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長2小時,全片無一處刪減,好萊塢這部R級片,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2021-02-22 電影七

誰曾想到,在第70屆奧斯卡上,「最佳原創劇本獎」會落入兩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手中。

22年前,一對初出茅廬的好友,將一篇僅有50頁的短篇小說改編成了電影。

影片上映後,以王者的姿態,橫掃了各大電影節的大獎和提名。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位年輕人也逐漸成為了好萊塢的中流砥柱。

一個是馬特·達蒙,另一個是本·阿弗萊克。

片長2小時,全片無一處刪減,好萊塢這部R級片,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心靈捕手》丨Good Will Hunting

電影上映於1997年,豆瓣top250排名85,50萬人評分8.9。

成本1000萬,票房2.2億,好萊塢最經典R級片,僅用臺詞徵服奧斯卡。

值得一提的是,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這對好友,在戲裡戲外的出色表現,有幸讓影迷們見識到了他們的創作才華和表演天賦。

一、童年好友的夢想

在1980年,同樣的身世背景,讓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一見如故。

家只相隔兩條街,年齡相差2歲,所以兩人有更多共同的話題和興趣愛好。

中學時代,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經常一起參加學校劇團及街頭的演出,並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演員。

畢業後,馬特·達蒙考上了哈佛大學,但他讀了沒多久便決定肄業,和本·阿弗萊克一起前往洛杉磯嘗試向演藝圈發展。

在1997年,兩人參演了多部電影,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某天,馬特·達蒙突然給本·阿弗萊克打來電話,說有個劇本想聽聽他的想法。

沒想到,兩人一拍即合,決定一起創作。

劇本的名字叫做《年輕天才威爾亨汀的成長故事》,是一篇僅有50頁的短篇小說。

它是就讀於哈佛大學的馬特·達蒙,在1992年構思而成,並取名為《心靈捕手》。

起初,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想把威爾的故事,打造成一部驚悚片。

然而隨著劇本和人設逐漸成形,即興創作出來的故事,已然成為了一部人物傳記類的劇情片。

作為兩人的編劇處女作,他們認為《心靈捕手》的故事非常適合拍成電影。

於是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跑遍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邀請到格斯·范·桑特擔任導演,資深製作人勞倫斯·班德的加盟。

終於時間來到了1995年,電影正式開拍!

二、好萊塢的一股清流

這個劇本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在麻省理工學院當清潔工的期間,在數學方面展現出了異乎常人的天賦。

一次偶然機會,威爾在學校裡破解了一道世界級數學難題,被教授藍勃意外發現了這位天才。

隨著兩人的相處,藍勃發現威爾是個問題少年。

於是找來了情感經驗豐富的心理醫生桑恩,來給他做輔導和治療。

後來,在桑恩和好友查克的開導下,威爾一次又一次敞開心扉,一段往事漸漸浮出水面。

最終,威爾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並鼓起勇氣踏上了尋找愛情的旅程。

《心靈捕手》的魅力在於,通過大量精彩的對白,來推動劇情的發展,以及構建人物。

表面上,影片像是一部單純的勵志類電影。事實上,它是以人物為主導,藉助幾次心理諮詢過程承上啟下,細膩地開展了一場「心靈角力的戰爭」

最終的目的顯而易見,是想引發共鳴,慢慢地帶動觀眾的情緒。

電影裡有幾處重頭戲,全都在描繪威爾與心理醫生桑恩心靈上的博弈。

剛開始,桑恩對威爾狂灌心靈雞湯,說了非常多名人的經典語錄。

而此時的威爾卻像一隻受過傷的野獸,害怕別人靠近,所以想方設法地嚇跑別人。

但是當有人看穿他的內心後,才會徹底卸下他的心理防線,以至於想趕走威爾都趕不走。

而好友對他的一席話,更是直擊心靈:

「我每天到你住處來接你,我們出去玩得很開心,但你知道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是什麼嗎?」

「大概只有十秒:從停車到走到你家門口的這段時間,因為我每次敲門,都希望你不在家。沒有一句「再見」或是「明天見」,什麼都不用說,你就是這樣離開了。」

「我懂得不多,但這些我很清楚。」

短短的3句話,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友誼。

因為查克的一番話,才將威爾從掙扎中解救出來,對自己的過去和解,從而尋找新的自我。

正因為如此,區別於傳統的劇情片,《心靈捕手》給了觀眾一種對人生的全新感悟。

即使你沒有經歷過,也依然能夠感同身受。

導演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手法,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

《亞利桑那每日星報》曾經對這部電影做出這樣的評價:

它的成功不是因為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環節在閃爍著完美的微光。

三、實至名歸的電影

在第70屆奧斯卡上,幾乎每個獎項都有《心靈捕手》的提名。

說句實話,要不是當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表現得實在太過於強勢。

結果還真的很難說,說不準《心靈捕手》就是奧斯卡最佳影片。

要知道,電影的劇本寫了5年之久,是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前半生的心血。

起初,導演格斯·范·桑特在看到大綱後,曾要求兩人重寫劇本,希望讓本飾演的查剋死於一次意外事故。

結果,兩人很不情願,雖說是按要求改寫了一部分情節,但事後導演承認是自己錯了。

影片中的很多橋段,其實都是演員即興發揮,沒有任何事先安排。

比如說羅賓·威廉士在片中的最後一句臺詞;以及桑恩和威爾在辦公室的那次對話。

而本·阿弗萊克在片中的精彩表現,幫他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無問東西》裡有這樣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

「什麼是真實,就是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

說到底,電影總歸是電影,是將現實美化後拍給大家看。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明明什麼都知道,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相關焦點

  • 片長2小時,全片無一處刪減,好萊塢這部R級片,是奧斯卡最大遺珠
    片長2小時,全片無一處刪減,好萊塢這部R級片,是奧斯卡最大遺珠:成本1000萬,票房2.2億,好萊塢最經典R級片,僅用臺詞徵服奧斯卡。值得一提的是,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這對好友,在戲裡戲外的出色表現,有幸讓影迷們見識到了他們的創作才華和表演天賦。
  • 女神的這部R級片,是奧斯卡的遺珠.
    擼完奧斯卡所有提名影片,《斯隆女士》絕對是頒獎季的最大遺珠。私以為,它至少應該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但奧斯卡卻完全無視它,連一個提名都沒給。「這部在我心中可以和《二十世紀女人》(3月15日推薦過:兩部新電影,都是豆瓣8.0分的。)並列為16奧系兩大遺珠。《斯隆女士》情節節奏快而不亂,有條不紊地拋出一條條訊息,在調度上和精彩的群戲貌合神合。
  • 這部獲獎無數的R級片,不刪減就上映了?
    從藝術上說,值得引進——它在整個頒獎季風光無限,獲獎無數,剛剛還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是,有個(本不該成問題的)問題——它是一部包含性裸露鏡頭的R級片。所以,相關段落的刪減應該是不可避免的。但根據國內的公映信息顯示:《水形物語》內地版片長和國際版一致,都是123分鐘!
  • 它是今年奧斯卡最大的遺珠
    今年奧斯卡,最大的贏家要屬《寄生蟲》。拿走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
  • 奧斯卡遺珠盤點:為哭暈在廁所的導演演員正名
    和《消失的愛人》一樣成為「年度負能量」的《狐狸獵手》,也受到奧斯卡的冷遇。此片貌似是一部講述摔跤的體育電影,但本質上卻直指令人髮指的人性陰暗面,全片角色關係刻畫精準細膩,幾乎代表了美國現代電影的最高水平,爛番茄好評率亦高達88%。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電影《1917》豆瓣評分8.5,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在2020年92屆奧斯卡擁有10項提名,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最大熱門。,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
  • 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電影《1917》豆瓣評分8.5,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在2020年92屆奧斯卡擁有10項提名,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最大熱門。導演 薩姆·門德斯也幾乎要把最佳導演的小金人拿回家中,但沒想到92屆奧斯卡給了全世界觀眾一個驚喜,韓國電影《寄生蟲》成了奧斯卡的「史無前例」,將最重量級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都收入囊中,此前最熱門的《1917》只能陪跑,最後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攝影、視覺、音效三項大獎,成了奧斯卡的璀璨遺珠。
  • 豆瓣8.5,這部奧斯卡遺珠你值得擁有
    只有一部作品獎項被無視了,它就是《無主之作》。但看過影片發現,原來這部低調的作品或許才是最好看的,它也成為了今年奧斯卡的最大遺珠。《無主之作》的意思就是沒有作者的作品,但這部電影是有作者的。這部遺珠佳片的導演名字怪長的,叫——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
  • 豆瓣8.7,被嚴重低估的高分電影,奧斯卡最大的遺珠
    2011年,她更是一口氣貢獻了6部作品,同時也是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女配的提名。有人說,勞模姐太特別了,甚至無法對她下定義。她的長相不是那種一鳴驚人的類型,也不是好萊塢鍾愛的女神形象。連她自己都調侃自己:「我不是高挑的金髮女郎,也不是典型的好萊塢美女,一張不夠好看的臉配上一頭紅髮,沒人知道我適合演什麼角色。」
  • 真實事件改編,歷經多次刪減,奧斯卡影帝這部電影,終於解禁上映
    ,無疑是奧斯卡影帝和奧斯卡影后的對決。真實事件改編,歷經多次刪減,奧斯卡影帝的新片,終於解禁上映:因此,影片主要展現的就是在脫離掩護50個小時內的海戰場面。籌備10年,花費5000萬,這部好萊塢大片,全靠奧斯卡影帝的演技。
  • 奧斯卡十大遺珠之恨(上)
    大洋網訊在每年長達3個多小時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人們最期待的一刻莫過於「最佳影片」獲獎者的公布。但有時結果並不近人意,相信許多現場的觀眾與場外的影迷們都曾同時發出這樣的慨嘆。其實,早在公布提名時,很多傑出的作品和藝人就被評委們莫名其妙地「淘汰」掉了———他們甚至連奧斯卡的門檻都沒有望見,便飲恨而歸,終成遺珠之恨。
  • 片長5個小時以上的超長BT電影
    以下幾種類型的超長電影不列入本文:一:紀錄片。◎《亞歷山大廣場》(德國)片長:14個小時簡介:注意,這不是二戰前的那部黑白電影《亞歷山大廣場》,而是1980年法斯賓德的執導的電視電影,作品是典型的德國式的「以小見大」,通過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出德國社會一個時代的變遷,其中就包括了納粹上臺的過程。這部長達840分鐘的作品通常按照13集來播放,也有過連續播放的紀錄。№05.
  • 明天之後,別讓這部波蘭電影成為又一部「奧斯卡遺珠」
    去年的一部黑白電影《冷戰》令人驚豔,最終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惜敗於風頭正盛的「墨西哥三傑」之一阿方索·卡隆 即使主人公一開始的神情畏縮十分可疑,即使主人公的禱告詞離經叛道、不倫不類,即使主人公在私下相處中張揚跳脫,行為舉止完全不似一個穩重內斂的神職人員,但一個羅馬領、一件制服,就讓他有了布道的資格。
  • 所謂的「一刀未剪」,讓人真正見識了中國式剪輯的神奇之處
    《水形物語》剪輯顛覆想像 魔術手上線 作為今年奧斯卡金像獎上的最大黑馬,《水形物語》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成為第90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不過,比起藝術上的成就,中國觀眾卻將更多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對這部電影的剪輯上。
  • 爸爸》13處刪減細節曝光!剪刀手讓」三觀「的爭議更大了 (文末開獎)
    所長預報過,會請看過原版和刪減版的老司機影迷來做一番詳細對比,看是不是真的「影響不大」。說話算話,下面有請所長的好基友蘭波……(此處應有掌聲)《摔跤吧!爸爸》上映後,因為被刪減過多而引起了業界爭議,在豆瓣上標註為169分鐘的片子,結果內地公映版標示為140分鐘。這種做法使得中國市場上長期以來對片長刪減問題對排片影響的爭議火上加油。
  • 奧斯卡提名,羅伯特·德尼羅領銜5大遺珠
    第92屆奧斯卡提名,已正式出爐。面對這個名單,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小丑》獲得了11項提名,領跑一眾影片,相信能夠多有斬獲。Netflix則拿下24項提名,估計領導們睡覺都能笑醒。但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今天就來說說表演獎項上未能入圍的5大遺珠。
  • 「奧斯卡遺珠」、卷福客串…最近大熱的《1917》是何方神聖?
    「奧斯卡遺珠」「最有奧斯卡相的電影」「一鏡到底,出神入化」……身披這些標籤,使平時對戰爭片沒什麼興趣的人,都忍不住去看(比如我)……真香。《1917》,今年奧斯卡的得獎熱門,提名足足10個獎項,但關鍵獎項上,還是惜敗給了韓國的《寄生蟲》,所以被稱為「遺珠」。《神探夏洛克》的「卷福」和飾演「莫裡亞蒂」的演員,還在裡面客串了角色。故事靈感來自導演的祖父,他曾是一戰的通訊兵,所以,電影發生的一切非常真實。
  • 奧斯卡遺珠!這些「消失」的美國人去了哪
    ,也是繼1956年《君子好逑》以來第二部同時獲得坎城和奧斯卡最高榮譽的作品。奉俊昊《寄生蟲》成奧斯卡最大贏家我們為奉俊昊鼓掌,也為近20多年來不斷蓬勃發展的韓國電影鼓掌。這個獎不僅僅屬於奉俊昊,也屬於包括李滄東、樸贊鬱、洪尚秀、金基德在內的一系列近現代韓國優秀電影人。
  • 盤點那些全片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的電影.
    還是儘量整理個比較全的單鏡頭/一鏡到底/完全無剪輯的電影list(註:再說《活埋》的朋友,我可真要把你活(la)埋(hei)咯!):目前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是印度電影《Agadam》,片長2小時3分30秒。看起來應該是個DV拍攝的恐怖片……(看劇照就知道這片子成色如何了)
  • 片長3個小時的戰爭片,我一口氣看完,想接著看第二遍
    除了《獵鹿人》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反響平平,放在好萊塢充其量只能算「資質平庸」的導演。《獵鹿人》似乎是導演西米諾的靈光一現,就像網友說的,導演這輩子,把所有運氣和實力都用在《獵鹿人》上了。這是一部片長長達3小時的電影,但觀影完,卻想再看第二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