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封鎖│大家

2021-02-19 當代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本名張瑛,四十年代在上海孤島成名。作品主要有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

開電車的人開電車。在大太陽底下,電車軌道像兩條光瑩瑩的,水裡鑽出來的曲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就這麼樣往前移——柔滑的,老長老長的曲蟮,沒有完,沒有完……開電車的人眼睛盯住了這兩條蠕蠕的車軌,然而他不發瘋。      

如果不碰到封鎖,電車的進行是永遠不會斷的。封鎖了。搖鈴了。「叮玲玲玲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了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與空間。

電車停了,馬路上的人卻開始奔跑,在街的左面的人們奔到街的右面,在右面的人們奔到左面。商店一律地沙啦啦拉上鐵門。女太太們發狂一般扯動鐵柵欄,叫道:「讓我們進來一會兒!我這兒有孩子哪,有年紀大的人!」然而門還是關得緊騰騰的。鐵門裡的人和鐵門外的人眼睜睜對看著,互相懼怕著。

電車裡的人相當鎮靜。他們有座位可坐,雖然設備簡陋一點,和多數乘客的家裡的情形比較起來,還是略勝一籌。街上漸漸地也安靜下來,並不是絕對的寂靜,但是人聲逐漸渺茫,像睡夢裡所聽到的蘆花枕頭裡的趕咐。這龐大的城市在陽光裡盹著了,重重地把頭擱在人們的肩上,口涎順著人們的衣服緩緩流下去,不能想像的巨大的重量壓住了每一個人。上海似乎從來沒有這麼靜過——大白天裡!一個乞丐趁著鴉雀無聲的時候,提高了喉嚨唱將起來:「阿有老爺太太先生小姐做做好事救救我可憐人哇?阿有老爺太太……」然而他不久就停了下來,被這不經見的沉寂嚇噤住了。

還有一個較有勇氣的山東乞丐,毅然打破了這靜默。他的嗓子渾圓嘹亮:「可憐啊可憐!一個人啊沒錢!」悠久的歌,從一個世紀唱到下一個世紀。音樂性的節奏傳染上了開電車的。開電車的也是山東人。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抱著胳膊,向車門上一靠,跟著唱了起來:「可憐啊可憐!一個人啊沒錢!」

電車裡,一部分的乘客下去了。剩下的一群中,零零落落也有人說句把話。靠近門口的幾個公事房裡回來的人繼續談講下去。一個人撒喇一聲抖開了扇子,下了結論道:「總而言之,他別的毛病沒有,就吃虧在不會做人。」另一個鼻子裡哼了一聲,冷笑道:「說他不會做人,他把上頭敷衍得挺好的呢!」

一對長得頗像兄妹的中年夫婦把手吊在皮圈上,雙雙站在電車的正中,她突然叫道:「當心別把褲子弄髒了!」他吃了一驚,抬起他的手,手裡拎著一包燻魚。他小心翼翼使那油汪汪的紙口袋與他的西裝褲子維持二寸遠的距離。他太太兀自絮叨道:「現在乾洗是什麼價錢?做一條褲子是什麼價錢?」

坐在角落裡的呂宗楨,華茂銀行的會計師,看見了那燻魚,就聯想到他夫人託他在銀行附近一家麵食攤子上買的菠菜包子。女人就是這樣!彎彎扭扭最難找的小胡同裡買來的包子必定是價廉物美的!她一點也不為他著想——一個齊齊整整穿著西裝戴著玳瑁邊眼鏡提著公事皮包的人,抱著報紙裡的熱騰騰的包子滿街跑,實在是不像話!然而無論如何,假使這封鎖延長下去,耽誤了他的晚飯,至少這包子可以派用場。他看了看手錶,才四點半。該是心理作用罷?他已經覺得餓了。他輕輕揭開報紙的一角,向裡面張了一張。一個個雪白的,噴出淡淡的麻油氣味。一部分的報紙粘住了包子,他謹慎地把報紙撕了下來,包子上印了鉛字,字都是反的,像鏡子裡映出來的,然而他有這耐心,低下頭去逐個認了出來:「訃告……申請……華股動態……隆重登場候教……」都是得用的字眼兒,不知道為什麼轉載到包子上,就帶點開玩笑性質。也許因為「吃」是太嚴重的一件事了,相形之下,其他的一切都成了笑話。呂宗楨看著也覺得不順眼,可是他並沒有笑,他是一個老實人。他從包子上的文章看到報上的文章,把半頁舊報紙讀完了,若是翻過來看,包子就得跌出來,只得罷了。他在這裡看報,全車的人都學了樣,有報的看報,沒有報的看發票,看章程,看名片。任何印刷物都沒有的人,就看街上的市招。他們不能不填滿這可怕的空虛——不然,他們的腦子也許會活動起來。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只有呂宗楨對面坐著的一個老頭子,手心裡骨碌碌骨碌碌搓著兩隻油光水滑的核桃,有板有眼的小動作代替了思想。他剃著光頭,紅黃皮色,滿臉浮油,打著皺,整個的頭像一個核桃。他的腦子就像核桃仁,甜的,滋潤的,可是沒有多大意思。

老頭子右首坐著吳翠遠,看上去像一個教會派的少奶奶,但是還沒有結婚。她穿著一件白洋紗旗袍,滾一道窄窄的藍邊——深藍與白,很有點訃聞的風味。她攜著一把藍白格子小遮陽傘。頭髮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樣,唯恐喚起公眾的注意。

然而她實在沒有過分觸目的危險。她長得不難看,可是她那種美是一種模稜兩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誰的美,臉上一切都是淡淡的,鬆弛的,沒有輪廓。連她自己的母親也形容不出她是長臉還是圓臉。

在家裡她是一個好女兒,在學校裡她是一個好學生。大學畢了業後,翠遠就在母校服務,擔任英文助教。她現在打算利用封鎖的時間改改卷子。翻開了第一篇,是一個男生做的,大聲疾呼抨擊都市的罪惡,充滿了正義感的憤怒,用不很合文法的,吃吃艾艾的句子,罵著「紅嘴唇的賣淫婦……大世界……下等舞場與酒吧間」。翠遠略略沉吟了一會,就找出紅鉛筆來批了一個「A」字。若在平時,批了也就批了,可是今天她有太多的考慮的時間,她不由地要質問自己,為什麼她給了他這麼好的分數:不問倒也罷了,一問,她竟漲紅了臉。她突然明白了:因為這學生是膽敢這麼毫無顧忌地對她說這些話的唯一的一個男子。

他拿她當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看待;他拿她當做一個男人,一個心腹。他看得起她。翠遠在學校裡老是覺得誰都看不起她——從校長起,教授、學生、校役……學生們尤其憤慨得厲害:「申大越來越糟了!一天不如一天!用中國人教英文,照說,已經是不應當,何況是沒有出過洋的中國人!」翠遠在學校裡受氣,在家裡也受氣。吳家是一個新式的,帶著宗教背景的模範家庭。家裡竭力鼓勵女兒用功讀書,一步一步往上爬,爬到了頂兒尖兒上——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子在大學裡教書!打破了女子職業的新紀錄。然而家長漸漸對她失掉了興趣,寧願她當初在書本上馬虎一點,勻出點時間來找一個有錢的女婿。

她是一個好女兒,好學生。她家裡都是好人,天天洗澡,看報,聽無線電向來不聽申曲滑稽京戲什麼的,而專聽貝多芬瓦格涅的交響樂,聽不懂也要聽。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翠遠不快樂。

生命像聖經,從希伯萊文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英文譯成國語。翠遠讀它的時候,國語又在她腦子裡譯成了上海話。那未免有點隔膜。

翠遠擱下了那本卷子,雙手捧著臉。太陽滾熱地曬在她背脊上。

隔壁坐著個奶媽,懷裡躺著小孩,孩子的腳底心緊緊抵在翠遠的腿上。小小的老虎頭紅鞋包著柔軟而堅硬的腳……這至少是真的。

電車裡,一位醫科學生拿出一本圖畫簿,孜孜修改一張人體骨骼的簡圖。其他的乘客以為他在那裡速寫他對面盹著的那個人。大家閒著沒事幹,一個一個聚攏來,三三兩兩,撐著腰,背著手,圍繞著他,看他寫生。拎著燻魚的丈夫向他妻子低聲道:「我就看不慣現在興的這些立體派,印象派!」他妻子附耳道:「你的褲子!」

那醫科學生細細填寫每一根骨頭,神經,筋絡的名字。有一個公事房裡回來的人將摺扇半掩著臉,悄悄向他的同事解釋道:「中國畫的影響。現在的西洋畫也時興題字了,倒真是『東風西漸』!」

呂宗楨沒湊熱鬧,孤零零地坐在原處。他決定他是餓了。大家都走開了,他正好從容地吃他的菠菜包子,偏偏他一抬頭,瞥見了三等車廂裡有他一個親戚,是他太太的姨表妹的兒子。他恨透了這董培芝。培芝是一個胸懷大志的清寒子弟,一心只想娶個略具資產的小姐。呂宗楨的大女兒今年方才十三歲,已經被培芝睃在眼裡,心裡打著如意算盤,腳步兒越發走得勤了。呂宗楨一眼望見了這年青人,暗暗叫聲不好,只怕培芝看見了他,要利用這絕好的機會向他進攻。若是在封鎖期間和這董培芝困在一間屋子裡,這情形一定是不堪設想!他匆匆收拾起公事皮包和包子,一陣風奔到對面一排座位上,坐了下來。現在他恰巧被隔壁的吳翠遠擋住了,他表侄絕對不能夠看見他。翠遠回過頭來,微微瞪了他一眼。糟了!這女人準是以為他無緣無故換了一個座位,不懷好意。他認得出那被調戲的女人的臉譜——臉板得紋絲不動,眼睛裡沒有笑意,嘴角也沒有笑意,連鼻窪裡都沒有笑意,然而不知道什麼地方有一點顫巍巍的微笑,隨時可以散布開來。覺得自己太可愛了的人,是熬不住要笑的。

該死,董培芝畢竟看見了他,向頭等車廂走過來了,滿卑地,老遠地就躬著腰,紅噴噴的長長的面頰,含有僧尼氣息的灰布長衫——一個吃苦耐勞,守身如玉的青年,最合理想的乘龍快婿。宗楨迅疾地決定將計就計,順水推舟,伸出一隻手臂來擱在翠遠背後的窗臺上,不聲不響宣布了他的調情的計劃。他知道他這麼一來,並不能嚇退了董培芝,因為培芝眼中的他素來是一個無惡不作的老年人。由培芝看來,過了三十歲的人都是老年人,老年人都是一肚子的壞。培芝今天親眼看見他這樣下流,少不得一五一十要去報告給他太太聽——氣氣他太太也好!誰叫她給他弄上這麼一個表侄!氣,活該氣!

他不怎麼喜歡身邊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擠出來的牙膏。她的整個的人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

他向她低聲笑道:「這封鎖,幾時完哪?真討厭!」翠遠吃了一驚,掉過頭來,看見了他擱在她身後的那隻胳膊,整個身子就僵了一僵,宗楨無論如何不能容許他自己抽回那隻胳膊。他的表侄正在那裡雙眼灼灼望著他,臉上帶著點會心的微笑。如果他夾忙裡跟他表侄對一對眼光,也許那小子會怯怯地低下頭去——處女風韻的窘態;也許那小子會向他擠一擠眼睛——誰知道?

他咬一咬牙,重新向翠遠進攻。他道:「您也覺著悶罷?我們說兩句話,總沒有什麼要緊!我們——我們談談!」他不由自主的,聲音裡帶著哀懇的調子。翠遠重新吃了一驚,又掉回頭來看了他一眼。他現在記得了,他瞧見她上車的——非常戲劇化的一剎那,但是那戲劇效果是碰巧得到的,並不能歸功於她。他低聲道:「你知道麼?我看見你上車,前頭的玻璃上貼的廣告,撕破了一塊,從這破的地方我看見你的側面,就只一點下巴。」是乃絡維奶粉的廣告,畫著一個胖孩子,孩子的耳朵底下突然出現了這女人的下巴,仔細想起來是有點嚇人的。「後來你低下頭去從皮包裡拿錢,我才看見你的眼睛,眉毛,頭髮。」拆開來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她未嘗沒有她的一種風韻。

翠遠笑了。看不出這人倒也會花言巧語——以為他是個靠得住的生意人模樣!她又看了他一眼。太陽光紅紅地曬穿他鼻尖下的軟骨。他擱在報紙包上的那隻手,從袖口裡出來,黃色的,敏感的——一個真的人!不很誠實,也不很聰明,但是一個真的人!她突然覺得熾熱,快樂。她背過臉去,細聲道:「這種話,少說些罷!」

宗楨道:「嗯?」他早忘了他說了些什麼。他眼睛盯著他表侄的背影——那知趣的青年覺得他在這兒是多餘的,他不願得罪了表叔,以後他們還要見面呢,大家都是快刀斬不斷的好親戚;他竟退回三等車廂去了。董培芝一走,宗楨立刻將他的手臂收回,談吐也正經起來。他搭訕著望了一望她膝上攤著的練習簿,道:「申光大學……您在申光讀書!」

他以為她這麼年輕?她還是一個學生?她笑了,沒做聲。

宗楨道:「我是華濟畢業的。華濟。」她頸子上有一粒小小的棕色的痣,像指甲刻的印子。宗楨下意識地用右手捻了一捻左手的指甲,咳嗽了一聲,接下去問道:「您讀的是哪一科?」

翠遠注意到他的手臂不在那兒了,以為他態度的轉變是由於她端凝的人格,潛移默化所致。這麼一想,倒不能不答話了,便道:「文科。您呢?」宗楨道:「商科。」他忽然覺得他們的對話,道學氣太濃了一點,便道:「當初在學校裡的時候,忙著運動,出了學校,又忙著混飯吃。書,簡直沒念多少!」翠遠道:「你公事忙麼?」宗楨道:「忙得沒頭沒腦。早上乘電車上公事房去,下午又乘電車回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去,為什麼來!我對於我的工作一點也不感到興趣。說是為了掙錢罷,也不知道是為誰掙的!」翠遠道:「誰都有點家累。」宗楨道:「你不知道——我家裡——咳,別提了!」翠遠暗道:「來了!他太太一點都不同情他!世上有了太太的男人,似乎都是急切需要別的女人的同情。」宗楨遲疑了一會,方才吞吞吐吐,萬分為難地說道:「我太太——一點都不同情我。」

翠遠皺著眉毛望著他,表示充分了解。宗楨道:「我簡直不懂我為什麼天天到了時候就回家去。回到哪兒去?實際上我是無家可歸的。」他褪下眼鏡來,迎著亮,用手絹予拭去上面的水漬,道:「咳!混著也就混下去了,不能想——就是不能想!」近視眼的人當眾摘下眼鏡子,翠遠覺得有點穢褻,仿佛當眾脫衣服似的,不成體統。宗楨繼續說道:「你——你不知道她是怎麼樣的一個女人!」翠遠道:「那麼,你當初……」宗楨道:「當初我也反對來著。她是我母親給訂下的。我自然是願意讓我自己揀,可是……她從前非常的美……我那時又年輕……年輕的人,你知道……」翠遠點點頭。

宗楨道:「她後來變成了這麼樣的一個人——連我母親都跟她鬧翻了,倒過來怪我不該娶了她!她……她那脾氣——她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翠遠不禁微笑道:「你仿佛非常看重那一紙文憑!其實,女子教育也不過是那麼一回事!」她不知道為什麼她說出這句話來,傷了她自己的心。宗楨道:「當然哪,你可以在旁邊說風涼話,因為你是受過上等教育的。你不知道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他頓住了口,上氣不接下氣,剛戴上了眼鏡子,又褪下來擦鏡片。翠遠道:「你說得太過分了一點罷?」宗楨手裡捏著眼鏡,艱難地做了一個手勢道:「你不知道她是——」翠遠忙道:「我知道,我知道。」她知道他們夫婦不和,決不能單怪他太太,他自己也是一個思想簡單的人。他需要一個原諒他,包涵他的女人。

街上一陣亂,轟隆轟隆來了兩輛卡車,載滿了兵。翠遠與宗楨同時探頭出去張望;出其不意地,兩人的面龐異常接近。在極短的距離內,任何人的臉都和尋常不同,像銀幕上特寫鏡頭一般的緊張。宗楨和翠遠突然覺得他們倆還是第一次見面。在宗楨的眼中,她的臉像一朵淡淡幾筆的白描牡丹花,額角上兩三根吹亂的短髮便是風中的花蕊。

他看著她,她紅了臉,她一臉紅,讓他看見了,他顯然是很愉快。她的臉就越發紅了。

宗楨沒有想到他能夠使一個女人臉紅,使她微笑,使她背過臉去,使她掉過頭來。在這裡,他是一個男子。平時,他是會計師,他是孩子的父親,他是家長,他是車上的搭客,他是店裡的主顧,他是市民。可是對於這個不知道他的底細的女人,他只是一個單純的男子。

他們戀愛著了。他告訴她許多話,關於他們銀行裡,誰跟他最好,誰跟他面和心不和,家裡怎樣鬧口舌,他的秘密的悲哀,他讀書時代的志願……無休無歇的話,可是她並不嫌煩。戀愛著的男子向來是喜歡說,戀愛著的女人向來是喜歡聽。戀愛著的女人破例地不大愛說話,因為下意識地她知道:男人徹底地懂得了一個女人之後,是不會愛她的。

宗楨斷定了翠遠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白,稀薄,溫熱,像冬天裡你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你不要她,她就悄悄地飄散了。她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她什麼都懂,什麼都寬宥你。你說真話,她為你心酸;你說假話,她微笑著,仿佛說:「瞧你這張嘴!」

宗楨沉默了一會,忽然說道:「我打算重新結婚。」翠遠連忙做出驚慌的神氣,叫道:「你要離婚?那……恐怕不行罷?」宗楨道:「我不能夠離婚。我得顧全孩子們的幸福。我大女兒今年十三歲了,才考進了中學,成績很不錯。」翠遠暗道:「這跟當前的問題又有什麼關係?」她冷冷地道:「哦,你打算娶妾。」宗楨道:「我預備將她當妻子看待。我——我會替她安排好的。我不會讓她為難。」翠遠道:「可是,如果她是個好人家的女孩子,只怕她未見得肯罷?種種法律上的麻煩……」宗楨嘆了口氣道:「是的。你這話對。我沒有這權利。我根本不該起這種念頭……我年紀也太大了。我已經三十五了。」翠遠緩緩地道:「其實,照現在的眼光看來,那倒也不算大。」宗楨默然。半晌方說道:「你……幾歲?」翠遠低下頭去道:「二十五。」宗楨頓了一頓,又道:「你是自由的麼?」翠遠不答。宗楨道:「你不是自由的。即使你答應了,你的家裡人也不會答應的,是不是?……是不是?」

翠遠抿緊了嘴唇。她家裡的人——那些一塵不染的好人——她恨他們!他們哄夠了她。他們要她找個有錢的女婿,宗楨沒有錢而有太太——氣氣他們也好!氣,活該氣!

車上的人又漸漸多了起來,外面許是有了「封鎖行將開放」的謠言,乘客一個一個上來,坐下,宗楨與翠遠給他們擠得緊緊的,坐近一點,再坐近一點。

宗楨與翠遠奇怪他們剛才怎麼這樣的糊塗,就想不到自動地坐近一點,宗楨覺得她太快樂了,不能不抗議。他用苦楚的聲音向她說:「不行!這不行!我不能讓你犧牲了你的前程!你是上等人,你受過這樣好的教育……我——我又沒有多少錢,我不能坑了你的一生!」可不是,還是錢的問題。他的話有理。翠遠想道:「完了。」以後她多半是會嫁人的,可是她的丈夫決不會像一個萍水相逢的人一股的可愛——封鎖中的電車上的人……一切再也不會像這樣自然。再也不會……呵,這個人,這麼笨!這麼笨!她只要他的生命中的一部分,誰也不希罕的一部分。他白糟蹋了他自己的幸福。那麼愚蠢的浪費!她哭了,可是那不是斯斯文文的,淑女式的哭。她簡直把她的眼淚唾到他臉上。他是個好人——世界上的好人又多了一個!

向他解釋有什麼用?如果一個女人必須倚仗著她的言語來打動一個男人,她也就太可憐了。

宗楨一急,竟說不出話來,連連用手去搖撼她手裡的陽傘。她不理他。他又去搖撼她的手,道:「我說——我說——這兒有人哪!別!別這樣!等會兒我們在電話上仔細談。你告訴我你的電話。」翠遠不答。他逼著問道:「你無論如何得給我一個電話號碼。」翠遠飛快地說了一遍道:「七五三六九。」宗楨道:「七五三六九?」她又不做聲了。宗楨嘴裡喃喃重複著:「七五三六九,」伸手在上下的口袋裡掏摸自來水筆,越忙越摸不著。翠遠皮包裡有紅鉛筆,但是她有意地不拿出來。她的電話號碼,他理該記得。記不得,他是不愛她,他們也就用不著往下談了。

封鎖開放了。「叮玲玲玲玲玲」搖著鈴,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點,一點一點連成一條虛線,切斷時間與空間。

一陣歡呼的風颳過這大城市。電車噹噹當往前開了。宗楨突然站起身來,擠到人叢中,不見了。翠遠偏過頭去,只做不理會。他走了。對於她,他等於死了。電車加足了速力前進,黃昏的人行道上,賣臭豆腐乾的歇下了擔子,一個人捧著文王神卦的匣子,閉著眼霍霍地搖。一個大個子的金髮女人,背上背著大草帽,露出大牙齒來向一個義大利水兵一笑,說了句玩笑話。翠遠的眼睛看到了他們,他們就活了,只活那麼一剎那。車往前噹噹地跑,他們一個個的死去了。

翠遠煩惱地合上了眼。他如果打電話給她,她一定管不住她自己的聲音,對他分外的熱烈,因為他是一個死去了又活過來的人。

電車裡點上了燈,她一睜眼望見他遙遙坐在他原先的位子上。她震了一震——原來他並沒有下車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鎖期間的一切,等於沒有發生。整個的上海打了個盹,做了個不近情理的夢。

開電車的放聲唱道:「可憐啊可憐!一個人啊沒錢!可憐啊可……」一個縫窮婆子慌裡慌張掠過車頭,橫穿過馬路。開電車的大喝道:「豬玀!」

本文選自《傾城之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本期微信編輯:錢墨痕

圖片源自網絡

 點擊閱讀原文訂購最新《當代》2018/04

相關焦點

  • 給大家介紹一本張愛玲的小說《封鎖》
    作為民俗方面城市樣貌的表現有各種符號, 例如:建築、交通工具、語言詞彙等, 張愛玲作品對這方面的描寫細具有獨特的韻味。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咖啡館、影戲院、舞廳都是許多文人經常光顧的地方, 有較大的咖啡館也像表演場, 有歌女歌唱表演、樂隊伴奏, 還有書場、茶廳, 聘請彈詞名家, 可以喝咖啡, 吃歐美大菜, 也有各式香茗, 像穆時英、葉靈鳳等人, 十幾歲的張愛玲應該在他們的作品中時常看到咖啡館這些場景」 確實, 在張愛玲對上海的城市描寫中, 出現頻率較高的有弄堂、洋房、公寓、旗袍、電車、咖啡等。
  • 張愛玲/封鎖
    如果不碰到封鎖,電車的進行是永遠不會斷的。封鎖了。搖鈴了。「叮玲玲玲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了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與空間。電車停了,馬路上的人卻開始奔跑,在街的左面的人們奔到街的右面,在右面的人們奔到左面。商店一律地沙啦啦拉上鐵門。女太太們發狂一般扯動鐵柵欄,叫道:「讓我們進來一會兒!我這兒有孩子哪,有年紀大的人!」然而門還是關得緊騰騰的。
  • 一場無疾而終的豔遇和封鎖的生活,《封鎖》解讀一個嚴肅的張愛玲
    張愛玲相當擅長描寫一些在大環境下不得不屈服的平民所發出的一些怒吼與各項的負面情感。她筆下常出現的就是那些所謂小奸小惡的市井小民;或許沒什麼太大的作為,卻寫實的就像身邊常發生的真實生活情景,常能引起共鳴。1943年,張愛玲筆下又誕生了一篇經典的短篇小說《封鎖》。
  • 張愛玲《封鎖》:愛情?別逗了!
    張愛玲的《封鎖》是一個不太著名的小短篇,寫了在臨時封鎖的情況下,在電車上的一對男女忽然產生了愛情,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不過封鎖結束,車開了一切煙消雲散。這「愛情」就像點燃的一支煙,來得快去得也快。張愛玲女士的筆力是如此刁鑽,臨時封路引起的小插曲能演繹出這樣一支關於愛情的魔幻劇,這功力非常人能比擬。一 特殊背景下的電光火石愛情在特殊環境下更容易滋生,比如危險的情況、比如旅行等非日常的情況。就像天天白菜豆腐習慣了,突然來次海鮮才讓人興奮。
  • 張愛玲定情之作《封鎖》: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後,是不會愛她的
    《封鎖》是張愛玲不太突出,不算經典的作品,比起膾炙人口的《傾城之戀》,拍成影視劇的《小團圓》、《半生緣》等作品,可以說《封鎖》還有點不起眼。但讀過張愛玲傳記的都知道,這部作品卻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是見證她綻放,又凝視著她凋謝的。這部作品因為一個人而變得不同。那就是胡蘭成。
  • 封鎖:張愛玲胡蘭成定情之作,一目了然「婚外情」的男人圖什麼
    《封鎖》是張愛玲很不起眼的作品,但卻是張愛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因為這是她和胡蘭成的定情之作,見證著她和胡蘭成之間從激情到幻滅的情路歷程。胡蘭成當時在雜誌上看到這部短篇小說的時候,眼睛就移不開了,當打聽到張愛玲是個女人時,更是兩眼放光地想要立刻登門拜訪。第一次拜訪的時候張愛玲拒不見客,胡蘭成悻悻而歸;第二天張愛玲卻放下身段,主動打電話給胡蘭成說要來拜訪胡蘭成。
  • 讀後 | 張愛玲小說《封鎖》主題賞析
    好人與真人——張愛玲小說《封鎖》主題賞析很喜歡小說開頭。封鎖了,他們有交集了。封鎖開放了,呂宗楨不見了。「她一睜眼望見他遙遙坐在他原來的位子上……整個上海大了個盹,做了一個不近情理的夢。」夢醒了。誇張,離奇,巧妙,還一如張愛玲往常的調調,難免嘲弄意味。引人會心一笑,不禁心生憐憫。我們是不是呂宗楨或吳翠遠呢?在家裡做一個好伴侶,在學校裡做一個好學生,在單位做一個好員工,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市民。一輩子為這個「好」字努力。習以為常的越來越好,讓「好人」以為生活本來就是這樣,日子本來就是這樣,人生本來就是這樣,我本來就是這樣。一次非常規的封鎖,將「好人」打出了常態。
  • 張愛玲《封鎖》:男人和女人之間,為什麼說誰先動心誰就輸了?
    還是應該沉溺於多情的世界中不願意醒來,張愛玲用《封鎖》這個殘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相:男人和女人之間,誰先動心誰就輸了。01 因封鎖而邂逅的相遇張愛玲在《封鎖》中延續了她一貫的殘忍,講述一個封鎖期間看起來風情挑逗的暗送秋波,然而卻在封鎖解除後才發現只不過是想多了,所謂一場遊戲一場夢,夢醒了萬事皆空。
  • 張愛玲《封鎖》:已婚男人開展婚外情的必殺技,好女人都需要警惕
    張愛玲的小說可謂篇篇都是經典,每一篇都看透人性,讀完讓人受益匪淺。與其他幾部悲慘的基調不同的是,《封鎖》沒有了舊式大家庭的陰暗,男女主角都是舊上海都市社會白領,男主是銀行會計,女主是大學英語助教。兩人是在一輛被封鎖的電車裡相遇。
  • 張愛玲《封鎖》: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
    《封鎖》是張愛玲較為別致的一篇小說,講的是在突遇封鎖的特殊時間,靜止的電車上呂崇禎邂逅吳翠遠的故事。
  • 張愛玲《封鎖》:已婚男人說愛你,不過是為了排解無聊
    在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封鎖》中,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由於戰亂,女主人公吳翠遠所乘坐的電車被封鎖,這時,同在列車上的已婚男人呂宗楨向她前來示好的故事。吳翠遠是一個外表節制,內心反叛的學校教員,像大多數女生一樣,吳翠遠天真,乖巧,同時也渴望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求一點刺激。
  • 張愛玲《封鎖》:一場老實人和好女人的豔遇,揭開現實婚姻的真面目
    張愛玲的《封鎖》是她眾多小說中讀起來最平淡,最不盪氣迴腸的了。它既沒有《傾城之戀》中連一座城都為之傾倒的愛情;也沒有《金鎖記》、《連環套》中幻滅、扭曲的人性。連男女主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白領。男主是銀行會計,女主是大學英文助教。
  • 張愛玲《封鎖》‖在切斷了的時間和空間裡,短暫地邂逅一個真的人
    只可惜,關鍵的一點翠遠是在封鎖解除後方才領悟到的:真人真面目是暫時的。它僅存在於那短暫的被切斷了的時間和空間裡。張愛玲在《封鎖》裡講述的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似幻似夢的故事。一段封鎖電車上的短瞬豔遇。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它突如其來,又戛然而止。
  • 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二)
    點擊以下藍色文字,收聽張愛玲《金鎖記》1: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一)《金鎖記》無疑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作品
  • 【人物】民國大家之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中最具天才的作家
    有《張愛玲全集》行世。早年經歷張愛玲,上海出世,生於1920年9月19日(張愛玲的美國綠卡、美國結婚證、死亡證上寫的出生日期均為9月30日。學校註冊文件可能有誤)。中國籍,家居地址上海市赫德路195號愛丁頓公寓51號,香港監護人李開第,入學註冊於1939年8月28日。
  • 孤島時期愚園路上的「封鎖」考
    讀過兩篇題為《封鎖》的小說,一篇是張愛玲的,寫於1943年8月。 小說講的是上海淪陷時期,碰到「封鎖」的電車上,一個戴玳瑁眼鏡,西裝革履,拿著在攤頭上買的用報紙包著的菠菜包子的中年油膩男,無聊地讀著從報紙「轉載」到包子上的文字。
  •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王笑天撰文緬懷張愛玲
    在著名作家張愛玲百年誕辰之際,北京春江文學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春江文學院院長、北京市文學工作者協會主席王笑天先生撰文《淺談張愛玲之文妙》,詳析張愛玲的寫作特點和文章精妙之處。以此回憶和紀念這位一生才華、一生不幸,可憐可悲可嘆可痛可慘的民國才女。王笑天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藝術家、文化學者。
  • 張愛玲——單單這三個字,就夠人長籲短嘆……
    少年天才和大器晚成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而並不矛盾,這便是張愛玲。
  •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今生今世
    家,對於張愛玲,是一片氤氳著憂傷的朦朧風景,外人眼中的奢逸風光,在張愛玲的眼裡卻是無盡的冷漠。父親疏遠,母親決絕,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張愛玲,你又怎能要求她不「寡情」?她本是活潑的,可愛的,天真的,爛漫的,但是這些冷暖經歷卻讓她變成了人世間最最孤寂的那個精靈。即使她從未經歷過戀愛,在如此冷漠的家庭中長大,也足夠她用手中的筆寫出一個悲傷的結局。
  • 如何評價張愛玲?
    文史學者房向東《漢奸的性愛問題》一文,開篇即引用何滿子先生的話來表達對張愛玲的憤慨:「大節上的順逆是非哪個民族都重視,絕不會像中國某些人這樣,向喪失大節的叛(棍)徒獻玫瑰花而行若無事的。」張愛玲自畫像(張愛玲不只是作家,還是個優秀的插畫師)與迅哥這樣的大家比較,張愛玲格局太小,不是很喜歡她的作品,但對她因為與胡蘭成的婚姻而屢招「修理」,我始終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