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劫運之由(3)原文:
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豈天道之不仁哉?實吾人歷劫以及現生之惡業所感召耳。斷無有無因而得果者,亦斷無有作善業而得惡果者。但以凡夫知見,不能了知宿世因緣,似乎亦有不當得而得者。若能曠觀多劫多生,則凡所受之善惡果報,一一皆如響之應聲,影之隨形,了無差爽也。【雜著】六
今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極點。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為訓,決難收效。以吾人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悟淨緣,則證三乘,及佛法界。隨迷染緣,則成人天,及四惡趣法界。雖十法界之升沉苦樂,天地懸殊。而本有心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倘諦了此義,雖使喪身失命,決不肯舍悟淨緣,取迷染緣。以致永劫輪迴,莫之能出也。是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法,乃標本同治、凡聖共由之大道。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當今之世,若舍此法,雖堯、舜、禹、湯、文、武、周、孔齊出,亦末如之何也已矣!【雜著】二八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眾生愚痴,常住其中。縱受極苦,不求出離。雖有本具佛性,由其迷背,反作起惑造業之本。以致經塵點劫,莫由解脫,可不哀哉!況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極,殺劫之慘,振古未聞。加以新學潮流,撥無因果。聖賢道義,斥為迂腐。任己臆見,而為提倡。盲引盲眾,相牽入火。致令天災人禍,相繼降作。蚩蚩蒸民,誠堪憐憫。於是有心世道者,奮發大志,欲為救援。以為此等業果,皆由唯知自私自利,不知三世因果、善惡報應。以為人死神識即滅,有何靈魂,隨罪福因緣,受生於人天,及三途惡道耳。既善惡同一磨滅,何不任意所為,以期身心快樂乎?由是逆天悖理,損人利己,以及殺害生命,取悅口腹之事,熾然競作,無所顧忌。使知三世因果,當即恐其受報,而不敢稍萌此念,況實行其事乎哉。是知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之事理,乃無明長夜之慧日也。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欲挽劫運,舍此末由。【雜著】三一
釋劫運之由(3)白話譯文:
當今天災人禍頻頻降臨發作,人民死亡的數量很多並且很慘烈,難道是上天不仁愛嗎?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歷劫及現生的惡業所感召的啊。斷斷沒有無因而得果,也斷斷沒有作善業而得惡果的道理。但是,因為凡夫的知見,不能了知宿世因緣,似乎也有不應當得而得的果報。如果能縱觀多劫多生,那麼所有承受的善惡果報,都如響之應聲,影之隨形,沒有一點差錯啊。【雜著】六
當代的世道人心,都已陷溺到極點。如果再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及一切眾生都具佛性、都可成佛來教導,決定很難收到改良世道人心的效果。因為我們的一念心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隨悟淨緣,則證三乘及佛法界。隨迷染緣,則成人天,及四惡趣法界。雖然十法界的升沉及苦樂有著天與地的懸殊。而人們本有心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假如人們能諦信此義理,就算是喪身失命,決不肯舍悟淨緣,取迷染緣。導致永劫輪迴,不能出離。由此可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法,乃是標本同治、凡聖共同經歷的大道。世出世間聖人,想平治天下,度脫眾生的大權巧法。當今的世道如果若捨棄這樣的教法,就算堯、舜、禹、湯、文、武、周、孔等聖賢一同出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啊!【雜著】二八
三界內沒有一點安樂,猶如燃燒的火宅充滿著種種痛苦,非常可怕。眾生愚痴,經常居住在這裡,縱然承受極大的痛苦,也不求出離。眾生雖然自身本具佛性,由於迷失本心背離本性,反而成了眾生起惑造業的資本。以至於經歷了塵點劫,都不能解脫,能不悲哀嗎!更何況當今之世道人心,陷入錯誤泥淖,沉淪已到極點,殺劫的慘烈振古未聞。加上新學潮流,否認有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將聖賢的道義痛斥為迂腐。任由自己的主觀看法,去提倡推廣。這樣一個盲人牽引盲眾,相牽著入了火坑。致使天災人禍相繼降作。無知的民眾確實非常值得可憐悲憫。於是有心改良世道人心的人,奮然發起廣大的志願,想去力挽狂瀾。因為這些因緣果報都是由於自私自利,不知道三世因果、善惡報應的道理所造成的。以為人死以後,神識也就消滅了,哪有什麼靈魂,隨著罪福因緣,受生到人天或三途惡道裡。既然行善或者作惡都一同磨滅,何不任意所為,以期望身心快樂啊?由此而逆天悖理,損人利己,以及殺害生命,取悅口腹的事情,熾然競作,毫無顧忌。假使民眾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會害怕受到罪報,而不敢稍微萌發罪惡之念,何況去實行惡事呢?由此可以知道我佛所說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的事理,乃是無明長夜的慧日啊。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如果想挽救劫運,除了這些教法,其它便無從下手了。【雜著】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