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永恆的問題。對吃貨來說,終極考驗就是願不願以「死的覺悟」來品嘗美食,而河豚就是那枚最魅惑的試金石!那麼問題來了,吃河豚真的會死麼?
在所長的記憶庫中,河魨是一種非常蠢萌的物種,不止長得呆萌,而且,它們還有可能被自己的河魨毒素毒死!(???這是自殺麼餵)雖然河魨對毒素的耐受力極強,相當於一般魚的1000倍。然!而!粒突箱魨受驚會分泌毒素,有時分泌過多就會把自己毒死……自己都能毒死!你是不是更不敢吃了?先平復一下心情我們繼續說。
(其實「河魨」是更避免混淆的寫法,因為「河豚」也可以指另一種哺乳動物,但為閱讀之便,我們還是姑且寫作「河豚」。)
本文的主角河豚。圖:fugu-sakai.com
▐ 毒起來自己都害怕的河豚就沒對手了嗎?
開始說對手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河豚眾所周知的激萌技能。
是的,河豚可以瞬間從一隻嚴肅的魚變成一隻萌噠噠的球,或者反過來。它之所以可以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和很多魚不同,河豚沒有腹鰭、腰帶骨、椎骨上的肋骨,加之腹部皮膚伸縮能力強,使它可以讓大量空氣或水進入極具彈性的胃中,使身體大小膨脹數倍,以嚇退掠食者。
「生氣」的河豚。圖:fugu-sakai.com
那麼,掠食者真的會被因為河豚變成了一個萌胖子就被嚇到嗎?如果萍水相逢的掠食者,可能會被嚇到,或是考慮到下巴脫臼的風險,打消了午餐計劃。然而,熟悉的掠食者可能更恐懼的是充滿死亡氣息的河豚毒素,所以並不會因為河豚膨脹或不膨脹而改變對其敬而遠之的想法。還有一些真正強大的掠食者,比如虎鯊、狗母,它們對河豚毒素免疫,也不會因為河豚變成一個球就放過它們,如圖。
狗母魚吃河豚,嗚嗚嗚,未成年人勿視。圖:dat.2chan.net
所以,不賣萌可能會死,賣萌也未必不死,關鍵看對手是誰。不過既然魚能吃,食物鏈頂端的人也可以嗎?
「吃河豚會死」是一種極其粗獷的說法,其實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性別、不同季節的河豚的不同部位毒性都不同。
世界上有100多種河豚,在日本近海約有50種,其中在日本有食用許可的有22種。不同種類的河豚毒性不同,有的是僅在個別內臟含有微弱毒性的蠢萌小物,比如二齒魨科和四齒魨科兔魨屬的一些同學,有的則是絕命毒師,比如四齒魨科東方魨屬和箱魨科的一些同學。
箱魨:對不起,我只是一枚有毒的立方體。圖:daveharasti.com
四齒魨科的很多種河魨含有河魨毒素,毒性大約為氰化物的1200倍,僅需極少量便能致人於死地;箱魨科河魨則含有毒性為氰化物275倍的箱魨毒素。
一般來說,河豚的肝臟和卵巢毒性最強,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精巢(白子)、肉等部位。在日本,即使被列為可食用河豚,也不等於這種河豚全身都可以食用,對於每種可食用河豚的可食用部位,日本厚生省都給出了明確規定。
河豚白子茶碗蒸。圖:yukazen-kono.jp
比如被稱為河豚之王的大型河豚虎河豚,肉、皮、精巢是可以食用的,而肝臟、卵巢和腸是禁止食用的;而價格親民的中型河豚真河豚則只有肉和精巢是可以食用的。
(各種河豚毒性,第一列分別為:四齒魨科、扁背魨屬、二齒魨科、箱魨科。來源:神奈川縣河豚協會)
河豚毒量含量也因季節而異。春季產卵期之前,肝臟和卵巢毒性較強;產卵後,毒性減弱。此外,雄魚的毒素水平通常低於雌魚。
日本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培育無毒河豚。關於河豚毒素的來源一直有來自河豚體內自身生成和來自食物鏈積累兩種不同的觀點,貌似還沒定論。培育無毒河豚是基於河豚毒素來自食物鏈的理論,通過隔絕可能產生河豚毒素的海洋生物,對河豚飼料加強管理的方法,日本確實成功培育出低毒、無毒的養殖河豚,目前養殖河豚佔日本河豚總量的90%。
養殖河豚。圖:withnews.jp
然而,有時由於颱風等天災人禍原因,會造成阻隔網破裂,無孔不入的海洋生物可能會混入養殖河豚的生活圈,帶來萬萬沒想到的毒素。所以,理論上養殖河豚可以做到無毒化,但不能排除吃完養殖河豚被上帝叫去喝咖啡的可能性。
請留意河豚嫵媚的眼神~ 圖:seafoodjapan.com
此外,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河豚毒素是河豚免疫力的重要來源,失去毒素的河豚對於疾病和寄生蟲的抵抗力都會減弱。所以,養殖河豚是否會與野生河豚擁有同樣的健康、智慧與美貌,也是一個碩大的問號。
雖然河豚肉、白子令人魂牽夢繞,但更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絕命美味是河豚肝和卵巢。上文提到過,河豚肝和卵巢是「毒中之毒」,在日本通常是禁止食用二者的。
滿滿都是毒的河豚君。圖:fugu-sakai.com
但對於河豚卵巢來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石川縣的米糠漬河豚卵巢。當地人以先以鹽水、再以米糠醃漬河豚卵巢,歷經3年,在微生物作用下將河豚毒素逐漸降低。而在日本其他地區,河豚卵巢是明令禁止食用的。
石川縣的米糠漬河豚卵巢及河豚毒素降低情況。圖:shofu.pref.ishikawa.jp
河豚肝的故事更複雜。日本人從江戶時代起就視河豚肝為珍饈美味。料理評論家服部幸應認為河豚肝有「煉乳般濃鬱的風味」而對此青睞有加。可是,因食用河豚肝中毒的事件頻發,比如被稱為「人間國寶」的日本歌舞伎演員八代目坂東三津五郎就是因為吃了四份河豚肝於1975年中毒身亡。於是,日本厚生省於1983年起禁止河豚肝售賣。
八代目坂東三津五郎【右】在《仮名手本忠臣蔵》中的精彩演出。
圖:kabuki.ne.jp
雖然法律禁止,但在一些料理店仍然會有私下給客人提供河豚肝的情況,2016年3月大阪一家會員制河豚料理店就因涉嫌出售河豚肝而被警察逮捕相關經營者8人。以人性而論,似乎越是秘而不宣、禁而不止、求而不得之物越能激起人類的好奇心,這也增加了河豚肝的獨特魅力。
大分縣的河豚肝料理。圖:blog.livedoor.jp/saladhome/
河豚養殖業者一直向厚生省申請河豚肝解禁,他們認為養殖河豚的肝臟可以做到無毒化,但厚生省對此還是保持非常審慎的態度。而在有食用河豚肝傳統的日本大分縣,政府對吃河豚肝似乎有更開放的態度(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意思),所以有很多河豚肝愛好者在大分縣找到了樂土。
依然是大分縣的河豚肝料理。圖:oitatabearuki.blog98.fc2.com
既然有搭上性命的風險,總要有個難以抗拒的理由吧。河豚到底有多好吃呢?
北大路魯山人在《料理王國》中寫到:「河豚的美味與明石鯛、海參或是鵝肝一類,都遠不可相提並論」,那是一種「無味之味」。聽到此處,你可能覺得魯山人和獨孤求敗可能是穿越時空的好基友。在各種料理都很重口味的今天,「無味之味」不一定是大眾之味,然而河豚肉中富含的穀氨酸、甘氨酸等鮮味胺基酸和肌苷酸、鳥苷酸等核苷酸確實是其鮮美味道的有力註解。
河豚料理。圖:yudokoro.biz
吃肉就算了,那肝呢?即使我們相信現在的養殖河豚肝可以做到無毒化,那麼在無毒河豚出現之前, 很多吃貨明知道吃河豚肝可能會出人命,為什麼還管不住嘴呢?難道饕餮之念真的比繩命還重要嗎!
首先,很多人相信料理人處理河豚肝的專業能力。北大路魯山人曾說,「河豚肝如果知道做法,吃了也沒有毒」,但為了人命考慮,並他並沒有在書中明說做法。按大分縣的傳統料理法,是將河豚肝細切,再用水反覆衝洗去毒。根據大分縣公害衛生中心與東京大學農學部水產化學研究室的聯合實驗,衝洗與揉搓、加熱都可以顯著降低河豚毒素的含量,其中加熱還可以使河豚毒素產生結構性變化,逐漸變為弱毒性的脫水河豚毒素和無毒的季酮酸。所以,通過對河豚肝的適當處理,可以降低毒性,但沒有人保證可以達到對人類完全無害的水平,尤其是在生食的情況下。
河豚擁護者:北大路魯山人。圖:chefnews.kr
其次,很多人相信自己的經驗和運氣。據一位食河豚肝中毒身亡人士的家屬描述,死者是經營鮮魚店的業者,平日就有用三杯醋醃漬生河豚肝做下酒菜的習慣。最初每次只是切一小片,後來越食越多,終於在一次心滿意足的河豚肝大餐之後斃命。其實每隻河豚都是獨特的毒師,並不會因為你吃過它的同伴就能和它心意相通;食每塊河豚肝都是生存或是死亡的單選題,並不會因為有值得傲嬌的食肝經驗就擁有了免死金牌。
▐ 怎麼吃才不會死?
吃河豚的話,從清淡的河豚刺身吃起無疑是個明智之舉。河豚肉脂肪含量極低,富含動物明膠,質感極為彈韌,有時會被不喜歡的人吐槽為海鮮味口香糖一樣的存在。食河豚刺身並非肉越新鮮越好,經過12-36小時熟成的河豚鮮味更佳,肉質也更柔軟。在做刺身時多薄切成通透的魚片,凹成菊花、牡丹、孔雀、仙鶴等積極向上的造型,搭配橙醋、辣味蘿蔔泥、小蔥等,清鮮與彈性帶來與其他刺身截然不同的味覺感受。
河豚刺身,密集恐懼症患者勿視。圖片來源:atpress.ne.jp
河豚的時令是冬季,有從「秋的彼岸到春的彼岸」(秋の彼岸から春の彼岸まで)之說。如果想在寒冷季節吃些溫暖的料理,就不能錯過河豚火鍋了。河豚骨、肉、蔬菜與日式高湯一起燉煮,高湯與河豚的交響在咕嘟咕嘟聲中醞釀,食肉過後,在湯中兌入米飯,煮成河豚雜炊,才是不辜負一鍋好湯頭的正確做法。
河豚白子也不可不提。如奶油般細滑豐腴的口感讓很多人對白子一見傾心,對白子其實是河豚精巢的事實也毫無不適感了。烤白子、炸白子、醋漬白子、白子茶碗蒸各有千秋。
烤河豚白子。圖:hitosara.com
除此以外,河豚魚皮凍、炸河豚、河豚鰭酒也是很美味的河豚料理……
雖然河豚還是能吃,但是萬一中招了總得想想辦法吧。食河豚中毒之後,一個現代人會撥打急救電話尋求救治,那麼一個古代日本人會做什麼呢?古代日本人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想出了一系列民間救治法,雖然其中任何一種都沒有被證明確實有效。
民間救治法中最有名的是「土埋法」。這種方法認為,一旦河豚中毒,會引發人體血壓下降,通過把人埋在土裡可以壓迫神經末梢,防止血壓下降,還可以給身體降溫。不知道被救治的人會不會有半截入土的不祥預感。
吃河豚沒死,死於活埋?圖:news.cnnb.com.cn
人們還想出若干種解毒法,根據方法的奇幻度稍作分類:
A、正常組:喝橙汁;喝梅幹汁;喝蘘荷根部的汁;吃茄子蒂;石榴皮煎水服用;
B、神農組:蘆葦草根煎水服用;櫻花樹皮煎水服用;石蕗葉子榨汁服用;南天竹葉榨汁服用;
C、奇幻組:吃獨角犀的角;喝藍色染料;火藥以白水服下;把硬幣塞滿嘴裡,然後咽下帶有硬幣氣息的唾液;等等……
吃硬幣???錢的味道會嚇退河豚毒素?圖:yicai.com
與直接解毒的邏輯相對應,另一類民間救治法是通過催吐來去除河豚毒素,雖然有效性同樣值得質疑。
A、正常組:樟腦粉開水服用;食用芝麻油和明礬;
B、暗黑料理組:喝烏賊的墨汁;喝雞冠血;燒乾魷魚,聞煙味;吃沙丁魚燒焦的灰(三流料理人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C、跌碎眼鏡組:吃磨刀石的粉;吃西洋蠟燭;吃燕子糞;吃人糞催吐,再用甘草和黑豆煎水服用。
所長說
重要的事情說一百八十八遍:以上方法均為日本古代民間偏方,請勿效仿。如果不幸出現河豚中毒問題,請及時去醫院救治。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日料棧」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所長推薦:
ID:RyoriStack
日料棧是一個專注於介紹日本料理文化、知識
及米其林星級日料餐廳的公眾號
ID:Food_Lab
分享菜譜,吐槽黑店
辯論甜鹹之爭,挑戰「相剋食物」
上可鑑賞懷石料理,下可傳授如何挑瓜……
不是會吃飯就能叫作吃貨!讓能好怎來統治世界~
不點讚的所長可關門放河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