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落珍珠上的塵埃,
煥發中國設計新生代成長為大師的光彩!
11月25日,由酷家樂聯合新浪家居共同打造的2020「酷+創造營」年度先鋒設計榜——TOP30先鋒設計頒獎典禮在杭州盛大落幕。
30位先鋒設計師在導師宋微建、陳暄、韓文強、高志強、琚賓的聯合評審下,歷經激烈的海選、落地晉級及命題指定賽的層層PK,脫穎而出,站在了最終的領獎臺上。(點擊查閱完整名單)
酷+設計先鋒欄目,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蓄勢待發的新生代設計力量。
北京尚吾設計 設計總監 王帆
2020「酷+創造營」年度先鋒設計榜TOP30設計師
2017年初,王帆參加北京電視臺的家裝電視節目《超強設計》的錄製。錄製時,他內心是緊張又欣喜的。緊張的是,他第一次獨立面對鏡頭接受媒體的採訪;欣喜的是,他能向更多人展示自己的最新作——24平米北京胡同裡平房改造。經過改造,24平米"老破小暗"的空間變得文藝溫馨明亮,不僅得到業主的喜愛與認可,更收穫不少網友的點讚。這也是他成立工作室後第一個完工的作品。
他常鼓勵自己,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從狹窄的方寸之地到上百平的"空盒子",從網紅書店到百年老建築,他在不同尺度與年代之間歷練和沉澱, 努力讓自己變得更豐富一點。攜夢而行,步履不停,他是設計師王帆。
| 01 |
在國營大廠長大的王帆對設計的最初印象,來源於童年的花燈。
當時元宵節,廠裡舉辦花燈節,花燈元素豐富多樣,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我對古建築類花燈印象最深,是我爸爸的同事做的,當年我還給那位叔叔投了票。"惟妙惟肖、多彩斑斕的花燈,不僅構成了他對大廠歲月的深刻回憶,還有一些東西在他的童年時代成形。這些東西,他後來稱之為關於藝術、想像力的雛形。
隨著年齡漸增,他找到了釋放想像力、構建內心景象的方法——繪畫,他懷抱著它一路奔走,尋找。如眾多藝考生的路徑,他去北京學習繪畫、報考北京的院校,到如今,在北京創辦個人設計工作室——北京尚吾設計 。
幸運,是王帆對自己的設計生涯的簡明總結。幸運之處在於,遇見了不少良師益友。"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慢慢長成設計師。"他謙遜地表示。
2014年,當時未爆紅網絡的青山周平剛成立工作室缺人手,王帆在大學老師的推薦下成了青山老師的助手。他從最基礎細節的工作做起,畫圖、對接施工等等。回憶起這段經歷,他說,這是他入行以來積蓄能量與經驗的重要時期。"在青山老師的公司,學習到他的工作態度、工作細節以及施工流程,知道設計具體是怎麼做的,以及設計的重點在於關注人本身。"曾被稱作廈門大學"最文藝書店"的"不止書店"一度成為遊客必打卡之地,就有王帆參與設計的身影。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一直延續到他成立個人工作室。"我的設計理念在於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尊重人們本身的習慣,改善和提高空間給人們帶來的舒適度。"
| 02 |
王帆理解中的"瓶頸期"既是轉折點,也是成長的必經一步,每一個設計師都是在設計之路上一步一步前行。他也坦言,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突破瓶頸之法,就是要做設計最基礎的價值。"如何改,如何變,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護,保護文物,保護環境生態,讓空間展現自身的美,人身處其中也會舒服。"這些體會正是源自他的設計歷程的不同階段。
2016年,一個60平米北京胡同裡的百年老平房,讓他對老建築改造的空間體現有了全新的認識。
這個平房始建於清末,曾屬於清末王爺載濤故居的一部分。當時,王帆面對的棘手問題不少,上百年的木架構有腐爛的跡象,地下的老磚不能動,屋內需裝入現代生活設施。"這個建築本身就是文物,讓它更多的體現出原有的空間結構,還要適用現代人的使用方式,這是一個當時模擬推敲過很多次的事情,十分具有意義。"最後,在"修舊如舊"的同時,他給客戶打造了一個舒適的現代居所。
而2019年的一個藏民村落的民宿改造項目, 他打開了鄉建改造的新世界,也讓他深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受到老客戶的委託,他親自到波密地區藏民村落考察。當看到雪山環抱下的一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時,他仿佛誤入"三生三世"裡的十裡桃林,對自然也更加地敬畏。"在設計之初就當地的環境因素,交通狀況因素,保護生態因素等等有過多次的論證與實地考查,對方案實施落地後的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深刻長遠的意義。"對於這個在建項目,他滿懷期待。
一個個作品是設計師成長最好的證明,記錄下他的設計世界裡廣度、寬度、深度的不斷延展,見證他從青澀到沉穩的蛻變,從"已精"到"益求其精"的前行之旅。
| 03 |
"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不負韶光,砥礪前行。"在酷+創造營中,王帆參觀韓文強老師的兩個四合院項目後,他在朋友圈寫下一段話。
對於他來說,此次參加酷+創造營,既是君子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學問交流,也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的共勉。"這次活動首先是學習到老師的優秀作品,也認識了更多設計行業的朋友,有向大家學習機會更多了。"
當面對此次晉級命題,有老建築改造經驗的王帆是得心應手的。他將設計作品取名為"TANG.伴兒",設定其為一個在胡同兒內的共享區域,是胡同兒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外來人員的"家",即是家的延伸又是搭建情感的紐帶。在他的構思中,共享區是現實社會現象,是時代發展中的產物,是大家身邊生活的真實需要,於是在設計中把大家真實生活中的點滴提煉成一個個真實需求再一個個的解決。
這個項目中不僅有庭院景觀,還有功能豐富的共享空間。他在"東南西北"四個房內詳細規劃了功能區,有書畫、酒吧、溫泉、會議區、住宿區等。在不同時間段使用時,人們通過空間轉換來完成使用,"TANG.伴兒"也有自己的智能空間預約系統,可以方便大家使用。
| 04 |
回顧自己一路走來,細數自己的作品,有小到北京胡同的20平米平房,也有大到430平米的辦公空間;有上百年的老建築,也有新潮的餐飲、親子空間。如果要挑哪個項目最令自己深刻,他說,是貴陽的一個幼教園。這也是他參加2020年「酷+創造營」先鋒設計榜的海選作品。
初看《貴陽樂蒙幼教園》作品,如大家眼前所見,舒適、整潔、明亮。
而這個空間"變身"前,王帆可有相當多的"吐槽"。比如,經費有限、空間結構極其不規則、內部還有很多立柱、基本沒有窗戶、戶外採光機率為0、空間層高僅3.6米、豎向可利用空間十分受限……….每一點都在提高這個項目的難度。
當然,在克服建築本身的難點後,王帆還要儘可能考慮到孩子的成長,為其設計了更加安全、有益學習的空間。因而如何善用空間,達到空間的利用最大化以及將其變成舒適的視覺感受是他著重解決的問題。
公共區域設計了一個寓教於樂的小二層,利用有限的高度疊加教學與娛樂的功能。踏步採用兩種不同高度,大人和小孩子均可舒適的上下樓梯。小二層的頂部採用不同顏色的線排列組合,模擬天空中的彩虹。顏色的延伸也同時會促使還是遠望,可以緩解用眼過度,避免學習造成孩子的近視問題。在空間內加入人工光源,增加室內採光,為了避免光汙染,室內光源均採用了暖白色的散光源,讓空間明亮的同時,也不會傷害了孩子的眼睛。
親子空間關係到孩子的成長與玩耍, 向來是個精細活。"孩子比大人要敏感,有時候他們眼睛一看到這個環境,視覺上不舒服了,就會對這個空間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做親子空間,不僅要考慮到各種物理上的安全性能,選材的環保性能,還要考慮舒適性,比如人造燈光的運用,保護孩子的眼睛等等。"他介紹道。
| 05 |
在生活中,王帆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智能控。他在網上做過不少產品的評測,也會常在設計中增加智能元素。在此次比賽中,他嘗試了酷家樂軟體,肯定了科技給設計帶來的便捷性。"科技與設計,二者相輔相成。科技發展讓人們深刻思考與聚焦設計最基礎的價值。"
在王帆看來,設計的最基礎價值之一是保護環境與生態,科技則成了實現保護的重要手段。隨著全球變暖、空氣汙染、水汙染等等,人類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也為設計工作者帶來諸多時代挑戰。"如何讓人居住得更健康,如何通過設計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設計思路的方向影響相關科技發展方向,科技發展也會給設計帶來更多可能性。"他說道。
隨著時代發展和科技快速迭代,王帆認為,設計師不僅要"更新認知",要主動擁抱新的價值觀,更要關注當下生活。"當然還是要多多尋找、觀察日常人們生活環境的方便與不便。"
一位知名設計前輩曾說,設計師必須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技巧階段,學習設計的基本能力並不斷訓練自己;第二階段是要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也稱為"行萬裡路"。在王帆眼中,自己仍在行萬裡路上。"不負韶光,砥礪前行。"
-end-
採訪&撰文|李響
圖片提供|酷+創造營、北京尚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