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07年6月29日,楊德昌逝世,《一一》徹底成為一閃的靈光,唯有光芒閃耀,而再無超越光芒的可能了。」
---《看電影》主編 阿郎
6月29日 是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的逝世紀念日。
距離2007年已經過去了十餘個年頭,楊德昌依然是電影界最常被提及,也最受尊重的名字之一。他影響了無數東亞電影人,是華語電影當之無愧的代表人物。
楊德昌作為臺灣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他是一個沉著冷靜的觀察者,站在都市的上空俯瞰芸芸眾生,鏡頭像手術刀一樣鋒利,體現出強烈的批判現實精神。他善於用長鏡頭表現極度現代化和物質化中人性的扭曲。他在影片表現了現代人在物質壓迫之下的身心異化和精神危機,以理性冷靜的視聽語言把這些反英雄的行徑予以捕捉和表現。
同時今年五月也是楊德昌代表作《一一》的坎城首映20周年。
《一一》
首先《一一》的名字必須要來進行一番思考。
第一種,影片故事的一一道來,慢慢講述,這與電影的整體節奏複雜與嚴謹細緻的結合十分契合。第二種,由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開頭那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屬於一種道家哲學思想,對天地萬物的思考進行二元對立統一,因果事物發展的過程。對於《一一》一部長達173分鐘的講述,除了洋洋整個家庭每個人所具有的煩惱也都被完整的通過電影講了出來,洋洋用相機幫助大家看到其背後的一面,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一個視角道出了更深的悲涼。
婆婆,對不起,不是我不喜歡跟你講話,只是我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裡,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也覺得,我老了。末尾
一一,就是開始,我們翻開字典的第一頁,就是一嘛。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站在一個開始的位置上。僅以欠短之見聞希望大家能夠找出時間去觀看一部電影,去思考去想像世間的美好。NIVA CHUANMEI
南京視覺藝術學院|傳媒系
微信號:NIVA-CM
TEL: 025-57246661
文字:裴州越
排版:裴州越
音樂:牯嶺街少年合唱團
審稿主編:嚴昊 / 張芳芳
責任編輯:卞翔 / 何怡然/ 劉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