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一》之我見

2021-02-08 有琛於南

 
區圖的觀影活動,一個不小心就過了十年,十年前在區圖的綜合樓大廳,我們開始第一次做電影講座時的情景好像就發生在昨天,當時我記得我們放的第一部電影是李延老師主講的《超時空要愛》。這十年當中是李延跟公元兩位老師一直在堅持著,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觀影的快樂,在此我們要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付出。(此處應該有掌聲)

電影《一一》其實在綜合樓沒拆之前是放過一次的,當時也是我主持,在那之後過了這許多年,還是有人不斷地跟我探討關於電影怎麼解讀這個問題,本周正值十周年紀念之際,我又再次把這部電影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本月29日一一是電影導演楊德昌逝世9周年祭,也以此讓我們對這位偉大的華人導演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一》在我看來是華語電影裡最偉大、最有內涵的電影,沒有之一,導演楊德昌把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特別是漢文化的精髓,通過電影鏡頭語言給我們一一道來。

電影首先以一場婚禮開始,結婚的阿弟跟挺著大肚子的弟媳總讓人覺得有些詭異,如此的安排不是導演離經叛道,而是要告訴觀眾,一個生命即將在這個三代同堂的家庭裡誕生。電影以一個葬禮作為結尾,一個生命的誕生作為開始,這是一個生命的輪迴,這裡導演表現的是佛家文化中的輪迴,而在這個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裡有年邁的婆婆,NJ跟敏敏,阿弟跟弟媳,女兒婷婷,兒子洋洋,這樣的家庭成員組合,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對傳統理想家庭的成員結構,從上一輩到孫子輩,都恰是一個好字,一對男女,陰陽平衡,電影從一開始就點題了,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家一戶,不知不覺之中,就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佛三種文化融入其中,這是導演的高明之處,還沒有見過哪位導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沒有哪位導演能如此運用電影鏡頭語言,在不露聲色之間已把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闡釋的如此清楚,可見其功力之深,底蘊之厚。


全家福


導演在電影鏡頭語言的運用上也是相當的嫻熟,在處理家庭成員NJ跟敏敏的矛盾時,沒有像我們一些家庭電影跟電視劇那樣直接、激烈,在敏敏上山修行之前,站在窗前的那一幕,導演用玻璃窗反襯出來的一盞不停閃爍的紅燈來暗示著這個家庭的成員,夫妻之間感情溝通出現了問題,而這個閃爍的紅燈又正好放在了敏敏胸口的位置上,證明敏敏有心結。


敏敏胸前的紅燈

而紅燈,在女兒跟鄰居女孩麗麗和胖子之間的感情糾葛的戲份上也多次出現,每次紅燈亮起,不管是麗麗跟胖子,還是婷婷跟胖子,在感情上都會出現分歧,唯一一次胖子跟婷婷表白的時候路口的綠燈亮了,但是導演用一個長鏡頭,把紅燈到綠燈再到紅燈,這麼一個過程全部演繹了一遍,這說明胖子跟婷婷之間的感情也只是曇花一現,最終還是會亮起紅燈。關於兩個人的感情不能維持長久,還胖子帶婷婷去聽音樂會那場戲,聽的竟然是大提琴演奏……麗麗就是拉大提琴的,這說明胖子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婷婷身上,兩個人的坐姿跟神情也表明兩個人的貌合神離。

女兒與情人

同樣在NJ遇到前女友阿瑞是也有一個鏡頭,在列車上,NJ閉目,阿瑞若有所思,這裡同樣暗示這兩人最後分開的結局。

父女兩人的約會,導演特意安排了二條平行線,同樣暗示著父女兩人與各自情人感情的無果,殊途同歸。


父親與情人

婆婆去世這一段的處理很有意思,這像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也像是一個階段的總結,有觀眾問,婆婆是醒來了嗎?其實應該是沒有的,因為婷婷再醒來的時候,是從自己的床上起來的,所有的一切不過是一個夢而已,手上的紙蝴蝶,只是一個隱喻而已,暗示婆婆已經化蝶了,同樣的也表示婆婆並不責怪婷婷。


化蝶

而敏敏的回歸,NJ的歸來,特別是夫妻兩在房間的那段對話,這個很有意思。NJ說你不在的時候,我想過回一次年輕時的生活,然後好像並沒有什麼不一樣,其實沒必要再活一次……敏敏說山上跟這裡沒什麼兩樣,其實都一樣,只是角色變了而已,以前是我講他們聽,現在變成他們講,我聽,沒有什麼改變,都一樣,這裡把我們的生活狀態闡釋的非常清楚,其實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個例外,然而真正看清了的話,個人其實都很渺小,看似不同的人,其實不管你在哪裡,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其實都差不多。你以為自己是個例外,其實放在別人的眼裡你也不過如此而已。我們時常都會想,要是能回到過去,或者時空穿越,我們也許會活成另一個自己,其實不然,因為你就是你,不會是其他人,即使讓你回到過去再活一次,你的選擇,你的生活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因為你就是你……

之所以說楊德昌偉大,就在於他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華人的思維模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最普通的、最讓人理解的模式,用電影鏡頭表現出來,這是最難得的,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也許是因為他的留美背景,使他可以遠距離的旁觀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所以他才對中華文化了解的這麼透徹。

除了《一一》,我覺得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電影是張藝謀的《活著》,這是我覺得張藝謀最棒的電影,很多人把這部電影解讀為一部悲劇,而在我看來,這是一部生活喜劇,因為福貴這個角色經歷了家藏萬貫到一貧如洗,然後是妻離子散,有失而復得……總之他什麼都經歷過了,其實人生不就是一個經歷的過程嗎?只有酸甜苦辣樣樣事情你都經歷一遍,才不枉在這世上走一遭,我覺得福貴在死的時候可以很自豪的說,我這一生沒白活……
 
關於NJ這個角色的解讀,我以為楊德昌把NJ定位在一個儒商的角色上,在這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仁義智信勇,忠孝傳家遠,他內心很困惑,也很痛苦,但是他還是堅守著那份尊嚴與人格,不管是對家庭、對同事、對朋友、對合作夥伴,還是對情人、對孩子、對妻子,他都做得很有分寸、很守規矩,不溫不火,不亢不卑。


‍純真的洋洋

 
洋洋這個角色演繹得非常的棒,童言無忌,但又蘊含著哲理,從一個孩子嘴裡說出來的這些話,顯得那麼的自然,毫無違和感。他拍別人的後腦勺,是因為要拍別人不能看到的,然後告訴他們,這裡同樣是點題,同樣的是一一,一個是我們眼所能及,一個是我們時常忽略和看不到的。正因為被常人所忽略,才會被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孩子所發現 。葬禮上洋洋跟婆婆說的一番話,很符合童年孩子的心裡,語言也很孩子化,我想說,我也老了……

(圖片來源:影片播放截圖)

歡迎個人加關注、點讚和分享朋友圈及各群。

除特別備註外,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文字、圖片、音頻均系本號作者的原創。

任何商業性質的轉載,請與我們聯繫,謝謝!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一一:看完電影,我好像老了三歲
    「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三倍以上。」我想給這句在影史上最重要的臺詞之一再補充一句。「每次看完電影之後,我卻總好像老了三歲一樣。」這句臺詞出自今天要說的這部電影,名字叫作《一一》,來自臺灣導演楊德昌。
  • 淺談楊德昌電影《一一》
    總覺得安靜開場的電影,是一場與觀眾的對話。也覺得電影的難懂名字,是向觀眾賣的關子。《一一》二者皆佔。
  • 電影《一一》
    電影有各種類型,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排名的,但是如果非要排名的話,在我的電影世界裡,《一一》排第一。
  • 《一一》電影美學簡析
    為何叫《一一》?「一」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道家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影片英文名為《one and a two》也體現了這點,這是人與自然的聯繫,是萬物生輝的生命哲學。《一一》作為片名,蘊含了楊德昌對生命的理解,並闡釋出生命循環的哲理。強勁衝擊力的生活化語言影片中洋洋喜歡拍人的後腦袋,父親覺得奇怪。洋洋說:「因為你看不到,所以我才拍給你看啊。」 是啊,大人們每天為生活、家庭、工作都忙得不得了,哪會停下腳步思考這些呢?
  • 電影《一一》: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一生的
    很多電影都在試圖通過影視鏡頭語言告訴人們關於人生的真相,然而卻沒有多少電影能真正做到。正如著名導演賈樟柯在其著作《賈想》中提到的,「楊德昌始終希望用一部電影歸納生活的全部,這部電影《一一》做到了。」由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所導的電影《一一》,在長達將近三個多小時的影片中,平靜地講述了以男主角簡南峻與妻子敏敏、女兒婷婷、兒子洋洋、嶽母等組成的臺北家庭的平凡生活。
  • 心靈漫步 | 電影《一一》的孤獨感
    《一一》這片電影是T推薦我看的,我分兩段時間看完它,現在在結尾的音樂聲中寫下這些文字。電影是關於一些平凡的人物的生活,片中的女兒婷婷和兒子洋洋都不愛說話,大人們在忙著他們自己的生活,對付著他們的煩惱,卻不曾料到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點點滴滴,那些是成長的傷痛。想到自己以前是如何成長的,卻都忘記了。
  • 關於電影《一一》的視聽語言分析
    楊德昌的電影《一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被看作目前最好的華語電影,其片中對於人生的展現與探索,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 介紹:導演楊德昌 影片《一一》
    但2007年6月29日,楊德昌逝世,《一一》徹底成為一閃的靈光,唯有光芒閃耀,而再無超越光芒的可能了。」 ---《看電影》主編 阿郎6月29日 是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的逝世紀念日。距離2007年已經過去了十餘個年頭,楊德昌依然是電影界最常被提及,也最受尊重的名字之一。
  • 楊德昌與《一一》,永不過時的人情冷暖
    簡太太敏敏,在照顧外婆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在重複,「我覺得我好像白活了」,最後上山住進了寺廟。七歲的兒子洋洋每天都在追問各種為什麼,後來在簡南俊的建議下,他學會了用相機拍攝人的後腦勺。簡南俊自己也偶然遇到了當年的初戀情人,趁到日本出差時,他們見了面,也敘了敘舊。影片結束於外婆的葬禮。
  • 影片《金剛川》——網友「槽」點之我見,請允我一一分解
    在個人看來,一些網友吐槽的地方,恰恰是該部影片的亮點;而一些網友批評的地方,又恰是這部影片值得稱讚之處。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見解,與大家進行交流,意在拓寬觀影者的品鑑方向,避免一些網友在未觀影前受他人主觀意識影響。
  • 《一一》體現了楊德昌電影存在的局限 | 歪萊塢
    | 歪萊塢1在《一一》快到結尾的時候,少女婷婷做了一個夢。她半臥在已經去世的外婆的膝蓋上,發出感嘆:「為什麼這個世界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呢?」。同樣的,影片中還在上小學的洋洋站在外婆的靈堂前,以一種帶著弦外之音的童真念道:「我覺得,我也老了」。
  • 星光河 | 李玉上:​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理由是,該句隱含著要想「詩家幸」就先要有國家之「不幸」、要想「句便工」就先要有世道之「滄桑」之類的不良信息,似乎只有國家不幸、民族危難、世事滄桑、民生凋敝才會產生好作家、好作品,照此說來,那我們還「創造美好生活」、期待「明天會更好」幹什麼呢?不就天天等著「國家不幸」?謬也。我寧願不要「詩家幸」與「句便工」也不要國家之「不幸」與世道之「滄桑」。
  • 《我要復仇》| 刀刃見血的震撼之作
    刀刃見血的震撼之作——觀《我要復仇》有感作者:劉治 | 公眾號:二當家雜談縱觀影史
  • 看愛過的人一一告別,做過的夢一一凋謝——電影《暗殺》安利貼
    作為一個被國產抗日神劇凌虐過三觀的新時代青年(可能即將變成老年,這都不重要),我本能抗拒這種嚴肅的抗戰題材,即使是來自韓國友人的手筆,也總怕驚悚糊臉飛來。但你來告訴我,集合了大韓男神(河正宇)、女神(全智賢),史上最帥反派(李政宰)的電影,一個顏控怎麼拒絕?
  • 程式設計師出身的導演楊德昌,拍出了最偉大的華語電影之一《一一》
    在2000年坎城電影節上,《一一》為楊德昌帶來了最佳導演獎,這部電影受到了主流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全美影評人協會將其評為最佳影片獎,還有人說這部電影是21世紀頭10年中最偉大的。它在各個層面上的吸引力在於其明顯平易近人的主題、精妙的手法,以及導演令人敬畏的電影才華。和他的同胞侯孝賢一樣,楊德昌已經成為了最傑出的電影製作人,與西奧·安傑洛普洛斯等大師不相上下。
  • 一一電影影院在線播放,最新電影免費觀看
    一一電影影院在線播放丨最新電影免費觀看丨免費電影vip在線觀看丨免費電影天堂網丨萬能影視大全丨萬能影視VIP丨萬能影視在線觀看丨萬能影視播放器丨一一影視網免費
  • 今天才是《一一》全球首映20周年,弱冠華年,一一浮現
    陳希聖《一一》之後進入電視製作領域,成績不凡。他2018年擔任製片人的電影《快把我哥帶走》,在大陸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大約在《一一》五年後,柯素雲回到臺灣重新開始演員事業,她最近的一部作品,是2018年現象級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媽媽的遙控器》中扮演媽媽,演技頗受好評。
  • 電影《一一》 | 人生,沒有再活一次的必要
    每年的年底和年初,朋友圈都會比平常熱鬧一些,出遊的、總結的、告別的、許願的……我不知道做點什麼好,就在家呆了一整天,看著天色慢慢暗下去。我不算個特別有儀式感的人,常常也會覺得所謂新的一年,也不過又是一個平常的輪迴而已。看著時間一點點流逝,想想還是得做點事情,就從老硬碟裡翻出了這部電影。
  • 影評如潮,文藝如初 電影《一一》影評
    有很多電影表達著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如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女人四十》,楊德昌的《一一》。這類電影往往平靜的鋪展,卻給人以深刻的反思。它們是生活的記錄,就好像一部紀錄片,不刻意去表達什麼,不做作,觀眾全憑著自己的一種經驗,去解讀,去體味。《一一》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可惜全片氛圍一直很低沉。
  • 周六侃電影丨一一
    ◎片  名 一一◎譯  名 YI YI◎年  代 2000◎產  地 中國◎類  別 劇情 /  家庭 /  愛情◎語  言 漢語普通話這周的電影放映應該是自打書店放電影以來最長的影片,所以也算是提前給大家提個醒。整部電影看下來要近三個小時。電影節奏比較慢,我自己在看的時候前40分鐘味如嚼蠟,但這種片子的特性就如大多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