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歷史|曇花一現的飛艇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2020-12-28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齊柏林伯爵研製的齊柏林飛艇曾多次轟炸英國倫敦,造成英國民眾極大恐慌。當時的英國制定了《國土防務法案》,規定晚上不能點燈、點火,在街上不許點菸,因為會被飛艇發現。更有趣的是,該法案還要求民眾不能在街上發出笑聲,不允許狗叫,關門的聲音也不能太大,否則就會被空中的齊柏林飛艇發現。

雖然齊柏林飛艇給英國民眾帶來不少恐慌,但實際作戰效果有限。從1915年5月到1916年10月,齊柏林飛艇向英國投擲近200噸炸彈,炸死500多人,損失飛艇80艘。飛艇巨大的損失,與其固有缺陷分不開。其一,飛艇目標大、飛行速度慢,飛機可以輕易追上並擊落飛艇。其二,飛艇內部灌滿氫氣,一點火花就會引起大爆炸。其三,飛艇的操控性非常差,如1915年10月20日晚,德國人組織了11艘飛艇夜襲倫敦,結果3艘被大風吹走。隨著飛機的發展,飛艇很快從戰場上消失。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楊義

相關焦點

  • 國防軍事頻道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電部 電視節目創新方案徵集公告
    時間:2020-05-09  責編:劉莎莎  來源:中國軍視網  作者: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電部2019年8月1日,一個嶄新的頻道橫空出世,在這裡,鏗鏘誓言聲震長空,金戈鐵馬奔騰不息,這裡有最權威的國防動態,最深入的軍情解讀,最尖端的軍事科技,最硬核的鐵骨柔情……為了更好地傳播強軍聲音,
  • 三十裡營房的千裡遙望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王雪振深深藏在心底的思念堅守,對卓玉嬌來說,已經變成一種習慣。(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 說說艦船動力源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由於柴油機動力裝置具有這些優點,它已伴隨各型軍艦走過100多年的歷史。與使用汽油作為燃料的汽油機相比,柴油機具有更大的扭矩和動力,且相關技術十分成熟,在常規動力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號稱在世界軍艦中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燃氣輪機動力裝置,具有功率大、體積小、質量高、故障率低等特點,其聯合動力系統可有效降低油耗,消耗較少的燃料而產生較大的動力輸出。
  • 查幹敖包的「賀喜格」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朱明鶴 徐嘉寧
  • 三微文旅載人飛艇及氦氣球低空旅遊 戶外空中飛艇氦氣球廣告
    上海三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三微文旅)是中國載人飛艇、氦氣球廣告供應商,專注中國低空旅遊。三微文旅致力於打造中國優秀的空中旅遊服務平臺。上海三微文旅的產品可進行航空廣告、空中攝影、電視轉播、航拍航測、空中指揮巡邏、空中遊覽、科學實驗等。
  • 讓關愛帶來春天的溫暖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為此,該幹休所根據前期摸排情況制定生活保障措施,由生活服務中心徵集各家需求,統一外出採購各類物資,並配送到家;安排食堂對行動不便的老幹部開展電話訂餐服務,每天只要一個電話,一日三餐就有專人送上門;將緊急調撥的醫用口罩、消毒液拆分為小包、小瓶,為住戶家庭進行配送,並組織衛生人員上門給烈軍屬、遺孀等孤寡老人家庭噴灑消毒液,講解如何正確佩戴口罩等預防辦法;與重點對象結成對子,指定專人幫扶照料,堅持每日兩次電話巡診
  • 這次,我攔下了領導的車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本報特約通訊員郭 陽、特約記者田 亮整理)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火箭軍某旅作戰保障營綜合防護連列兵 王寧
  • 突發事件中軍事紀錄片的創作和傳播模式探析
    在全媒體語境下,紀錄片的採編應充分考慮傳播效果,採用符合受眾期待設置採編流程,反映受眾真正的需求,將用戶的期待變為現實呈現,為創作本身賦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中,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在CCTV-7國防軍事頻道推出的17集抗疫系列紀錄片(以下簡稱「抗疫系列片」),通過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一個個隊員的抗疫故事,展現了一幅幅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壯美畫卷。
  • 緬懷,為了更好的前行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海軍新聞微信公眾號作者:王玥、盧政、張淦、任劍翔、秦長江、高忠鴻、王遠方、白高峰、權軍祖、陳曉雅、謝宇飛、王法勇、張碩、楊嶺、丁傑、王子齊、郭甜、楊凱凱、邢雲、高驗傑、徐濤濤、李銀川、段李哲、崔旭、李志強、朱帥、秦雪峰、楊硯瑞、王辰瑋、鄭文君、劉佩偉、熊劍、劉再耀、季華東、王光傑、張弘贊、周勝旋、鄭登峰、於家弘、卓靈鵬、邱路峰、田世凱、劉嘉偉、潘凡文、王珏、張鑫
  •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教育的南方之強,廣告教育的搖籃
    廈門大學新聞教育歷史悠久,1922年成立新聞學部,開啟了中國人辦新聞教育的先河。1983年復辦新聞傳播系,在中國大陸率先以「傳播」冠名,創辦廣告學專業、國際新聞學專業,體現了廈大新聞傳播人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2007年成立新聞傳播學院。
  • 人類史上最大的飛行器:「天帷巨獸」——齊柏林飛艇的起源
    齊柏林飛艇 齊柏林飛艇的起源 1900年7月2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齊柏林飛艇在德國腓特列港附近首飛成功,該飛艇由斐迪南·馮·當時光德國境內,就先後有十數家公司立項研究飛艇,並先後推出了自己研製的飛艇,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帕斯瓦爾飛艇、格羅斯-巴森納赫飛艇和西門子飛艇等。
  • 在微時代做好學術成果微傳播
    微博、微信等微應用平臺每天都在推送各種信息,人們利用朋友圈實現信息的二次、三次甚至N次傳遞或傳播。這種「微」環境為學術期刊及學術成果的傳播創造了新的機會。圖片來源:CFP何謂「微時代」?有學者指出:「『微時代』就是當下我們所處的『微媒體』不斷更新、『微內容』不斷生產、『微傳播』不斷進行、『微應用』不斷出現、『微用戶圈』不斷形成的時代。」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文化」「微思想」「微觀念」等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微博、微信等微應用平臺每時每刻都在向我們推送著各種新鮮、新潮的信息,我們又利用朋友圈實現信息的二次、三次甚至N次傳遞或傳播。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
    首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聞令而動,黨員骨幹衝鋒在前,為數千名發熱患者進行檢測診斷,為守衛首都人民群眾和官兵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凌晨兩點,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急診科的發熱門診依舊燈火通明,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的核酸檢測已經持續了一整天。
  • 外觀與音質的完美結合——Bowers & Wikins齊柏林飛艇4代評測
    手機技術在快速進步,在滿足傳統的通訊需求之外,已然成為隨身的多媒體中心。
  •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空軍新聞微信公眾號作者:湯懷輝
  • 硝煙裡的青春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 轟鳴於白夜的飛艇 | 傳奇樂隊「齊柏林飛艇」
    歷史不斷證明著一個事實:天才從不是單獨湧現,而是在同一時間節點成批地降臨凡間。一群群乳臭未乾卻天賦異稟的少年郎操起樂器,他們有著想改變世界的狂妄,誓將搖滾變成一頭讓人類顫抖著膜拜的千古巨獸。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年輕樂隊的吉他失真越來越囂張,貝斯演奏越來越炫,鼓點越來越迅猛複雜,整體音色也變得兇狠起來,直接把迷幻搖滾加重了一個檔次,一個形容這種音樂的名詞應運而生:重型迷幻。
  • 乘坐齊柏林飛艇是一種什麼感覺?
    2007年齊柏林逝世90周年,德國發行的紀念郵票圖文/吳盛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輝煌
  • 千人學術盛會,共話新聞傳播未來
    中國新聞史學會是全國唯一的以研究新聞傳播歷史與現狀,促進新聞傳播學發展為宗旨的國家一級學術團體。學會自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過多次全國性及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全國高校與社科界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影響。學會學術視野不斷擴大,從新聞史研究擴展到了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各個領域。
  • 齊柏林飛艇(Led Zeppelin)
    1966年,吉米·佩奇作為貝斯手加入了搖滾樂隊雛鳥樂隊;不久,他變成了吉他手。1968年10月25日,首次以「齊柏林飛船」的名字舉行了演出;11月,齊柏林飛艇與大西洋唱片籤約;12月,展開了首次北美巡迴演唱會,並為迷幻樂隊香草軟糖樂隊暖場。