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釋劫運之由(3)

2021-02-07 印光法師

釋劫運之由(3)原文:

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豈天道之不仁哉?實吾人歷劫以及現生之惡業所感召耳。斷無有無因而得果者,亦斷無有作善業而得惡果者。但以凡夫知見,不能了知宿世因緣,似乎亦有不當得而得者。若能曠觀多劫多生,則凡所受之善惡果報,一一皆如響之應聲,影之隨形,了無差爽也。【雜著】六

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極點。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為訓,決難收效。以吾人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悟淨緣,則證三乘,及佛法界。隨迷染緣,則成人天,及四惡趣法界。雖十法界之升沉苦樂,天地懸殊。而本有心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倘諦了此義,雖使喪身失命,決不肯舍悟淨緣,取迷染緣。以致永劫輪迴,莫之能出也。是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法,乃標本同治、凡聖共由之大道。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當今之世,若舍此法,雖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齊出,亦末如之何也已矣!【雜著】二八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眾生愚痴,常住其中。縱受極苦,不求出離。雖有本具佛性,由其迷背,反作起惑造業之本。以致經塵點劫,莫由解脫,可不哀哉!況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極,殺劫之慘,振古未聞。加以新學潮流,撥無因果。聖賢道義,斥為迂腐。任己臆見,而為提倡。盲引盲眾,相牽入火。致令天災人禍,相繼降作。蚩蚩蒸民,誠堪憐憫。於是有心世道者,奮發大志,欲為救援。以為此等業果,皆由唯知自私自利,不知三世因果、善惡報應。以為人死神識即滅,有何靈魂,隨罪福因緣,受生於人天,及三途惡道耳。既善惡同一磨滅,何不任意所為,以期身心快樂乎?由是逆天悖理,損人利己,以及殺害生命,取悅口腹之事,熾然競作,無所顧忌。使知三世因果,當即恐其受報,而不敢稍萌此念,況實行其事乎哉。是知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之事理,乃無明長夜之慧日也。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欲挽劫運,舍此末由。【雜著】三一

釋劫運之由(3)白話譯文:

當今天災人禍頻頻降臨發作,人民死亡的數量很多並且很慘烈,難道是上天不仁愛嗎?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歷劫及現生的惡業所感召的啊。斷斷沒有無因而得果,也斷斷沒有作善業而得惡果的道理。但是,因為凡夫的知見,不能了知宿世因緣,似乎也有不應當得而得的果報。如果能縱觀多劫多生,那麼所有承受的善惡果報,都如響之應聲,影之隨形,沒有一點差錯啊。【雜著】六

當代的世道人心,都已陷溺到極點。如果再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一切眾生都具佛性、都可成佛來教導,決定很難收到改良世道人心的效果。因為我們的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悟淨緣,則證三乘及佛法界。隨迷染緣,則成人天,及四惡趣法界。雖然十法界的升沉及苦樂有著天與地的懸殊。而人們本有心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假如人們能諦信此義理,就算是喪身失命,決不肯舍悟淨緣,取迷染緣。導致永劫輪迴,不能出離。由此可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法,乃是標本同治、凡聖共同經歷的大道。世出世間聖人,想平治天下,度脫眾生的大權巧法。當今的世道如果若捨棄這樣的教法,就算堯、舜、禹、湯、文、武、周、孔等聖賢一同出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啊!【雜著】二八

三界內沒有一點安樂,猶如燃燒的火宅充滿著種種痛苦,非常可怕。眾生愚痴,經常居住在這裡,縱然承受極大的痛苦,也不求出離。眾生雖然自身本具佛性,由於迷失本心背離本性,反而成了眾生起惑造業的資本。以至於經歷了塵點劫,都不能解脫,能不悲哀嗎!更何況當今之世道人心,陷入錯誤泥淖,沉淪已到極點,殺劫的慘烈振古未聞。加上新學潮流,否認有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將聖賢的道義痛斥為迂腐。任由自己的主觀看法,去提倡推廣。這樣一個盲人牽引盲眾,相牽著入了火坑。致使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無知的民眾確實非常值得可憐悲憫。於是有心改良世道人心的人,奮然發起廣大的志願,想去力挽狂瀾。因為這些因緣果報都是由於自私自利,不知道三世因果、善惡報應的道理所造成的。以為人死以後,神識也就消滅了,哪有什麼靈魂,隨著罪福因緣,受生到人天或三途惡道裡。既然行善或者作惡都一同磨滅,何不任意所為,以期望身心快樂啊?由此而逆天悖理,損人利己,以及殺害生命,取悅口腹的事情,熾然競作,毫無顧忌。假使民眾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會害怕受到罪報,而不敢稍微萌發罪惡之念,何況去實行惡事呢?由此可以知道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的事理,乃是無明長夜的慧日啊。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如果想挽救劫運,除了這些教法,其它便無從下手了。【雜著】三一

相關焦點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釋劫運之由(1)
    釋劫運之由(1)原文:娑婆之苦,說不能盡。縱時屬昇平,仍然日在苦惱中。以眾生久習相安,遂不知耳。近來中國屢經兵燹,已是苦不堪言。而外洋各國三年大戰,人死近千萬,為開闢第一兵劫,而戰勢尚盛,不知何所底極。靜言思之,誠堪畏懼。而彼方力求其所以剿滅他國之道。其眾生往昔惡業所招之惡報,亦何至於此極哉!今聞此說,當憤發大心,以速求往生。然後回入娑婆,普度一切。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招惡果,故斷惡因。惡因斷,而惡果無從而生。眾生競作惡因,至受惡果。受惡果時,不知自懺往業,又復更造惡法以為對治。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重排序
    後來徐蔚如居士、周孟由居士錯愛這些文章,打聽作者三四年,也沒有人知道是我寫的。後來周孟由居士拜謁普陀山,於是祈求皈依我,臨走拿去幾篇廢稿,寄給徐蔚如居士,然後在北京排印出來,書名為《印光法師文鈔》。於是刺痛了很多高雅之士的眼目,更增添了我的慚愧心了,那一年是1918年。1919年他們又搜羅我若干篇文章,作為文鈔的續編,和初編一同排版印刷。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年)仲春(農曆二月)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嘉言錄重排序——《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白話譯文:    淨土法門的義理極其高深玄妙,但事修卻非常簡單容易。正因為這樣,那些自認為天生聰明敏銳,知識見解高超奇特的人,總是把淨土念佛法門看做是愚夫愚婦所作的事,而不肯修持。
  • 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嘉言錄重排序——《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白話譯文:   淨土法門的義理極其高深玄妙
  • 白話有聲書|《印光法師嘉言錄》 ·論事須適宜,論富強、預防災禍
    切不可效他方之漫無檢約,以致一法才立,而百弊叢生矣。至要至要。【書二】二四竊謂現今世道人心,陷溺至於極點。又加國用空乏,賦稅比前重得數倍。諸物昂貴,民不聊生。天災人禍,頻頻降作。值此時際,欲宏法道,只可普與來者,指其學佛要義。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各盡己分,以立基址。由是加以主敬存誠,克己復禮。明因識果,期免輪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 《嘉言錄》丙、釋劫運之由
    六、告注重因果丙、釋劫運之由●娑婆之苦,說不能盡。縱時屬昇平,仍然日在苦惱中。以眾生久習相安,遂不知耳。近來中國屢經兵燹,已是苦不堪言。而外洋各國三年大戰,人死近千萬,為開闢第一兵劫,而戰勢尚盛,不知何所底極。靜言思之,誠堪畏懼。而彼方力求其所以剿滅他國之道。其眾生往昔惡業所招之惡報,亦何至於此極哉!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論出家
    故今之出家者,多皆無賴之徒,致法道掃地而盡,皆此輩出家者為之敗壞而致然也。【書二】三今之僧人,固難令人生信。但既追悼僧人,何可誹謗僧人?若舉其善者,戒勵不善者,則無過矣。然自既在學生之列,即戒勵亦宜緘默。以此種事,唯有德望者,方可舉行,非黃口雛生之所宜為也。【書二】十一市井習氣,出家若不真修,更甚於俗。
  • 印光大師:無所住而生其心
    【白話】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明因果之事(2)
    此則凡眼所不能見,天眼猶能見之。(今生來生,皆約本人說。然隔世之事,難以喻顯,權約祖父子孫,欲人易了。不可以詞害義,至禱。)第三後報,謂今生作善作惡,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萬生,或一十百千萬劫,或至無量無邊恆河沙劫,方受善惡之報。如商、周之王業,實肇基於稷、契弼舜佐禹之時。若三四生等,天眼猶能見之。若百千萬劫,天眼則不能見,聲聞道眼,猶能見之。若無量無邊恆河沙劫,惟如來五眼圓明者能見。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明對治習氣(1)
    【書一】六六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淨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藥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誡具足信願(1)
    然人間福樂,乃墮落之根本。天上雖不比人間煩惑猛利,然天福一盡,決定下生。由宿福未盡,故享福。由享福,故造業。既造業已,則墮落惡道,直在瞬息間耳。況有由天命終,承宿世惡業已熟之力,直墮惡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無正念修持淨業,唯得人天福報者,名為第三世怨。《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知好歹者,當以急求出離,企得安隱,為上計也。
  • 與妙真大師書一
    與妙真大師書一
  • 印光法師對色慾的開示
    簡便窒慾法——毒蛇咬根觀【原文】「又當淫慾熾盛,情不能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如以陽納蛇口中。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矣。此又窒慾之最簡便法也。」(《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不可錄重刻序)【白話】當性慾非常強,難以自制的時候,只要把女陰觀想成毒蛇的口,如同陽物被毒蛇咬在口中一樣,就會心驚膽戰,毛骨悚然,這樣淫慾帶來的無邊熱惱,就會立即變得清涼了。這是克制淫慾的最簡便的方法。【原文】若偶起慾念,即想毒蛇吞己男根。(此法妙極。
  • 《印光大師嘉言錄續編》勉居心誠敬10
    與玉林法徒行森書,署名尚寫法弟行痴和南。和南,乃磕頭也。皇帝與同門尚如此,況與其師乎。此種芳規,豈可不知。古人云,下人不深,不得其真。非曰深下於人,人則盡心教導也。以自己不能生恭敬心,縱人肯教,自己心中有傲慢象相障,不得其益。譬如高山頂上,不存滴水,故不能受滋潤也。不但學佛如是,即世間學一材一藝亦如是。世間隻身口之活計,佛法則性道之本源,其關係輕重,固天淵相懸也。祈將此語,令彼視之。
  • 《印光法師文鈔》五三編上:026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郭貞
  • 弘一法師:人生之最後
    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癒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癒,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餘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服藥者,說偈(注3)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王,舍此不求,是謂痴狂。
  • 論境界(印光法師嘉言錄·釋普通疑惑)
    雖不離想心, 亦不得謂獨是想心所現, 絕無佛聖迎接之事。心造地獄, 臨終則地獄相現。心造佛國, 臨終則佛國相現。謂相隨心現則可, 謂唯心無境則不可。唯心無境, 須是圓證唯心之大覺世尊說之, 則無過。閣下若說, 則墮斷滅知見, 是破壞如來修證法門之邪說也, 可不慎諸?一一具說, 太費筆墨。知一反三, 當無遺義矣。【書二】二八  ●須知時無定法, 隨人所見不同。
  • 《印光法師文鈔》四續編下:021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郭貞
  • 《印光法師文鈔》七三編補:28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書信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
  • 印光法師:仗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有日劫相懸之象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文鈔原文:若不依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誠恐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六道輪迴中矣。良以仗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有日劫相懸之象。知好歹者,切不可效已了生死行菩薩道者之志願。待往生後,然後效之,則為有益。未往生即效之,如坯器未燒,一經生死之雨,便成泥土。世每有好說大話者,以佛菩薩之身分自任,但成自誤誤人耳。——《印光法師文鈔》 復(薛英慧,劉一鶴)二居士書白話譯文:如果不依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實在恐怕塵沙劫又塵沙劫,仍然在六道輪迴中啊!實在因為仗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有一天與一劫相距懸殊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