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王言 編輯:鄭方圓
「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603866.SH)全國化之路正在遭遇挑戰。
圖片來源:桃李麵包官網
11月26日,桃李麵包發布公告稱,為優化資源配置及資產結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營管理效率,擬註銷全資子公司南昌桃李麵包有限公司及濟南桃李麵包有限公司。根據公告,截止2020年9月30日,南昌桃李麵包淨虧損125.55萬元(人民幣,下同),濟南桃李麵包淨虧損191.61萬元。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在桃李麵包整體業績雙增長的背景下,多家子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況。根據半年報數據,桃李麵包37家主要子公司中有17家虧損,主要集中於華南、華中等非「傳統」市場。
針對分公司虧損情況以及未來的經營計劃,11月27日,時代財經聯繫桃李麵包方面並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擴張遇阻,水土難服
2015年A股上市後,桃李麵包就開始了擴張之路,陸續在上海、廣東、江蘇、廣西和福建等地開設子公司,建立新生產基地和項目。截至目前,桃李麵包在瀋陽、北京、上海、深圳、哈爾濱、成都、武漢、廣西、東莞等地區成立了37個區域分公司。
三季度財報顯示,桃李麵包的大部分業績還是來自於深耕已久的東北和華北市場。
來源:桃李麵包2020年三季度財報
其中東北市場貢獻最大,總營收佔比達到47.7%,其次為華北和華東,分別為23.9%和20.7%。2016年起大力南拓的華中和華南市場,佔比僅2.1%和7.3%。
此外,桃李麵包出現虧損的17家子公司分別位於上海、深圳、武漢、江蘇、廣西、長沙等中南部地區以及華東,虧損額約2670萬元,拖累桃李麵包整體盈利。
11月27日,上海至匯營銷諮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張戟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由於短保(短保質期)麵包的產品屬性,桃李麵包必須採用「基地+市場」的重資產模式,前期投入較大,這也是其在新興市場遲遲未能盈利的原因。
「國內烘焙市場品牌集中度較低,不同的地區都有著深耕多年的品牌。比如華北市場有賓堡,福建有達利。」
根據智研諮詢的數據,2019年,我國烘焙行業規模達2317億元,同比增速10.9%。不過,我國烘焙行業仍處於競爭的早期階段,競爭格局十分分散,龍頭企業市佔率提升空間大。
「行業主要競爭者可以分為三類業態,包括以達利、盼盼、好麗友為代表的長保企業,以桃李、賓堡、義利為代表的短保企業及手工類烘焙門店。手工類烘焙門店目前佔據極大市場份額,為72.8%,工業化生產企業佔據餘下約27%的市場份額。」
儘管在新興市場遇冷,桃李麵包仍在不斷加碼。
在宣布註銷濟南和南昌兩家子公司的同時,桃李麵包還聲稱將以1.3億元對全資子公司四川桃李麵包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四川桃李註冊資本將增至人民幣2.8億元。
渠道新挑戰
便利店的崛起也對桃李麵包的擴張計劃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張戟認為,隨著便利店業態的擴張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便利店可能取代商超、小賣部等業態,成為麵包品牌們的必爭之地。
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地區為例,張戟告訴時代財經,全家、羅森、良友等便利店一般都不會入駐桃李麵包的產品。「全家是自有品牌的麵包,羅森等一般會引入其他品牌。」
在便利店林立的廣州,桃李麵包的身影也不多見。
11月26日,時代財經在廣州市場走訪發現,除了永旺等商超銷售有桃李麵包外,在全家、天福、喜士多等便利店,未見到太多擺有桃李麵包的貨架。
永旺超市裡的桃李麵包 時代財經攝
有喜事多便利店的售貨員表示,這個品牌在當地便利店並不常見,「我們賣的都是自己品牌的麵包」。更有全家便利店的售貨員直接告訴時代財經,沒有聽說過桃李麵包這一品牌。
喜士多的麵包貨架,所售麵包均為自有品牌
從線上來看,儘管桃李麵包2017年就入駐了天貓,但根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20年10月,桃李麵包在天貓的累計銷售收入約為2.11億元,約佔前三季度總營收的4%。
相比之下,三隻松鼠今年上半年在線上的銷售佔比超過80%,良品鋪子也超過了50%。而上述兩大品牌,不論是在線下還是線上,都在近年來推出了短保麵包等產品。
事實上,一直以來,不論是電商還是便利店渠道,桃李麵包鋪貨有限。根據東北證券研報,從渠道結構來看,桃李麵包的銷售渠道基本集中在線下,2019年桃李麵包KA渠道收入佔比為 26.65%,而夫妻老婆店、社區店仍為桃李麵包的核心渠道,外資品牌則多以進入大型商超及便利店為主。
東北證券分析表示,便利店等渠道在整體零售渠道中佔比相對較小。桃李麵包作為本土企業,開發小店能力極強,通過穩紮穩打,佔領了社區店、學校及小賣店的優勢貨架資源。
不過,如今不論是一線市場還是二三線市場,便利店的數量越來越多,桃李麵包可能不得不重視這一渠道。
《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開便利店門店數量達到4746家。同時,二三線城市將成為便利店企業市場擴張新陣地。
此外,大量的傳統食品企業也開始向線上靠攏。
以達利食品(03799.HK)為例,2018年,達利上線電商項目「fuluota芙羅塔」平臺,開始試水社交電商。2020年,達利又與直播機構合作,入局電商直播業務。相比之下,桃李麵包除了在天貓、京東等平臺開設旗艦店後,再無其他動作。
競爭者眾多
短保麵包市場的競爭已不同以往。
2018年,達利食品宣布入局短保麵包市場,推出短保麵包品牌美焙辰,一口氣上市了33種產品,在福建與東北兩地首發。今年上半年,美焙辰所在的達利家庭消費板塊實現收入12.8億元。同時,美焙辰的終端數也大幅提高,增幅超過44%。
同一年,全球第一大烘焙品牌賓堡收購曼可頓,成為中國第二大麵包供應商。
作為桃李在短保麵包領域的競爭對手,賓堡主打華北市場,曼可頓則多年深耕華東市場,兩大品牌合力下,桃李麵包也將面臨更大的威脅。
除此之外,元祖、味多美、麵包新語、巴黎貝甜等連鎖麵包品牌也為桃李麵包的擴張設置了障礙。
同樣採用「工廠+市場」模式的元祖股份(603886.SH),截至今年上半年,在全國布局了600多家門店,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湖北、四川、重慶等東部及長江流域。
張戟認為,連鎖麵包店的產品不僅在新鮮程度上優於短保麵包,品類和口味的優勢更明顯。「低價不是烘焙品牌競爭的核心因素,『新鮮』會逐漸成為人們選擇麵包時的重點。由於桃李麵包的生產模式更重,受限於生產設備等因素,很難像麵包房一樣做到品類快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