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導演楊德昌 影片《一一》

2021-02-21 NIVA傳媒系

「也許能製作出超越《一一》作品的,只能是導演楊德昌本人了。

但2007年6月29日,楊德昌逝世,《一一》徹底成為一閃的靈光,唯有光芒閃耀,而再無超越光芒的可能了。」

 ---《看電影》主編 阿郎


6月29日 是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的逝世紀念日。

距離2007年已經過去了十餘個年頭,楊德昌依然是電影界最常被提及,也最受尊重的名字之一。他影響了無數東亞電影人,是華語電影當之無愧的代表人物。

楊德昌作為臺灣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他是一個沉著冷靜的觀察者,站在都市的上空俯瞰芸芸眾生,鏡頭像手術刀一樣鋒利,體現出強烈的批判現實精神。他善於用長鏡頭表現極度現代化和物質化中人性的扭曲。他在影片表現了現代人在物質壓迫之下的身心異化和精神危機,以理性冷靜的視聽語言把這些反英雄的行徑予以捕捉和表現。

同時今年五月也是楊德昌代表作《一一》的坎城首映20周年。

《一一》

首先《一一》的名字必須要來進行一番思考。

第一種,影片故事的一一道來,慢慢講述,這與電影的整體節奏複雜與嚴謹細緻的結合十分契合。第二種,由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開頭那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屬於一種道家哲學思想,對天地萬物的思考進行二元對立統一,因果事物發展的過程。
英文名《A one and a two》就是爵士樂手演奏前一般默念的「A one and a two」象徵自由與即興。男主人公簡南俊,人到中年,是一個事業小成的生意人。他和太太敏敏、女兒婷婷、兒子洋洋以及外婆,生活在一起。和很多中國家庭一樣,簡家也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生活中能算得上大事兒的,也就是小舅子的婚禮了。電影最開始的場景就是小舅子阿弟的婚禮,而婚禮的走向也在意料之中——小舅子的舊情人大鬧了婚禮現場。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緊接著在婚禮的同一天,外婆下樓倒垃圾時中風昏迷,被送去醫院,這個平淡的家庭頓時陷入了混亂。女兒婷婷深感內疚,她覺得是因為自己忘記了倒垃圾,才導致外婆中了風。簡太太敏敏,在照顧外婆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在重複,「我覺得我好像白活了」,最後上山住進了寺廟。七歲的兒子洋洋每天都在追問各種為什麼,後來在簡南俊的建議下,他學會了用相機拍攝人的後腦勺。簡南俊自己也偶然遇到了當年的初戀情人,趁到日本出差時,他們見了面,也敘了敘舊。

對於《一一》一部長達173分鐘的講述,除了洋洋整個家庭每個人所具有的煩惱也都被完整的通過電影講了出來,洋洋用相機幫助大家看到其背後的一面,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一個視角道出了更深的悲涼。

  婆婆,對不起,不是我不喜歡跟你講話,只是我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就像他們都說你走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去了哪裡,所以,我覺得,那一定是我們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後想做什麼嗎?我要去告訴別人他們不知道的事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我想,這樣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說不定,有一天,我會發現你到底去了哪裡。到時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講,找大家一起過來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就會想起,你常跟我說,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說,我也覺得,我老了。

末尾

一一,就是開始,我們翻開字典的第一頁,就是一嘛。我常常覺得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站在一個開始的位置上。僅以欠短之見聞希望大家能夠找出時間去觀看一部電影,去思考去想像世間的美好。

NIVA  CHUANMEI

南京視覺藝術學院|傳媒系


微信號:NIVA-CM

TEL: 025-57246661 

 文字:裴州越

排版:裴州越

音樂:牯嶺街少年合唱團

審稿主編:嚴昊 / 張芳芳

責任編輯:卞翔 / 何怡然/ 劉思彤

相關焦點

  • 楊德昌與《一一》,永不過時的人情冷暖
    原創 阿郎 看理想"也許能製作出超越《一一》作品的,只能是導演楊德昌本人了。但2007年6月29日,楊德昌逝世,《一一》徹底成為一閃的靈光,唯有光芒閃耀,而再無超越光芒的可能了。"昨天(6月29日)是臺灣著名導演楊德昌的逝世紀念日。
  • 程式設計師出身的導演楊德昌,拍出了最偉大的華語電影之一《一一》
    在2000年坎城電影節上,《一一》為楊德昌帶來了最佳導演獎,這部電影受到了主流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全美影評人協會將其評為最佳影片獎,還有人說這部電影是21世紀頭10年中最偉大的。它在各個層面上的吸引力在於其明顯平易近人的主題、精妙的手法,以及導演令人敬畏的電影才華。和他的同胞侯孝賢一樣,楊德昌已經成為了最傑出的電影製作人,與西奧·安傑洛普洛斯等大師不相上下。
  • 20年過去了,說起楊德昌首先想到的還是《一一》
    不由讓人想起楊德昌導演筆下的《一一》,同樣是一個家庭,在和平安定年代的背景下,依然面臨著家庭內部之間的各種掙扎和原諒。似乎,每一個家庭都不容易。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長達3小時的經典之作《一一》。2000年上映,電影時長173分鐘。據稱,該電影劇本導演楊德昌只花了兩個星期寫完。
  • 《一一》體現了楊德昌電影存在的局限 | 歪萊塢
    不單《一一》是如此,在他此前的絕大部分影片中,觀眾都在觀影的同時聆聽著他總結啟發性的觀點,宛如在學校的課堂上聽語文老師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早《一一》兩年,楊德昌最誠摯的電影夥伴,也是臺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侯孝賢拍出了《海上花》。這兩部電影被許多影評人看作是他們電影生涯的巔峰。
  • 淺談楊德昌電影《一一》
    《一一》二者皆佔。而如果你給它三個小時的時間,我相信你會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並沉浸在這場對話中,這場有關人生的對話。故事發生在一個臺北市的普通大家庭中。三代人都在各自的生命階段裡體驗相應的經歷,比如疾病、利益還有成長。而對於處於相同階段的不同人來說,每個人都還有著自己獨特的遇見和離別、選擇和取捨。
  • 楊德昌《一一》:我們都老了
    距離楊德昌導演去世,也已13年。《一一》是公認的楊德昌最好的電影,是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重要作品,同時也是他生前執導的最後一部作品。對於片名「一一」,一直有許多解讀,但楊德昌早就公開解釋過:這部電影講的單純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個階段,身為作者,我認為一切複雜的情節,說到底都是簡單的。所以電影命名為《一一》,就是每一個的意思。這意味著電影透過每一個家庭成員從出生到死亡每個具有代表性的年齡,描繪了生命的種種。
  • 臺灣導演楊德昌電影盤點
    知道的臺灣導演也沒幾個,李安、侯孝賢、楊德昌,似乎就沒有了。近期又看了《一一》,就想盤點一下這位已逝臺灣電影大師楊德昌導演的電影。楊德昌(1947-2007),臺灣著名電影導演及編劇,祖籍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一歲時移居臺灣。可以說楊德昌是華語影壇最好的都市題材電影導演,他一生導演了七部劇情長片,全是都市題材,這七部長片構成了一幅都市浮世繪的長卷。
  • 楊德昌一生中最好的電影,看完《一一》以後,似乎走完了一生
    楊德昌一生中最好的電影,看完《一一》以後,似乎走完了一生今天是臺灣導演楊德昌的誕辰,楊德昌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十多年了,如果活到現在,他應該已經71歲了,不過他在臺灣電影界的影響是一隻都在的。楊德昌不僅僅是一個華語電影中,最為優秀的導演,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個影響力極大地導演。
  • 楊德昌人生中的第一個巔峰,不是《一一》,而是《恐怖分子》
    本文作者:Joker《恐怖分子》是臺灣新浪潮導演楊德昌人生中的第一個巔峰,也是最能體現他風格的一部代表作。,複雜精妙的結構,關於虛實邊界的質疑以及對都市人情感生活的探索,都在一一體現在《恐怖分子》之中。
  • 《一一》最好的影評,是楊德昌自己寫的
    楊德昌逝世10年,第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推出致敬單元「」。這個復活節的春天,已經成為楊德昌影迷們的節日。從今天起開始這個楊德昌電影評論系列,爭取把他全部的電影重看一遍。好在他作品不多,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不會過時。
  • 《唐探3》曝主題曲MV 楊德昌電影《一一》將上Netflix
    (沒有土味兒歌舞就不是唐探了)- 楊德昌電影《一一》將上線Netflix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作品《一一》將於12月31日上線Netflix平臺。這是一部刻畫出家庭親情及生命意義的電影,講述了簡南俊一家人的各自生活軌跡直至婆婆病逝的故事。
  • 影評|電影《一一》:假如楊德昌TO:「後浪」……
    青春是殘酷而溫情的,尤其是在楊德昌的電影中。若以今天的營銷角度來看,楊德昌和「To:後浪」的聯動,是最in的碰撞。可惜斯人已逝,只能勾起人們無盡的想像:假使這個命題交給楊德昌,他會交出怎樣的答案呢?還好「人生代代無窮已」,在沒有加引號的「後浪」前,仍有人生苦樂、代際傳承。
  • 逐漸被看懂的楊德昌
    1980年底,時年33歲的楊德昌從美國回到臺灣,應好友餘為政之邀參與編劇《1905年的冬天》。用今天的眼光看,這其實就是一部純新人導演影片,奉獻了很多人的第一次:餘為政初次執導,餘為彥初次製片,楊德昌初次編劇,陳博文初次剪輯。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主演是剛剛拍了處女作《蝶變》的徐克。
  • 楊德昌: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從上到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誰也不曾料到的是,2000年的《一一》竟成了楊德昌的遺作。那一年,正是華語電影如火如荼的大年。楊德昌藉此榮膺坎城最佳導演獎。毋庸置疑,《一一》是楊德昌一生中的集大成之作,英譯名為「A one and a two」,每個人都註定孤獨。恐怕,這也正是楊德昌終其一生的內心寫照。人雖為群居動物,卻註定彼此隔絕,20世紀以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困境從未消失。在《一一》中,楊德昌構築了一個獨屬於臺北都市的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簡南俊始終恪守著朝九晚五的工作,直至精疲力竭。
  • 香港和臺灣電影《麻將》導演楊德昌對現代城市人群的批評
    故事延續了楊德昌導演過往創作中群體肖像所形成的多線索敘事結構,他在空間敘事中表現出一種奇妙的戲劇衝突,並對都市的現代性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反思。在一部電影《一一》結尾的一部電影《一一》,洋洋對她嶽母的肖像說:「我要告訴別人不知道的事情」,這可能是導演本人的聲音。
  • 楊德昌電影《一一》:初看時不懂,再看已是劇中人
    作者:赫爾電影《一一》由導演楊德昌親自編劇,吳念真、金燕玲、李凱莉、張洋洋等人主演。
  • 楊德昌《一一》中的鏡像運用
    楊德昌的《一一》,是我十分喜歡的作品。導演在電影中討論的主題,正是令我感到困惑,因而時常思索的。這部電影的風格是獨特的,導演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大量的中遠景,極少的特寫,極有層次的錄音,以及,多次使用到鏡子、玻璃這類鏡像的鏡頭。而這些表達技巧的選用,恰當又精準地體現了電影的主題。
  • 電影:楊德昌《一一》過去的,過不去的,聽聽和看看別人怎麼說
    大概花了三天時間看完的《一一》,看完之後也沒著急寫,聽了焦雄屏全面的介紹這部片,她是從片名,整個故事的整體,平行面,畫面的交錯,美學構圖,對生命的透視和體悟,這幾個角度一一分析,聽了一遍一遍,可可問我今天你已經看完這部片,怎麼還不在電腦上寫,每天晚上陪她睡一會,她不睡,我就起來寫,然後她會自己慢慢入睡。
  • 楊德昌執導電影《一一》構建的人生模型:家庭親情下探索生命意義
    2000年5月14日在法國坎城電影節上映的電影《一一》,作為已故導演楊德昌執導的遺作,成就了華語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光輝時刻。該片通過描繪一家三代人的人生軌跡,用貫穿婚禮、滿月酒以及葬禮三個人生階段為時間跨度,探討家庭親情和生命的意義,將普通人的平淡生活在電影裡再現,用樸實簡單的鏡頭展現一系列與人生有關的命題,讓觀眾在切實感受生活的日常平淡之餘能夠看透真實的人生。
  • 離開楊德昌的日子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張毅當時在拍電影,原本談定杜可風當攝影,結果杜可風要幫楊德昌拍《海灘的一天》。張毅見到楊德昌之後就斜眼看他,後來別人來傳話,說楊德昌要找他單挑。楊德昌在剪輯室裡遇到了侯孝賢,當時他正在製作《風櫃來的人》,兩人結識,後來侯孝賢在影片中客串了一個接電話的小角色。電影拍完,楊德昌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