在農村庭院裡,很多人都養了一些花花草草,而這些形態各異的花草也給人們帶來了點綴,增加了樂趣。在這些花草中,有富貴牡丹、有發財樹、還有長壽花、銅錢草等,而這些花對花主人來說都是非常喜愛的,從這些花的名字來看也象徵著吉祥和富貴。不僅我們平常人都喜愛花,而文人墨客也是如此,就連大詩人陶淵明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喜歡花草自然是好的,可是老祖宗卻留下了這麼一句俗語,說「花旺人不旺」,那麼這句俗語在老祖宗看來有什麼依據呢?
  • 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雨淋狗舌頭」,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每天三伏天到來時候,農村老人常說:「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為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而三伏天基本上每年都處在小暑和大暑節氣之間,這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又潮溼、悶熱。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文化,淵源流長,其中在我國農村有很多的俗語,一直以來都廣泛流傳。而今天筆者想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又有一些什麼暗示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喝酒有什麼忌諱?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啥意思?
    那麼在準備下酒菜時,我們該注意什麼呢?有句農村的俗語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就是說如果喝酒的同時搭配著豆腐吃,那麼這樣的餐飲組合還不如拿去餵了狗,不值得人吃。03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喝?難到豆腐配酒有什麼壞處嗎?
  • 農村俗語「人怕仰頭,狗怕背手」,是啥意思?簡單話背後卻暗藏深意
    文/當年一木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特殊的文化,叫俗語。 俗語,又稱諺語、老話,是我國一種獨具韻味的口語文化。
  • 農村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什麼意思呢?有啥道理?
    鵝是農民養殖家禽的一種,它們外表的樣子非常漂亮,白色的羽毛,紅色的額頭,在水裡優雅的遊著,可是鵝可是一種對領地佔有欲極強的動物,一旦有人踏進它們的領土,它們就會追著跑著去『擰』人,而且咬住住不鬆口,農村有句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又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丨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民間有句流行語「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與這句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的就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人狂天收,狗狂人收」,警醒人們要與人為善,與己為善。所謂人在做,天在看。離地三尺有神明,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一、人狂天收。
  • 農村俗語丨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三喜指的是什麼?
    農村俗語「宅子有三喜,家中才人出,三喜指的是什麼?農村俗語,是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雖有美化和唯心的傾向,但更多的是嚮往美好心思想表達。更有警醒、教育、指導的意義。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泱泱大國的一種文化傳承,值得大家去發掘和學習。
  • 農村俗語「人悶心毒,狗悶嘴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言簡意賅,常以人,物烘託的形式出現,顯得非常形象,也更加通俗,例如「人悶心毒,狗悶嘴惡」;單獨的「人悶心毒」,很多人可能不會理解,但把它和「狗悶嘴惡」放在一起,就可以明白它的大概意思了。那麼,「狗悶嘴惡」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日暈生雨,月暈生風」什麼意思,靠譜嗎?
    在我國,有很多的文明需要傳承,不僅是書法、繪畫、雕刻、手工藝等需要加以保護、在農村,俗語的魅力不可忽視,俗語也稱諺語,在農村也常稱為「大白話」,是一種以農民生活為載體,通過細微的觀察,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具有普遍的科學性,比如說「麥蓋三場被,頭枕蒸饃睡」,就是千百年來農民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