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優媽都很欣賞女演員海清,戲裡演技過硬,塑造的熒幕形象個個深入人心;戲外則將事業和家庭平衡得恰到好處,尤其是在育兒方面,將兒子蛋妞培養成了讓人羨慕的「神仙孩子」。
窮養孩子,或許也是她的一種教育方式。
最近,海清帶兒子去迪士尼樂園,一同去的小朋友買了各種玩具。快離開時,兒子看中了一塊表。海清說:哇塞,239塊錢呢。兒子問:媽媽這很貴嗎?
海清回答:你知道我們的門票才多少錢,玩一天才多少錢?你戴一塊這麼貴呀,我都沒有買過這麼貴的表。
孩子問:媽媽你有多少錢?
海清:我有100塊錢。
孩子看了看周圍問:其他的媽媽有多少錢?
海清:其他媽媽有再多錢是人家自己掙的,媽媽只有這麼多錢。
孩子:那你給我把表買完,晚上我們還有飯吃嗎?
海清:沒有飯吃了。這就意味著你只能挑一塊50塊錢以內的玩具。
最後,孩子說:媽媽,我們晚上還是吃多一點好吃的吧。說完拉著海清就走,那天他們什麼都沒買就回去了。
孩子的世界時間的,對於金錢也沒有多大概念,所以當他期待得到一樣東西時,並不會意識到金錢的多與少。
跟孩子正確「談錢」的前提
✄不要貼上「窮」的標籤,本意是希望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然而灌輸的貧窮觀卻會適得其反,徒增孩子日後對金錢的迫切感、自卑感。
✄孩子的品行和能力不宜用零花錢的作為獎罰,難道沒有金錢的誘惑和約束,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
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承擔能力,比直接拒絕孩子的要求,能更好地讓孩子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
1、讓孩子知道錢從哪裡來
很多孩子不知道錢從哪兒來,以為是手機刷出來的,銀行拿來的。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錢從哪裡來,怎麼才能獲得。可以帶他到工作的地方看看,教孩子熟悉社會的不同工種。
2、讓孩子知道錢來之不易
孩子懂得珍惜金錢的前提,應該知道金錢來之不易,要付出多少的時間、精力、汗水等等才能獲得,買東西需要多少錢。
3、讓孩子知道收入並非全為己用
有些孩子認為爸爸媽媽賺的錢都是給自己消費的,不會考慮到一個家的各種支出。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消費記錄,知道家裡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而不是全為己所用。
4.讓孩子學著分配自己的錢
如果類似撿礦泉水瓶、手工製作小玩具、帶孩子一起擺攤這些教育情境不容易創建,但給孩子準備一個可愛的存錢罐還是很容易的。存錢罐要存哪些錢呢?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零用錢和壓歲錢中規劃出一部分作為儲蓄。養成了儲蓄習慣的孩子,長大以後才不那麼容易變成「月光族」。
有了儲蓄後,家長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幫助孩子統計存錢罐裡的錢數,再問問孩子有什麼願望,只要是合理的需求都可以讓孩子來自由支配。比如孩子特別想買的東西,家長可以在存錢罐存滿一年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取出來,去購買TA心儀的物品。
存錢罐裡的錢要由孩子支配,但是最好不要只花在孩子自己身上,家長可以帶孩子給親人、小朋友買個小禮物,讓孩子體會到由金錢帶來的「給予」和「分享」的快樂。
金錢教育也是人生教育,讓孩子懂感恩,懂回報,所有的一切,才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