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愛過的人一一告別,做過的夢一一凋謝——電影《暗殺》安利貼

2021-02-21 TeresaK

周五下午,就不要再假裝認真工作了。讓我們聊聊這部值得用繩命安利的電影《暗殺》。

作為一個被國產抗日神劇凌虐過三觀的新時代青年(可能即將變成老年,這都不重要),我本能抗拒這種嚴肅的抗戰題材,即使是來自韓國友人的手筆,也總怕驚悚糊臉飛來。

但你來告訴我,集合了大韓男神(河正宇)、女神(全智賢),史上最帥反派(李政宰)的電影,一個顏控怎麼拒絕?


我們一起來提提神~

糙叔飾演亦正亦邪,帥的讓人無法思考的賞金殺手——夏威夷·皮斯託。


全女神此次誠意貢獻了所有演技——飾演一對雙胞胎。姐姐是頭號韓奸的富家千金,妹妹是韓國獨立軍冷靜內斂的女狙擊手。


片中狙擊手使用步槍為:莫辛納甘(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M91-30狙擊步槍,當時蘇聯出產的最炫槍枝之一。

明明就可以靠臉刷票房電影,《暗殺》卻偏要傲嬌的靠故事來吸引你。全程141分鐘(比《碟中諜》還長),毫無尿點,讓人盡情沉浸在細膩卻厚重的劇情之中。

故事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韓國淪陷,韓國臨時政府要挑選三名秘密特工潛伏回朝鮮京城,執行刺殺朝鮮駐軍司令官川口真守和賣國賊康寅國的暗殺任務,狙擊手安沃允、速射炮秋尚沃、爆破專家黃德三,因各自技能和背景被挑中執行任務。與此同時,內奸連碩晉卻買通了賞金殺手,追殺這三個刺客,故事就此展開……


全劇的核心人物一反中國式抗戰劇的常態,由雙面間諜廉碩晉擔任。這個曾忠心不二的抗日誌士,在酷刑下選擇了苟且的間諜生活,為今後劇情埋下伏筆。


然而,一切殘酷終有溫情,在上海米拉波咖啡館,安沃允卻意外邂逅了賞金殺手夏威夷.皮斯託,並喬裝夫妻,躲過臨檢,自此情愫暗生。


他們在靡靡奢華的上海灘初遇,在戰火紛飛的京城相守,在盛大卻飄滿殺戮氣息的婚禮上並肩作戰。環境所限,他們惜字如金,唯有默契。僅有一次大段對白,是皮斯託勸戰友已逝的安沃允放棄任務,畢竟以一己之力難以成就解放。而安沃允卻告訴他,自己至少要告訴別人,我們還在戰鬥……


所有的兒女情長,都會讓英雄氣短。皮斯託,毫無意外的,最終把生的希望留給安沃允,許下了那個永遠不會完成的諾言——再見面,我就是你的丈夫,而你就是我的妻子。儘管他們知道最後一刻才知道彼此的名字。沒有人說破他們不會再見面,生離即是死別。


至此,安沃允失去了最後一個愛人,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也不再會有愛情。她親眼目睹,愛過的人一一告別,做過的夢一一凋謝,只留下她一個人,在漫長的生命隧道裡,孤獨的走下去。那個曾經痞痞的和她假扮夫妻的皮斯託,曾經在任務前夜拉著她跳舞的速射炮,曾經給她漂亮衣服護她周全的姐姐,都消失不見,片尾的回憶,也許真的源自那個倔強而美麗的女子的內心獨白——如果什麼都無力改變,至少我可以不忘記你。


最精妙的情感,從不是痛哭流涕,而是心如刀割。影片結尾處,我甚至希望,他們能夠像《風聲》一樣,穿越時光,隔空對視。回到上海法租界的米拉波咖啡館,微笑相遇,人生若只如初見。


————————————————

正在努力成為一個一起嘮時尚、八卦、電影、情感的中國好閨蜜。


相關焦點

  • 電影《一一》
    電影《一一》,開始於一場婚禮,結束於一場葬禮。這部電影和《冰與火之歌》差不多,只有主線,沒有主角,而且是五條主線,相互交錯,並列前行。一、出生的嬰兒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電影的理解,我覺得洋洋的歸來,就如同是少年派遇見了理察·帕克。洋洋是我們生活中希望的自己,敢恨敢愛,不屈不撓,英勇無畏,但現實中,卻經常被生活的泳池淹沒。爸爸送洋洋上學,遇見了隔壁的蔣阿姨,蔣阿姨轉過身後,洋洋仍然堅持去看她的臉,爸爸說:你不可以這樣看人家,這樣很不禮貌,這樣人家會生氣的。
  • 心靈漫步 | 電影《一一》的孤獨感
    《一一》這片電影是T推薦我看的,我分兩段時間看完它,現在在結尾的音樂聲中寫下這些文字。電影是關於一些平凡的人物的生活,片中的女兒婷婷和兒子洋洋都不愛說話,大人們在忙著他們自己的生活,對付著他們的煩惱,卻不曾料到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點點滴滴,那些是成長的傷痛。想到自己以前是如何成長的,卻都忘記了。
  • 《一一》體現了楊德昌電影存在的局限 | 歪萊塢
    不單《一一》是如此,在他此前的絕大部分影片中,觀眾都在觀影的同時聆聽著他總結啟發性的觀點,宛如在學校的課堂上聽語文老師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早《一一》兩年,楊德昌最誠摯的電影夥伴,也是臺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侯孝賢拍出了《海上花》。這兩部電影被許多影評人看作是他們電影生涯的巔峰。
  • 楊德昌《一一》:我們都老了
    對於片名「一一」,一直有許多解讀,但楊德昌早就公開解釋過:這部電影講的單純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複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所以電影命名為《一一》,就是每一個的意思。這意味著電影透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出生到死亡每個具有代表性的年齡,描繪了生命的種種。
  • 今天才是《一一》全球首映20周年,弱冠華年,一一浮現
    扮演婷婷的李凱莉,只演過《一一》這一部電影。張洋洋後來也演過一些電影——《流浪神狗人》演小燕的蕭淑慎,當時23歲,是一位已經主演過電影的新人。《一一》在臺灣正式公映的時候,她也有跑去看。17年後才終於在大銀幕看到20歲的自己,不是每個演員都有這樣奇妙的經歷吧。
  • 一一:看完電影,我好像老了三歲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以上。」我想給這句在影史上最重要的臺詞之一再補充一句。「每次看完電影之後,我卻總好像老了三歲一樣。」這句臺詞出自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名字叫作《一一》,來自臺灣導演楊德昌。
  • 電影《一一》之我見
    區圖的觀影活動,一個不小心就過了十年,十年前在區圖的綜合樓大廳,我們開始第一次做電影講座時的情景好像就發生在昨天,當時我記得我們放的第一部電影是李延老師主講的《超時空要愛》。這十年當中是李延跟公元兩位老師一直在堅持著,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觀影的快樂,在此我們要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付出。(此處應該有掌聲)電影《一一》其實在綜合樓沒拆之前是放過一次的,當時也是我主持,在那之後過了這許多年,還是有人不斷地跟我探討關於電影怎麼解讀這個問題,本周正值十周年紀念之際,我又再次把這部電影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 楊德昌電影《一一》:初看時不懂,再看已是劇中人
    作者:赫爾電影《一一》由導演楊德昌親自編劇,吳念真、金燕玲、李凱莉、張洋洋等人主演。
  • 淺談楊德昌電影《一一》
    總覺得安靜開場的電影,是一場與觀眾的對話。也覺得電影的難懂名字,是向觀眾賣的關子。《一一》二者皆佔。
  • 影評 |《一一》,173分鐘的濃縮人生
    導演:楊德昌,年份:2000演員: 吳念真 / 李凱莉 / 金燕玲等類型:劇情,家庭推薦指數:五顆星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心裡華語最佳電影一直是《霸王別姬》,但是看完《一一》之後,我立刻跟我朋友說:這部片子在我心裡能和霸王別姬比肩了。
  • 蔡琴前夫楊德昌的電影《一一》:初看時不懂,再看已是劇中人
    《一一》:每個人都想走一些別人不理解的路電影《一一》由導演楊德昌親自編劇,吳念真、金燕玲、李凱莉、張洋洋等人主演。但他有藝術夢,有熱情和奮鬥的精神,他不願意,甚至為此和初戀分了手。十幾年過去了,他卻過上了那種按部就班的生活。原來人到中年,卻把生活過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 電影《一一》 | 人生,沒有再活一次的必要
    趁著新年,又重新看了一遍《一一》,本來是打算12月底看的,結果一耽擱
  • 一一重來,再一一去愛,田馥甄新歌《一一》上線酷狗
    「找到自己,丟掉自己,做你靈魂深處的自己。一一重來,再一一去愛。」7月3日,田馥甄第五張專輯,全新巡迴演唱會同名主題曲《一一》上線酷狗音樂。此前酷狗音樂已發布了Hebe五專的單曲《懸日》、《皆可》,廣受歌迷們的喜愛,在酷狗Top500和由你音樂榜中都榜上有名。五專二巡一一揭曉,從一到五的摯愛,從一巡到二巡的總和累積。
  • 《一一》電影美學簡析
    為何叫《一一》?「一」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道家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影片英文名為《one and a two》也體現了這點,這是人與自然的聯繫,是萬物生輝的生命哲學。在生命的歷程中,兩代人有著相似的命運和感情經歷,為了自尊故作堅強,為了逃離規定的人生而叛逆,為了逃避內心的痛苦而移情。而這些要求你成為他們心中樣子的人,往往是你最愛的人和最愛你的人,但我們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只能委曲求全。《一一》作為片名,蘊含了楊德昌對生命的理解,並闡釋出生命循環的哲理。
  • 電影《一一》: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一生的
    很多電影都在試圖通過影視鏡頭語言告訴人們關於人生的真相,然而卻沒有多少電影能真正做到。正如著名導演賈樟柯在其著作《賈想》中提到的,「楊德昌始終希望用一部電影歸納生活的全部,這部電影《一一》做到了。」由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所導的電影《一一》,在長達將近三個多小時的影片中,平靜地講述了以男主角簡南峻與妻子敏敏、女兒婷婷、兒子洋洋、嶽母等組成的臺北家庭的平凡生活。
  • 楊德昌《一一》二十年,電影真的延長了人類的三倍
    人們常說,90年代是華語電影的巔峰。其實,在90年代的尾巴上,新世紀的之初,這種輝煌的巔峰仍在繼續。2000年,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大放異彩。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了評審團大獎,梁朝偉憑藉《花樣年華》拿下了影帝,而楊德昌則憑藉《一一》獲得了最佳導演。
  • 豆瓣9.0,《一一》真的是部完美的國產片!
    文/韓大貧許久不看,《一一》的口碑又有上升,之前看是豆瓣8.9分,現在已經上了9分。有25萬的觀眾打分,五星佔比有62.3%。楊德昌的電影,2000年上映。這部電影也算是楊德昌導演的最後一部公映電影了吧。也算是很多人知道的楊德昌的一部非常出名的電影,其實個人更喜歡他的《恐怖分子》。如果不是因為早逝,留下的電影應該會更多。有人說,楊德昌沒有拍過一部爛片。
  • 一一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生老病死,哪個最重?"生活不易,世人嘆氣。世間苦澀,每個人都渴求快樂。所以,我根本沒想過寫這樣一個題目,特別是《一一》這部電影,心目中最偉大的華語片,能讓我既敬又怕,又不忍用影評褻瀆的,這還是唯一一部。可是,有些東西終究是繞不開的。特別是,生老病死就發生在身邊。心理學上有一個首位效應,就是對於一切事情的發生,人們往往會對開始和結尾兩個節點發生的最為深刻,而對於中間部分最容易遺忘,無論它們本身有多麼重要。
  • 電影:楊德昌《一一》過去的,過不去的,聽聽和看看別人怎麼說
    大概花了三天時間看完的《一一》,看完之後也沒著急寫,聽了焦雄屏全面的介紹這部片,她是從片名,整個故事的整體,平行面,畫面的交錯,美學構圖,對生命的透視和體悟,這幾個角度一一分析,聽了一遍一遍,可可問我今天你已經看完這部片,怎麼還不在電腦上寫,每天晚上陪她睡一會,她不睡,我就起來寫,然後她會自己慢慢入睡。
  • 循環往復,一生如常——評析《一一》
    臺灣導演楊德昌的《一一》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大學本科階段第一次觀看,並沒有太強烈的感覺,也沒有較為深刻的感悟。電影平鋪直敘,將臺灣都市中平常普通的一家人的生老病死、戀愛婚姻、學習工作一一展現。回看了很多遍,才慢慢在平淡如水的情節中慢慢回甘。看完三個小時的電影,仿佛過完了自己的一生,正如影片中弟弟洋洋說的「我覺得我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